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及其困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存样态解读——以罗家伦为个案的剖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夏根 朱孝远(指导) 许纪霖(指导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102,共8页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治人”的双重社会角色,具备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遗憾的是,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境使得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追求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导致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内心困惑与身心煎熬。作为近代中国典型的政学两栖型人物,罗家伦的人生境遇及其思想历程为我们解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样态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生存样态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 罗家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化哲学“转向”之图绘与作为“图绘”的政治文化哲学:一种空间化反思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怀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9,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当代"政治与文化哲学转向"的问题?西方马克思学在自由主义话语霸权面前把马克思政治哲学问题市民社会化,这显然是一条以牺牲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基本方法论为代价的学术思想道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当代"政治与文化哲学转向"的问题?西方马克思学在自由主义话语霸权面前把马克思政治哲学问题市民社会化,这显然是一条以牺牲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基本方法论为代价的学术思想道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辩证法,仍然是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哲学的当代发展途径的关键所在,只不过不可能再因袭经济决定论与阶级斗争本质还原论的老路,而应当赋予其一种空间化的解释维度。在这方面,阿尔都塞的结构决定论与再现性认识论,斯图亚特·霍尔的解构决定论与偶然链接论,以及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特别是詹姆逊的"认知图绘论",仍然给我们以许多有益启示。这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哲学,其可能的理解方向之一是具有空间想象力与反思力的历史辩证法认识论、文化政治或美学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与文化研究 西方马克思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空间化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教育:我们集体未来的紧迫政治要务——联合国秘书长关于转变教育的愿景声明 被引量:6
3
作者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袁益民(译)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教育是一项根本性基础人权。它长期以来在全世界人们的内心和头脑里占据特殊的位置,而这也理所当然。纵观历史,它已然是个人尊严和赋权增能的源头活水,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的驱动力量。然而今天,受制于不平等和挣扎于调... 教育是一项根本性基础人权。它长期以来在全世界人们的内心和头脑里占据特殊的位置,而这也理所当然。纵观历史,它已然是个人尊严和赋权增能的源头活水,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的驱动力量。然而今天,受制于不平等和挣扎于调适21世纪的需求,教育处于危机之中。这场危机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又常常来无影去无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增能 联合国秘书长 个人尊严 驱动力量 源头活水 政治与文化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9
4
作者 谢晓通 章荣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8,共9页
政治文化一般被认为是解释政治现象和民主形态的重要概念。然而,政治文化研究虽然立足于实证主义和解析主义视角对民主问题作出解释,但并没有厘清自身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结合上述两种建构进路,在赋予政治文化独立地位的同时... 政治文化一般被认为是解释政治现象和民主形态的重要概念。然而,政治文化研究虽然立足于实证主义和解析主义视角对民主问题作出解释,但并没有厘清自身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结合上述两种建构进路,在赋予政治文化独立地位的同时,主张一种非程序性的基于文化规范的民主化思考。在具体层面上,本文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区分出自由民主与人民民主之间不同的文化解释路径,并借此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一般性框架。与自由民主模糊的解释路径不同,从合法共识、道德反思和人民性等三个前提出发,可以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隐喻的规范价值提供政治文化层面上的清晰辩护。从政治文化考察民主实践,是理解具有独特优势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政治文化 文化解释 政治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永远是他自己——陈独秀的人生和心路 被引量:8
5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60,共13页
陈独秀的传奇人生,充满对立、紧张和颠覆。他一生言论的核心,即在帝制改共和这一根本转变之下,"国"与"民"的关系需要釐清和重构,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现代国家。他因发出了时代的声音而引起瞩目,又因关注趋新青年这... 陈独秀的传奇人生,充满对立、紧张和颠覆。他一生言论的核心,即在帝制改共和这一根本转变之下,"国"与"民"的关系需要釐清和重构,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现代国家。他因发出了时代的声音而引起瞩目,又因关注趋新青年这一社会变迁的新兴群体而赢得了大量追随者,更因倡导从国家向国民、从政治到文化的转向而起到开风气的作用,很快形成全国性的影响,与胡适一起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成为代表时代的标志性人物。而读书人的责任感,又使他从不谈政治到谈政治,最终走向直接诉诸行动的政治革命,并长期以政治人物自期。但实际政治运作并非其强项,在孤寂落寞的晚年,他终于回归了文章士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思想 国家与国民 政治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子百家学说形成及演进——评《中国通史》
6
作者 杨靖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60-I0060,共1页
中国拥有5 000多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所蕴含的思想文化造就了很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和精神文明。其中春秋战国时期所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影响。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吕思勉编著的《中国通史》一书... 中国拥有5 000多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所蕴含的思想文化造就了很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和精神文明。其中春秋战国时期所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影响。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吕思勉编著的《中国通史》一书体裁独特,将政治与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与传承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宏观的角度将中国历史的演变以及各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一一阐述,其中对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的描述,有利于读者对于诸子百家学说的形成及演进有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学 吕思勉 精神文明 中华文化 政治与文化 发展和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男尊女卑”道德驱使下的韩国电影研究
7
作者 董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8-71,共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国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开始在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加快现代化的实施步伐,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显著的成果。儒家思想在推动韩国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易被察觉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对儒家传统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国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开始在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加快现代化的实施步伐,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显著的成果。儒家思想在推动韩国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易被察觉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深刻反思,韩国社会对形式与名分的过分关注,从古至今未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思想 加快现代化 韩国电影 男尊女卑 儒家思想 政治与文化 负面影响 深刻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