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Sn微合金化Ti_(3)AlC_(2)/Ti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
1
作者 何鹏 李昕悦 +5 位作者 龙飞 林盼盼 王策 施清清 赵岩 林铁松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目的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法,引入增强相Ti_(3)AlC_(2)制备Ti_(3)AlC_(2)/TiAl复合材料,添加Sn元素进行微合金化并加速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过程,优化TiAl合金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并探索高效制备技术。方法以Ti-48Al-2Cr-2Nb、... 目的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法,引入增强相Ti_(3)AlC_(2)制备Ti_(3)AlC_(2)/TiAl复合材料,添加Sn元素进行微合金化并加速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过程,优化TiAl合金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并探索高效制备技术。方法以Ti-48Al-2Cr-2Nb、Ti_(3)AlC_(2)和Sn粉为原料,通过引入2%(质量分数)Sn元素,促进烧结致密化并降低烧结温度,在900~1300℃的温度范围内烧结,研究不同烧结条件下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对900℃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未添加Sn元素时,复合材料孔隙较多,致密度为92.3%,添加Sn元素后,致密度提高至99.5%。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压缩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300℃/50 MPa/10 min℃的烧结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压缩率分别达1672 MPa和21.4%。在900℃氧化300 h后,复合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Al2O3保护层,阻止O原子进一步向基体扩散,氧化增重仅为1.37%,显著低于Ti-48Al-2Cr-2Nb合金的2.94%。结论增强相Ti_(3)AlC_(2)的引入和Sn微合金化显著提升了TiAl基复合材料的致密性、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SPS技术是一种高效制备高性能TiAl基复合材料的手段,为其在高端装备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微合金化 TIAL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致密化钛酸铝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蒋梦婷 邓腾飞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69-2279,共11页
钛酸铝(Al_(2)TiO_(5))具有高熔点、低热膨胀系数及优异的抗热震性能,在耐火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Al_(2)TiO_(5)的烧结致密性较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致密的Al_(2)TiO_(5)陶瓷,并比较... 钛酸铝(Al_(2)TiO_(5))具有高熔点、低热膨胀系数及优异的抗热震性能,在耐火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Al_(2)TiO_(5)的烧结致密性较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致密的Al_(2)TiO_(5)陶瓷,并比较了SPS和无压烧结两种方法对Al_(2)TiO_(5)陶瓷致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50℃、60 MPa、10 min的烧结条件下,SPS制备的Al_(2)TiO_(5)陶瓷致密性最高。与无压烧结相比,SPS制备的Al_(2)TiO_(5)陶瓷显气孔率从(11.34±0.53)%降低至(2.41±0.61)%,而体积密度从(3.09±0.01)g/cm^(3)增加至(3.64±0.02)g/cm^(3),相对密度从(83.97±0.22)%增加至(97.85±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铝 致密性 放电等离子烧结 扩散蠕变 晶界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CoCrW合金的高温摩擦学行为
3
作者 唐晨 于成涛 +2 位作者 王群昌 陈明辉 王福会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9,共10页
目的阐明CoCrW合金在400~800℃下的高温摩擦学行为和釉质层的生成及演变机制。方法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CoCrW合金,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白光干涉仪测试并表征合金在400~800℃下的高温摩擦学性能。采用SEM、EDS、EBSD... 目的阐明CoCrW合金在400~800℃下的高温摩擦学行为和釉质层的生成及演变机制。方法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CoCrW合金,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白光干涉仪测试并表征合金在400~800℃下的高温摩擦学性能。采用SEM、EDS、EBSD、EPMA及拉曼光谱等手段表征合金与磨损表面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及元素成分。结果采用SPS烧结的CoCrW合金的成分、组织均匀,弥散分布的Cr7C3起到了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在温度为400℃时,由于无足够的氧化物磨屑在其表面压实及摩擦烧结进而生成釉质层,因此合金表面发生了严重的磨粒磨损,磨损率为2.55×10-4 mm^(3)/(N·m)。在600℃下,合金磨损表面局部生成了具有保护性的岛状氧化膜,减弱了硬磨粒的犁削作用,磨损率为4.03×10^(-5) mm^(3)/(N·m)。在800℃下,合金磨损表面生成了由Cr_(2)O_(3)、CoCr_(2)O_(4)及Co_(3)O_(4)组成的稳定釉质层,磨损率较400℃下降低了91%,为2.36×10^(-5)mm^(3)/(N·m)。结论温度的提升,加速了离子的扩散及磨屑的细化,促进了氧化物颗粒在磨损表面的烧结。在800℃下的磨损初期,保护性釉质层的生成阻碍了亚表面的塑性变形,避免了在600℃下的磨损初期时变形区的整体断裂。金属离子与氧离子的快速扩散促成了内部富Cr氧化层及表面混合氧化层的形成,在800℃下使得合金表面生成了稳定的釉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rW合金 显微组织 高温摩擦学 高温氧化 釉质层 放电等离子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钼镍合金
4
作者 王娜 武洲 +5 位作者 朱琦 席莎 张晓 周莎 李晶 王宇晴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6,共6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钼镍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压强、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对钼镍合金相对密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背向散射衍射仪等检测手段对钼镍合金的相对密度、显微形貌、物相等进行表征,分析放...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钼镍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压强、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对钼镍合金相对密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背向散射衍射仪等检测手段对钼镍合金的相对密度、显微形貌、物相等进行表征,分析放电等离子烧结钼镍合金的致密化过程。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和压强是影响钼镍合金相对密度的主要因素,Mo和Ni元素的局部高速扩散是促进钼镍合金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烧结态钼镍合金的物相主要由Mo和MoNi中间相组成,Mo颗粒均匀分布在MoNi中间相形成的网状组织中。烧结态钼镍合金最大相对密度99.10%,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0μm,平均硬度HRA 72。添加剂Ni含量在烧结前后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钼镍合金 相对密度 物相组成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球磨对CoCrFeMnNi放电等离子烧结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磊 高晋昌 +2 位作者 包晓刚 林万明 郭瑞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5-651,共7页
采用CoCrFeMnNi预合金粉末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全致密的粉末高熵合金,研究了球磨预处理工艺对粉末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合金粉末的球形度随球磨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烧结态高熵合金的物相组成不随球磨... 采用CoCrFeMnNi预合金粉末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全致密的粉末高熵合金,研究了球磨预处理工艺对粉末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合金粉末的球形度随球磨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烧结态高熵合金的物相组成不随球磨参数改变,始终为单一面心立方结构;球磨时间的延长和球料比的增加都会降低高熵合金的晶粒尺寸。随着球磨能量的升高,合金屈服强度不断增大,球料比为7.5:1.0、球磨时长为100 h时,合金屈服强度达到最高,提升约19%,强化贡献主要源于细晶强化;合金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球料比为7.5:1.0、球磨时长为30 h时,合金抗拉强度提升最大,提升约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机械球磨 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细晶0.8PMN-0.2PT陶瓷的介电性能
6
作者 李磊 李岳磊 刘邦先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铌镁酸铅-钛酸铅[Pb(Mg_(1/3)Nb_(2/3))O_(3)-PbTiO_(3),PMN-PT]陶瓷是一种典型的驰豫铁电体。为了研究晶粒尺寸对PMN-PT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0.8PMN-0.2PT粉体,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制备0.8PMN-0... 铌镁酸铅-钛酸铅[Pb(Mg_(1/3)Nb_(2/3))O_(3)-PbTiO_(3),PMN-PT]陶瓷是一种典型的驰豫铁电体。为了研究晶粒尺寸对PMN-PT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0.8PMN-0.2PT粉体,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制备0.8PMN-0.2PT陶瓷,并分析了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法能得到纯0.8PMN-0.2PT粉体,其晶粒尺寸约为0.36μm;当烧结温度为1100℃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可以得到晶粒细小的纯0.8PMN-0.2PT陶瓷,晶粒尺寸约为0.69μm,密度为8.02 g/cm^(3),但是其介电常数较低,最大值为12708,介电-顺电转变峰为一个较宽的峰,且随频率增加,介电-顺电转变温度(T_(c))向高温方向移动,呈现典型的弛豫特性。此外,在频率为1×10^(2)~2×10^(6)Hz时,随温度升高,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升高。因此,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可以得到细晶致密且介电常数较高的0.8PMN-0.2PT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镁酸铅-钛酸铅陶瓷 两步反应法 放电等离子烧结 细晶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化学镀铜对放电等离子烧结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浪 陈猛 +4 位作者 谭东灿 苏玉琴 钟钢 邹爱华 李志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通过化学镀方法得到镀铜石墨烯粉末,再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将镀铜石墨烯粉末与铝粉混合,然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0.1%,0.2%,0.3%,0.4%,0.5%)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通过化学镀方法得到镀铜石墨烯粉末,再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将镀铜石墨烯粉末与铝粉混合,然后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0.1%,0.2%,0.3%,0.4%,0.5%)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并与质量分数0.1%未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镀铜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均在99%以上;铝和铜发生反应生成了中间相Al_(2)Cu,但未有Al_(4)C_(3)界面相生成;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均优于未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随着镀铜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磨损质量损失和摩擦因数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镀铜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2%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硬度为74.7 HV,磨损质量损失和摩擦因数均最小,分别为0.0023 g和0.259,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石墨烯 化学镀铜 放电等离子烧结 Al_(2)Cu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Cu-15Ni-8Sn/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文林 刘益超 +1 位作者 王小超 苏博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18,共10页
以Cu-15Ni-8Sn合金为基体,石墨为润滑剂,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Cu-15Ni-8Sn/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和室温力学性能,通过球-盘式摩擦试验机测试复... 以Cu-15Ni-8Sn合金为基体,石墨为润滑剂,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Cu-15Ni-8Sn/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和室温力学性能,通过球-盘式摩擦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三维轮廓仪测量材料磨损体积,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向Cu-15Ni-8Sn基体材料中添加石墨后,材料的硬度明显降低;随着石墨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石墨时,Cu-15Ni-8Sn/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最好,磨损率最小为3.0×10^(-6)mm^(3)/(N·m),其磨损机理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润滑复合材料 CU-15NI-8SN 放电等离子烧结 抗压强度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细晶AlN陶瓷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东亮 何庆 +2 位作者 朱在稳 尹海清 秦明礼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采用纯纳米AlN粉和掺杂质量分数3%Y_(2)O_(3)的纳米AlN粉为原料,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AlN陶瓷,研究了两类AlN陶瓷的相对密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纯纳米AlN粉和掺杂Y_(2)O_(3)纳米AlN粉在40~60 MPa下,经1500... 采用纯纳米AlN粉和掺杂质量分数3%Y_(2)O_(3)的纳米AlN粉为原料,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AlN陶瓷,研究了两类AlN陶瓷的相对密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纯纳米AlN粉和掺杂Y_(2)O_(3)纳米AlN粉在40~60 MPa下,经1500℃放电等离子烧结5~60 min,均可获得相对密度>99%的AlN陶瓷。当烧结压力为50 MPa时,获得的AlN陶瓷晶粒尺寸最小,分别为176 nm和190 nm,细化晶粒明显提高了AlN陶瓷硬度和抗弯强度。当烧结时间从5 min延长至60 min时,两种AlN陶瓷晶粒尺寸分别增大至1.71μm和1.73μm。晶粒长大导致AlN陶瓷硬度和抗弯强度下降,但提升了导热性能。通过对比发现,相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下添加烧结助剂Y_(2)O_(3)能够有效提升AlN陶瓷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陶瓷 放电等离子烧结 晶粒细化 Y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亚微球添加对放电等离子烧结PZT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伟 刘志阳 +1 位作者 秦雷 梁立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6,共8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由纳米点组成的均匀ZnO亚微球,并将ZnO亚微球添加到PZT5A粉体中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研究ZnO亚微球添加对PZT陶瓷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能够在900℃保温5 min条件下制备出...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由纳米点组成的均匀ZnO亚微球,并将ZnO亚微球添加到PZT5A粉体中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研究ZnO亚微球添加对PZT陶瓷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能够在900℃保温5 min条件下制备出相对密度超过97%的PZT陶瓷。ZnO亚微球的添加有利于PZT陶瓷的烧结和晶粒生长,随着ZnO亚微球添加量的增加,PZT三方相(R)的含量逐渐增大。适量ZnO亚微球的添加能够改善PZT陶瓷的压电性能和介电性能,ZnO质量分数为0.10%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在1 kHz频率下,压电常数d_(33)=432 pC/N,机电耦合系数k_(p)=0.56,机械品质因数Q_(m)=69.8,相对介电常数ε_(r)=1360,介电损耗tanδ=0.0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钛酸铅 压电陶瓷 放电等离子烧结 压电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Y掺杂Mo-Si-B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11
作者 靳鸣 邵蔚 +4 位作者 贺定勇 陈广辉 谈震 郭星晔 周正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1,共8页
稀土元素的掺杂可提升MoSi_(2)体系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但稀土元素Y对于MoSi_(2)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机理还尚未明确。以Nb-Si基合金为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其表面制备Y掺杂(1 wt.%)的33Mo-62Si-5B(at.%)涂层。通过125... 稀土元素的掺杂可提升MoSi_(2)体系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但稀土元素Y对于MoSi_(2)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机理还尚未明确。以Nb-Si基合金为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其表面制备Y掺杂(1 wt.%)的33Mo-62Si-5B(at.%)涂层。通过1250℃高温氧化试验,研究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以及Y对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MoSi_(2)、MoB、Mo_(5)Si_(3)和SiO_(2)相构成,Y在涂层中以Y_(2)Si_(2)O_(7)颗粒的形式弥散分布于SiO_(2)相内部。包覆Mo-Si-B涂层的合金样品在氧化试验初期出现质量损失,其100 h后的氧化增重高于包覆Y掺杂Mo-Si-B涂层的合金样品,表明Y掺杂涂层具有更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氧化后涂层表面形成由晶态SiO_(2)、硅硼玻璃相(SiO_(2)-B_(2)O_(3))和Y_(2)Si_(2)O_(7)颗粒构成的氧化膜。阐明Y提升Mo-Si-B涂层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机理:在涂层表面优先形成的Y_(2)O_(3)加速了晶态SiO_(2)和硼硅氧化膜的形成,随后形成的Y_(2)Si_(2)O_(7)阻碍了O的内扩散,使Y掺杂Mo-Si-B涂层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Mo-Si-B涂层 Y掺杂 高温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5-T6铝合金的放电等离子烧结连接工艺优化
12
作者 李德银 万银根 +1 位作者 谢兰生 陈明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2,共9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7075-T6铝合金进行连接,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了母材表面预处理(400#砂纸打磨、化学浸蚀、400#砂纸打磨+化学浸蚀、2000#砂纸打磨+化学浸蚀)以及升温速率(10,30,50℃·min^(-1))、连接温度(450,470,490,510℃)...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7075-T6铝合金进行连接,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了母材表面预处理(400#砂纸打磨、化学浸蚀、400#砂纸打磨+化学浸蚀、2000#砂纸打磨+化学浸蚀)以及升温速率(10,30,50℃·min^(-1))、连接温度(450,470,490,510℃)、连接压力(4.5,5.0,5.5,6.0,7.0MPa)和保温时间(45,60,75,90,120min)对接头连接质量、剪切性能和变薄率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表面预处理工艺以及最优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合适的表面预处理工艺为400#砂纸打磨,获得7075-T6铝合金接头的连接质量最好,接头界面未闭合孔洞很少,焊合率最大,为71.7%;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接头的连接质量变差,但其焊合率均高于76%,接头的抗剪强度和变薄率均降低;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或连接压力的增加,接头的连接质量变好,接头的焊合率、抗剪强度和变薄率均增大,但当连接压力大于6.0MPa时,焊合率和抗剪强度增加幅度减小,而变薄率大幅增加;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的焊合率、抗剪强度和变薄率的变化幅度均较小。400#砂纸打磨后7075-T6铝合金的最优连接工艺为升温速率50℃·min^(-1)、连接压力6.0MPa、连接温度490℃、保温时间45min,此时接头的焊合率为81.3%,抗剪强度为132.9MPa,变薄率为1.91%,剪切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T6铝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连接工艺优化 剪切强度 连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Bi、Ce掺杂钇铁石榴石陶瓷的微观结构与磁性能
13
作者 叶登建 代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钇铁石榴石(Y_(3)Fe_(5)O_(12),YIG)是一种立方晶体结构的软磁铁氧体材料。YIG具有法拉第效应、低的铁磁共振线宽,在微波磁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球磨法,通过预烧成功制备Y_(2.6-x)Bi_(0.4)Ce_(x)Fe_(5)O_(12)(x=0.1,0.2)粉末... 钇铁石榴石(Y_(3)Fe_(5)O_(12),YIG)是一种立方晶体结构的软磁铁氧体材料。YIG具有法拉第效应、低的铁磁共振线宽,在微波磁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球磨法,通过预烧成功制备Y_(2.6-x)Bi_(0.4)Ce_(x)Fe_(5)O_(12)(x=0.1,0.2)粉末,再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将其在较低温度下制备成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陶瓷表面和内层进行了物相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体和陶瓷形貌进行观察,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进行了静态磁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由于Bi元素的掺入,预烧温度降低到1050℃。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在1050℃、60 MPa、保温4 min条件下制备出孔洞少、表观密度为5.3585 g/cm^(3)和5.4469 g/cm^(3)的Bi,Ce-YIG陶瓷,实现了Bi,Ce-YIG陶瓷的低温快速烧结。Ce的掺入提高了Y_(2.6-x)Bi_(0.4)Ce_(x)Fe_(5)O_(12)(x=0.1,0.2)粉末陶瓷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23.01 emu/g、25.96 emu/g),有利于磁光器件的小型化。Bi,Ce-YIG陶瓷的铁磁共振线宽最低为140.5 Oe,有利于器件在微波应用中的低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铁石榴石 陶瓷 放电等离子烧结 低温快速烧结 静态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Ce、Yb共掺钇铝石榴石稀土荧光粉及其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
14
作者 周卫新 娄朝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8-82,共5页
通过多场耦合实现快速低温烧结的放电等离子技术具有快速、节能和环保等显著优势,在诸多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该技术合成Ce^(3+)、Yb^(3+)共掺钇铝石榴石稀土荧光粉,通过物相结构、形态和光谱特性对稀土荧光粉进行综合分析。结... 通过多场耦合实现快速低温烧结的放电等离子技术具有快速、节能和环保等显著优势,在诸多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该技术合成Ce^(3+)、Yb^(3+)共掺钇铝石榴石稀土荧光粉,通过物相结构、形态和光谱特性对稀土荧光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有利于Ce^(3+)和Yb^(3+)嵌入钇铝石榴石的晶格中,晶格常数为1.2005 nm。经研磨后的稀土荧光粉颗粒粒径为1~2μm,YAG:Ce^(3+),Yb^(3+)稀土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峰值为552 nm和720 nm。具有光转换功能的光伏电池的测试结果表明,光伏电池相对外量子响应在500~1000 nm波长范围内有明显改善,同时短路电流密度高达35.95 mA/cm^(2),增益达0.51 mA/cm^(2),光电转换效率相对提高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稀土荧光粉 YAG:Ce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烧结温度对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Ti_(2)AlNb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陈金坤 姜凤阳 +4 位作者 思芳 杜予晅 王俊勃 刘江南 王恒荣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8,89,共6页
采用高能球磨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Ti_(2)AlNb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了二次烧结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二次烧结温度所制备的Ti_(2)AlNb合金组织均由B... 采用高能球磨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Ti_(2)AlNb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了二次烧结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二次烧结温度所制备的Ti_(2)AlNb合金组织均由B2相、等轴状α_(2)相和针状O相组成。二次烧结温度在900~950℃范围内时,针状O相呈第二相在B2基体相内部析出,等轴状α_(2)相团聚在B2基体相之间;二次烧结温度在1000~1100℃范围内时,等轴状α_(2)相分布不再集中,数量逐渐减少。二次烧结温度为1000℃所制备的Ti_(2)AlNb合金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室温抗拉强度达到309 MPa,维氏硬度可达466.5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Nb 放电等离子烧结 二次烧结 温度 显微组织 室温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MoS_(2)@Ni电极及其析氢反应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娟 张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为了解决水分解制氢电极制备步骤复杂和周期长的问题,以镍粉和不同类型硫化钼粉末作为原始材料,采用一步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出MoS_(2)@Ni电极。当使用细小均匀的MoS_(2)粉末和镍粉烧结时,0.03HS@C-Ni电极在50 mA cm^(-2)、100 mA cm... 为了解决水分解制氢电极制备步骤复杂和周期长的问题,以镍粉和不同类型硫化钼粉末作为原始材料,采用一步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出MoS_(2)@Ni电极。当使用细小均匀的MoS_(2)粉末和镍粉烧结时,0.03HS@C-Ni电极在50 mA cm^(-2)、100 mA cm^(-2)和150 mA cm^(-2)电流密度下过电位仅为251 mV、322 mV和379 mV。而当使用商用大块的MoS_(2)粉末和镍粉烧结时,0.03C@C-Ni电极在50 mA cm^(-2)、100 mA cm^(-2)和15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过电位分别为425 mV、488 mV和542 mV,说明使用细小均匀的MoS_(2)粉末和镍粉烧结时电极的催化性能好。对0.03HS@C-Ni电极进行循环稳定性和持久性测试可知,5000循环前后,电极的极化曲线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电极能在约13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超过13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水分解 MoS_(2) 自支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Al基金属氧化物弥散芯块致密化过程研究
17
作者 李叶凡 陶柯宇 +2 位作者 钟轶强 朱桐宇 杨廷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4-109,共6页
高密度Al-超铀核素氧化物弥散芯块制备是实现锎-252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Al-Nd_(2)O_(3)弥散芯块在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的收缩曲线及其变化率、密度、微观组织、物相表征分析,模拟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Al-超铀核素氧化物弥散芯块的... 高密度Al-超铀核素氧化物弥散芯块制备是实现锎-252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Al-Nd_(2)O_(3)弥散芯块在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的收缩曲线及其变化率、密度、微观组织、物相表征分析,模拟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Al-超铀核素氧化物弥散芯块的致密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能够实现Al-超铀核素氧化物弥散芯块快速、高效致密化,在烧结压力为50 MPa、保温时间为5 min、温度为580℃的条件下,Al-Nd_(2)O_(3)弥散芯块相对密度可达到98.5%,粉体之间达到原子级别紧密结合,且界面之间无其他相产生。Al、O元素在Al-Nd_(2)O_(3)微观界面间发生了一定的扩散行为,而Nd元素由于其原子序数、原子半径较大,扩散较为困难。O元素在Al基体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Al-Nd_(2)O_(3)中间相的形成,提高了Al-Nd_(2)O_(3)弥散芯块界面间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高密度 弥散芯块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碳化硼不锈钢复合材料
18
作者 李圆圆 吴莹 +1 位作者 潘小强 刘廷伟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87,共7页
以碳化硼微球、304不锈钢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得碳化硼质量分数为4.00%的碳化硼-不锈钢复合材料,利用排水法对复合材料的密度进行测试,使用扫描电镜对碳化硼与不锈钢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烧结温度与压力对复合密... 以碳化硼微球、304不锈钢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得碳化硼质量分数为4.00%的碳化硼-不锈钢复合材料,利用排水法对复合材料的密度进行测试,使用扫描电镜对碳化硼与不锈钢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烧结温度与压力对复合密度与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反应层厚度随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提高烧结压力能明显降低烧结温度,抑制碳化硼与不锈钢界面反应层的生长速度。当烧结压力达到150 MPa时,在950℃烧结保温6 min后的复合材料相对密度能达到99.5%,界面反应层厚度低于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 不锈钢 放电等离子烧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对制备硅灰石微晶玻璃的影响
19
作者 巢文正 王锐 +4 位作者 孙志林 吕凡 赵伟 许国瑞 李洪玮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9,共7页
以水淬玻璃料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单一晶相的硅灰石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对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 以水淬玻璃料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单一晶相的硅灰石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对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微晶玻璃析晶,微晶玻璃的结晶度、体积密度、硬度增大,吸水率减小。烧结压力的增大会抑制微晶玻璃晶粒的长大,降低其结晶度,同时也有利于排除孔隙,增大体积密度、硬度,减小吸水率。烧结温度为900℃、烧结压力为20 MPa时制备出性能最佳的微晶玻璃,其结晶度、体积密度、吸水率、硬度分别为60.60%、2.96 g/cm3、0.009%、614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微晶玻璃 烧结温度 烧结压力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钼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久兴 刘科高 +2 位作者 王金淑 周美玲 左铁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6-800,共5页
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钼的致密化、组织和硬度。与其它烧结方法相比 ,SPS是一种时间短、温度低的先进快速烧结法。利用SPS在比CIP S和热压烧结 (HP)低 180~ 5 0 0℃下进行烧结 ,保温 3min ,得到钼的相对密度是 95 .2 %~ 97.9% ... 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钼的致密化、组织和硬度。与其它烧结方法相比 ,SPS是一种时间短、温度低的先进快速烧结法。利用SPS在比CIP S和热压烧结 (HP)低 180~ 5 0 0℃下进行烧结 ,保温 3min ,得到钼的相对密度是 95 .2 %~ 97.9% ,硬度比其它方法烧结的高出HV2 0~HV75。SPS烧结钼的密度呈现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但是其硬度有所下降。SPS在较低温度下烧结的钼的硬度较高 ,原因是其晶粒较细。SPS烧结钼的断口呈沿晶断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致密化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