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服务中的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研究——一个基于地方改革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104
1
作者 敬乂嘉 《公共行政评论》 2011年第5期5-25,共21页
随着社会服务提供方式从"制造"向"购买"的转移,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迅速成长。对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的有效治理事关社会服务提供的最终效果,受到中国社会服务组织成长的国家依附型路径和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政府间... 随着社会服务提供方式从"制造"向"购买"的转移,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迅速成长。对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的有效治理事关社会服务提供的最终效果,受到中国社会服务组织成长的国家依附型路径和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政府间的服务提供体制的影响,社会服务提供中的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正处在一个体制内的自我调整阶段。合同外包尤其竞争性招投标的创新实践,反映上级政府试图通过政策干预,抑制由体制内生的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管家关系;通过竞争性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拉开二者距离,引入委托代理关系,推进社会服务目标的稳固与实现。对A市公益服务招投标实践的分析表明,这种政府间的干预受制于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的制度环境,效果取决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政府间的相关制度与资源配置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务 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 管家 委托代理政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计需求: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石桥 张雨华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10,18,共9页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资源类政府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政府人的自利,会产生激励不相容,在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和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政府人会产生代理问题;由于政府人的有限理性,会放大次优...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资源类政府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政府人的自利,会产生激励不相容,在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和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政府人会产生代理问题;由于政府人的有限理性,会放大次优问题。为此,相关各方会推动建立针对政府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治理体系。宏观审计是这个治理体系的重要成员,从资源类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人角度出发,宏观审计主要作为外部监督机制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成为外部激励机制、外部透明机制、外部监视机制、外部制衡机制的组成部分。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也可能出现宏观审计需求,一是将宏观审计作为次优问题的揭示机制,二是将宏观审计作为特定信号的传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问题 次优问题 政府治理机制 宏观审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计客体: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红波 郑石桥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3-17,137,共6页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客体的理论框架。资源类政府委托代理关系中,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是宏观审计客体,其既可以是本级政府本身,也可以是本级党政主要领导人。每个层级的政府及其党政主要领导人都是宏观审计客体。...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客体的理论框架。资源类政府委托代理关系中,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是宏观审计客体,其既可以是本级政府本身,也可以是本级党政主要领导人。每个层级的政府及其党政主要领导人都是宏观审计客体。由于各级党委对本级政府履行经济社会责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将本级党委主要领导人也纳入宏观审计客体。党政主要领导人作为宏观审计客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需要将宏观审计结果用于评价考核党政主要领导人,二是党政主要领导人在履行经济社会责任方面的个人责任与本级政府的集体责任可以适度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 经典审计理论 宏观审计客体 组织单位审计客体 自然人审计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计内容: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石桥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共7页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宏观审计内容的核心问题是“审计什么”,由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组成。宏观审计对象是本级政府向本级人大和上级政府承担的经济社...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宏观审计内容的核心问题是“审计什么”,由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组成。宏观审计对象是本级政府向本级人大和上级政府承担的经济社会责任,由财政责任和经济社会发展责任组成。这些责任落实到宏观审计主题,经济社会信息、经济社会行为和经济社会制度是三类主要的宏观审计主题。基于上述宏观审计主题,形成宏观审计业务,基于单一的宏观审计主题形成宏观审计业务基本类型有四种:宏观财务审计、宏观合规审计、宏观绩效审计和宏观制度审计,基于多种审计主题形成综合性宏观审计业务。宏观审计实施中,还需要将宏观审计主题分解为宏观审计标的,并确定其审计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 宏观审计内容 宏观审计对象 宏观审计主题 宏观审计业务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计本质: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3
5
作者 郑石桥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9,共7页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从内涵上来说,宏观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经济社会信息、经济社会行为和经济社会制度三个维度,对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独立鉴证、评价、建议和责任追究,并将结果...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从内涵上来说,宏观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经济社会信息、经济社会行为和经济社会制度三个维度,对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独立鉴证、评价、建议和责任追究,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政府制度安排。从外延上来说,宏观审计是一个大家族,可以按审计业务基础、审计客体类型、政府层级等进行分类。宏观审计的主要特征是宏观性。宏观审计与宏观经济审计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宏观服务型审计、行业审计都具有宏观意义,但不是宏观审计,中观审计与宏观审计有一定的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社会责任 宏观审计本质 宏观审计客体 宏观审计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计目标: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石桥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7,共6页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关于宏观审计目标的理论框架。资源类政府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审计目标是宏观审计的起点和归宿,称为宏观审计终极目标,宏观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要服务于终极目标,称为宏观审计直接目标。本级人大...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关于宏观审计目标的理论框架。资源类政府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审计目标是宏观审计的起点和归宿,称为宏观审计终极目标,宏观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要服务于终极目标,称为宏观审计直接目标。本级人大和上级政府作为委托人希望通过宏观审计提升政府履行经济社会责任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健全性水平,促使本级政府更好地履行其经济社会责任。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如果将宏观审计作为其次优问题的揭示机制,其宏观审计目标与委托人相同;本级政府如果将宏观审计作为信号传递机制,则希望通过宏观审计来传递本级政府履行经济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真实、相关行为合法、相关绩效水平较高、相关制度健全这四方面的信号。服务于委托人、代理人的宏观审计目标,宏观审计机构的直接目标可以归结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健全性,不同情形下的内涵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社会责任 宏观审计目标 宏观审计直接目标 宏观审计终极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计主体:一个理论框架
7
作者 郑石桥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宏观审计主体是宏观审计的实施机构,通常由宏观审计需求者根据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三项原则来选择或建构。本级人大与本级政府关系中,本级人大作为委托人,本级政...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宏观审计主体是宏观审计的实施机构,通常由宏观审计需求者根据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三项原则来选择或建构。本级人大与本级政府关系中,本级人大作为委托人,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上级政府与本级政府关系中,上级政府作为委托人,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这些关系方都可能存在宏观审计需求,因此,都需要选择或建构宏观审计主体,立法型审计机关或司法型审计机关或独立性型审计机关以及大型的民间审计机构,都是可能的选择。为了降低宏观审计成本,审计机关可以考虑将某些宏观审计业务外包给具有竞争优势的民间审计机构。从保障宏观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出发,行政型审计体制是不合适的,立法型审计体制最优,司法型审计体制和独立型审计体制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 宏观审计需求 宏观审计主体 审计体制 审计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