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活动的“双重结构”及其治理维度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储德峰
杨俊一
-
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5,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创新制度安排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20BKS111)。
-
文摘
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宝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21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政府与社会”和“党与群众”构成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活动的“双重结构”。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看,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需要实现政府预算与社会服务的均衡,建立“小预算—大服务”的“廉价政府”或“高效政府”,加强社会参与的体制与机制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参与;从“党与群众的关系”看,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前提,按照“人民中心—民生为本—公平正义”的原则构建党群关系是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关键。公众参与是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维度,其参与国家社会治理主要有依法参与、深度参与、网络参与等方式。
-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家社会治理
政府与社会
政党与群众
双重结构
公众参与
-
Keywords
New Era
National Social Governanc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Party and the Masses
Dual Structure
Public Participation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张力结构
- 2
-
-
作者
王文兵
-
机构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
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57,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KS005)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开放课题
-
文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以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合理张力为"本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群众之间的合理张力为"两翼"。这一"一体两翼"的张力结构完整地呈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旨趣及其活的灵魂,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结构。毛泽东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基本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并强化了这一张力结构,展示了两者深层的同构性及其统一性。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张力结构
理想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
政党与群众
-
Keywords
adapt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
the structure of tension
ideal and rea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masses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