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及其困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存样态解读——以罗家伦为个案的剖析 |
冯夏根
朱孝远(指导)
许纪霖(指导 )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2
|
文化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双重影响 |
路红亚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3
|
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效应及对策 |
吕卫华
王如高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6
|
|
4
|
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 |
陶林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5
|
跨学科建构与政治批判关怀——论陶东风的文化研究转向 |
秦剑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6
|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
王雅薇
|
《福建茶叶》
|
2019 |
3
|
|
7
|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思想资源 |
王东莉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
8
|
简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
孙树勇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3 |
19
|
|
9
|
发展伦理视野中GNH关怀的道德意义 |
罗建文
邓明君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0
|
从“找寻迷失的人”到“把人实现为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反思与建构 |
曾昭皓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1
|
试论中国古代臣民的双重人格 |
朱汉民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1
|
|
12
|
魏晋名士双重人格的成因 |
李鸿斌
郑桂田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7 |
0 |
|
13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
崔春凌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4
|
资源性企业推进人文关怀的思考 |
易忠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5
|
建立铁路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新机制 |
王东明
|
《学习论坛》
|
1997 |
0 |
|
16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
程宇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中国民本思想特点刍议 |
韩锴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8
|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新探 |
周相录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5
|
|
19
|
钩稽史沉 发扬愤志《鬼神泣壮烈》即将出版 |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20
|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探索 |
马敬生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