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公共卫生财政支出动态特征研究——基于拉格朗日乘数单位根检验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蓝相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共10页
文章利用中国1991-2010年混合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探讨了公共卫生支出与收入、与收入无关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这些变量的平稳性,不使用渐近正态分布临界值,而运用Bootstrap方法所得出的有限样本临界值进行体现结构性变化... 文章利用中国1991-2010年混合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探讨了公共卫生支出与收入、与收入无关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这些变量的平稳性,不使用渐近正态分布临界值,而运用Bootstrap方法所得出的有限样本临界值进行体现结构性变化的LM单位根检验。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政府预算赤字对中国的公共卫生支出存在着长期显著影响。这为中国富裕和贫困地区在公共卫生财政政策以及卫生服务覆盖范围之间的显著差异方面提供了支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公共卫生支出 拉格朗日乘数检验 政府预算赤字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典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2
作者 蔡建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87-89,共3页
瑞典的经济理论始终处于世界上领先的地位。早在1933年,当时凯因斯的经济论著《一般原理》还未问世,瑞典却已在它的经济政策中,不谋而合地包含了凯因斯的思想;它先于他国好几年实行针对产业主的经济制度,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成功地... 瑞典的经济理论始终处于世界上领先的地位。早在1933年,当时凯因斯的经济论著《一般原理》还未问世,瑞典却已在它的经济政策中,不谋而合地包含了凯因斯的思想;它先于他国好几年实行针对产业主的经济制度,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又成功地降低了失业率。在以后的50年中,瑞典又对经济体制作了三次较大的改革、调整、以摆脱当时困境、克服弊端,振兴经济。第一次:1952年。当时,瑞典工会的两位经济专家吉斯特·莱亨先生和鲁道夫·梅达尼尔先生提出了他们的理论,奠定了瑞典经济理论的基础,这个理论被称为“瑞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政策 控制通货膨胀 政府预算赤字 财政政策 工资政策 失业救济金 失业率 公有企业 瑞典工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