-
题名论政治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政治化
被引量:9
- 1
-
-
作者
马啸原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13,45,共7页
-
文摘
论政治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政治化马啸原本文认为政治与道德有其不同的内涵,从属于不同的领域,但二者又相互联系无法截然分割。历史上政治的道德化比之于政治的宗教化是一种进步,但也存在一系列弊病,阻碍了社会发展和政治开明。而道德的政治化则是用政治否定道德,使人们...
-
关键词
政治的道德化
政治道德化
道德规范
政治与道德
道德与政治
政治原则
马基雅维里
道德修养
道德政治化
柏拉图
-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政治视域下的道德因素考量——荀韩哲学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李友广
-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31,共9页
-
文摘
在社会发生转型的春秋晚期与战国时期,政治是先秦诸子不得不直面的重大问题。在这当中,儒法两家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注最令人瞩目,并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思想与哲学理论。作为各自学派集大成者的荀子和韩非,在儒法思想构成互补关系的战国晚期,具有可比较的价值与意义。道德是否具有工具性,能否作为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是荀韩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因立场的差异而使荀韩政治哲学思想分别呈现出道德于政治领域的弱化和政治的去道德化两种理论倾向与特征。这种既有继承又有推进的复杂关系,充分彰显了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由周制向秦制嬗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复杂历史面相。
-
关键词
儒法关系
性朴欲趋恶论
政治与道德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试论无产阶级政治观的道德内涵
- 3
-
-
作者
易桢梧
-
机构
中共信阳地委党校
-
出处
《学习论坛》
1997年第2期14-15,共2页
-
文摘
既要讲政治,又要讲道德,是无产阶级政治观和道德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摆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前需要认真理清和正确处理的一个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二者的辩证关系,更好地进行当前的政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呢?我们认为应从无产阶级政治观本身入手。
-
关键词
政治观
无产阶级
道德内涵
政治与道德
列宁
道德观
讲政治
巴黎公社
选集
无产阶级革命家
-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在反思中寻找新的联系——康德政治哲学主要特点评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欧阳英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处
《学术论坛》
2004年第4期15-19,共5页
-
文摘
尽管康德并没有对政治哲学展开完整、系统的思考,但他通过深入反思而在已被前人切断联系的政治与道德、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这些不仅构成了康德政治哲学的主要特点,而且也是他对人类政治哲学史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
关键词
康德
政治哲学
政治与道德
国家与市民社会
-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理解政治
- 5
-
-
作者
吕元礼
-
机构
深圳大学公共行政学系
-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2,共2页
-
文摘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理解政治吕元礼领导干部的政治职务、政治职权和政治职责,决定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讲政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理解政治。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生活中的各种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和政治形式均不能单独地存在...
-
关键词
发展的观点
领导干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关系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要讲政治
政治与道德
政治权力
政治意识
-
分类号
D64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谢晋:电影史该如何讲述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陈阳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103,共6页
-
文摘
在某些已经出版的中国电影史书籍中,对谢晋的评价依旧可以见到未加辨析地使用某些当初否定"谢晋模式"的话语。这一现象触及到电影史写作的一些问题,如对谢晋电影的争论该如何进行处理,其生成背后的文化问题是否予以充分考量;创作者的人生经验、价值观念和美学观念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其对作品的影响是否需要从发生学的意义上加以考虑。
-
关键词
谢晋
电影史
政治与道德
美学观念
-
分类号
I909
[文学]
-
-
题名市场与个性自由
- 7
-
-
作者
陈刚
-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5-26,共2页
-
文摘
市场与个性自由陈刚伴随着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进行,人的个性从意识形态的重压下逐渐舒展开来,获得解放。这一过程是非常缓慢而艰辛的。人们首先试图努力摆脱的是政治层面对个性的束缚,这是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文化界的主要工作,表现为对超越于现实的政治状况...
-
关键词
人的个性
性的自由
市场规则
历史主体
市场需要
经济人
市场经济体制
意识形态
政治与道德
个性自由
-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审美价值的特性与文学创作的选择
- 8
-
-
作者
游小波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52-56,69,共6页
-
文摘
审美价值具有广涵性与品级性的特征。广涵性是指一切客体的感性形式只要能与主体审美需要相对应,便可构成审美价值,因而文学创作具有广阔的价值选择空间。品级性是指审美价值有品位高低的级差。普及性的文学切合大众实际的审美需要与能力,具有初级审美价值。提高性的文学精品具有高级审美价值,可以赢得最广大的读者,理应成为文学主潮。
-
关键词
审美价值
文学创作
审美需要
社会生活
文学作品
审美能力
审美活动
普及性
道德行为
政治与道德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