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一战线抑或兄弟阋墙——战后初期日本文坛“政治与文学”论争中的战争责任问题再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升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在战后初期中野重治与《近代文学》同人平野谦、荒正人之间围绕战争责任问题展开的论争中,论战双方都试图借壳于战争责任问题,试图超越战争、在较长时段中考察自我与论敌的历史位相,并以历史正确者之名提出自我主张。平野将对责任问题... 在战后初期中野重治与《近代文学》同人平野谦、荒正人之间围绕战争责任问题展开的论争中,论战双方都试图借壳于战争责任问题,试图超越战争、在较长时段中考察自我与论敌的历史位相,并以历史正确者之名提出自我主张。平野将对责任问题上溯至1934年,以人性之名,经由转向问题转化为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路线的批判,据此否认了战后“民主主义文学”阵营无反思的再起及其文坛领导权的一元化独占;中野所代表的新日本文学会则将战争问题转化成了革命议题,意图将异己者视为反动势力并从革命阵营中予以排除,战争责任问题在双方各自的算计中迅速空洞化。实际上,在多重意义上,1946年的民主主义文学运动都与1930年代前半期原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存在着诸多显见的思想继承关系。战败之初,新日本文学会并非没有表现出对战前道路的省思和战后文学跨阵营联合的意愿,然而,一方面缺乏将其落实的现实方案,另一方面,伴随着论争的展开,双方过剩的情绪、主观臆测架空了原理性思考,最终渐行渐远亦是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责任 政治与文学”论争 统一战线 中野重治 《近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在政治与文学之间的孟超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欣荣 卢正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63-69,共7页
1976年5月,因昆曲《李慧娘》而罹祸的诗人、杂文家、剧作家孟超积愤成疾,在垂危之际向亲人们反复说:“我冤哪!”“有人害我呵!”悲剧,人生的大悲剧!孟超能再挺四个来月,就可以看到迫害他的魑魅魍魉的垮台,甚至还可以再“泼丹青”,“放... 1976年5月,因昆曲《李慧娘》而罹祸的诗人、杂文家、剧作家孟超积愤成疾,在垂危之际向亲人们反复说:“我冤哪!”“有人害我呵!”悲剧,人生的大悲剧!孟超能再挺四个来月,就可以看到迫害他的魑魅魍魉的垮台,甚至还可以再“泼丹青”,“放情的歌,放情的唱,放情的笑骂,放情的诅咒;是我之所是,非我之所非,爱我之所爱,憎我之所憎”。可惜,他没能熬过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与文学 中国共产党 杂文 四十年代 文学作品 历史小说 创作 审美价值 国民党 历史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民族主义与文化领导权——政治文化视阈中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毕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6-151,共6页
"民族形式"是在抗日战争特殊形势下耦合而成的一个概念,以往学界往往将其与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民族形式"问题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背景和理论谱系,是毛泽东等共... "民族形式"是在抗日战争特殊形势下耦合而成的一个概念,以往学界往往将其与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民族形式"问题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背景和理论谱系,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下,为应对党外和党内的理论对手,获取文化领导权而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者对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社会民族主义正义伦理的合理发挥和有效利用。文艺的"民族形式"论争运动成为延安左翼思想界重新整合民族主义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为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提供了文化意识形态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族形式 文化领导权 政党政治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方向与倾向——左联时期鲁迅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梅仙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对"第三种人"的定义以及所包含的范围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准确地说,"第三种人"定义的范围应是:(1)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2)在"知识阶级"的"自由人"和政党的领导之间。鲁迅与左... 对"第三种人"的定义以及所包含的范围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准确地说,"第三种人"定义的范围应是:(1)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2)在"知识阶级"的"自由人"和政党的领导之间。鲁迅与左翼坚定地立足于文学的政治、阶级立场不同,他和"自由人"、"第三种人"更倾向于认同政治、阶级是文学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学必与政治、阶级相关联。在必得选择文学的倾向和方向的年代,左联时期的鲁迅仍坚持把文学中的阶级等因素看作是一种带倾向性的因素,而不是政治、阶级立场问题。"自由人"、"第三种人"文艺观点的内在矛盾即在于其政治立场和文学立场的不一致产生的内在冲突,鲁迅同样也面临着此种矛盾。他们的文艺观的理论窘境不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自由主义文艺观的对立、冲突,而是革命的优先性和文学本身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政治与文学分开的历史现实使中国现代很多知识分子不得不面临着思想的分裂,在这种分裂中,更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国现代历史、文学自由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第三种人 自由人 政治立场与文学立场 方向与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教学与联系实际
5
作者 魏金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3期33-35,共3页
解放初期,在文学教学中提出联系实际这一課題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当时所以这样的提出来,主要的是針对当时的实現,要把某些严重的錯誤傾向糾正过来。当时主要的錯誤傾向是,把文学看成是孤立的“載道”或“言志”的空文;甚或认为只是陶... 解放初期,在文学教学中提出联系实际这一課題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当时所以这样的提出来,主要的是針对当时的实現,要把某些严重的錯誤傾向糾正过来。当时主要的錯誤傾向是,把文学看成是孤立的“載道”或“言志”的空文;甚或认为只是陶冶性情个人消遣的娛乐品;有的且降而把文学看成为文字游戏从事于寻章摘句、咬文嚼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系实际 文学教学 政治与文学 政治思想 解放初期 作品 文字游戏 陶冶性情 工作者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浩然:告别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被引量:2
6
作者 昌切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2期12-16,共5页
对于浩然来说,离开他生活的世界无疑是一种最为彻底干净的解脱,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属于他,他只是这个世界多余的一个异物、一个不受欢迎的悲情的角色,多生存一天,便多一天无声的悲叹和绝望。稍稍想想也许就能明白。与王蒙、张贤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中国文学 农民作家 政治 公有化 文学世界 政治与文学 道德人格 毛泽东 工农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者竹内好论鲁迅的作品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心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日本的鲁迅研究者当中,竹内好先生(1908——1977)影响是极大的。他在一九四三年写了一本专著《鲁迅》,一九四四年由日本评论社作为《东洋思想丛书》之一出版,后又改为创元文库版和未来社版多次再版发行。仅以未来社版为例,自一九六一... 在日本的鲁迅研究者当中,竹内好先生(1908——1977)影响是极大的。他在一九四三年写了一本专著《鲁迅》,一九四四年由日本评论社作为《东洋思想丛书》之一出版,后又改为创元文库版和未来社版多次再版发行。仅以未来社版为例,自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七年,就印刷发行了十五次。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这著作的重视。自四十年代起,他的鲁迅研究就在日本获得了“竹内鲁迅”的赞誉。这也可见其巨大影响之一端。竹内好的这部《鲁迅》被认为是“竹内好关于鲁迅研究,的一部具有总括性、开创性和代表性的著作”(见陈漱渝:《国外鲁迅研究状况》、《批评家》八六年第二期),涉及到鲁迅的传记、思想、作品以及鲁迅对政治与文学的看法等一系列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只打算把这部著作中《关于作品》一章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供研究鲁迅的同志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鲁迅研究 日本学者 竹内好 故事新编 狂人日记 政治与文学 四十年代 巨大影响 小说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牧与牛李党争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晖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纵观历史,能不受时代政治的影响而特立独行的文学家可以说一个也没有。从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的身世及创作来看,实际上就是一部形象的政治思想史。古往今来的研究也表明:不能脱离任何一个时代的政治环境来研究文学。在我国历史上,... 纵观历史,能不受时代政治的影响而特立独行的文学家可以说一个也没有。从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的身世及创作来看,实际上就是一部形象的政治思想史。古往今来的研究也表明:不能脱离任何一个时代的政治环境来研究文学。在我国历史上,又没有一个时期能象晚唐的政治与文学关系这样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裕 牛僧孺 牛李党争 杜牧 李宗闵 政治与文学 军节度使 李商隐 会昌之政 政治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形态的变化
9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1期98-98,共1页
滕云在《批评观与批评主体的演变》(《光明日报》86年10月23日)一文中指出:建国以后,主要存在文学社会批评和非文学政治批评两种形态。前者以社会为本体,以文学为载体,由于文学确属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所以文学社会批评不失为一种文学批... 滕云在《批评观与批评主体的演变》(《光明日报》86年10月23日)一文中指出:建国以后,主要存在文学社会批评和非文学政治批评两种形态。前者以社会为本体,以文学为载体,由于文学确属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所以文学社会批评不失为一种文学批评,是文学的社会批评或社会的文学批评。后者以政治为本位,假文学以讲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批评 批评形态 文学批评 政治与文学 政治批评 批评主体 存在文学 批评观 文学 建国以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瞿秋白对革命文艺的重大贡献——百年中共与现代文艺建设研究之一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志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3,共23页
瞿秋白从事文艺工作是其终身爱好,在时间段落上远远超过他的政治生涯。他在文艺领域的深湛造诣,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和继之而起的革命文艺运动作出的贡献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瞿秋白率先提出并反复阐释争夺文化领导权的迫切性,翻译介绍俄... 瞿秋白从事文艺工作是其终身爱好,在时间段落上远远超过他的政治生涯。他在文艺领域的深湛造诣,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和继之而起的革命文艺运动作出的贡献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瞿秋白率先提出并反复阐释争夺文化领导权的迫切性,翻译介绍俄苏文学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文艺理论论著,1930年代初期积极介入、指导左联的工作,并且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建立、革命文艺大众化、评价鲁迅的文学成就等问题的探讨研究及其个人大量的文艺创作和工作实践等方面,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和宝贵遗产。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全面总结瞿秋白对革命文艺的贡献,有助于更好地总结中共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政治领袖与文学爱好 文化领导权 革命文艺运动 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