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8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区别及关系探讨
1
作者 郑毅 郭芳 刘东斌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6,71,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两类不同的法律法规,它们之间的区别很大,从调整范围上看,前者调整的范围仅涉及政府信息的公开或不公开,范围相当有限,而后者是调整档案全生命过程的法律,范围相当宽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两类不同的法律法规,它们之间的区别很大,从调整范围上看,前者调整的范围仅涉及政府信息的公开或不公开,范围相当有限,而后者是调整档案全生命过程的法律,范围相当宽泛。从调整对象上看,前者调整的是“政府信息”,后者调整的是“档案”。“档案”与“政府信息”并不是同一事物,两者并不相等。从服务对象上看,前者服务对象主要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后者服务对象包括接收进馆档案的组织机构、馆藏档案相关的当事人及组织机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其他人员。两者有这么多的不同,自然其各自的立法思想也就不一样,前者名称就是“政府信息公开”,其立法思想就是要围绕着“政府信息公开”来确立,而后者是全面管理档案全生命过程的法律,其立法思想也要围绕着全面管理档案全生命过程来确立。前者负责“政府信息”的公开,后者负责“政府信息”中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开放,这才是两者相衔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条例 档案法 档案开放 开放期限 信息安全 法律衔接 中介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度提升与地方债务可持续性:来自“双报告”模式下地方债务信息公开改革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洪源 万里 齐旺盛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224,共13页
在运用全口径地级市层面的地方债务数据测度地方债务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以新《预算法》实施后的“双报告”模式地方债务信息公开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改革所引致的透明度提升对地方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效应和... 在运用全口径地级市层面的地方债务数据测度地方债务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以新《预算法》实施后的“双报告”模式地方债务信息公开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改革所引致的透明度提升对地方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基于“双报告”的债务信息公开改革均对地方债务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基于决算报告的债务信息公开改革所引致的债务外部透明度提升,能作用于控制债务规模和降低举债融资成本两个渠道来增强地方债务可持续性,而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债务信息公开改革所引致的债务内部透明度提升,则能作用于控制债务规模和提高偿债能力两个途径来增强地方债务可持续性;第三,进一步分析发现,基于决算报告的债务信息公开改革更侧重于提高地方债务的使用绩效,而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债务信息公开改革则更偏向于提高地方债务的管理绩效。研究结论为通过加强地方债务信息公开和地方债务全口径监管、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实现地方债务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务可持续性 债务信息公开改革 债务透明度 决算报告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证监局一线监管与企业风险信息披露——基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外生冲击
3
作者 王满 姚强强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9,共7页
以地方证监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外生冲击,考察一线监管对企业风险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证监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企业风险信息披露具有良好的监管效果,即被监管企业愿意披露更多的风险信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以地方证监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外生冲击,考察一线监管对企业风险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证监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企业风险信息披露具有良好的监管效果,即被监管企业愿意披露更多的风险信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降低投资者负面预期是实现良好监管效果的作用机制。这一监管效果在没有诉讼风险、没有监管处罚风险、分层随机抽选检查对象与监管资源约束较强地区的企业更明显,且监管效果有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与增加企业融资资源。鉴于此,应进一步完善地方证监局随机抽查监管机制,持续关注企业风险信息披露,以利于投资者决策及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证监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风险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 投资者负面预期 投资者利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答询问抑或信息披露:重整程序信息公开的制度重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鹿君 曾洋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我国立法对重整程序信息公开仅作原则性规定,导致系统性不足、义务主体限缩、主动性缺位。需充分发掘重整程序的特点,明确信息公开制度的要求与目标,以系统化信息公开提高重整博弈最终报酬,以义务主体扩张回应再建中剩余索取权转移,以... 我国立法对重整程序信息公开仅作原则性规定,导致系统性不足、义务主体限缩、主动性缺位。需充分发掘重整程序的特点,明确信息公开制度的要求与目标,以系统化信息公开提高重整博弈最终报酬,以义务主体扩张回应再建中剩余索取权转移,以“信息披露为主、回答询问为辅”模式平衡公平与效率,构建有限主动披露、精准主动披露、促进回答询问的重整程序信息公开制度。具体而言,有限主动披露原则要求明确信息披露的程序节点、披露内容与程度标准,并设计保密义务;精准主动披露原则要求调适义务主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披露标准,完善违背义务的法律责任;促进回答询问原则要求优化债权人委员会相关制度,促进债权人积极行动要求义务人回答询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重整 信息公开 信息披露 重复博弈 知情表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情境下的公众信息行为及适应性特征
5
作者 张泰瑞 李月琳 张建伟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文章旨在探索公众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政府信息公开时的信息行为类型及适应该情境的行为特征,助力政府认识和引导公众信息行为。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进行质性编码分析,揭示公众信息行为及其适应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 文章旨在探索公众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政府信息公开时的信息行为类型及适应该情境的行为特征,助力政府认识和引导公众信息行为。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进行质性编码分析,揭示公众信息行为及其适应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检验信息公开对信息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主要表现出信息搜寻行为、被动信息获取行为、信息分享行为和信息验证行为等四类信息行为,四类信息行为均呈现出适应突发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情境的特征;信息公开质量对信息行为及其适应性特征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适应性特征在信息公开质量对信息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危机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行为 适应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信息公开如何驱动企业绿色创新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3,共13页
基于2013-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申请数据,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政府信息公开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企业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 基于2013-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申请数据,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政府信息公开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企业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信息公开可以通过提高地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降低地方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提高绿色创新水平。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获得资本等资源方面更有优势,政府信息公开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更难从政府信息公开中获得增量收益,融资约束会抑制政府信息公开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丰富了政府信息公开对微观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同时研究结论能深化地方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微观经济效应的认识,进而为地方政府引导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不确定性 企业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解释论:基于风险控制原则的展开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奕彤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5,共12页
已公开信息处理合法性的产生与消灭规则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与第27条初步构建,但司法实践仍呈现“同判不同判”,原因在于规则背后的风险控制原则仍未充分厘清,“信息已公开”要件的评价标准与主客观限制要件尚... 已公开信息处理合法性的产生与消灭规则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与第27条初步构建,但司法实践仍呈现“同判不同判”,原因在于规则背后的风险控制原则仍未充分厘清,“信息已公开”要件的评价标准与主客观限制要件尚待体系化阐释。已公开信息处理规则的合法性基础是低风险之法律推定与法律拟制的二元结构,即自行公开被推定为个人做出低风险判断,个人可通过后续证明予以推翻(推定模式);处理合法公开的信息,处理行为被不可推翻地拟制为低风险(拟制模式)。“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则系高权益侵害风险评价,具体包括高风险信息处理与严重超过个人合理预期之处理两种情形。“合理范围”亦为客观风险控制要件,是数据最小化原则的体现。“个人明确拒绝”宜作为个人风险控制手段,不应限制其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个人信息 风险控制原则 重大影响 合理范围 拒绝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的构建
8
作者 孙劲松 李月琳 杨芳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7,共10页
揭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不足,构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文章采用系统性综述的方法,经过对文献的多层筛选,将55篇中文论文纳入研究样本,从发表年份、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研究... 揭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不足,构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文章采用系统性综述的方法,经过对文献的多层筛选,将55篇中文论文纳入研究样本,从发表年份、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及研究路径等方面对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研究存在缺乏对信息公开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研究对象及内容缺乏多样性、研究路径单一、对评估工具构建的关注不足、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理论创新等问题,基于此构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后续研究应持续关注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提升研究对象多样性;丰富研究内容,基于新媒体特点分析问题;拓展研究路径,采用访谈、焦点小组等方法了解多元主体的认知与感受;重视评估工具的开发、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及理论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 新媒体 信息公开 质量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设施公开与企业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
9
作者 李玉银 陈莹 逯东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110,共17页
借助中国各城市对外开放环境设施的准自然实验,以2014—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考察环境设施公开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设施公开会导致企业的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具体表现为对正面环... 借助中国各城市对外开放环境设施的准自然实验,以2014—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考察环境设施公开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设施公开会导致企业的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具体表现为对正面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负面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动因分析发现,企业的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主要是由政府环境监管压力、公众环境监管压力以及环境改进的高成本造成。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受到产业政策支持时,有利于缓解环境设施公开带来的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设施公开并未带来企业实际环境绩效的提升,体现出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策略性管理。研究结论为理解环境设施公开情况下企业的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并且为如何抑制该种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设施公开 环境信息披露 策略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信息公开如何影响安全生产治理绩效--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鹏 张嵛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1,177,共10页
政府信息公开被视为有效改善政府绩效和实现善治的重要手段。基于对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省)2010—2017年面板数据的分析,有助于检验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效果以及探讨地方政府的信息公... 政府信息公开被视为有效改善政府绩效和实现善治的重要手段。基于对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省)2010—2017年面板数据的分析,有助于检验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效果以及探讨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水平对其安全生产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安全生产治理的绩效,政府信息公开水平也与安全生产治理效果显著相关。公众对信息的关注意愿和公众对信息的获取能力都对信息公开效应的发挥起到了负向的调节作用。同时,政府信息公开可以通过提升市场化水平、增加第三方参与来改善地方安全生产治理绩效。因此,各级政府要注重完善安全生产的信息公开制度,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公开水平,也要结合多主体的需求和特点,使信息公开进一步合理化,从而有效发挥政府信息公开的积极作用,促进中国现代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开 安全生产治理 赋权理论 省级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期望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研究
11
作者 张书涵 李月琳 +1 位作者 李樵 章小童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公开质量的公众期望维度和层次特征,提出质量优化策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信息公开质量与公众期望在本质上的可通约性,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的信息公开质...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公开质量的公众期望维度和层次特征,提出质量优化策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信息公开质量与公众期望在本质上的可通约性,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的信息公开质量公众期望潜在指标,采用Kano模型结构量表、因子分析和Better-Worse系数分析对信息公开质量公众期望的维度和层次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公众期望潜在指标中的22个指标可有效表征公众期望,这些指标分为可用性、可获取性与可信性三个维度,且分属于不同层次;基于公众期望层次与维度的分析,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公众期望“维度*层次”模型,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M→O→A→I”优化路径及相应策略。[创新/价值]聚焦于公众期望视角,将Kano模型应用于公众期望研究,并将期望的维度与层次相结合,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开质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公众期望 魅力质量理论 KAN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务服务信息公开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基于省级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
12
作者 范亚丽 黄京磊 +2 位作者 张新芝 谢丹夏 尹柔涵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共18页
水清则鱼悦,政通则贾兴。本文基于33607家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级调查问卷,运用排序模型,以治理效能理论为基础,揭示政务服务信息公开通过促进权责清晰化、制度规范化、手续流程化,提升政府组织效率的内部治理效能,降低企业制度成本... 水清则鱼悦,政通则贾兴。本文基于33607家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级调查问卷,运用排序模型,以治理效能理论为基础,揭示政务服务信息公开通过促进权责清晰化、制度规范化、手续流程化,提升政府组织效率的内部治理效能,降低企业制度成本的外部治理效能,共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实证表明,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该结论在使用“省内其他市政府网站在2019年省际检查中受到通报的概率之和”与“各市在2019年省际检查中是否有政府网站受到通报”作为工具变量后仍然稳健。本文结论为加强政企沟通、优化企业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与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治理效能 政务服务信息公开 民营经济发展 排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收费行为、市场监管与信息公开:理论分析与实验证据
13
作者 丁预立 李颖 戴彬汝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31,18,155,共15页
在专家服务市场中,作为服务供给方的专家比消费者更了解其需求,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诱发过度收费行为,造成市场效率损失。本文基于信任品理论构建专家服务市场的分析框架,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研究系统地评估第三方监管有效性。具体而言,... 在专家服务市场中,作为服务供给方的专家比消费者更了解其需求,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诱发过度收费行为,造成市场效率损失。本文基于信任品理论构建专家服务市场的分析框架,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研究系统地评估第三方监管有效性。具体而言,本文选取了抽查和指标控制两种监管方式并探究其效果,同时,本文还考察了公开监管信息这一新监管方式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抽查与指标控制均能显著减少专家的过度收费行为并提高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而向消费者公开监管信息能够帮助消费者“用脚投票”,进一步减少专家的过度收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服务 监管 信息公开 实验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失信信息公开的制度内容、问题检视与制度完善
14
作者 闫小良 崔琦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失信信息公开具有声誉惩戒和公共警告的双重功能,并具有声誉罚、公共警告和行政强制三种公开目的。实践中,失信信息公开方式分为主动公开和被动公开。对于失信信息公开的法律性质,应认定为混合行政行为,即同时属于声誉罚、行政强制和事... 失信信息公开具有声誉惩戒和公共警告的双重功能,并具有声誉罚、公共警告和行政强制三种公开目的。实践中,失信信息公开方式分为主动公开和被动公开。对于失信信息公开的法律性质,应认定为混合行政行为,即同时属于声誉罚、行政强制和事实行为。当前,失信信息公开存在合法性不足、公开滥用、公开内容过于简略、公开程序不规范、修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健全法律制度,补齐程序漏洞,明确失信信息的公开方式及内容,并健全失信信息公开的修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信息公开 制度 信用规制 声誉惩戒 公共警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政府信息公开与数据开放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尧清 易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7,共14页
政府信息公开与数据开放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两者相互促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信息公开与数据开放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两者存在有益共生关系。基于此,未来应优化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与数据开放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两者相互促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信息公开与数据开放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两者存在有益共生关系。基于此,未来应优化数据要素,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协同发展。同时,将开放推进到数据层面,实现数据的深度开放和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数据开放 灰色关联度分析 政策文本计算 多维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及影响因素——基于推拉锚定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善勇 张容玮 陈久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公众维护自身环境利益的诉求日益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应运而生。作为中国环境管理政策的重大创新,探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对于满足社会公众环境诉求,... 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公众维护自身环境利益的诉求日益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应运而生。作为中国环境管理政策的重大创新,探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对于满足社会公众环境诉求,提高、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与水平,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8年中国120个城市环境信息公开评价指数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Push-Pull-Mooring(PP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众环境诉求、地区环境质量、政府环境关注度以及地区法治环境从推拉两方面对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政企关联程度以及政府财政压力作为锚力因素,会对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文章从完善法治环境,推进政府—企业—公众合作共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推拉锚定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立法目的之检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学贤 雷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三年多来,对作为灵魂和核心的立法目的,学界尚缺乏应有的检视。解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目的,我们发现其存在着权利界定不清、功能与目的不分以及表述不明等不足。应当将公民、法人和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三年多来,对作为灵魂和核心的立法目的,学界尚缺乏应有的检视。解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目的,我们发现其存在着权利界定不清、功能与目的不分以及表述不明等不足。应当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信息权以及信息公开请求权作为核心立法目的,在此指导下重新设计具体规则,以弥补条例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弊端,并为最终制定信息公开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立法目的 检讨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制保障研究--基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易晓阳 罗贤春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2,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历经数年的反复修改、论证后终于出台。该行政法规在知情权、公开原则、信息发布、救济制度等多方面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法制保障。本文通过《条例》与相应《专家建议稿》的比较研究,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历经数年的反复修改、论证后终于出台。该行政法规在知情权、公开原则、信息发布、救济制度等多方面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法制保障。本文通过《条例》与相应《专家建议稿》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条例》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政务 信息公开 公开条例 信息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绩效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方辉 卢扬帆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0,共6页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基础,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由此客观上要求构建政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绩效的评价体系,开展实证研究,公开评价结果。基于结果导向及公众满意度导向,参考同类研究的做法,作为层次分析法特...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基础,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由此客观上要求构建政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绩效的评价体系,开展实证研究,公开评价结果。基于结果导向及公众满意度导向,参考同类研究的做法,作为层次分析法特例,本文构建由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2012年度全国31个省级政府及39个国务院部门的实证考察。结果表明:省级政府绩效得分均值为68.31,部门均值为62.67。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开标准不明确、执行不力、监督制度缺位和社会评议缺失等。为此,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意识,完善制度和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绩效评价体系 社会评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柯平 赵益民 詹越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7,共4页
本文以讨论的形式,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必须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文化事业机构以及公民在信息公开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最后,对《条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 本文以讨论的形式,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必须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文化事业机构以及公民在信息公开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最后,对《条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开 公共信息 政府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