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Sn微合金化Ti_(3)AlC_(2)/Ti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
1
作者 何鹏 李昕悦 +5 位作者 龙飞 林盼盼 王策 施清清 赵岩 林铁松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目的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法,引入增强相Ti_(3)AlC_(2)制备Ti_(3)AlC_(2)/TiAl复合材料,添加Sn元素进行微合金化并加速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过程,优化TiAl合金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并探索高效制备技术。方法以Ti-48Al-2Cr-2Nb、... 目的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法,引入增强相Ti_(3)AlC_(2)制备Ti_(3)AlC_(2)/TiAl复合材料,添加Sn元素进行微合金化并加速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过程,优化TiAl合金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并探索高效制备技术。方法以Ti-48Al-2Cr-2Nb、Ti_(3)AlC_(2)和Sn粉为原料,通过引入2%(质量分数)Sn元素,促进烧结致密化并降低烧结温度,在900~1300℃的温度范围内烧结,研究不同烧结条件下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对900℃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未添加Sn元素时,复合材料孔隙较多,致密度为92.3%,添加Sn元素后,致密度提高至99.5%。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压缩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300℃/50 MPa/10 min℃的烧结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压缩率分别达1672 MPa和21.4%。在900℃氧化300 h后,复合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Al2O3保护层,阻止O原子进一步向基体扩散,氧化增重仅为1.37%,显著低于Ti-48Al-2Cr-2Nb合金的2.94%。结论增强相Ti_(3)AlC_(2)的引入和Sn微合金化显著提升了TiAl基复合材料的致密性、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SPS技术是一种高效制备高性能TiAl基复合材料的手段,为其在高端装备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微合金化 TIAL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致密化钛酸铝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蒋梦婷 邓腾飞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69-2279,共11页
钛酸铝(Al_(2)TiO_(5))具有高熔点、低热膨胀系数及优异的抗热震性能,在耐火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Al_(2)TiO_(5)的烧结致密性较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致密的Al_(2)TiO_(5)陶瓷,并比较... 钛酸铝(Al_(2)TiO_(5))具有高熔点、低热膨胀系数及优异的抗热震性能,在耐火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Al_(2)TiO_(5)的烧结致密性较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致密的Al_(2)TiO_(5)陶瓷,并比较了SPS和无压烧结两种方法对Al_(2)TiO_(5)陶瓷致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50℃、60 MPa、10 min的烧结条件下,SPS制备的Al_(2)TiO_(5)陶瓷致密性最高。与无压烧结相比,SPS制备的Al_(2)TiO_(5)陶瓷显气孔率从(11.34±0.53)%降低至(2.41±0.61)%,而体积密度从(3.09±0.01)g/cm^(3)增加至(3.64±0.02)g/cm^(3),相对密度从(83.97±0.22)%增加至(97.85±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铝 致密性 放电等离子烧结 扩散蠕变 晶界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CoCrW合金的高温摩擦学行为
3
作者 唐晨 于成涛 +2 位作者 王群昌 陈明辉 王福会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9,共10页
目的阐明CoCrW合金在400~800℃下的高温摩擦学行为和釉质层的生成及演变机制。方法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CoCrW合金,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白光干涉仪测试并表征合金在400~800℃下的高温摩擦学性能。采用SEM、EDS、EBSD... 目的阐明CoCrW合金在400~800℃下的高温摩擦学行为和釉质层的生成及演变机制。方法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CoCrW合金,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白光干涉仪测试并表征合金在400~800℃下的高温摩擦学性能。采用SEM、EDS、EBSD、EPMA及拉曼光谱等手段表征合金与磨损表面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及元素成分。结果采用SPS烧结的CoCrW合金的成分、组织均匀,弥散分布的Cr7C3起到了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在温度为400℃时,由于无足够的氧化物磨屑在其表面压实及摩擦烧结进而生成釉质层,因此合金表面发生了严重的磨粒磨损,磨损率为2.55×10-4 mm^(3)/(N·m)。在600℃下,合金磨损表面局部生成了具有保护性的岛状氧化膜,减弱了硬磨粒的犁削作用,磨损率为4.03×10^(-5) mm^(3)/(N·m)。在800℃下,合金磨损表面生成了由Cr_(2)O_(3)、CoCr_(2)O_(4)及Co_(3)O_(4)组成的稳定釉质层,磨损率较400℃下降低了91%,为2.36×10^(-5)mm^(3)/(N·m)。结论温度的提升,加速了离子的扩散及磨屑的细化,促进了氧化物颗粒在磨损表面的烧结。在800℃下的磨损初期,保护性釉质层的生成阻碍了亚表面的塑性变形,避免了在600℃下的磨损初期时变形区的整体断裂。金属离子与氧离子的快速扩散促成了内部富Cr氧化层及表面混合氧化层的形成,在800℃下使得合金表面生成了稳定的釉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rW合金 显微组织 高温摩擦学 高温氧化 釉质层 放电等离子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超细近无黏结相硬质合金研究
4
作者 孟祥旭 张鹏飞 +5 位作者 夏营 张杨 李笑天 韩瑞锋 赵志普 赵炯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3,共8页
以粒径在500 nm以下的WC粉、Co粉为原材料,Cr_(3)C_(2)为晶粒抑制剂,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超细近无黏结相硬质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排水法和维氏硬度计研究了黏结剂含量、球磨方式及烧结工艺对硬质合金显微... 以粒径在500 nm以下的WC粉、Co粉为原材料,Cr_(3)C_(2)为晶粒抑制剂,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超细近无黏结相硬质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排水法和维氏硬度计研究了黏结剂含量、球磨方式及烧结工艺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黏结剂含量、工艺流程制备的硬质合金物相组成一致,均由单一WC相组成;随着黏结剂含量的降低,合金相对密度降低,气孔增多,但硬度升高,尤其当黏结剂含量≤0.1%(质量分数)时,硬度显著升高;高能球磨细化-常规球磨混料-振荡压力辅助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的硬质合金(添加0.1%Co)无显微气孔(相对密度99.5%),并且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显微硬度达到2582 HV_(30),断裂韧性达到4.8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近无黏结相硬质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两步球磨 黏结剂含量 振荡压力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U_(3)Si_(2)复合芯块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工艺与性能表征研究
5
作者 孙启明 姬鹏波 +3 位作者 王纪钧 曹军文 李昱 李宗书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340-347,共8页
为进一步提升核燃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以UN-U_(3)Si_(2)复合芯块为研究对象,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结合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测试、热物理和力学性能测量等表征方法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烧... 为进一步提升核燃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以UN-U_(3)Si_(2)复合芯块为研究对象,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结合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测试、热物理和力学性能测量等表征方法开展系统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烧结压力对复合芯块致密度的影响,通过UN和U_(3)Si_(2)粉末不同粒径之间的组合,研究粉末粒径对复合芯块致密度的影响,通过调整混合比例,研究不同U_(3)Si_(2)含量对复合芯块的热导率、硬度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N-20%U_(3)Si_(2)复合芯块最佳烧结参数为:烧结温度1650℃、保温时间30 min、烧结压力50 MPa,制备得到的复合芯块密度为13.60 g/cm^(3),相对密度为98.30%,3种因素对复合芯块密度影响的显著程度为烧结温度>烧结压力>保温时间。细UN-粗U3Si2制备的UN-20%U_(3)Si_(2)复合芯块的密度最大,为13.60 g/cm^(3),相对密度为98.31%。UN-20%U_(3)Si_(2)的复合芯块综合性能最优,热导率达到29.0 W/(m·K)@900℃,热膨胀系数达到8.90×10^(-6)K^(-1)@600℃,硬度为637 HV1,抗压强度为331.0 MPa。本文的试验结果能够为后续UN-U_(3)Si_(2)复合芯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U_(3)Si_(2)复合芯块 放电等离子烧结 热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马垚 周张健 +2 位作者 姚伟志 宋书香 葛昌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64,共5页
综述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制备纳米/超细晶、大块非晶、准晶、金属间化合物、功能梯度材料、多孔材料、硬质合金等多种金属材料中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烧结过程中的致密化机理,焦耳热生成机制,关于等离子活化效应的争议,电流、... 综述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制备纳米/超细晶、大块非晶、准晶、金属间化合物、功能梯度材料、多孔材料、硬质合金等多种金属材料中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烧结过程中的致密化机理,焦耳热生成机制,关于等离子活化效应的争议,电流、温度、位移量和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影响,粉末的预处理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SPS技术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机理 温度 应力 粉末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与新材料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俊逸 李小强 +2 位作者 郭亮 陈维平 李元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97,共4页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作为一种材料的绿色制备新技术,正成为国内外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SPS的工艺特点和装置、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特殊的烧结机理;阐述了SPS在功能梯度材料、生物材料、超细或纳米晶WC-Co硬质材料、镁合金等新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作为一种材料的绿色制备新技术,正成为国内外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SPS的工艺特点和装置、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特殊的烧结机理;阐述了SPS在功能梯度材料、生物材料、超细或纳米晶WC-Co硬质材料、镁合金等新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及优势。最后分析了SPS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绿色制造 新材料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 被引量:22
8
作者 逄婷婷 傅正义 张东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1-33,共3页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制备技术。介绍了SPS技术的发展概况、原理、特点及在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最后,对SPS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氧化物陶瓷超导材料 烧结装置 放电等离子烧结 原理 sps技术 制备 纳米材料 梯度功能工程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烧结致密AlN陶瓷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军芳 付正义 张金咏 《陶瓷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烧结氮化铝 ,不加任何添加剂 ,在 180 0℃的烧结温度、2 5MPa的压力下 ,仅保温 4min ,就可达到 99%的理论密度 ,SEM表明试样内部晶粒细小 ,结构均匀。实验表明 。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 烧结 氮化铝陶瓷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SPS)快速烧结TiB_2陶瓷 被引量:12
10
作者 逄婷婷 付正义 张东明 《陶瓷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利用放电等高子烧结技术制备纯TiB2 陶瓷 ,烧结温度 160 0℃ ,压力 3 0MPa ,真空烧结 ,保温 1~ 3分钟 ,即可获得相对密度达 99%以上的致密烧结体。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烧结体晶粒细小 ,结构均匀 ;材料的晶粒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长大 ;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 sps 快速烧结 TIB2陶瓷 致密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制备多晶La_(0.4)Pr_(0.6)B_6块体及其发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汝广 刘丹敏 +1 位作者 周身林 张久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3-747,共5页
采用氢直流电弧法制备了LaH2和PrH2粉末,然后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了多晶的La0.4Pr0.6B6致密块体.系统分析了烧结温度对样品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高于1350℃时可形成La0.4Pr0.6B6纯相,且样品致密度... 采用氢直流电弧法制备了LaH2和PrH2粉末,然后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了多晶的La0.4Pr0.6B6致密块体.系统分析了烧结温度对样品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高于1350℃时可形成La0.4Pr0.6B6纯相,且样品致密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所制备材料的密度、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的最大值分别达到4.82g/cm3、19.14GPa和225.13MPa;测试了40MPa、1400℃烧结样品的热电子发射性能,当阴极温度为1873K时最大发射电流密度为30.65A/cm2;利用Richardson直线法求出了所测试样品绝对零度时的逸出功φ0为2.165eV,并计算出了样品在不同加热温度时的有效逸出功φeff,其平均值为2.84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 多晶La0.4Pr0.6B6 热发射性能 有效逸出功φef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BaTiO_(3-x)Bi(Ni_(0.5)Zr_(0.5))O_(3)陶瓷的介电和阻抗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长江 马金明 张群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211,共9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BaTiO_(3-x)Bi(Ni_(0.5)Zr_(0.5))O_(3)粉体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BaTiO_(3-x)Bi(Ni_(0.5)Zr_(0.5))O_(3)陶瓷,研究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电和阻抗性能。结果表明:BaTiO_(3)-0.10Bi(Ni_(0.5)Zr_(0.5)...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BaTiO_(3-x)Bi(Ni_(0.5)Zr_(0.5))O_(3)粉体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BaTiO_(3-x)Bi(Ni_(0.5)Zr_(0.5))O_(3)陶瓷,研究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电和阻抗性能。结果表明:BaTiO_(3)-0.10Bi(Ni_(0.5)Zr_(0.5))O_(3)陶瓷具有钙钛矿型,晶体结构为赝立方相,晶粒尺寸约为0.64μm,密度为5.81 g/cm^(3),最大介电常数为7149,且随频率升高相变温度向高温移动。在1 kHz下,BaTiO_(3)-0.10Bi(Ni_(0.5)Zr_(0.5))O_(3)陶瓷的ln(1/ε-1/ε_(m))与ln(T-T_(m))的拟合曲线斜率为1.61,在-41~169℃内,Δε/ε_(25℃)≤±15%,表明样品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此外,随温度和频率的升高,材料的阻抗降低,在50℃下,当频率为100 Hz时,电阻为2.33×10~6Ω,离子电导率为10^(-8)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_(3-x)Bi(Ni_(0.5)Zr_(0.5))O_(3) 放电等离子烧结 赝立方相 介电性能 弛豫特性 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钼镍合金
13
作者 王娜 武洲 +5 位作者 朱琦 席莎 张晓 周莎 李晶 王宇晴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6,共6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钼镍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压强、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对钼镍合金相对密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背向散射衍射仪等检测手段对钼镍合金的相对密度、显微形貌、物相等进行表征,分析放...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钼镍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压强、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对钼镍合金相对密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背向散射衍射仪等检测手段对钼镍合金的相对密度、显微形貌、物相等进行表征,分析放电等离子烧结钼镍合金的致密化过程。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和压强是影响钼镍合金相对密度的主要因素,Mo和Ni元素的局部高速扩散是促进钼镍合金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烧结态钼镍合金的物相主要由Mo和MoNi中间相组成,Mo颗粒均匀分布在MoNi中间相形成的网状组织中。烧结态钼镍合金最大相对密度99.10%,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μm,平均硬度HRA 72。添加剂Ni含量在烧结前后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钼镍合金 相对密度 物相组成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对CoCrFeMnNi放电等离子烧结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磊 高晋昌 +2 位作者 包晓刚 林万明 郭瑞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5-651,共7页
采用CoCrFeMnNi预合金粉末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全致密的粉末高熵合金,研究了球磨预处理工艺对粉末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合金粉末的球形度随球磨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烧结态高熵合金的物相组成不随球磨... 采用CoCrFeMnNi预合金粉末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全致密的粉末高熵合金,研究了球磨预处理工艺对粉末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合金粉末的球形度随球磨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烧结态高熵合金的物相组成不随球磨参数改变,始终为单一面心立方结构;球磨时间的延长和球料比的增加都会降低高熵合金的晶粒尺寸。随着球磨能量的升高,合金屈服强度不断增大,球料比为7.5:1.0、球磨时长为100 h时,合金屈服强度达到最高,提升约19%,强化贡献主要源于细晶强化;合金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球料比为7.5:1.0、球磨时长为30 h时,合金抗拉强度提升最大,提升约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机械球磨 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制备Mn1.2Fe0.8P0.75Ge0.25化合物及其磁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雷 刘丹敏 +2 位作者 邓晓军 岳明 张久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1-1953,共3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Mn1.2Fe0.8P0.75Ge0.25室温磁制冷材料。采用XRD、VSM对烧结样品晶体结构和磁热效应(MCE)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六方Fe2P型晶体结构,其热滞为4K,居里温度为292K,并且在居...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Mn1.2Fe0.8P0.75Ge0.25室温磁制冷材料。采用XRD、VSM对烧结样品晶体结构和磁热效应(MCE)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六方Fe2P型晶体结构,其热滞为4K,居里温度为292K,并且在居里点附近有较大的磁熵变,当外加磁场为1.5T时,最大磁熵变达到18.0J/(kg.K),绝热温变达到2.7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磁制冷 居里温度 磁熵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细晶0.8PMN-0.2PT陶瓷的介电性能
16
作者 李磊 李岳磊 刘邦先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铌镁酸铅-钛酸铅[Pb(Mg_(1/3)Nb_(2/3))O_(3)-PbTiO_(3),PMN-PT]陶瓷是一种典型的驰豫铁电体。为了研究晶粒尺寸对PMN-PT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0.8PMN-0.2PT粉体,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制备0.8PMN-0... 铌镁酸铅-钛酸铅[Pb(Mg_(1/3)Nb_(2/3))O_(3)-PbTiO_(3),PMN-PT]陶瓷是一种典型的驰豫铁电体。为了研究晶粒尺寸对PMN-PT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0.8PMN-0.2PT粉体,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制备0.8PMN-0.2PT陶瓷,并分析了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法能得到纯0.8PMN-0.2PT粉体,其晶粒尺寸约为0.36μm;当烧结温度为1100℃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可以得到晶粒细小的纯0.8PMN-0.2PT陶瓷,晶粒尺寸约为0.69μm,密度为8.02 g/cm^(3),但是其介电常数较低,最大值为12708,介电-顺电转变峰为一个较宽的峰,且随频率增加,介电-顺电转变温度(T_(c))向高温方向移动,呈现典型的弛豫特性。此外,在频率为1×10^(2)~2×10^(6)Hz时,随温度升高,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升高。因此,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可以得到细晶致密且介电常数较高的0.8PMN-0.2PT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镁酸铅-钛酸铅陶瓷 两步反应法 放电等离子烧结 细晶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TiC复合材料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致密化研究
17
作者 蔡雁兵 王志宏 +1 位作者 张国珍 聂祚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用燃烧合成及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出致密Al_2O_3-TiC复合材料;分析了烧结温度与材料致密度、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关系;真空气氛、1650℃、保温5min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达99.8%,断裂韧性为4.61 MPa·m^(1/2);更高温度下烧结,气相... 用燃烧合成及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出致密Al_2O_3-TiC复合材料;分析了烧结温度与材料致密度、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关系;真空气氛、1650℃、保温5min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达99.8%,断裂韧性为4.61 MPa·m^(1/2);更高温度下烧结,气相反应加剧,不利于致密度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也有所下降。沿晶断裂是其主要断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TiC复合材料 致密化 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 烧结温度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DyB6多晶块体材料
18
作者 魏永峰 张久兴 +2 位作者 包黎红 周身林 张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69-1971,1976,共4页
以微米硼粉和采用氢直流电弧法制备出Dx纳米粉末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DyB6多晶块体材料,并分析了烧结温度对样品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烧结压力为60MPa,烧结温度为1275℃时,可得到单相DyB6。烧结工... 以微米硼粉和采用氢直流电弧法制备出Dx纳米粉末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DyB6多晶块体材料,并分析了烧结温度对样品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烧结压力为60MPa,烧结温度为1275℃时,可得到单相DyB6。烧结工艺为1425℃,60MPa所制备样品的密度、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5.191g/cm3、23.32GPa和112.8MPa,当阴极温度为1933K时的发射电流密度为3.6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多晶DyB6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Y掺杂Mo-Si-B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鸣 邵蔚 +4 位作者 贺定勇 陈广辉 谈震 郭星晔 周正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1,共8页
稀土元素的掺杂可提升MoSi_(2)体系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但稀土元素Y对于MoSi_(2)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机理还尚未明确。以Nb-Si基合金为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其表面制备Y掺杂(1 wt.%)的33Mo-62Si-5B(at.%)涂层。通过125... 稀土元素的掺杂可提升MoSi_(2)体系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但稀土元素Y对于MoSi_(2)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机理还尚未明确。以Nb-Si基合金为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其表面制备Y掺杂(1 wt.%)的33Mo-62Si-5B(at.%)涂层。通过1250℃高温氧化试验,研究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以及Y对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MoSi_(2)、MoB、Mo_(5)Si_(3)和SiO_(2)相构成,Y在涂层中以Y_(2)Si_(2)O_(7)颗粒的形式弥散分布于SiO_(2)相内部。包覆Mo-Si-B涂层的合金样品在氧化试验初期出现质量损失,其100 h后的氧化增重高于包覆Y掺杂Mo-Si-B涂层的合金样品,表明Y掺杂涂层具有更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氧化后涂层表面形成由晶态SiO_(2)、硅硼玻璃相(SiO_(2)-B_(2)O_(3))和Y_(2)Si_(2)O_(7)颗粒构成的氧化膜。阐明Y提升Mo-Si-B涂层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机理:在涂层表面优先形成的Y_(2)O_(3)加速了晶态SiO_(2)和硼硅氧化膜的形成,随后形成的Y_(2)Si_(2)O_(7)阻碍了O的内扩散,使Y掺杂Mo-Si-B涂层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Mo-Si-B涂层 Y掺杂 高温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细晶AlN陶瓷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东亮 何庆 +2 位作者 朱在稳 尹海清 秦明礼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采用纯纳米AlN粉和掺杂质量分数3%Y_(2)O_(3)的纳米AlN粉为原料,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AlN陶瓷,研究了两类AlN陶瓷的相对密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纯纳米AlN粉和掺杂Y_(2)O_(3)纳米AlN粉在40~60 MPa下,经1500... 采用纯纳米AlN粉和掺杂质量分数3%Y_(2)O_(3)的纳米AlN粉为原料,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AlN陶瓷,研究了两类AlN陶瓷的相对密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纯纳米AlN粉和掺杂Y_(2)O_(3)纳米AlN粉在40~60 MPa下,经1500℃放电等离子烧结5~60 min,均可获得相对密度>99%的AlN陶瓷。当烧结压力为50 MPa时,获得的AlN陶瓷晶粒尺寸最小,分别为176 nm和190 nm,细化晶粒明显提高了AlN陶瓷硬度和抗弯强度。当烧结时间从5 min延长至60 min时,两种AlN陶瓷晶粒尺寸分别增大至1.71μm和1.73μm。晶粒长大导致AlN陶瓷硬度和抗弯强度下降,但提升了导热性能。通过对比发现,相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下添加烧结助剂Y_(2)O_(3)能够有效提升AlN陶瓷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陶瓷 放电等离子烧结 晶粒细化 Y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