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研究——兼论人民政协制度的定位 |
胡筱秀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2
|
论人民政协制度的法治化完善 |
高轩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3
|
论中央与地方争议的解决机制——以政协制度的协商与团结功能为中心 |
戴激涛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4
|
人民政协制度的政治优势与理论价值 |
刘红凛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5
|
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协制度的成长及完善--以协商民主范式为分析框架 |
戴激涛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2011 |
0 |
|
6
|
试论政协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框架中的地位——以政协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为分析重点 |
于秋兰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7 |
0 |
|
7
|
人民政协制度的中国特色及其在新时代更加成熟定型的路径思考 |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杨畅
唐励
吴志国
陈扬
|
《毛泽东研究》
|
2019 |
2
|
|
8
|
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 |
佟德志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9
|
依法治国视域下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
赵昕
|
《学术前沿》
CSSCI
|
2017 |
1
|
|
10
|
“新型政党制度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李胜
谢忠文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11
|
基于理论与价值本源的中国协商民主理路透析——兼与李景治先生商榷 |
陈怀平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2
|
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宪法学思考 |
戴激涛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3
|
中国语境下的协商民主:双轨制模式及其完善 |
戴激涛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