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政党意识形态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红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7,共5页
政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政治现象",是一个政党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理念等的集中反映。意识形态不但是政党的构成要素,更是政党的旗帜与政治灵魂。一般而言,政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 政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政治现象",是一个政党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理念等的集中反映。意识形态不但是政党的构成要素,更是政党的旗帜与政治灵魂。一般而言,政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调适性、主观性与信仰性等特点;具有辩护与批判、凝聚与整合、激励与动员、引导与建设等政治功能,是"正反"两方面作用的矛盾统一。政党存在和发展,既要坚持一定的意识形态,更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化意识形态的消极功能为积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意识形态 基本内涵 基本特点 政治功能 政党意识形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举技术作为西方政党意识形态的兴起及其评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奇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共5页
20世纪中期以来,选举技术正在逐渐打破传统的政党意识形态分野,而成为西方政党所共性的新意识形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政党意识形态的中间化、政党选举活动的职业化和政党组织结构的商业化这三方面。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西方国家的政党政... 20世纪中期以来,选举技术正在逐渐打破传统的政党意识形态分野,而成为西方政党所共性的新意识形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政党意识形态的中间化、政党选举活动的职业化和政党组织结构的商业化这三方面。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力图将实践问题化归为技术问题。本文认为,从根本而言,政党社会关系的调整不能仅仅通过技术和策略来完成,而需要通过协商和对话来进行。政党技术统治试图消弭的实践问题,应该通过立基于交往活动之上的协商政治模式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技术 政党意识形态 实践问题 协商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发展和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0,共3页
文化与政党意识形态的关系,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调整与先进文化的选择发展,是政治学问题,也是文化学问题。文化选择是与经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党意识形态总是以各种方式影响或主导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 文化与政党意识形态的关系,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调整与先进文化的选择发展,是政治学问题,也是文化学问题。文化选择是与经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党意识形态总是以各种方式影响或主导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党意识形态影响并主导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适时调整政党意识形态,始终保持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强大的政治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意识形态 文化发展 政治凝聚力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意识形态视角下的以色列工党兴衰分析
4
作者 吴诗尧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84,159,共19页
作为以色列的建国政党,以色列工党曾连续执政多年。1977年议会大选失利后,以色列工党的政治地位开始衰落。21世纪以来,以色列工党始终无法赢得议会大选,且得票率和议席数屡创新低,衰落态势加剧。为扭转颓势,以色列工党采取的关键举措之... 作为以色列的建国政党,以色列工党曾连续执政多年。1977年议会大选失利后,以色列工党的政治地位开始衰落。21世纪以来,以色列工党始终无法赢得议会大选,且得票率和议席数屡创新低,衰落态势加剧。为扭转颓势,以色列工党采取的关键举措之一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从劳工犹太复国主义转向后劳工犹太复国主义,这也是该政党对其政治地位衰落所作出的重要回应。可以说,意识形态的转变既折射出社会环境剧变、原有政策弊端凸显且趋于失灵、政党组织力量削弱等引发以色列工党政治地位衰落的问题,也揭示了以色列工党寻求复兴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如何适应社会剧变、推进意识形态理论建设、恢复自身组织力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政治 以色列工党 政党意识形态 劳工犹太复国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意识形态:基本范畴、价值诉求与良性互动
5
作者 吴艳东 霍广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5,330,共14页
政党、国家和社会作为意识形态的三大主体力量,使意识形态在不同层面表现为政党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指南针”,旨在为政党的存在、发展及行动提供正当性辩护,进而谋求执政或参政的合法性基础;... 政党、国家和社会作为意识形态的三大主体力量,使意识形态在不同层面表现为政党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指南针”,旨在为政党的存在、发展及行动提供正当性辩护,进而谋求执政或参政的合法性基础;国家意识形态是国家的“黏合剂”,旨在根据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规定国家治理的性质和方向,并最大程度地把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观念统一到这一方向上来;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晴雨表”,旨在反映并服务于自身所对应群体的利益,通过利益诉求的表达影响社会变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要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应在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政治权威的基础上强化其理性权威,在增强国家意识形态包容性中建构社会共享的核心价值,在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张力中建构社会意识形态秩序,进而确保执政党意识形态主导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引领凝聚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滋养执政党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意识形态 国家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视野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魏崇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5,共6页
依法治国与意识形态建设密切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的"法"包含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双重意涵。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基于执政党与国家两个层面交融展开。借助推动党建的法治化、保障人民利益的法治化、贯彻... 依法治国与意识形态建设密切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的"法"包含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双重意涵。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基于执政党与国家两个层面交融展开。借助推动党建的法治化、保障人民利益的法治化、贯彻平等法治理念、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确保建设渠道法治化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法治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视野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形式。法治原则视野下,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困境主要有意识形态建设领导责任不明确,意识形态建设中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明显,意识形态与学术存在混淆的倾向,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科学认知与有效保障乏力,以及新时期对媒体、文化事业、有关社会组织的管理不到位。相应地,需要构建意识形态建设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理论基础、道德基础、实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意识形态建设 政党意识形态 国家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百年历史经验
7
作者 张士海 沈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4,1,共6页
回望“建立独立自主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致力于将其代表的政党意识形态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为革命的胜利、新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场域,... 回望“建立独立自主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致力于将其代表的政党意识形态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为革命的胜利、新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场域,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将廓清各类社会思潮的思想迷雾,激发应对各种变局危局的昂扬斗志,凝聚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人民伟力,为“第二个一百年”取得更伟大的胜利提供精神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4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基于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的目的,我们试就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作以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建设 政党意识形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外文出版社 党的意识形态 百年华诞 昂扬斗志 艰难困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建党筹备期意识形态理论构建的特质分析——以《共产党》月刊为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志坚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任何一个政党都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政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一个政党得以存在的合法性根据。政党恰恰是一整套意识形态理论的政治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意识形态理论上的建构是通过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思想改造... 任何一个政党都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政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一个政党得以存在的合法性根据。政党恰恰是一整套意识形态理论的政治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意识形态理论上的建构是通过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思想改造完成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思想,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完成的。《共产党》月刊承担了思想建构和传播的伟大职能。通过《共产党》月刊,中国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初步完成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构建,确定了政党使命,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 政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概念的理解问题 被引量:9
9
作者 蔡禹 周全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5,共5页
在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概念的讨论中,有三种观点值得商榷:一是将理论化意识形态包含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内;二是把显性的制度规范放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中;三是把政党形象排除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外。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政... 在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概念的讨论中,有三种观点值得商榷:一是将理论化意识形态包含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内;二是把显性的制度规范放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中;三是把政党形象排除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外。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概念不宜泛化,也不宜狭隘,而应通过政党话语、政党符号、政党文艺、政党行为去阐释政党的心理、价值、信仰、情感、习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文化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政党意识形态 政党制度规范 政党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问题及对策——基于政党认同形成基础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柴宝勇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73,共5页
政党认同的四个主要形成基础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领袖、政党组织和政党绩效,它们分别构成了形塑政党认同的意识性资源、组织性资源、魅力性资源和功绩性资源。参政党认同是中国政党认同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执政党认同有所差异而又存在... 政党认同的四个主要形成基础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领袖、政党组织和政党绩效,它们分别构成了形塑政党认同的意识性资源、组织性资源、魅力性资源和功绩性资源。参政党认同是中国政党认同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执政党认同有所差异而又存在一致性。从政党认同的形成基础看,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在政党意识形态方面,参政党的政党属性和政党目标遭到部分人的怀疑和否认;在政党组织方面,参政党的政党认同度受到削弱——政党观念淡化、党派成员发展和范围的限制、基层组织的弱化;在政党领袖方面,参政党领袖的政治素质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政党绩效方面,参政党派政治功能的弱化,导致社会公众对民主党派参政绩效的认同度降低,甚而对于民主党派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怀疑。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政党"这一意识的塑造和巩固;二是要加强参政党的组织建设;三是要着力培养各参政党领袖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并塑造参政党领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影响力;四是要强化参政党的政党功能,充分发挥绩效认同。为此,必须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上给予保障,以加强对参政党功能发挥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认同 政党认同 政党认同 政党意识形态 政党领袖 政党组织 政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价值观: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岩 林志彬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61,共4页
学术界已有政党文化核心要素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及政党的政权意识三种不同观点。出现不同观点的分歧,究其原因是对政党文化概念的理解不同和对"核心要素"没有进行概念上的明确阐释。界定政党文化的阈限,明确"核心... 学术界已有政党文化核心要素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及政党的政权意识三种不同观点。出现不同观点的分歧,究其原因是对政党文化概念的理解不同和对"核心要素"没有进行概念上的明确阐释。界定政党文化的阈限,明确"核心要素"的条件,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政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政党价值观。在政党文化结构中,政党价值观处于中心地位、具有主导作用,政党价值观才真正是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发展政党文化,重点在于构筑政党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文化 政党价值观 政党意识形态 政党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参政党能力提升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小飞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参政党能力即参政党履行政党职能的本领,是参政党生存的核心支撑,是参政党发展的关键驱动,同时也是完善中国政党制度不可忽视的要素,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能力形成的四个基础性因素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组织、政党体... 参政党能力即参政党履行政党职能的本领,是参政党生存的核心支撑,是参政党发展的关键驱动,同时也是完善中国政党制度不可忽视的要素,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能力形成的四个基础性因素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组织、政党体制机制和政党活动方式。从上述因素来看,参政党能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党意识形态亟待强化与优化;政党组织凝聚力和适应性不足;体制机制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有待提高;活动方式与参政议政要求存在差距。相应地,各民主党派需要紧紧围绕这些方面作出调整,以提升参政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能力 政党意识形态 政党职能 体制机制 活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惠 黄德荣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执政理念 政党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