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政府伦理精神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晓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77-82,共6页
"政府伦理世界观"是"政府伦理世界"的道德自我意识,是"政府伦理世界"的"道德世界观",是政府这个"整个个体"的"道德世界观"。"政府伦理世界观"的本质是"政... "政府伦理世界观"是"政府伦理世界"的道德自我意识,是"政府伦理世界"的"道德世界观",是政府这个"整个个体"的"道德世界观"。"政府伦理世界观"的本质是"政府伦理精神"。"政府伦理精神"是指公务员个体与政府组织整体相统一的、作为实体的政府的伦理意识和伦理意志的复合,是政府的"伦理精神"。政府伦理精神是政府自主性的体现,即作为主体的政府对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的积极认可,是自己支配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的自主性行为及其制度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世界观 伦理世界观 政府伦理世界观 政府伦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晓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政府制度伦理化和政府伦理制度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政府制度伦理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政府制度伦理建设包括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的内容。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可以清晰地看... 政府制度伦理化和政府伦理制度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政府制度伦理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政府制度伦理建设包括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的内容。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制度所承担的伦理功能。政府制度的伦理功能主要表现为整合政府伦理规范、约束或激励政府行为的选择。从政府制度伦理化到政府伦理制度化,一个终极性的标志是"政府伦理立法"。政府伦理立法是以立法、制度的方式确立对政府组织以及公务员的伦理要求,并以此规范政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伦理 政府制度伦理 政府制度伦理 政府伦理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会中的政府伦理:基于“2017全国道德发展状况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靳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79,共6页
文章基于官员道德、行政伦理、政府伦理形象三维政府伦理评估框架,利用“2017全国道德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我国政府伦理发展状况。结果显示,我国在官员道德、行政伦理、政府伦理形象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 文章基于官员道德、行政伦理、政府伦理形象三维政府伦理评估框架,利用“2017全国道德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我国政府伦理发展状况。结果显示,我国在官员道德、行政伦理、政府伦理形象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依然存在“贪污腐败”等官员道德难题,“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等官员懒政庸政现象,以及公众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整体信任水平亟待提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大和最重要的伦理难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伦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伦理 官员道德 行政伦理 政府伦理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政府伦理道德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然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84-86,共3页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政府也就必然成为社会中多元利益和道德观念聚焦的中心,因此,政府行为在社会道德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诱导作用,具有辐射功能。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政府也就必然成为社会中多元利益和道德观念聚焦的中心,因此,政府行为在社会道德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诱导作用,具有辐射功能。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目前社会道德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政府行为 道德观念 道德失范 政府工作人员 市场经济的发展 道德建设 政府伦理 马克思恩格斯 政府职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地方性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华 周琼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7,166,共9页
现代社会的断裂性特征致使理性化的社会与日常生活世界相区隔,导致了社会统一价值观与社会道德秩序的混乱,这为地方性知识的复兴提供了发展空间。缘起于西方的非政府组织伦理实质上是一种经由多重社会现实建构的地方性知识,在进入我国... 现代社会的断裂性特征致使理性化的社会与日常生活世界相区隔,导致了社会统一价值观与社会道德秩序的混乱,这为地方性知识的复兴提供了发展空间。缘起于西方的非政府组织伦理实质上是一种经由多重社会现实建构的地方性知识,在进入我国特定文化社会环境过程中遭遇到了治理理念、行政控制、人际结构和语义表述等方面的多重困境。我国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地方性建构应合理借鉴西方非政府组织伦理精神的适恰理念,并结合本土化实际,从强化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对话、鼓励组织自我发展、构建现代感恩伦理和寻找恰当道德表达等方面的积极实践,寻找合理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组织伦理 地方性知识 责任伦理 感恩伦理 道德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动机与政府的伦理责任 被引量:2
6
作者 叶青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3-104,共2页
从道德动机出发 ,可以把道德形态划分为三种 :现实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政府在履行其伦理责任时必须综合权衡 ,满足社会对这三种道德形态的需要 ,并在其行为和决策中加以体现。如此 ,其道德努力会切实有效。
关键词 现实道德 情感道德 信仰道德 政府伦理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的制度伦理观是特殊的社会资本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维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市场经济需要建构支撑其发展的伦理道德体系,从宏观角度就是培育政府合理、公正的制度伦理观。政府的制度伦理观是特殊的社会资本。政府将通过弘扬一种共同的经济价值观,形成社会团结奋斗的凝聚力,激发和引导人的积极性的经济创造行为;... 市场经济需要建构支撑其发展的伦理道德体系,从宏观角度就是培育政府合理、公正的制度伦理观。政府的制度伦理观是特殊的社会资本。政府将通过弘扬一种共同的经济价值观,形成社会团结奋斗的凝聚力,激发和引导人的积极性的经济创造行为;通过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选择方式,建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秩序,保障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影响和制约一定经济制度的确立,对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发挥其社会资本的特殊作用。培育和建构合理公正有效的政府制度伦理观必须坚持"发展是执政的第一要务"的前提原则,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原则的根本目的,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和体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的制度伦理 社会资本 市场主体 道德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问题的政治伦理诠释 被引量:5
8
作者 谢金林 张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2,共5页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看,民生是由一系列公民权利组成的权利集合,民生不是政府对公民的恩赐而是公民对政府的权利诉求。关注民生是政府伦理的底线,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民生问题的真正解决不能依靠...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看,民生是由一系列公民权利组成的权利集合,民生不是政府对公民的恩赐而是公民对政府的权利诉求。关注民生是政府伦理的底线,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民生问题的真正解决不能依靠临时性救济,而必须在民主政治的体制之下,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博弈机制、利益保护机制,以制度化的途径确保所有公民都拥有社会普遍认可的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民生权 政治哲学 政府伦理 制度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新华 罗珍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8,共4页
一场席卷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正在逐渐平息,但是它带给我们许多的思考。从伦理学的角度挖掘该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深远意义。本文就企业伦理责任的承担、政府行政伦理缺失、新闻媒体和明星代言... 一场席卷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正在逐渐平息,但是它带给我们许多的思考。从伦理学的角度挖掘该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深远意义。本文就企业伦理责任的承担、政府行政伦理缺失、新闻媒体和明星代言的职业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希望可以从中汲取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鹿”奶粉 企业伦理责任 政府伦理 职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法治理念下的国家公职人员德性培育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洁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2,共6页
当前我国持续推进深化改革进程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传统行政的管制状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时期新公共管理的管理状态两个阶段后,已进... 当前我国持续推进深化改革进程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传统行政的管制状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时期新公共管理的管理状态两个阶段后,已进入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达到国家有效治理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是政府自身治理模式的变革,既要完善理性官僚制度,又要依法行政构建服务型政府,改革的双重目标都迫使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主体——国家公职人员全面提升其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职人员 现代法治理念 治理能力 国家公务员 道德品质 政府伦理办公室 经济发展时期 双重目标 管理状态 公共管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伤残农民工维权障碍因素及维权路径探析
11
作者 刘振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3-116,共4页
农民工是我国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催生出的一个群体,他们在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因工伤残甚至付出生命的风险。目前,我国有关工伤保险的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而工伤事故却频繁发生,这充分表明农民工这一... 农民工是我国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催生出的一个群体,他们在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因工伤残甚至付出生命的风险。目前,我国有关工伤保险的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而工伤事故却频繁发生,这充分表明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并未在根本上得到保护。为此,必须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政府的法制伦理建设和企业的伦理责任建设,清除农民工维权的制度障碍和人为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残农民工 维权困境 政府伦理 法翎伦理 企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职人员信息报告制度的理论基础:一种复合性理论框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媛媛 《东方法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47-154,共8页
公职人员信息报告制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始终将公职人员信息报告制度定位为一项"终端反腐"机制,对工具性价值的关注埋没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撑,也使其在实践运用中处处受限。应当构建一种复合性的理... 公职人员信息报告制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始终将公职人员信息报告制度定位为一项"终端反腐"机制,对工具性价值的关注埋没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撑,也使其在实践运用中处处受限。应当构建一种复合性的理论框架,以防止利益冲突理论为核心,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制度根源、以工具性为外在目标、以伦理性为内在追求、以治理性为终极价值、以激励理论为平衡策略,为公职人员信息报告制度作用的发挥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职人员信息报告 防止利益冲突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政府伦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