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宋的体制权威与“倭五王”的政权建构
1
作者 李磊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31,共9页
东晋末年至刘宋时期,日本列岛上出现了整合“毛人”“众夷”及倭人的政治体。自辛卯年(391)开始,它还向朝鲜半岛发展。东晋攻灭南燕、收复山东半岛,恢复了对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影响力。日本列岛上的这一新政治体适时调整发展路线:一方... 东晋末年至刘宋时期,日本列岛上出现了整合“毛人”“众夷”及倭人的政治体。自辛卯年(391)开始,它还向朝鲜半岛发展。东晋攻灭南燕、收复山东半岛,恢复了对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影响力。日本列岛上的这一新政治体适时调整发展路线:一方面,寻求“倭国王”册封,以建立超越于豪族的倭王王权;另一方面寻求在刘宋官僚体系中获得高品官位,借助开府仪同三司的规制,以安东大将军府为最高军政机构,凭借使持节、都督之权节制治下各方势力,将其权势范围由倭国扩大至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等国,力图建构超出倭国范围的政治实体。与这一发展路径相配合,倭王武时代出现了“治天下”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五王 东北亚 刘宋 政权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变迁 被引量:7
2
作者 包先康 李卫华 辛秋水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8-184,共7页
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现代国家政权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同构过程,其中,民族—国家建构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和善治的基础,"民主—国家"建构是实现乡村善治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 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现代国家政权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同构过程,其中,民族—国家建构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和善治的基础,"民主—国家"建构是实现乡村善治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家政权建构理论探讨中国乡村治理变迁,并着重探讨中国现代化国家基层政权建构对乡村治理理念、组织和模式变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权建构 乡村 治理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勒的政治名号与政权建构——兼论十六国法统之汉晋复归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磊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6-253,共8页
石勒自称其政治名号,肇始于光初二年(319)正月与刘曜的交恶。这一交恶是刘聪与石勒矛盾延续的结果。随后石勒一度担心"假尊窃号,取讥四方"。刺激其自号的是刘曜在同年(319)六月以"赵"为国号等的国制建设。这不仅使... 石勒自称其政治名号,肇始于光初二年(319)正月与刘曜的交恶。这一交恶是刘聪与石勒矛盾延续的结果。随后石勒一度担心"假尊窃号,取讥四方"。刺激其自号的是刘曜在同年(319)六月以"赵"为国号等的国制建设。这不仅使石勒新招徕的平阳流人被煽动,而且使其用以凝聚内部的"河北认同"受到挑战。赵元年(319)十一月石勒的自号包括赵王、大将军、大单于三个不同系列的政治名号。石勒依春秋封国之例建国,又依"魏王在邺故事",将赵王位视作即皇帝位的阶梯。石勒以赵王兼大单于,是依汉国太子兼单于之例,自置于储君之位。太和二年(329)石勒灭刘曜政权后,先后称"天王"、即皇帝位,越过汉国法统,以水德承晋金德。与刘曜以"冒顿配天"不同,石勒回复到华夏王朝的正统轨道上。总体而言,石勒基于历史法统构建政治名号。灭刘曜前遵循汉国、单于法统,其后回归周、汉、晋法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勒 政治名号 政权建构 法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权建构中的权力博弈:税收与财政——访美国塔芙茨大学教授Elizabeth J.Remick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建伟 茶文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8,共5页
美国塔芙茨 (Tufts) 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 Elizabeth J. Remick (雷莎蓓) 的新作《建构地方政权: 民国和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Building Local States: China During the Republi can and Post Mao Eras) 一书, 是本年度哈佛大学出版社... 美国塔芙茨 (Tufts) 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 Elizabeth J. Remick (雷莎蓓) 的新作《建构地方政权: 民国和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Building Local States: China During the Republi can and Post Mao Eras) 一书, 是本年度哈佛大学出版社亚洲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政治科学研究的力作。作者综合运用政治科学、历史学、人类学及跨文化、跨区域比较研究的方法, 以中国学研究为对象, 在方法、内容、理论范式转换等广泛层面上展开对话与探讨。该书关注到国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税收与公共财政, 探讨了地方政权在这两个时期的构建过程。本刊现发表对该书作者雷莎蓓教授的访谈, 在访谈中, 雷莎蓓教授以其亲身经历揭示了美国大学与学术机构的科层体制, 并对因泾渭分明的系科设置造成难以逾越的研究障碍与观念歧异做出了解答; 还就学者个人学术训练背景、历史与民族志研究等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的对话与探讨。这些问题都是很有意义的, 给人以启迪, 让人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研究 地方政权建构 税收与财政 比较研究 地方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国前期正统性建构中的符号策略与政治表达——以石虎“天人之望”的营造为中心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石虎在自称大赵天王前有三年的居摄期,这与其夺位非正、人心不附有关。从“居摄”期开始,石虎利用谶文、符瑞、佛教前世因缘、祆教礼义等不同政治观念增强后赵治下不同族群、人群的政治认同。在多重政治观念中,正朔意识、大一统观念仍... 石虎在自称大赵天王前有三年的居摄期,这与其夺位非正、人心不附有关。从“居摄”期开始,石虎利用谶文、符瑞、佛教前世因缘、祆教礼义等不同政治观念增强后赵治下不同族群、人群的政治认同。在多重政治观念中,正朔意识、大一统观念仍是他建构合法性的主要思想资源:一是将洛阳器物用于邺宫建设,沿袭汉魏晋舆服形制,继承洛阳的文教传统,并取“邺中有凤皇”的传说,将政权合法性寄托于邺城自身的神圣性上;二是在襄国、幽州、洛阳、长安营建宫殿,将宫室视作展示强权、构建统治权的场所;三是以东晋为正统性竞争的对手,臣服索头、宇文、拓跋、铁弗匈奴、仇池等势力,并策动对东晋及长期以东晋为正朔的慕容氏、前凉之战争,连横成汉中分东晋,以重构大一统来建构统治合法性。石虎营建“天人之望”的模式表明十六国初期的政治发展仍处于汉魏晋王朝的历史延长线上。包括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时期的中国历史,正是在这样的整体史之中前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赵 石虎 政权建构 法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