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集体与政权:“政治认同”的层次及其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彭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8,共8页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某种政治单位、地理区域和团体的归宿感。"服从的政治"、"选择的政治"和"认同的政治"是政治合法性的三种主要模式。政治认同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包括个人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政权认同...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某种政治单位、地理区域和团体的归宿感。"服从的政治"、"选择的政治"和"认同的政治"是政治合法性的三种主要模式。政治认同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包括个人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政权认同三个层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集体认同的弱化是影响政权认同水平的结构性因素。政治认同建设应当认识和尊重政治认同的科学规律,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过程;发展选举政治和公民参与机制,提高公民的制度认同水平;运用和开发集体认同资源,构建国家与"新集体"的合作关系,以建立公民的"新集体认同",巩固和扩展政权认同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合法性 自我认同 集体认同 政权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探究——以明清洮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武沐 赵洁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明初,朱元璋在洮州设卫,驻军屯田,推行茶马贸易、朝贡贸易,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清承明制,在洮州撤卫设厅,正式纳入地方府县制,进一步推进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建设。经明清两代的治理,洮州各民族在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地域认... 明初,朱元璋在洮州设卫,驻军屯田,推行茶马贸易、朝贡贸易,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清承明制,在洮州撤卫设厅,正式纳入地方府县制,进一步推进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建设。经明清两代的治理,洮州各民族在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地域认同、共同的经济利益圈和共同的社会价值体系,在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感召下,民族认同由地域认同上升为国家认同,最终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客观上推动了洮州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对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地域认同 文化认同 政权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