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66
1
作者 冯海波 周玉 贾德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7-331,共5页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是一种用于材料烧结致密化的新技术,为深入研究和探讨其技术优势,介绍了SPS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组成,讨论了SPS技术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烧结和高致密度、细晶粒陶瓷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研究和应用...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是一种用于材料烧结致密化的新技术,为深入研究和探讨其技术优势,介绍了SPS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组成,讨论了SPS技术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烧结和高致密度、细晶粒陶瓷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SPS 纳米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 细晶粒陶瓷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b-Fe-Co/Ti复合梯度磁光靶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卫强 岳明 +1 位作者 刘燕琴 张久兴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Tb Fe Co/Ti复合梯度磁光靶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对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Tb Fe Co/Ti复合梯度靶材具有宏观组织不均匀性和微观组织连续性的特征。各...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Tb Fe Co/Ti复合梯度磁光靶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对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Tb Fe Co/Ti复合梯度靶材具有宏观组织不均匀性和微观组织连续性的特征。各梯度层之间的原子扩散现象不明显。层间界面结合良好 ,不存在微裂纹 ,从而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材 宏观组织 梯度 微观组织 显微组织 复合 原子扩散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制备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纳米Ni块体材料 被引量:3
3
作者 庾正伟 罗江山 +4 位作者 雷海乐 刘颖 韩尚君 吴卫东 唐永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89-2992,共4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Ni粉体,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出了直径10 mm、厚2mm,致密度为96.8%,显微硬度为4.17 GPa的纳米块体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烧结块体样品的相组成、晶粒尺寸、微观形貌...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Ni粉体,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出了直径10 mm、厚2mm,致密度为96.8%,显微硬度为4.17 GPa的纳米块体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烧结块体样品的相组成、晶粒尺寸、微观形貌和显微硬度。研究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块体样品的致密度和晶粒尺寸增大,当烧结温度为650℃时,致密度最高,晶粒尺寸为44.8 nm;显微硬度随烧结温度的增高先增大后减小,当烧结温度为550℃时,显微硬度最大为4.33 GPa;较高烧结温度下,断口微观形貌的纳米级韧窝出现,显示了韧性断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烧结制备 纳米块体材料 显微硬度计 烧结温度 晶粒尺寸 致密度 断口微观形貌 扫描电子显微镜 自悬浮定向流 射线衍射仪 样品 韧性断裂 相组成 纳米级 法制备 GPA 直径 特征 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超快速合成MgAlON尖晶石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厚兴 黄勇 +1 位作者 李海峰 万之坚 《陶瓷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以MgO、AlN及Al2O3为原料,研究了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合成MgAlON尖晶石的机理。并成功地实现了MgAlON陶瓷的超快速制备。研究结果表明,MgAlON的合成机理为:在1200℃以前,MgO和Al2O3首先反应形成尖晶石,该尖晶石是一中间体。随着... 本文以MgO、AlN及Al2O3为原料,研究了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合成MgAlON尖晶石的机理。并成功地实现了MgAlON陶瓷的超快速制备。研究结果表明,MgAlON的合成机理为:在1200℃以前,MgO和Al2O3首先反应形成尖晶石,该尖晶石是一中间体。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1300℃以上),AlN开始向中间体中固溶形成MgAlON。研究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1600℃保温5min及在1700℃保温1min的条件下即可获得致密的单相MgAlON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ON 尖晶石 快速合成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ALON陶瓷 Al2O3 技术合成 快速制备 研究结果 合成机理 烧结温度 MgO AlN 中间体 保温 反应 致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TiB_2/Ti_3AlC_2陶瓷复合材料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世帅 张旺玺 +1 位作者 梁宝岩 冯燕翔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4,共4页
采用TiB_2和Ti_3AlC_2微粉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B_2/Ti_3AlC_2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_3AlC_2含量对TiB_2陶瓷的致密度、物相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压力30MPa、1400℃条件下,添加钛铝碳含量为20~30wt%... 采用TiB_2和Ti_3AlC_2微粉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B_2/Ti_3AlC_2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_3AlC_2含量对TiB_2陶瓷的致密度、物相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压力30MPa、1400℃条件下,添加钛铝碳含量为20~30wt%时制得的陶瓷复合材料含有较多的孔洞,且主要分布在TiB_2颗粒间,样品密度偏低,硬度低于570HV。当添加的Ti_3AlC_2量为40wt%时,样品的微观结构中孔洞数量降低且孔径变小,硬度高达1040HV。提高60TiB_2烧结温度至1600℃,物相TiB_2沿晶面(001)发生较明显的取向,样品60TiB_2的微观结构中孔洞消失或存在量极少,致密度高达4.393g/cm^3,硬度高达2400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 TI3ALC2 陶瓷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温度对热压/热变形NdFeB纳米晶永磁体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超英 刘颖 +3 位作者 李军 马毅龙 谢发尹 周晓庆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0-982,985,共4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热压/热变形NdFeB磁体。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热压磁体、热变形磁体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磁体密度上升,680℃时已达理论密度的99.7%;另一方面,晶粒则随温度的增加发生长大...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热压/热变形NdFeB磁体。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热压磁体、热变形磁体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磁体密度上升,680℃时已达理论密度的99.7%;另一方面,晶粒则随温度的增加发生长大。剩磁和最大磁能积受密度和晶粒大小的交互作用,在650℃时达最大:(BH)m=129kJ/m3,Br=0.87T,Hci=914kA/m。热变形后,磁体主相晶粒的c轴逐渐转向与压力平行的方向,形成磁晶各向异性,使磁体的剩磁和最大磁能积大幅增加。热压烧结温度对热变形磁体的磁性能有着极大影响,其剩磁和最大磁能积随热压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620℃热压后,热变形磁体磁性能达最大:(BH)m=339kJ/m3,Br=1.49T,Hci=576k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热压 热变形 NDFEB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块体非晶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佳欣 李春燕 +3 位作者 侯少杰 张强 李晓诚 寇生中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4-84,共11页
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是由于超快速冷却凝固导致无法有序排列结晶,从而得到的一种长程无序结构。这种非晶合金与存在晶界和位错的普通合金相比,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及物化性能。由于粉末状或条状非晶合金在尺寸和性能等方面的限制,... 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是由于超快速冷却凝固导致无法有序排列结晶,从而得到的一种长程无序结构。这种非晶合金与存在晶界和位错的普通合金相比,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及物化性能。由于粉末状或条状非晶合金在尺寸和性能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大尺寸、优异力学性能及软磁性能卓越的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受到了大量关注与探究。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以温度低、效率高、时间短及冷却速率快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制备方法。对Fe基、Zr基、Al基及Ti基本身的特点,以及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不同体系块体非晶合金的物理及化学性能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概述了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的原理及在制备块体非晶合金方面的优势;分析了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和制备的块体非晶合金材料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该技术制备块体非晶合金的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在采用该制备不同体系的块体非晶合金时,如何通过改变放电等离子烧结参数,或通过再加工、本身粉末添加元素等方法获得大尺寸、优异性能的块体非晶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作用下的粉末成形固结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建兵 李小强 +2 位作者 龙雁 陈维平 李元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55-58,共4页
外加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粉末成形固结技术是快速制备高性能材料的新途径,应用前景广阔。重点综述了外加电场作用下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和外加磁场作用下动磁压制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并展望了今后粉末成形固结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技术研究进展 成形 粉末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快速制备 应用前景 应用情况 磁场作用 外加磁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抗氧化性的Al-Bi(C_(2)H_(5)OH)_(3)-C多孔块体制氢材料
9
作者 武金帆 徐芬 +2 位作者 孙立贤 廖鹿敏 管彦洵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45,共6页
为改善铝(Al)基复合材料的产氢性能,以乙酸铋(Bi(C_(2)H_(5)OH)_(3))和不同碳材料为添加剂,利用高能球磨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Al-Bi(C_(2)H_(5)OH)_(3)-C多孔块体制氢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射... 为改善铝(Al)基复合材料的产氢性能,以乙酸铋(Bi(C_(2)H_(5)OH)_(3))和不同碳材料为添加剂,利用高能球磨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Al-Bi(C_(2)H_(5)OH)_(3)-C多孔块体制氢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铝基块体制氢材料的产氢效率、抗氧化性能及添加剂提高Al水解活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在333.15 K下,Al5%Bi(C_(2)H_(5)OH)_(3)3%CNTs(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质量分数)块体材料具有高的反应活性,产氢量达到了1275.4 mL·g^(-1),比粉体材料高31.7%。尤其是连续暴露在空气中30天后,块体材料的产氢量仍达到921.5 mL·g^(-1),而粉体材料基本不产氢,证明SPS处理显著提高了Al基材料的抗氧化性能。XRD和SEM结果表明,SPS的处理使Al颗粒表面产生了裂痕,且Bi(C_(2)H_(5)OH)_(3)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铝基块体材料内部形成多孔结构,它们促进了Al与水的接触。同时,原位形成的Bi_(2)O_(3)和Bi与具有更多缺陷的碳纳米管(CNTs)协同作用是块体材料产氢性能提高的另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块体制氢材料 产氢性能 抗氧化性能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氧化物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连军 周蓓莹 +1 位作者 顾士甲 江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3-1022,共10页
由于具有高透过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易于机械加工等优势,硅基氧化物玻璃是一种理想的基质材料。通过引入不同的发光组分,获得不同光学性能的光功能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然而,这些发光组分在玻璃制备过程中易挥发、分解,稳定性... 由于具有高透过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易于机械加工等优势,硅基氧化物玻璃是一种理想的基质材料。通过引入不同的发光组分,获得不同光学性能的光功能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然而,这些发光组分在玻璃制备过程中易挥发、分解,稳定性较低,所以功能发光玻璃的制备技术仍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综述了掺杂铋离子、量子点及荧光粉硅基发光玻璃的发展现状及其制备技术。通过比较高温熔融法、溶胶–凝胶法、固相烧结法及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简称SPS)的优缺点,本文着重介绍了SPS技术应用于发光玻璃制备的研究进展及优势,并对这种新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玻璃 铋元素 量子点 荧光粉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发光材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烧结钛固溶体致密陶瓷TiOxCyNz的研究
11
作者 张垚 江波 +1 位作者 侯军刚 朱鸿民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2,共5页
以TiO、TiC和TiN的商业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1 600℃制备致密的钛固溶体Ti3OCN,系统研究了不同烧结方式下(包括SPS、传统烧结(CS)和它们的组合)烧结Ti3OCN的致密化过程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制备的Ti3OCN具有面心... 以TiO、TiC和TiN的商业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1 600℃制备致密的钛固溶体Ti3OCN,系统研究了不同烧结方式下(包括SPS、传统烧结(CS)和它们的组合)烧结Ti3OCN的致密化过程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制备的Ti3OCN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形成机理是O、N元素进入TiC。在SPS之后进行的CS过程可以小范围地增加钛固溶体的密度和电导率,但会降低其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固溶体 Ti3OCN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 致密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_2O_3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志 许坤 +2 位作者 陈亚明 侯宪钦 沈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9-801,共3页
本文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致密的Ti Al2 O3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 ,6 0vol%Al2 O3和80vol%Al2 O3的Ti Al2 O3复合材料 ,界面处生成少量的TiAl,使得Ti与Al2 O3间的界面能大于其单个晶粒的界面能 ,复合材料性能随Ti含量的增加而... 本文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致密的Ti Al2 O3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 ,6 0vol%Al2 O3和80vol%Al2 O3的Ti Al2 O3复合材料 ,界面处生成少量的TiAl,使得Ti与Al2 O3间的界面能大于其单个晶粒的界面能 ,复合材料性能随T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4 0vol%Al2 O3和 2 0vol%Al2 O3的Ti Al2 O3复合材料 ,界面处生成脆性的Ti3Al相 ,使得Ti与Al2 O3间的界面能小于各自晶粒的界面能 ,材料的性能随T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同时断裂的模式也发生改变 ,由穿晶断裂为主转变为沿晶断裂 ,脆性的Ti3Al相是Ti Al2 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2O3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界面能 力学性能 脆性 性能研究 制备 晶粒 降低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制备陶瓷及钛合金材料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博文 马北越 +3 位作者 尹月 李世明 于景坤 曲选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介绍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的烧结机制和特点,综述了采用SPS技术制备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金属陶瓷以及高温和医用钛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存在问题主要是:成本高,产品尺寸单一,烧结温度不均匀,存在碳污染现象... 介绍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的烧结机制和特点,综述了采用SPS技术制备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金属陶瓷以及高温和医用钛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存在问题主要是:成本高,产品尺寸单一,烧结温度不均匀,存在碳污染现象;同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拓宽SPS技术的应用领域,并解决现有SPS设备及模具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陶瓷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2O3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14
作者 王志 许坤 +1 位作者 陈亚明 侯宪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258-3260,共3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性能优异的40%(体积分数)Ti/Al2O3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断裂韧性、显微硬度和相对密度分别为897.29MPa、17.38MPa·m1/2、17.13GPa和99.24%.SEM和HR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发现,晶粒细化、位错...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性能优异的40%(体积分数)Ti/Al2O3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断裂韧性、显微硬度和相对密度分别为897.29MPa、17.38MPa·m1/2、17.13GPa和99.24%.SEM和HR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发现,晶粒细化、位错环强化等是材料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裂纹的偏转和桥联是材料韧性提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2O3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高致密化的新途径 被引量:20
15
作者 肖志瑜 陈平 李元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5-8,共4页
针对粉末冶金行业近年来出现的提高制品致密化的新途径,重点综述了温压技术、模壁润滑技术、动态磁力压制技术、爆炸压制技术、高速压制技术、等离子放电烧结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粉末冶金 高致密化 温压技术 模壁润滑技术 动态磁力压制技术 等离子放电烧结技术 高速压制技术 爆炸压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phene/ZrO_2复合陶瓷材料的热导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明辉 方海亮 +1 位作者 刘霞 顾士甲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650,共5页
采用3Y-ZrO_2粉体和石墨烯(Graphene)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SPS),烧结制备了Graphene/ZrO_2复合陶瓷材料。利用SEM、HRTEM、XRD、激光热导仪等研究了烧结温度和石墨烯含量对Graphene/ZrO_2复合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物相和热... 采用3Y-ZrO_2粉体和石墨烯(Graphene)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SPS),烧结制备了Graphene/ZrO_2复合陶瓷材料。利用SEM、HRTEM、XRD、激光热导仪等研究了烧结温度和石墨烯含量对Graphene/ZrO_2复合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物相和热传导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石墨烯不但可以抑制ZrO_2晶粒的生长,而且对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相对于单相ZrO_2陶瓷,随着石墨烯的引入,Graphene/ZrO_2复合陶瓷材料扩散系数反而降低,其原因可以归结于三个方面:首先,石墨烯含量比较低(0.5~1.5wt%),其次,石墨烯与Zr O晶粒界面处产生的强声子散射作用导致热导下降,最后是Graphene/ZrO_2复合陶瓷材料没有完全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Graphene/Zr O2复合陶瓷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热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结构纳米金刚石/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17
作者 叶灿 张法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69,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粗细晶比例的异构结构对纳米金刚石/钛基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低能与高能球磨机进行粉末混合,接着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制备,最后采用金相显微镜、XRD、SEM、TEM、... 目的探究不同粗细晶比例的异构结构对纳米金刚石/钛基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低能与高能球磨机进行粉末混合,接着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制备,最后采用金相显微镜、XRD、SEM、TEM、显微硬度计、材料力学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形貌、成分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复合材料中有纳米TiC相形成,微观组织中形成了细/粗晶的异构结构和增强相的成分浓度梯度分布;随着细晶比例的逐渐增加,硬度和强度都逐渐增强,硬度最高可达382HV,拉伸屈服强度最高可达1017 MPa,塑性为17.8%。结论添加的增强相纳米金刚石和异构结构的设计,使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塑性损失很小。异构结构的钛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塑性的组合。强韧化机理为可控非均匀分布的纳米金刚石和TiC增强相对位错运动的阻碍和钉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结构 机械球磨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钛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含量对银铜合金组织及加工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蔡正旭 姚映君 +2 位作者 史秀梅 陈晓宇 韩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2-54,共3页
分别采用熔铸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银铜钒合金。结果表明:采用熔铸方法制备的银铜钒合金化学成分不准确,钒含量偏低,并且钒颗粒较粗大,分布不均匀,熔铸后合金中存在缺陷;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银铜钒合金化学成分可控、钒... 分别采用熔铸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银铜钒合金。结果表明:采用熔铸方法制备的银铜钒合金化学成分不准确,钒含量偏低,并且钒颗粒较粗大,分布不均匀,熔铸后合金中存在缺陷;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银铜钒合金化学成分可控、钒颗粒细小且均匀分布在基体中,有效保证了合金的力学性能。随着合金中钒含量的升高,合金的硬度逐渐升高、加工难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铜钒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Mo2NiB2基金属陶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良 李文虎 +1 位作者 艾桃桃 樊战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3,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掺杂不同摩尔含量(0、0.05%、0.1%、0.15%、0.2%)Nb的Mo2NiB2基金属陶瓷,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o2NiB2基金属陶瓷主要由Mo2NiB2硬质相和Ni基粘... 采用放电等离子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掺杂不同摩尔含量(0、0.05%、0.1%、0.15%、0.2%)Nb的Mo2NiB2基金属陶瓷,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o2NiB2基金属陶瓷主要由Mo2NiB2硬质相和Ni基粘结相两相结构组成。随着Nb的加入,硬度值先增大后减小,并在掺杂0.15%Nb时达到最大值1 203.4 HV。Nb取代了部分Mo,形成置换固溶体,产生固溶强化作用,使硬度值增大。掺杂0.05%Nb时,Mo2NiB2基金属陶瓷抗弯强度值最大,为854.93 MPa。断裂方式主要为脆性的解理断裂,断裂韧性值随Nb的加入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2NiB2基金属陶瓷 NB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放电等离子热压烧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spark plasma sintering of Al-Mg-Zr alloys 被引量:2
20
作者 N.Saheb A.S.Hakeem +2 位作者 A.Khalil N.Al-Aqeeli T.Lao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7-14,共8页
Although casting is commonly used to process aluminum alloys, powder metallurgy remains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develop aluminum based materials fo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The possibility to synthesi... Although casting is commonly used to process aluminum alloys, powder metallurgy remains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develop aluminum based materials fo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The possibility to synthesize Al-Mg-Zr alloys through mechanical alloying and spark plasma sintering techniques was explored. Al-10Mg-5Zr and Al-5Mg-1Zr alloyed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wet ball milling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elemental powders. The dried milled powders were spark plasma sintered through passing constant pulsed electric current with fixed pulse duration at a pressure of 35 MPa. The samples were vacuum sintered at 450, 500, 550, 600 and 620 ℃ for 10, 15 and 20 min. The Al-10Mg-5Zr alloy displays poor densification at lower sintering temperatures of 450, 500, 550 and 600 ℃. Its sinterability is improved at a temperature of 620 ℃ whereas sintering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620 ℃ leads to partial melting of the alloy. It is possible to sinter the Al-5Mg-1Zr alloy at 450, 500 and 550 ℃. The increase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improves its densification and increases its hardness. The Al-5Mg-IZr alloy displays better densification and hardness compared to Al-10Mg-5Zr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alloys mechanical alloying spark plasma sintering powder metallu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