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容屏破损缺陷局部放电过程规律特征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帆 张玉琛 +2 位作者 王鹏博 吴兴旺 吴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60-2872,共13页
油纸电容式变压器套管因性能好、成本低而被广泛采用。当电容屏存在边缘破损工艺缺陷时易发生局部放电,进而会改变油纸绝缘性能,缩短套管使用寿命,严重时危及电网设备安全运行。为研究电容屏破损局部放电过程变化规律,明确放电发展阶段... 油纸电容式变压器套管因性能好、成本低而被广泛采用。当电容屏存在边缘破损工艺缺陷时易发生局部放电,进而会改变油纸绝缘性能,缩短套管使用寿命,严重时危及电网设备安全运行。为研究电容屏破损局部放电过程变化规律,明确放电发展阶段,该文搭建了缺陷套管放电实验模型分析局放过程中相位谱图、放电量等参数发展规律,并基于实验规律及流体漂移扩散理论、固体双极电荷传输理论,建立了末屏缺陷针板沿面放电过程仿真模型,结合仿真中电荷形态变化、放电时间及油纸界面电荷密度分布对电容屏破损放电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放电初始阶段,铝箔尖端电荷聚集发生电晕放电;放电发展阶段,尖端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油纸发展,小部分达到油纸界面产生沿面放电;放电破坏阶段,经过长时间沿面放电进入油纸发生预击穿,电场强度更大使带电粒子能量更高,冲击油纸表面造成油纸表面纤维素断裂炭化形成通道。仿真结果与实验结论相对应,证明了仿真的有效性。该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了油纸套管电容屏工艺缺陷局部放电的过程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套管 电容屏工艺缺陷 针-板沿面放电 电荷分布仿真 放电过程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振荡波电压下绝缘内部气隙缺陷放电过程
2
作者 田敏 曹雯 +4 位作者 陈长江 刘泽 张家瑞 杜燕 申巍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44,53,共10页
目前已有利用振荡波进行局部放电检测的研究,但对于振荡波电压下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完善。制作了含内部气隙缺陷的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ene,XLPE)试样,搭建了工频交流和不对称振荡波电压下的局部放电实验平台... 目前已有利用振荡波进行局部放电检测的研究,但对于振荡波电压下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完善。制作了含内部气隙缺陷的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ene,XLPE)试样,搭建了工频交流和不对称振荡波电压下的局部放电实验平台;在等效频率相同的2种电压下对试样进行局部放电实验;采集和分析2种电压下的局部放电数据,提取局部放电特征参量并绘制(phase resolved partial discharge,PRPD)谱图。实验结果表明:在等效频率与外施电压幅值都相同的条件下,相同时长下不对称振荡波电压下的局部放电次数相较于工频交流电压下更少,放电幅值却更大;可以将单个周期不对称振荡波电压下的放电过程分为初始电子积累阶段、局部放电产生和维持阶段以及放电熄灭阶段;不对称振荡波中的低幅值振荡阶段增加了气隙缺陷积累电荷的概率,有利于缩短下一次振荡时的放电时延,从而激发出更高的放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不对称振荡波电压 气隙缺陷 局部放电 放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地闪放电过程的观测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义军 吕伟涛 +2 位作者 张阳 郑栋 周方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为了比较系统地认识和理解地闪放电的特征,利用高速摄像机和闪电电磁场观测设备对广州地区的地闪放电过程进行了光、电、磁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地闪预击穿过程由呈双极性的大脉冲簇组成,80%以上的脉冲的初始极性与其后的回击极性... 为了比较系统地认识和理解地闪放电的特征,利用高速摄像机和闪电电磁场观测设备对广州地区的地闪放电过程进行了光、电、磁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地闪预击穿过程由呈双极性的大脉冲簇组成,80%以上的脉冲的初始极性与其后的回击极性相同;2)负地闪首次回击前的下行梯级先导均表现出较多的分叉,平均发展速度为105 m/s量级,在向下发展过程中速度增加,通道亮度也逐渐增强;3)当下行先导接近高建筑物时,在高建筑物上常常激发产生出多个上行先导,不管是上行连接先导还是上行未连接先导,均可以发展传输上百m,甚至达到几百m,2维平均发展速度均在104~105 m/s量级;4)72%的负地闪具有多次回击,且有3次回击的比例最高,约为25%,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主要在100ms之内,但最大可达500ms;5)在人工触发闪电中直接测量的回击电流峰值在6.67~31.93kA之间;6)65%的负地闪含有连续电流过程,41%的回击后跟随有连续电流,连续电流的持续时间在1~358ms之间;7)连续电流中的M分量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3ms以内,相邻M分量之间的时间间隔主要分布在0~10ms之间,2/3的第1个M分量起始时间与回击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2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放电过程 预击穿 先导 回击 连续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绝缘子长串交流闪络特性和放电过程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蒋兴良 舒立春 +2 位作者 张志劲 谢述教 王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58-163,共6页
文中人工气候室模拟覆冰和低气压条件对XP-70、XWP2-160绝缘子(长)串和FXBW4-110/100合成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覆冰绝缘子长串的电位分布和闪络前的泄漏电流;根据高速摄像机拍摄的照片,分析了覆冰绝缘子长串的闪... 文中人工气候室模拟覆冰和低气压条件对XP-70、XWP2-160绝缘子(长)串和FXBW4-110/100合成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覆冰绝缘子长串的电位分布和闪络前的泄漏电流;根据高速摄像机拍摄的照片,分析了覆冰绝缘子长串的闪络过程。结果表明,气压对覆冰绝缘子长串的闪络电压影响的特征指数与污秽绝缘子一致,覆冰是一种特殊的污秽形式;在试验研究的串长范围内,闪络电压与串长成线性关系;绝缘子串覆冰后电位分布的变化是覆冰绝缘子串闪络电压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其局部电弧发展成完全闪络所需的时间比污闪过程长,且受冰层的融化和冰凌状态的影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技术 覆冰 绝缘子串 闪络 放电过程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绝缘子串的交流闪络特性和放电过程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岩 舒立春 +1 位作者 苑吉河 蒋兴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4-27,45,共5页
为了解长串绝缘子在高海拔下的冰闪特性,在气候室内对XP-70、XWP2-160绝缘子串和FXBW4-110/100合成绝缘子进行了人工覆冰电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压对覆冰绝缘子串冰闪电压的影响与污秽绝缘子的相似,3种绝缘子的气压影响指数分别为0.6... 为了解长串绝缘子在高海拔下的冰闪特性,在气候室内对XP-70、XWP2-160绝缘子串和FXBW4-110/100合成绝缘子进行了人工覆冰电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压对覆冰绝缘子串冰闪电压的影响与污秽绝缘子的相似,3种绝缘子的气压影响指数分别为0.64、0.55和0.69;在不同气压下冰闪电压与绝缘子串长均呈线性关系;绝缘子串覆冰以后的电压分布发生变化且受冰的状态的影响,这个变化是覆冰绝缘子串电气特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覆冰绝缘子串的局部电弧发展成完全闪络所需的时间比污秽绝缘子长,且受冰层的融化和冰凌状态的影响;覆冰绝缘子的临界闪络电流大于污秽绝缘子,且与绝缘子串长和类型有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 绝缘子串 交流 闪络 放电过程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复合电场下油纸绝缘沿面放电过程特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金福宝 周远翔 +3 位作者 刘泽洪 黄猛 卢理成 沙彦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65-1973,共9页
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与出线装置同时承受交流、直流、交直流叠加电压作用,其内部油纸复合绝缘材料的沿面放电特性与以往交流电力变压器存在较大差别,而相关研究又明显不足。为此使用CIGRE MethodⅡ推荐的典型球-板电极结构,利用脉冲电流... 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与出线装置同时承受交流、直流、交直流叠加电压作用,其内部油纸复合绝缘材料的沿面放电特性与以往交流电力变压器存在较大差别,而相关研究又明显不足。为此使用CIGRE MethodⅡ推荐的典型球-板电极结构,利用脉冲电流法对交直流复合电场下油纸绝缘沿面放电过程中放电信号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取了沿面放电统计特征图谱的多个典型特征参数,对油纸绝缘在交直流复合电场下的沿面放电发展过程特性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中首次使用沿面放电发展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将交直流复合电场下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爬电起始阶段、爬电发展阶段、爬电加速发展阶段以及临界击穿阶段,并对比分析了纯交流电压和交直流复合电压作用下油纸绝缘沿面放电相同阶段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交直流复合电压作用下沿面放电对绝缘纸板的破坏强度要高于纯交流电压下,沿面放电发展速度要快于纯交流电压下,交直流复合电压中的直流电压分量对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具有加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复合电场 油纸绝缘 沿面放电 放电过程 特征参数 特征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放电过程高速摄像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谷山强 陈维江 +1 位作者 陈家宏 张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30-2035,共6页
雷电放电过程的研究是准确仿真模拟雷击过程的基础,高速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雷电放电过程观测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利用最快帧速达6.5×105帧/s、最大分辨率达(1024×1024)像素,拍摄时长达秒级的摄像系统,结合覆盖全国电网的... 雷电放电过程的研究是准确仿真模拟雷击过程的基础,高速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雷电放电过程观测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利用最快帧速达6.5×105帧/s、最大分辨率达(1024×1024)像素,拍摄时长达秒级的摄像系统,结合覆盖全国电网的雷电监测网,对雷电放电过程进行了观测研究和分析。连续多次地闪的观测结果表明:高速摄像系统与雷电监测网观测到的地闪时间间隔完全吻合,监测到的电流大小和图像中回击通道亮度变化一致;地闪和云闪观测结果较好反映了先导发展过程,高速摄像系统的高时间分辨率及高图像分辨率可以获得地闪的多个先导的发展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细致反映出梯级先导竞争放电的变化过程;观测到的地闪主先导发展速度约在2.7×105m/s^2.4×106m/s,平均为1.2×106m/s,与以往其它雷电研究结果一致。云地闪放电过程高速摄像观测为全面掌握雷击物理机理提供了详细的图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放电过程 高速摄像 观测 雷电监测网 地闪 云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对交直流复合电场下油纸绝缘沿面放电过程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金福宝 周远翔 +2 位作者 黄猛 黄建文 王明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20-4130,共11页
长期运行换流变压器中存在由沿面放电导致的绝缘故障的现象,而针对换流变压器中交直流复合电场下老化油纸绝缘的沿面放电发展过程特性研究又相对缺乏不足。因此,采用在130℃下加速热老化方法制备不同老化程度的油纸绝缘试样,并使用CIGRE... 长期运行换流变压器中存在由沿面放电导致的绝缘故障的现象,而针对换流变压器中交直流复合电场下老化油纸绝缘的沿面放电发展过程特性研究又相对缺乏不足。因此,采用在130℃下加速热老化方法制备不同老化程度的油纸绝缘试样,并使用CIGRE method II推荐的典型球板电极模型对不同老化程度油纸绝缘试样在不同比例交直流复合电场下的沿面放电起始电压、闪络电压以及沿面放电发展速度等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同时对老化前后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过程中放电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交直流复合电压中直流电压分量的不断增大,老化油纸绝缘沿面放电起始电压和闪络电压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纯交流电压下的沿面放电起始电压和闪络电压均最低;相同电压作用下的沿面放电起始电压随着油纸绝缘老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油纸绝缘老化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交直流复合电压中直流电压分量的不断增加,油纸绝缘沿面的爬电距离不断延长、耐受时间逐渐缩短,沿面放电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与未老化油纸绝缘沿面放电过程放电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相比,老化后沿面放电发展特征参数幅值较大,各阶段变化起伏较少,变化趋势直接明显;同时发现交直流复合电压中的直流电压分量对老化油纸绝缘沿面放电发展具有加速的作用,而且直流电压分量越高,加速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样品 油纸绝缘 交直流复合电场 沿面放电 起始电压 闪络电压 放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氙灯放电过程分析与实验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友全 苗佩亮 +2 位作者 何峰 顾建 翟瑞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78-1982,共5页
脉冲氙灯是一种新型光源,利用量子理论以及气体放电理论分析了脉冲氙灯放电过程,设计了放电测试系统,实验测定了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和光脉冲信号。结果表明:在预电离阶段自由电子浓度较低,能量较低;气体放电阶段灯内形成电子崩,使... 脉冲氙灯是一种新型光源,利用量子理论以及气体放电理论分析了脉冲氙灯放电过程,设计了放电测试系统,实验测定了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和光脉冲信号。结果表明:在预电离阶段自由电子浓度较低,能量较低;气体放电阶段灯内形成电子崩,使得自由电子浓度的增大,放电电流迅速上升,电压下降;离子复合时释放出光子形成光脉冲,氙灯脉冲的光能量输出和光谱特性与复合电子能量、氙气复合能级相关,而当输入能量与氙灯的能耗不一致的时候,将导致充电电容反复充放电,而使电路产生振荡。对于分析脉冲氙灯放电过程,优化放电回路参数设计和脉冲氙灯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源 脉冲氙灯 放电过程 量子理论 实验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过程仿真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方志 邱毓昌 王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65,共4页
为深入地理解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机理和实现DBD等离子体的大规模工业应用,采用基于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的DBD模型仿真研究了大气压空气中DBD的放电过程,计算得到放电空间的电子密度、电场强度和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讨论了... 为深入地理解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机理和实现DBD等离子体的大规模工业应用,采用基于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的DBD模型仿真研究了大气压空气中DBD的放电过程,计算得到放电空间的电子密度、电场强度和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讨论了阻挡介质在DBD放电不同阶段的作用。仿真结果表明,DBD的微放电过程可分为电子崩、流注和放电熄灭3个连续的阶段。在电子崩和流注阶段间,阻挡介质主要起到加速流注形成的作用;而在放电熄灭阶段,阻挡介质主要起到限制放电电流的自由增长,从而阻止放电发展到电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模型 放电过程 电子崩 流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的20 MHz辐射与放电过程 被引量:8
11
作者 郄秀书 刘欣生 王怀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3-97,共5页
利用一台窄带高频接收机对20MHZ的闪电辐射场进行了测量,并利用—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配合观测以区分对地放电中的各放电过程,得到了地闪各闪击过程及云闪的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我们认为云闪的k变化、地闪中的第一次闪击是20MHZ的最强辐射... 利用一台窄带高频接收机对20MHZ的闪电辐射场进行了测量,并利用—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配合观测以区分对地放电中的各放电过程,得到了地闪各闪击过程及云闪的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我们认为云闪的k变化、地闪中的第一次闪击是20MHZ的最强辐射源,以后的闪击次之,并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辐射场 电场变化 放电过程 云闪 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充电/放电过程模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明华 范永生 王保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318,共6页
建立全钒液流电池充电/放电过程模型,描述钒离子在离子传导膜中渗透产生的自放电现象对电池过程影响,反映电解液中不同价态钒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电池开路电压、端电压的时间依存性。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保... 建立全钒液流电池充电/放电过程模型,描述钒离子在离子传导膜中渗透产生的自放电现象对电池过程影响,反映电解液中不同价态钒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电池开路电压、端电压的时间依存性。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保持良好一致性,验证所发展的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利用数值模拟再现实验结果,研究了充放电电流与电池容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电池容量随电流的变化存在峰值。所建立的全钒液流电池过程模型,为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二次电池 放电过程模型 数值模拟 交叉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锰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仲榆 苏玉长 王要武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104,共4页
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和原位XRD法考察了尖晶石型LixMn2 O4 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过度充电和放电都会引起结构的不可逆变化 ,从而使充放电效率下降。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放电过程 锂锰氧材料 LIXM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电阻率对雷电放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钟连宏 常美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4-66,共3页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电阻率的土壤对雷电放电过程的影响,得出了主放电电流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电阻率 雷电放电过程 试验 避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结构等离子体显示屏放电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屠彦 姜有燕 +2 位作者 崔伟 张雄 王保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9-434,共6页
采用放大单元的方法研究了表面放电结构、对向放电结构和新型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屏(SMPDP)的放电过程。分别制作了放大倍数为40的表面放电结构、对向放电结构和荫罩式结构PDP的放大单元。建立了放大单元的光辐射特性测试系统,采用高速I... 采用放大单元的方法研究了表面放电结构、对向放电结构和新型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屏(SMPDP)的放电过程。分别制作了放大倍数为40的表面放电结构、对向放电结构和荫罩式结构PDP的放大单元。建立了放大单元的光辐射特性测试系统,采用高速ICCD拍摄了相应结构的放电过程并分析研究了各自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SMPDP的放电过程为非均匀场中的对向放电过程,具有较表面放电结构和对向放电结构更优越的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荫罩式PDP(SMPDP) 表面放电PDP 对向放电PDP 放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圆柱形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与放电过程 被引量:4
16
作者 舒立春 张仕焜 +3 位作者 蒋兴良 胡琴 尚宇 邱宗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69-1575,共7页
绝缘子覆冰闪络事故仍然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尽管国内外的电力科学研究者对此开展了大量广泛的研究工作,但是在覆冰闪络特性和机理方面依然未能达成统一认识。为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在人工气候室内对圆柱形绝缘子物理模型... 绝缘子覆冰闪络事故仍然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尽管国内外的电力科学研究者对此开展了大量广泛的研究工作,但是在覆冰闪络特性和机理方面依然未能达成统一认识。为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在人工气候室内对圆柱形绝缘子物理模型进行了交流覆冰闪络试验,同时利用摄像仪记录了覆冰绝缘子的整个闪络过程,分析研究了局部电弧的起始位置和可能发展的形式。试验结果表明:无冰带的位置对闪络电压有较大的影响,覆冰水电导率越高闪络电压越低;较高电导率的融冰水膜和无冰带的存在,是使绝缘子沿面电位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导致电弧起弧和发展延伸形式有所不同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电弧的不同发展阶段,内部和外部电弧的速度和燃烧状态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绝缘子 覆冰 无冰带 覆冰水电导率 交流闪络特性 放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XRD原位观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邢政良 李国勋 +1 位作者 王超群 萧今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Ni(OH)2在不同的充放电条件下会发生多种晶型转变,这些变化与MH-Ni电池的性能有关。尤其是过充或大电流充电时生成的γ-NiOOH可造成镍电极膨胀、开裂甚至失效,严重影响镍氢电池使用寿命。由于γ-NiOOH不稳定... Ni(OH)2在不同的充放电条件下会发生多种晶型转变,这些变化与MH-Ni电池的性能有关。尤其是过充或大电流充电时生成的γ-NiOOH可造成镍电极膨胀、开裂甚至失效,严重影响镍氢电池使用寿命。由于γ-NiOOH不稳定,易自放电,常规研究方法很难定量考察充电过程中生成γ-NiOOH的准确数量。X射线衍射原位测量技术可有效地在充放电过程中对氢氧化镍正极结构变化进行观测。本文采用该实验技术对氢氧化镍正极活性物质结构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表明Ni(OH)2晶格缺陷和晶体结构无序化导致X射线衍射(XRD)谱线宽化,具有XRD谱线宽化特别是(101)谱线宽化特征的镍正极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添加ZnO可抑制充电时生成γ-NiOOH的数量,并运用XRD定量分析γ-NiOOH含量的方法计算了此时镍电极在充电状态下γ/(γ+β)的比值为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量 镍电极 放电过程 XRD MH-NI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瞬态生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水生 马龙 +2 位作者 姜光军 文华 江先念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177,共7页
为探索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瞬态热特性,通过试验测试得到不同温度下的内阻和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温升曲线,计算出不同放电倍率下的瞬时生热率;根据0.5C放电倍率下的瞬时生热率和内阻生热率,求出熵热(可逆反应热)系数变化... 为探索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瞬态热特性,通过试验测试得到不同温度下的内阻和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温升曲线,计算出不同放电倍率下的瞬时生热率;根据0.5C放电倍率下的瞬时生热率和内阻生热率,求出熵热(可逆反应热)系数变化曲线,分析锂离子电池熵热特性对瞬态生热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的瞬态热特性主要受电池内阻热和熵热(可逆反应热)的瞬态特性影响;熵热是影响电池放电过程中温度波动的主要因素,在放电中期会出现由相变反应引起的吸热现象;在小倍率放电过程中,熵热对电池温度场的影响大于内阻热,而在大倍率中则相反。通过分析,可以为电池瞬态生热模型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熵热系数 放电过程 瞬态热特性 生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酸蓄电池正极放电过程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子超 罗一帆 彭永元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用线性电位扫描、恒电流阶跃、计算机模拟放电曲线等方法,研究了涂膏式铅酸蓄电池正极的放电行为。结果表明,正极活性物质PbO2的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峰电流Ip与扫描速度平方根v1/2的关系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峰电位φp不随... 用线性电位扫描、恒电流阶跃、计算机模拟放电曲线等方法,研究了涂膏式铅酸蓄电池正极的放电行为。结果表明,正极活性物质PbO2的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峰电流Ip与扫描速度平方根v1/2的关系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峰电位φp不随扫描速度的变化而改变。峰电流Ip随硫酸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电解液中硫酸铵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电解液的搅拌速度对峰电流Ip毫无影响。证实涂膏式铅酸蓄电池正极的放电过程受电极活性物质微孔内H+离子扩散控制。恒电流阶跃实验证实电极电位φ与ln(τ1/2-t1/2)符合直线关系,而且直线的斜率与理论值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正极 放电过程 离子扩散控制 蓄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件放电过程的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屠彦 张雄 +3 位作者 王保平 雷威 尹涵春 童林夙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4-198,共5页
根据新型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结构的对称性 ,利用二维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该结构的放电过程。介绍了计算过程及某些参数的确定。给出了电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种粒子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器件 浓度分布 放电过程 二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