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制备多晶La_(0.4)Pr_(0.6)B_6块体及其发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汝广 刘丹敏 +1 位作者 周身林 张久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3-747,共5页
采用氢直流电弧法制备了LaH2和PrH2粉末,然后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了多晶的La0.4Pr0.6B6致密块体.系统分析了烧结温度对样品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高于1350℃时可形成La0.4Pr0.6B6纯相,且样品致密度... 采用氢直流电弧法制备了LaH2和PrH2粉末,然后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了多晶的La0.4Pr0.6B6致密块体.系统分析了烧结温度对样品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高于1350℃时可形成La0.4Pr0.6B6纯相,且样品致密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所制备材料的密度、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的最大值分别达到4.82g/cm3、19.14GPa和225.13MPa;测试了40MPa、1400℃烧结样品的热电子发射性能,当阴极温度为1873K时最大发射电流密度为30.65A/cm2;利用Richardson直线法求出了所测试样品绝对零度时的逸出功φ0为2.165eV,并计算出了样品在不同加热温度时的有效逸出功φeff,其平均值为2.84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 多晶La0.4Pr0.6B6 热发射性能 有效逸出功φef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BaTiO_(3-x)Bi(Ni_(0.5)Zr_(0.5))O_(3)陶瓷的介电和阻抗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长江 马金明 张群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211,共9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BaTiO_(3-x)Bi(Ni_(0.5)Zr_(0.5))O_(3)粉体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BaTiO_(3-x)Bi(Ni_(0.5)Zr_(0.5))O_(3)陶瓷,研究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电和阻抗性能。结果表明:BaTiO_(3)-0.10Bi(Ni_(0.5)Zr_(0.5)...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BaTiO_(3-x)Bi(Ni_(0.5)Zr_(0.5))O_(3)粉体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BaTiO_(3-x)Bi(Ni_(0.5)Zr_(0.5))O_(3)陶瓷,研究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电和阻抗性能。结果表明:BaTiO_(3)-0.10Bi(Ni_(0.5)Zr_(0.5))O_(3)陶瓷具有钙钛矿型,晶体结构为赝立方相,晶粒尺寸约为0.64μm,密度为5.81 g/cm^(3),最大介电常数为7149,且随频率升高相变温度向高温移动。在1 kHz下,BaTiO_(3)-0.10Bi(Ni_(0.5)Zr_(0.5))O_(3)陶瓷的ln(1/ε-1/ε_(m))与ln(T-T_(m))的拟合曲线斜率为1.61,在-41~169℃内,Δε/ε_(25℃)≤±15%,表明样品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此外,随温度和频率的升高,材料的阻抗降低,在50℃下,当频率为100 Hz时,电阻为2.33×10~6Ω,离子电导率为10^(-8)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_(3-x)Bi(Ni_(0.5)Zr_(0.5))O_(3)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赝立方相 介电性能 弛豫特性 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制备Mn1.2Fe0.8P0.75Ge0.25化合物及其磁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雷 刘丹敏 +2 位作者 邓晓军 岳明 张久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1-1953,共3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Mn1.2Fe0.8P0.75Ge0.25室温磁制冷材料。采用XRD、VSM对烧结样品晶体结构和磁热效应(MCE)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六方Fe2P型晶体结构,其热滞为4K,居里温度为292K,并且在居...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Mn1.2Fe0.8P0.75Ge0.25室温磁制冷材料。采用XRD、VSM对烧结样品晶体结构和磁热效应(MCE)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六方Fe2P型晶体结构,其热滞为4K,居里温度为292K,并且在居里点附近有较大的磁熵变,当外加磁场为1.5T时,最大磁熵变达到18.0J/(kg.K),绝热温变达到2.7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磁制冷 居里温度 磁熵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 被引量:22
4
作者 逄婷婷 傅正义 张东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1-33,共3页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制备技术。介绍了SPS技术的发展概况、原理、特点及在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最后,对SPS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氧化物陶瓷超导材料 烧结装置 放电等离子烧结 原理 sps技术 制备 纳米材料 梯度功能工程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iC/Cu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锐 王海龙 +3 位作者 辛玲 秦丹丹 黎寿山 刘锁兵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1-44,共4页
选用SiC/Cu包裹复合粉体,采用最新型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方式制备了SiC/Cu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分别采用XRD、SEM等方法对烧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过程中,由于等离子体的作用,不同的烧成温度使得烧成样品中的物质及相应... 选用SiC/Cu包裹复合粉体,采用最新型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方式制备了SiC/Cu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分别采用XRD、SEM等方法对烧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过程中,由于等离子体的作用,不同的烧成温度使得烧成样品中的物质及相应的含量发生变化.样品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硬度在730℃左右出现最大值,这是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SiC/Cu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最佳烧成温度.由于SiC的增强作用,使得SiC/Cu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硬度远远高于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硅 金属陶瓷 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烧结致密AlN陶瓷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军芳 付正义 张金咏 《陶瓷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烧结氮化铝 ,不加任何添加剂 ,在 180 0℃的烧结温度、2 5MPa的压力下 ,仅保温 4min ,就可达到 99%的理论密度 ,SEM表明试样内部晶粒细小 ,结构均匀。实验表明 。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 烧结 氮化铝陶瓷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SPS)快速烧结TiB_2陶瓷 被引量:12
7
作者 逄婷婷 付正义 张东明 《陶瓷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利用放电等高子烧结技术制备纯TiB2 陶瓷 ,烧结温度 160 0℃ ,压力 3 0MPa ,真空烧结 ,保温 1~ 3分钟 ,即可获得相对密度达 99%以上的致密烧结体。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烧结体晶粒细小 ,结构均匀 ;材料的晶粒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长大 ;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 sps 快速烧结 TIB2陶瓷 致密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在材料连接领域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盼盼 林金城 +2 位作者 于迪 林铁松 何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21,I0003,I0004,共9页
焊接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推动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连接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和节能的连接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关注,是未来重要的连接... 焊接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推动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连接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和节能的连接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关注,是未来重要的连接技术发展新方向.对SPS连接的基本形式、原理和特点进行概述,归纳总结了近年来SPS连接在金属、陶瓷和金属/陶瓷异质连接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当前SPS连接研究领域的不足,指明了SPS在材料连接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关键领域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新思路,为新型焊接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材料连接 新型焊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W粉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小安 尚福军 宋顺成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6-261,共6页
根据传热学以及电磁理论,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典型烧结条件下建立了电热耦合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W粉试样在烧结中的电热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烧结过程中电流密度、能量密度以及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升温速率... 根据传热学以及电磁理论,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典型烧结条件下建立了电热耦合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W粉试样在烧结中的电热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烧结过程中电流密度、能量密度以及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升温速率快,半径大小影响模具轴向温度梯度,试样径向有较高的温度梯度,影响烧结后试样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价铁过量M型钡铁氧体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合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平 赵文俞 +1 位作者 吴晓艳 张清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590,共5页
在氩气保护下用化学共沉淀工艺制备了名义组成为BaFe131+.8Fe02.+3O19的Fe2+过量M型钡铁氧体(BaM)前驱体,采用XRD、SEM和Archimedes法研究了前驱体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条件下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致密度.结果表明,合成高致密度的... 在氩气保护下用化学共沉淀工艺制备了名义组成为BaFe131+.8Fe02.+3O19的Fe2+过量M型钡铁氧体(BaM)前驱体,采用XRD、SEM和Archimedes法研究了前驱体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条件下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致密度.结果表明,合成高致密度的单相Fe2+过量BaM材料的优化SPS工艺为850℃、保温30min和压力10MPa,其结晶机制为低温下前驱体分解形成α-Fe2O3和Fe3O4或γ-Fe2O3,高温下Fe2+过量BaM结晶,整个结晶过程中没有BaFe2O4中间相形成.单相Fe2+过量BaM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8.2A.m2.kg-1,矫顽力为255kA.m-1,说明Fe2+占据自旋向上的2a磁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过量M型钡铁氧体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结晶机制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纳米晶不锈钢材料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文怡 周建 杨邵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4,共4页
以316不锈钢粉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了316不锈钢纳米晶粉末,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纳米不锈钢粉末的过程特点,以及SPS制备工艺参数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PS技术可以实现纳米不锈钢粉末的快速烧结,... 以316不锈钢粉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了316不锈钢纳米晶粉末,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纳米不锈钢粉末的过程特点,以及SPS制备工艺参数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PS技术可以实现纳米不锈钢粉末的快速烧结,在1050℃保温5 min的烧结条件下试样致密度达到98%以上,材料的抗弯强度为1427 MPa,弹性模量为126 MPa,硬度为68.5 HRA。透射电镜结果表明SPS烧结后,材料晶粒没有过度生长,晶粒尺度约为200 nm,获得了纳米晶粒的不锈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 316不锈钢 纳米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对La_(0.7)Fe_3CoSb_(10)材料相对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代红 喻盈捷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1,147,共5页
用熔炼-退火-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SPS)制备了晶粒尺寸均匀的La0.7Fe3CoSb10材料。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SPS工艺,包括粉末粒度、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对该材料相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随烧结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 用熔炼-退火-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SPS)制备了晶粒尺寸均匀的La0.7Fe3CoSb10材料。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SPS工艺,包括粉末粒度、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对该材料相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随烧结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高;通过控制退火温度可有效地控制材料最终的晶粒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7Fe3CoSb10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相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SnO_2纳米颗粒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13
作者 王海文 宋晓增 +3 位作者 丁俊杰 许国栋 张建荣 殷馨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以金属锡粉先合成锡配合物,再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无氯离子污染的纳米二氧化锡粉体。以该粉体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二氧化锡陶瓷,于850℃获得理论密度值90.5%,但当进一步提高烧结温度至900℃时,由于SnO2颗粒的蒸发和还原未能达到更高密度。
关键词 氧化锡 纳米颗粒 烧结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镍的形变组织研究(英文)
14
作者 乐国敏 GODFREY Andrew 刘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5,共7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了粗晶(13μm)和细晶(2μm)两种镍样品。EBSD分析表明,两种烧结样都没有织构,且它们的晶粒都为完全再结晶组织。对此烧结样进行单轴压缩,研究晶粒尺寸对形变中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在样品坐标系中,用... 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了粗晶(13μm)和细晶(2μm)两种镍样品。EBSD分析表明,两种烧结样都没有织构,且它们的晶粒都为完全再结晶组织。对此烧结样进行单轴压缩,研究晶粒尺寸对形变中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在样品坐标系中,用每个像素点相对于平均取向的旋转轴来构图,结果显示在一些大晶粒中有扩展的平直界面。滑移迹线和Schmid因子分析表明,这些界面平行于{111}迹线的晶粒,其取向与前人研究的有相同微观组织的大晶粒取向相同。对于SPS烧结的粗晶样和细晶样,几乎每个晶粒内部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晶粒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EBSD 形变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i_3N_4-BN复合陶瓷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邱海龙 张娟 朱鸿民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6-429,共4页
以Si3N4和BN粉末为原料,Si3N4-BN复合粉末中BN的体积分数分别选定为10%、20%和30%,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Al2O3和6%的Y2O3作为烧结助剂,分别在1500、1600和1650℃,压力50 MPa,保温5 min的条件下,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了致密Si3N4-BN... 以Si3N4和BN粉末为原料,Si3N4-BN复合粉末中BN的体积分数分别选定为10%、20%和30%,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Al2O3和6%的Y2O3作为烧结助剂,分别在1500、1600和1650℃,压力50 MPa,保温5 min的条件下,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了致密Si3N4-BN复合陶瓷。XRD结果和SEM分析表明:当煅烧温度为1650℃时,复合陶瓷中的α-Si3N4已完全转变为β-Si3N4;BN的加入抑制了复合陶瓷中Si3N4晶粒的生长而使结构细化;复合陶瓷的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随BN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氮化硼 复合陶瓷 力学性能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高透明羟基磷灰石陶瓷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蒙蒙 黄平 +3 位作者 周蓓莹 顾士甲 王连军 江莞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29,共5页
以合成的介孔羟基磷灰石(HAP)粉体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得到了HAP透明陶瓷。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吸收光谱仪等仪器系统研究了粉体粒径、烧结温度及烧结压力对HAP透明陶瓷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合成的介孔羟基磷灰石(HAP)粉体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得到了HAP透明陶瓷。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吸收光谱仪等仪器系统研究了粉体粒径、烧结温度及烧结压力对HAP透明陶瓷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粒径呈梯度分布有利于提高陶瓷的透过率,粉体粒径过小会导致烧结过程中气体难以排出,粒径过大会导致陶瓷内部的米氏散射增强;烧结温度过高会导致陶瓷中晶粒过分长大,米氏散射增强,透过率降低;烧结压力增大有利于减少陶瓷中残留的气孔,提高透过率。当烧结温度为900℃、烧结压力为100 MPa时,所制备的陶瓷在可见光550 nm处的透过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透明陶瓷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TiC复合材料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致密化研究
17
作者 蔡雁兵 王志宏 +1 位作者 张国珍 聂祚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用燃烧合成及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出致密Al_2O_3-TiC复合材料;分析了烧结温度与材料致密度、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关系;真空气氛、1650℃、保温5min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达99.8%,断裂韧性为4.61 MPa·m^(1/2);更高温度下烧结,气相... 用燃烧合成及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出致密Al_2O_3-TiC复合材料;分析了烧结温度与材料致密度、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关系;真空气氛、1650℃、保温5min烧结试样的相对密度达99.8%,断裂韧性为4.61 MPa·m^(1/2);更高温度下烧结,气相反应加剧,不利于致密度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也有所下降。沿晶断裂是其主要断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TiC复合材料 致密化 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 烧结温度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诱发燃烧反应快速制备MoAlB陶瓷材料
18
作者 杜倩 高冀芸 +3 位作者 郭胜惠 史书浩 梁宝岩 杨黎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12-5116,共5页
采用Mo/Al/B单质混合粉末为原料,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以制备MoAlB材料。采用XRD和SEM等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显微形貌。结果表明,以1Mo/1.1Al/1B粉末为原料,在900℃进行烧结,会诱发燃烧反应,生成MoAlB、MoB、Al_(8)Mo_(3... 采用Mo/Al/B单质混合粉末为原料,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以制备MoAlB材料。采用XRD和SEM等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显微形貌。结果表明,以1Mo/1.1Al/1B粉末为原料,在900℃进行烧结,会诱发燃烧反应,生成MoAlB、MoB、Al_(8)Mo_(3)等构成的样品。产物中存在较多不规则的、几十微米尺度的气孔。晶粒非常细小,约为亚微米级别。此外有少量的晶须形成。提高烧结温度会促进MoB、Al_(8)Mo_(3)等转变为MoAlB材料。同时促进烧结致密化,MoAlB晶粒发育成板条状的细小晶粒。优化原料配比(1Mo/1.2Al/1.05B)和烧结制度(1150℃,保温5 min)会得到单相的、致密(相对密度为98%)的MoAlB材料。提出一个SPS诱发燃烧反应制备MoAlB的反应机制。首先,当温度升高到Al的熔点以上时,形成Al液相。然后,Mo首先与Al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富Al的AlMoX相。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少,需要在SPS的加热辅助作用下,会诱发燃烧反应的发生。大量的Mo与B也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oB。最后,Al_(8)Mo_(3),MoB与B等反应生成MoA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AlB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燃烧反应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相铁氧体材料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合成
19
作者 吴晓艳 赵文俞 +1 位作者 魏平 张清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61-1464,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名义组成为xFe+BaFe12O19(0≤x≤1,Δx=0.2)的共沉淀前驱体,研究了该前驱体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条件下形成复相铁氧体材料的结晶行为和烧结体的磁性能。结果表明,所有烧结体中均没有Fe2O3中间相形成,x=0时烧结体...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名义组成为xFe+BaFe12O19(0≤x≤1,Δx=0.2)的共沉淀前驱体,研究了该前驱体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条件下形成复相铁氧体材料的结晶行为和烧结体的磁性能。结果表明,所有烧结体中均没有Fe2O3中间相形成,x=0时烧结体为单相M型钡铁氧体(BaM),0<x<0.8时烧结体由BaM、Fe3O4和Ba2Fe14O22(Fe2Y)组成,0.8≤x≤1.0时烧结体由Fe3O4和Fe2Y组成。烧结体中BaM含量随x增加而逐渐降低,Fe3O4和Fe2Y含量逐渐增加,针状Fe2Y主要分布在Fe3O4和BaM之间的界面区,不存在BaM的烧结体中Fe2Y与Fe3O4呈随机分布。饱和磁化强度随x增加先显著降低后几乎不变,最后显著降低再稍增大,这与烧结体的物相组成演变规律相吻合。矫顽力先大幅度降低后略增大,与Fe3O4和Fe2Y含量增多、BaM含量减少和Fe3O4与Fe2Y晶粒长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铁氧体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结晶反应机理: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AlN/Al复合材料
20
作者 敦博 贾贤 贾成厂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9-442,462,共5页
AlN/Al复合材料是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但现有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本文采用高能球磨的方式制备混合粉末,随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成功制备出AlN-20%Al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AlN/Al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大于97%,热导率为52.8W/m·... AlN/Al复合材料是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但现有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本文采用高能球磨的方式制备混合粉末,随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成功制备出AlN-20%Al材料。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AlN/Al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大于97%,热导率为52.8W/m·K,烧结温度与传统的AlN相比降低了约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材料 AlN/Al 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高能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