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工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6,共6页
本文认为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目前正处于向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的传统预算和提高财政预算资金效率及有效性的新绩效预算同时演进的双进程之中。双进程演进同时追求双重改革目标是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必然选择,但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冲突。为确... 本文认为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目前正处于向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的传统预算和提高财政预算资金效率及有效性的新绩效预算同时演进的双进程之中。双进程演进同时追求双重改革目标是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必然选择,但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冲突。为确保我国政府预算改革双进程路径顺利演进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政府预算的政治控制,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透明度的建设,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真正建立起公开、民主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预算改革 传统预算 新绩效预算政府预算体系 预算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政府预算理论对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玉霞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14-16,共3页
我国政府预算改革刚刚起步,规范我国政府预算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国外理论界对政府预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系统地归纳与总结,从中梳理出对我国政府预算改革有所启示和依据的相关理论,期望它对... 我国政府预算改革刚刚起步,规范我国政府预算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国外理论界对政府预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系统地归纳与总结,从中梳理出对我国政府预算改革有所启示和依据的相关理论,期望它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构建能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 国外政府预算 改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开创性力作——《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发展年度报告2019—聚焦中国人大预算监督改革》评介
3
作者 马海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预算是财政的核心,集中反映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同时,预算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和公共需求,体现了政府的公共责任,是人民了解政府活动、参与公共事务以及与政府开展对话沟通的重要载体...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预算是财政的核心,集中反映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同时,预算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和公共需求,体现了政府的公共责任,是人民了解政府活动、参与公共事务以及与政府开展对话沟通的重要载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预算监督既是建设现代预算制度的关键,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预算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大预算监督 公共责任 年度报告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 公共需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玉霞 王东伟 《地方财政研究》 2009年第5期48-52,65,共6页
本文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建立政府预算改革绩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对2000年以来的辽宁政府预算改革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结论:政府预算改革在增强预算的资源配置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政府预算改革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宏观效应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算管理视野中的年终突击花钱问题——年终突击花钱的类型分布、形成机理及改革路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蔡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46,共7页
当前年终突击花钱行为的主要成因包括预算资金下达过迟、政策变动与预算执行偏离、控制取向与绩效导向冲突等方面。从优化制度设计的治理路径着手,可以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强化财政总额控制,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实现预算授权承诺... 当前年终突击花钱行为的主要成因包括预算资金下达过迟、政策变动与预算执行偏离、控制取向与绩效导向冲突等方面。从优化制度设计的治理路径着手,可以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强化财政总额控制,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实现预算授权承诺与实际支用的适度分离。基于行为约束机制的治理路径,则应适当放宽公共支出项目跨年度结转的幅度,建立适当的预算节余分享机制,承认研发性公共支出中的智力投入贡献,稳定利益相关主体的改革预期,逐步克服突击文化的历史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终突击花钱 政府预算改革 政府会计改革 中期财政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口径预算管理:理论探讨与实践评估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早早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22,共6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概念。从2003年开始,以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为总目标的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进入全面推进期。时至今日,此项改革已经历时十多年。至今尚未有文献对此项改革展开针对性的评估。本研究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概念。从2003年开始,以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为总目标的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进入全面推进期。时至今日,此项改革已经历时十多年。至今尚未有文献对此项改革展开针对性的评估。本研究将主要关注以下问题: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改革还存在哪些问题?实践对于全口径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本研究认为,全口径预算管理的理论内涵正随着政府预算改革的进程而有所拓展,当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政策总目标下,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也必须具备现代预算制度的基本特点并遵循基本原则,而不能继续作为一个不断容纳零星改革经验的"收纳筐",这样才能对实践起到更有效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径预算管理 现代公共预算 政府预算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