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精英话语、军事精英分裂与伊拉克军事政变
1
作者 马文媛 孙德刚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1-92,共12页
伊拉克军事政变是中东地区军事政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背后是由政治精英的叙事话语之争而引发的军事精英分裂。在已有研究中,频发的军事政变是殖民主义、军人强力、宗派冲突和社会分裂的结果,然而本文认为,政治精英的叙事话语和军事精英... 伊拉克军事政变是中东地区军事政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背后是由政治精英的叙事话语之争而引发的军事精英分裂。在已有研究中,频发的军事政变是殖民主义、军人强力、宗派冲突和社会分裂的结果,然而本文认为,政治精英的叙事话语和军事精英的内部分裂亦是导致伊拉克军事政变频发的重要因素。政治精英的叙事话语可以分为阿拉伯复兴主义叙事、纳赛尔主义叙事、共产主义叙事和伊拉克民族主义叙事;军事精英由于内部分裂形成了复兴党派、纳赛尔派、共产主义派和伊拉克民族主义派。在国家能力不足、合法性资源缺失的背景下,伊拉克政治精英通过一系列叙事话语对军队职业精神进行再解释,这使本身职业化程度不高、凝聚力不强的伊拉克军队逐渐分裂成为具有不同政治偏好的军事精英集团。这些军事精英集团或与执政精英形成联盟,通过协调行动以实现各自利益;或直接听命于政党,为实现政党的政治目标及其利益而采取军事行动,从而导致政变频发。直至伊拉克复兴党上台执政后建立起高度集权的党军模式,才有效阻止了军事政变的进一步发生。本文以1958年7月、1959年3月和1963年2月的军事政变为案例,通过分析政治精英的叙事话语和军事精英的内部分裂导致军事政变的机理,为伊拉克军事政变提供一种不同于已有研究的解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军事政变 叙事话语 精英分裂 军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戊戌政变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松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68-74,共7页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 ,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现实和民族救亡的迫切需要。戊戌政变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并没有消亡 ,他们依然高举自己的民权旗帜 ,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权思...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 ,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现实和民族救亡的迫切需要。戊戌政变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并没有消亡 ,他们依然高举自己的民权旗帜 ,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权思想的内涵。他们不再沉湎于就政体变化的角度来奢谈民主 ,而是将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国民看作立宪政治的基础 ;不再借助于圣人的权威来宣扬参与政治改革的自觉性 ,而是直截了当地倡导自由平等 ,要求树立“新民”榜样 ,阐明了国民参政意识对于建立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清末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中民权主义的勃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派 人权 民权思想 戊戌政变 民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一二政变时周恩来是怎样脱险的?
3
作者 贺世友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5-65,共1页
1989年《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补白”栏登了《一位营救周恩来“四·一二”脱险的国民党元老》一文,谈到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周恩来在上海是怎样脱险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许多党史著作与文章众说不一。现就所接触到的材料,将这... 1989年《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补白”栏登了《一位营救周恩来“四·一二”脱险的国民党元老》一文,谈到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周恩来在上海是怎样脱险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许多党史著作与文章众说不一。现就所接触到的材料,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作一介绍。 1927年4月12日凌晨,蒋介石以共进会流氓打头阵,周凤岐的二十六军武装相配合,突然发动政变。周凤岐调斯烈的第二师秘密包围了上海总工会机关和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湖州会馆和商务印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 中共党史研究 国民党右派 工人纠察队 商务印书馆 脱险 共进会 党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递嬗下的儒学承传——高平陵政变的文化背景之争辨析
4
作者 郝虹 《大连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通过对陈寅恪先生《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和王晓毅先生《王弼评传》中有关高平陵政变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即魏晋递嬗背后没有明显的政治文化之争,高平陵政变背后也无显明的思想文化之争,从而揭示出:经过两汉近400... 通过对陈寅恪先生《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和王晓毅先生《王弼评传》中有关高平陵政变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即魏晋递嬗背后没有明显的政治文化之争,高平陵政变背后也无显明的思想文化之争,从而揭示出:经过两汉近400年将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儒学已经积淀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思想文化。因此,高平陵政变的双方无论是在政治文化层面,还是思想文化层面,其相同处都远大于相异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平陵政变 魏晋 儒学 陈寅恪 王晓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未遂政变经济分析
5
作者 张永军 《中国报道》 2016年第8期72-72,共1页
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下,埃尔多安近年来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损伤了土耳其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使得土耳其国内外矛盾相互交织,进一步复杂化。
关键词 土耳其 经济分析 未遂政变 国际环境 外部环境 经济增长 对外政策 埃尔多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曾计划在台湾搞"政变"——孙立人"辞职"背后的真相
6
作者 刘维荣 《机电兵船档案》 2004年第5期47-49,共3页
1991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在台中市去世,出殡队伍长达一公里,与蒋氏父子去世时的送葬队伍不相上下。其实,孙立人并不是因美国企图以他来取代蒋介石而遭囚禁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早在1942年,他率不足一团之众,在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 1991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在台中市去世,出殡队伍长达一公里,与蒋氏父子去世时的送葬队伍不相上下。其实,孙立人并不是因美国企图以他来取代蒋介石而遭囚禁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早在1942年,他率不足一团之众,在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营救出被围困的英军七千余人和五百多名战俘(一半以上是英国人)。此役是二战中以少胜多最著名的范例,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立人 真相 将军 蒋介石 二战 政变 中国 台湾省 辞职 战俘 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引介者的资格:王文显与《北京政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汇川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71-80,共10页
王文显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重要的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以英文进行创作,其部分作品佚失,唯有李健吾翻译的《委曲求全》和《北京政变》两个中文剧本留存于世。《北京政变》是一部以袁世凯称帝的故事为原型的话剧,在耶鲁大学首演并引起较... 王文显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重要的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以英文进行创作,其部分作品佚失,唯有李健吾翻译的《委曲求全》和《北京政变》两个中文剧本留存于世。《北京政变》是一部以袁世凯称帝的故事为原型的话剧,在耶鲁大学首演并引起较大反响。以往研究者多看重该剧所呈现的戏剧手法,而忽视了作者试图向西方人介绍并展现中国人真正的形象的写作意图。这种忽视的一个原因在于作者的身份:王文显拥有流利如母语的英文水平,以及深厚的西方文化背景,因而被同时代及后世论者误认为是生长于英国的华侨。另一个原因则是,《北京政变》多被论者看作一个单纯影射政治和政治人物的剧本,而忽视了日常的"中国式"生活在其中所占的分量及其意义。本文尝试梳理王文显的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讨论他的中西文化修养和戏剧技巧,确认其拥有"向西方介绍中国"的资格;并对《北京政变》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一部以"袁世凯、蔡锷和小凤仙"为主角原型的、看似与普遍的中国生活相距甚远的话剧剧本,来进行向西方展示真正中国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话剧 王文显 《北京政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一九二四年北京政变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宗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3年第6期102-109,126,共9页
【正】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于10月23日发动了推翻直系军阀政权的政变。这次政变,对当时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往后的历史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过去对这次政变研究较少,也未... 【正】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于10月23日发动了推翻直系军阀政权的政变。这次政变,对当时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往后的历史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过去对这次政变研究较少,也未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这次政变的原因、结局及其性质和历史作用作点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政变 直系军阀 九二四 中国人民 冯玉祥 孙中山 部队 将领 吴佩孚 并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二七年中共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应对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仰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61,共16页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范围由小及大、形式由隐蔽到公开、程度由浅至深的演变过程,且对其自身造成不小的冲击。同样,中共对政变的因应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根据对事件认知程度的加深、国民革命...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范围由小及大、形式由隐蔽到公开、程度由浅至深的演变过程,且对其自身造成不小的冲击。同样,中共对政变的因应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根据对事件认知程度的加深、国民革命阵营的关系变动以及自身生存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对策,由最初的组织正面交涉和领导总同盟罢工,到请求武汉国民政府东征讨蒋和策划“红色恐怖”,再到以退为进全面转入地下。这既是在蒋介石集团强大攻势下的无奈之举,也是新革命形势下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共产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评价和史料鉴别——读《戊戌政变记》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志钧 《北方论丛》 1982年第1期49-52,共4页
最近看到几篇评价光结皇帝的文章,或多或少地引用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作为戊戌变法的主角之一,政变不久写了这样一份“回忆录”,应该说是“信史”了,其实不然,它不仅存有阶级的偏见,而且“英雄史观”突出,在对待光结的评... 最近看到几篇评价光结皇帝的文章,或多或少地引用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作为戊戌变法的主角之一,政变不久写了这样一份“回忆录”,应该说是“信史”了,其实不然,它不仅存有阶级的偏见,而且“英雄史观”突出,在对待光结的评述上就很显著。于此,联想到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忽视史料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记》 史料鉴别 人物评价 戊戌变法 英雄史观 历史人物 梁启超 回忆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冯玉祥北京政变
11
作者 卢志强 李红娟 《阴山学刊》 1993年第4期58-64,共7页
冯玉祥北京政变是诸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冯玉祥逐步接受孙中山先生国民革命主张,在全国革命运动尤其是南方革命形势直接影响下的结果。冯玉祥北京政变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程,是国民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武装开始形成的标志... 冯玉祥北京政变是诸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冯玉祥逐步接受孙中山先生国民革命主张,在全国革命运动尤其是南方革命形势直接影响下的结果。冯玉祥北京政变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程,是国民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武装开始形成的标志。这次政变的失败,根本原因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 北京政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堡叛乱内幕——美国和军事政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理查德.H.科恩 熊伟民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05-108,共4页
革命战争行将结束,初步和平文件已经签署,只是尚未送达美洲。这时驻扎纽堡的大陆军,发生了一件在美国历史上最奇怪而不可思议的事件。值此胜利之际,军官们响应一个匿名同伴的煽动,会集在一起,考虑举行反对合法的民选政府的叛乱。纽堡阴... 革命战争行将结束,初步和平文件已经签署,只是尚未送达美洲。这时驻扎纽堡的大陆军,发生了一件在美国历史上最奇怪而不可思议的事件。值此胜利之际,军官们响应一个匿名同伴的煽动,会集在一起,考虑举行反对合法的民选政府的叛乱。纽堡阴谋是美国陆军历史上发生的最接近于起义或政变的事件,它暴露了共和国初创时期军民之间关系的脆弱性。如果在国家诞生的关键时刻,军队摆脱民间的控制,以后几代人想建立起一支国家军队都是不可能的。 1783年3月纽堡事件的背后,有一个复杂的阴谋,不仅牵涉到某些军队领导人,也牵涉到一些国会领袖。更为重要的是,就是所卷入的这些人们,在以后的岁月里要担负起建立美国军队的责任,他们冒险动摇军队与人民之间微弱的信任关系,破坏军队不干预政治的传统。忽视长期以来人们提出的军队危险的警告,他们的行动愿望反映了联邦党人在整个存在期间的一种倾向。 虽然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年之前,但纽堡阴谋始于1782月底。12日的最后一个星期,亚历山大·麦克杜格尔少将、约翰·布鲁克斯上校和马特海·奥登上校来到费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堡 美国陆军 军事政变 军民之间 奥登 布鲁克斯 联邦党 马特 在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祺祥政变为界论亲王入军机处的异同点
13
作者 孙雪 《今古文创》 2021年第9期45-46,共2页
清朝,宗室爵位第一等就是亲王。亲王出身皇家,深居于京师,地位尊崇。与此同时,为了维护皇权,所以有亲王不可入军机处的祖训。然而事从权宜。亲王并非完全被隔离在军机处之外。亲王入职军机处在清朝并不少有,但以祺祥政变为界限,两个时... 清朝,宗室爵位第一等就是亲王。亲王出身皇家,深居于京师,地位尊崇。与此同时,为了维护皇权,所以有亲王不可入军机处的祖训。然而事从权宜。亲王并非完全被隔离在军机处之外。亲王入职军机处在清朝并不少有,但以祺祥政变为界限,两个时期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王 军机处 祺祥政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诉讼、董事“政变”,石油公司低碳转型再提速
14
作者 贾京坤 朱英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2年第2期17-21,共5页
2020年,双重“黑天鹅”事件重创能源行业,而应对气候变化倡导的碳减排步伐并未因外部剧变而稍减。在此背景下,主要石油公司的“转型”已成为关注热点。2021年上半年,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三家石油巨头因在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接... 2020年,双重“黑天鹅”事件重创能源行业,而应对气候变化倡导的碳减排步伐并未因外部剧变而稍减。在此背景下,主要石油公司的“转型”已成为关注热点。2021年上半年,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三家石油巨头因在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接连面临重大“清算”。目前世界正在不断改变油气行业商业模式和能源消费格局,施与石油公司的压力或将持续加码,促使欧美石油巨头的低碳转型再次提速。基于各公司战略调整和低碳业务情况分析,该文为我国能源化工公司的转型发展提出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石油公司 能源转型 气候诉讼 董事“政变 国家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英国1688年政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
15
作者 庄建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9-14,79,共7页
英国1688年政变实现了两个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前一个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百多年以来长期结盟的继续与必然结果。这个联盟构成了英国政治生活的基础。后一个妥协,与革命... 英国1688年政变实现了两个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前一个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百多年以来长期结盟的继续与必然结果。这个联盟构成了英国政治生活的基础。后一个妥协,与革命的起伏和革命的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英国学者和苏联史学界对这场妥协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英国辉格党自由派史学家马考莱的笔下,1688年政变是“世界上存在的最出色的事件”。据此,他得出结论说:“我们还不知道有一次绝对不能以及时的友好妥协来预防的大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贵族 资产阶级 王权 政变 英国史 克伦威尔 议会 国王 独立派 伊丽莎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政变
16
作者 冯理达 笑波 《电影文学》 1984年第4期27-48,49-53,共27页
一 天坛祈年殿 礼炮轰轰,华贵的横幛上写着:曹锟大总统就职典礼。文武百官汇集在这儿,向新就职的大总统曹锟朝贺。军乐声起,合唱团高唱国歌:
关键词 北京政变 就职典礼 合唱团 总统 曹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政变》应当具有更强的戏剧性
17
作者 易里 《电影文学》 1984年第7期96-96,共1页
在贵刊上读到《北京政变》及《刘伯承青年时代》后,想就这两个剧本的真实的历史构思问题,谈几个片断的意见,供参考。首先,比较起来,在构思方面,《刘伯承青年时代》比《北京政变》更具有戏剧性,虽然在使用电影剧本语言上两者有共... 在贵刊上读到《北京政变》及《刘伯承青年时代》后,想就这两个剧本的真实的历史构思问题,谈几个片断的意见,供参考。首先,比较起来,在构思方面,《刘伯承青年时代》比《北京政变》更具有戏剧性,虽然在使用电影剧本语言上两者有共同的不足,但前者在戏剧高湖的制造方面无疑是优于后者的,正如编者指出的,冯玉洋将军被迫下野处理得过分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政变 戏剧性 应当 青年时代 电影剧本 刘伯承 冯玉洋 将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北京政变》有关细节的一点看法
18
作者 周玉和 《电影文学》 1984年第7期95-96,共2页
电影剧本《北京政变》是以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北京政变为题材。集中地描写了这一事件的主要发动者冯玉祥,而主要人物又是以历史上的真实姓名出现的,所以,我想从历史方面说几句话。一,电影剧本《北京政变》是北京政变历史的... 电影剧本《北京政变》是以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北京政变为题材。集中地描写了这一事件的主要发动者冯玉祥,而主要人物又是以历史上的真实姓名出现的,所以,我想从历史方面说几句话。一,电影剧本《北京政变》是北京政变历史的再现,这部描写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学作品,在处理历史与文学艺术关系方面是相当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政变 重大历史事件 电影剧本 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史 主要人物 艺术关系 冯玉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政变前后的冯玉祥新论
19
作者 谢正清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30-35,共6页
大革命初期,冯玉祥倾向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发动了北京政变。成功后,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成为孙中山的革命信徒。他领导的国民军也正式从军阀队伍中分裂出来,向民主革命的方向转化。
关键词 冯玉祥 北京政变 孙中山 国民革命 民主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卡拉歌剧院“政变”始末
20
作者 唐若甫 《歌剧》 2005年第3期48-50,共3页
我时常觉得,舞台背后发生的事件比台前的更富戏剧色彩,台后的故事又往往以人事纠纷为主线。80年代,卡拉扬任命了一位富有争议的女性单簧管演奏员,引起了柏林爱乐乐团和他之间的矛盾;巴伦博伊姆曾被开除出巴黎歌剧院;郑明勋也被“... 我时常觉得,舞台背后发生的事件比台前的更富戏剧色彩,台后的故事又往往以人事纠纷为主线。80年代,卡拉扬任命了一位富有争议的女性单簧管演奏员,引起了柏林爱乐乐团和他之间的矛盾;巴伦博伊姆曾被开除出巴黎歌剧院;郑明勋也被“踢”出意大利圣切契里亚学院管弦乐团。这一趋势曾一度在德国的拜罗伊特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院 政变 柏林爱乐乐团 巴伦博伊姆 戏剧色彩 人事纠纷 80年代 管弦乐团 演奏员 单簧管 卡拉扬 意大利 郑明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