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历史纵深与当下褶皱中思考新时代文学批评的标准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羽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0-17,共8页
探讨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首先需要厘清1942年"讲话"以来"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关系的变化及其文化政治含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连续性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规定,其中蕴含着政治与文艺在更高层面... 探讨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首先需要厘清1942年"讲话"以来"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关系的变化及其文化政治含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连续性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规定,其中蕴含着政治与文艺在更高层面上"统一"这一核心线索。而随着1980年代以来"艺术作为自由的工具"这一环节的凸显,以及商品经济与市场因素渗透进文艺生产过程,批评标准的根本依托——国家的文明与政教旨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由此呼唤着新的统一。第二个关键点在于追问当下时代"文学"的巨变及其可能的走向:在1980年代的文学观已然饱和的前提下,由新的文学形态所开启的"文学"与"生活"之间直接的互动关系,文学阅读所遭遇的"注意力分散"挑战,"数据库消费"对于"故事消费"的冲击,乃至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局,正是新的思考必须加以容纳的要素。因此,通过对于这两个要点的阐发,新时代文学批评如何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和美学的观点,获得了崭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学批评的标准 政治与文艺的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