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氯霉素
1
作者 唐晨晨 胡淑恒 +1 位作者 程诚 韩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9-1015,1021,共8页
通过实验探究CAP初始质量浓度、CAP溶液处理量、蠕动泵流速以及放电功率对CA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P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放电功率为25 W的条件下,该装置在25 min内可实现80.4%的降解效率。同时还研究了自然水体中常见的阴离... 通过实验探究CAP初始质量浓度、CAP溶液处理量、蠕动泵流速以及放电功率对CA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P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放电功率为25 W的条件下,该装置在25 min内可实现80.4%的降解效率。同时还研究了自然水体中常见的阴离子(如Cl^(-)、CO_(3)^(2-)、HCO_(3)^(-)、NO_(3)^(-))及腐殖质对CAP降解的影响。实验发现,上述物质会与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发生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AP的降解。最后通过质谱法对降解中间产物进行检测,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路径。该研究不仅为CAP的降解提供新的技术途径,也为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CAP) 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 离子 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BaTiO_(3-x)Bi(Ni_(0.5)Zr_(0.5))O_(3)陶瓷的介电和阻抗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长江 马金明 张群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211,共9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BaTiO_(3-x)Bi(Ni_(0.5)Zr_(0.5))O_(3)粉体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BaTiO_(3-x)Bi(Ni_(0.5)Zr_(0.5))O_(3)陶瓷,研究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电和阻抗性能。结果表明:BaTiO_(3)-0.10Bi(Ni_(0.5)Zr_(0.5)...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BaTiO_(3-x)Bi(Ni_(0.5)Zr_(0.5))O_(3)粉体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BaTiO_(3-x)Bi(Ni_(0.5)Zr_(0.5))O_(3)陶瓷,研究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电和阻抗性能。结果表明:BaTiO_(3)-0.10Bi(Ni_(0.5)Zr_(0.5))O_(3)陶瓷具有钙钛矿型,晶体结构为赝立方相,晶粒尺寸约为0.64μm,密度为5.81 g/cm^(3),最大介电常数为7149,且随频率升高相变温度向高温移动。在1 kHz下,BaTiO_(3)-0.10Bi(Ni_(0.5)Zr_(0.5))O_(3)陶瓷的ln(1/ε-1/ε_(m))与ln(T-T_(m))的拟合曲线斜率为1.61,在-41~169℃内,Δε/ε_(25℃)≤±15%,表明样品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此外,随温度和频率的升高,材料的阻抗降低,在50℃下,当频率为100 Hz时,电阻为2.33×10~6Ω,离子电导率为10^(-8)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_(3-x)Bi(Ni_(0.5)Zr_(0.5))O_(3)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赝立方相 介电性能 弛豫特性 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啤酒中T-2毒素
3
作者 王小博 刘健南 +3 位作者 郑琳 陈冰冰 冯泽君 邓旗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7,25,共7页
目的:探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GDP)降解啤酒中T-2毒素的最佳工艺及对啤酒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Box-Behnken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啤酒中T-2毒素的最佳降解条件。结果:当放电电压为570 V,作用时间为18 min,放电... 目的:探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GDP)降解啤酒中T-2毒素的最佳工艺及对啤酒理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Box-Behnken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啤酒中T-2毒素的最佳降解条件。结果:当放电电压为570 V,作用时间为18 min,放电电流为99 mA,T-2毒素初始质量浓度为8.5μg/mL时,T-2毒素降解效率最高(89.21%);经GDP处理后,啤酒泡持性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响应面优化模型获得的GDP最佳降解条件可以用于啤酒中T-2毒素的降解;GDP处理能够影响啤酒泡持性,但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降解 啤酒 T-2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光谱干扰机制及其修正方法研究
4
作者 陈伟泽 喻子彧 +2 位作者 覃淮青 卢志民 姚顺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3,共7页
为解决脉冲放电击穿颗粒流的等离子体光谱(PF-SIBS)中钨电极激发引起的谱线干扰问题,研究了基于等离子体信号探测优化的谱线干扰修正方法。搭建PF-SIBS测量实验系统,以化学纯石墨的颗粒流为研究对象,根据电极间等离子体产生和消亡过程... 为解决脉冲放电击穿颗粒流的等离子体光谱(PF-SIBS)中钨电极激发引起的谱线干扰问题,研究了基于等离子体信号探测优化的谱线干扰修正方法。搭建PF-SIBS测量实验系统,以化学纯石墨的颗粒流为研究对象,根据电极间等离子体产生和消亡过程、各特征谱线在等离子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特征谱线信号强度在电极间的变化规律,解析了放电等离子体内各特征元素蒸发、解离和激发的过程,并据此优化光谱探测位置以减弱谱线干扰。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在阴极斑点生成,向阳极发射的过程中与电极金属、石墨颗粒流和电极间空气介质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更多的电子发射,从而形成并维持从阴极向阳极的放电通道。在阴极区域,高能电场产生的焦耳热促使阴极尖端钨金属蒸发溅射,膨胀产生的冲击使得颗粒和空气被排出阴极区域,钨金属的原子及电子占据在阴极区域;在放电通道中部,电子与密集的石墨颗粒流发生碰撞电离;在阳极区域,剩余的放电能量难以蒸发阳极金属,电子主要电离空气介质。可将阴极到阳极的区域划分为阴极金属激发区、中部颗粒激发区和阳极空气激发区。被电离的电极金属、石墨颗粒、空气介质的离子和中性原子占据各自的激发区域,形成等离子体并辐射出对应的特征谱线。从阴极到阳极的特征谱线强度变化呈现了与上述相同的结果,W 247.78 nm谱线强度在阴极区域较强并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C 247.86 nm谱线强度先增后减,在电极间距中心处达到最大;N 744.23 nm谱线强度逐步增强,在阳极尖端处达到最大。以C-W信号强度比作为C-W谱线干扰程度的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的光谱探测位置为距阳极0.5 mm处。相比于常见的光谱探测位置(电极间距中心),C-W信号强度比从1.200提升至1.348,C 247.86 nm的分峰拟合值与观测值之比从86.02%提升到94.93%,C-W谱线干扰效应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谱线干扰 颗粒流 等离子体特性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学习的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电子Boltzmann方程数值求解 被引量:3
5
作者 仲林林 吴冰钰 吴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57-3466,共10页
在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中,电子的输运行为可由Boltzmann方程精确描述,该方程的解是许多等离子体仿真模型的基础。物理信息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求解Boltzmann方程的新型方法,虽克服了传统数值方法网格剖分和方程离散的缺陷,但其参数空间规模大... 在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中,电子的输运行为可由Boltzmann方程精确描述,该方程的解是许多等离子体仿真模型的基础。物理信息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求解Boltzmann方程的新型方法,虽克服了传统数值方法网格剖分和方程离散的缺陷,但其参数空间规模大,在求解多任务时训练效率较低。为此,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元学习的双循环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在内循环中对多个Boltzmann方程求解任务进行优化训练,得到各任务优化后的元损失函数,用于在外循环中进行网络参数更新,从而提高网络在求解新任务时的计算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元学习的双循环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在求解新的Boltzmann方程时,网络损失函数值和L2误差值的下降速度均显著快于普通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此外,该文还研究了网络容量和内循环迭代次数对Boltzmann方程多任务求解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计算效率并不随网络容量的增大而提高,且受内循环迭代次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 BOLTZMANN方程 元学习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驱动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碱性紫16性能研究
6
作者 方野 王玉如 +3 位作者 曾静懿 王亚欣 郑伟 李敏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06-3216,共11页
为了量化研究辉光放电等离子体(GDEP)降解碱性紫16(BV16)的效率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升其降解性能,共收集462条降解实验数据建立数据集,训练并评价了9种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梯度提升树(GBDT)的集成学习模型预测性能优异,且以类别型特... 为了量化研究辉光放电等离子体(GDEP)降解碱性紫16(BV16)的效率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升其降解性能,共收集462条降解实验数据建立数据集,训练并评价了9种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梯度提升树(GBDT)的集成学习模型预测性能优异,且以类别型特征提升(CatBoost)算法训练的模型性能最佳(R^(2)=0.988,MAE=2.050%).此外,沙普利加和解释方法(SHAP)对最佳模型的参数影响程度定量解析结果显示,反应时间(43.74%)、初始污染物浓度(23.00%)、氯化钾浓度(15.65%)和平均电流(12.63%)是影响BV16降解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基于部分依赖图(PDP)提出了参数交互影响优化方案.所建立的CatBoost-SHAP-PDP模型不仅能实现GDEP对BV16降解效果的模拟预测,而且是优化GDEP降解过程变量的有效方法,为GDEP降解染料废水复杂体系领域的建模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染料废水 SHAP解释方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对葡萄干中赭曲霉毒素A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绍君 张文乐 +2 位作者 孙守峰 段宇萌 王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3,共8页
采用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对葡萄干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进行降解,研究不同时间下初始质量浓度、放电电压对葡萄干中OTA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干中初始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OTA经等离子体在放电电压75 kV时处理10 min被... 采用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对葡萄干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进行降解,研究不同时间下初始质量浓度、放电电压对葡萄干中OTA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干中初始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OTA经等离子体在放电电压75 kV时处理10 min被完全降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检测并鉴定经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的OTA降解产物,结合一级和二级质谱,推测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z 426.0715(B)和m/z 158.1540(C)的2种主要降解产物结构及OTA可能的降解路径。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葡萄干的理化品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挥发性物质除酸类物质中3-甲基丁酸、乙酸、辛酸含量有明显的下降,甲酸、戊酸、2-乙基己酸含量有明显上升外,大部分的酸、醛、醇和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可以有效地降解OTA,并对葡萄干品质没有显著影响,可为OTA污染的食品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放电等离子体 赭曲霉毒素A 降解效果 产物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面放电等离子体灭活苹果汁中耐高渗酵母的模型
8
作者 孙嘉莉 王英 +3 位作者 敖羽 张文乐 张绍君 包晓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167,共7页
目的:建立沿面放电等离子体灭活苹果汁中耐高渗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的计算模型,用于预测酵母的失活过程。方法:以Z.rouxii LB作为目标菌株,利用数值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沿面放电等离子体模型,研究在不同放电电... 目的:建立沿面放电等离子体灭活苹果汁中耐高渗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的计算模型,用于预测酵母的失活过程。方法:以Z.rouxii LB作为目标菌株,利用数值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沿面放电等离子体模型,研究在不同放电电压、气泡大小和不同处理量条件下沿面放电等离子体灭活苹果果汁中Z.rouxii的效果,并对此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沿面放电等离子体能够有效地灭活苹果汁中的Z.rouxii,反应速率系数随初始菌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放电电压升高会使灭活酵母所用时间缩短。气泡尺寸变化对Z.rouxii LB灭活效果影响不显著,处理量增加使灭活时间延长。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相吻合,可用于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放大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放电等离子体 耐高渗酵母 灭活 苹果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LDH/泡沫铜的制备及催化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敌草隆性能与机制
9
作者 沈天瑶 杨怿 +3 位作者 于海鹤 徐鹏 张广山 王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5,共13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以钴和铁元素为活性组分制备了片层状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Fe-LDH),通过调节元素摩尔比和水热温度、时间以及尿素投加量的制备条件得到了可以高效催化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P)的粉末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当n(尿... 采用一步水热法,以钴和铁元素为活性组分制备了片层状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Fe-LDH),通过调节元素摩尔比和水热温度、时间以及尿素投加量的制备条件得到了可以高效催化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P)的粉末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当n(尿素)∶n(Co)∶n(Fe)=10∶3∶1,水热温度为120℃,水热时间18 h时,得到的CoFe-LDH催化性能最优,其催化DBDP降解敌草隆(DUR)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常数分别达到了96.54%和0.1354 min^(-1),制备条件中水热时间对催化性能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将配比优化的CoFe-LDH负载在泡沫铜(CuF)表面,得到了片状可回收的三元CoFe-LDH/CuF(CFHC)催化剂。系统地表征了CFHC的结构组成,研究了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还原态铜元素的引入,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含量,显著地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CFHC的加入成功将DBDP对敌草隆的去除速率提升至0.2175 min^(-1),是DBDP空白体系的3.18倍。CuF的引入增加了催化剂的导电能力,在降解过程中钴、铁、铜和氧空位之间的电子转移是高催化活性的根本原因,CFHC重新调整了DBDP体系内的优势活性物种,·O_(2)^(-)和^(1)O_(2)取代·OH成为了降解敌草隆的主要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钴铁 敌草隆 泡沫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55
10
作者 李和平 于达仁 +6 位作者 孙文廷 刘定新 李杰 韩先伟 李增耀 孙冰 吴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97-3727,共31页
本论文简要回顾了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和分类,从基础研究和应用两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大气压与低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就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先进... 本论文简要回顾了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和分类,从基础研究和应用两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大气压与低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就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先进材料合成、主动流动控制以及辅助燃烧等典型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包括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在上述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亟待解决的主要科学和技术问题等。基于此,凝练了目前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源基础和应用研究所面临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这对今后该领域开展多学科深度融合的、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 生物医学 环境保护 流动控制 辅助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6
11
作者 叶齐政 万辉 +2 位作者 雷燕 张家聪 李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4,共3页
根据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认为其基本作用可能存在 4个基本过程 :原生、次生、再生和附属过程 ;根据介质的形态将不同的水处理放电形式系统地划分为气相、液相、混合两相 3种形式 ,并作了比较。
关键词 水处理 放电等离子体 废水处理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慧娟 郭贺 +3 位作者 赵文信 耿聪 吴春笃 储金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12-3517,共6页
为了说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中的主要参数对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以芘这一典型的多环芳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建立了针对芘污染土壤的针–网式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考察了主要土壤参数包括土壤粒径、土壤初... 为了说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中的主要参数对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以芘这一典型的多环芳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建立了针对芘污染土壤的针–网式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考察了主要土壤参数包括土壤粒径、土壤初始p H值、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土壤中芘初始质量分数的变化对土壤中芘降解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mm粒径土壤中的芘降解速率常数比2 mm粒径土壤中的芘降解速率常数高;土壤初始p H值是影响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中土壤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酸性土壤比中性和碱性土壤更利于其中芘的降解,酸性土壤条件下的芘降解速率常数为0.059 76;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增加导致土壤孔隙减少,不利于活性物质的传输而降低了修复效果;随着土壤中芘初始质量分数的增加,芘降解速率常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土壤粒径 土壤初始p H值 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 芘初始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炭协同降解染料废水及过氧化氢的生成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慧娟 郭贺 +3 位作者 杨文明 孙晨静 李洋 依成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1-1408,共8页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对染料废水的降解率,以酸性橙II(acid orange,AO7)作为目标污染物,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相协同的循环脱色体系,即PDP/AC协同体系。研...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对染料废水的降解率,以酸性橙II(acid orange,AO7)作为目标污染物,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相协同的循环脱色体系,即PDP/AC协同体系。研究考察了PDP/AC协同体系中AC的添加、AC粒径、电极间距、溶液p H值、载气种类、载气体积流量等关键参数对AO7降解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相同操作参数条件下以去离子水为介质且放电60 min时间后PDP/AC协同体系中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生成浓度,以说明各参数变化对系统活性物种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DP/AC协同体系降解AO7废水的效果优于PDP单独体系;粒径为1-2 mm的AC添加更有利于AO7降解,降解率可以提高20.4%,但此时AC损耗较大;同时,PDP/AC协同体系的H2O2生成浓度高于PDP单独体系的H2O2生成浓度,且粒径为1-2 mm的AC添加体系中可以产生更多的H2O2;15 mm电极间距比8 mm电极间距更不利于系统中AO7的降解和H2O2的生成;酸性溶液条件下AO7降解率较高且相应的H2O2生成浓度较高;载氧气体积流量为2 L/min时,AO7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到81.5%,该条件下水溶液中的H2O2生成浓度可达0.531 6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活性炭 酸性橙II 协同体系 降解率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溶液中苯酚的降解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方铮 李杰 +2 位作者 吴彦 王慧娟 李国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为了满足有机物难生化降解的特殊处理要求,研究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以苯酚作目标物,考察该体系中影响苯酚降解的因素并分析了降解产物。结果表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苯酚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苯酚降解... 为了满足有机物难生化降解的特殊处理要求,研究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以苯酚作目标物,考察该体系中影响苯酚降解的因素并分析了降解产物。结果表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苯酚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苯酚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有邻苯酚二酚、对苯二酚、对苯醌和间苯二酚;在相同脉冲电压下,电极间距、曝气量和溶液的电导率等因素对苯酚降解效果有影响,溶液初始pH值影响很小;在脉冲电压20kV、脉冲频率50 Hz、电极间距15 mm、pH6.4、电导率10 mS/m、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水样循环流量100 mL/min的实验条件下,反应体系放电60min对苯酚降解率可达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多针-板电极 苯酚 降解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流光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被引量:23
15
作者 黄辉 姜学东 +1 位作者 邱瑞昌 胡小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主要分析了各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优缺点,说明了利用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工业应用前景的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验证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直流叠加电源产生流光放电等离子体的新技术的可行性,给出了6000m3工... 主要分析了各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优缺点,说明了利用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工业应用前景的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验证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直流叠加电源产生流光放电等离子体的新技术的可行性,给出了6000m3工业实验平台烟气脱硫脱硝处理的实验结果:脱硫率达到98%,脱硝率达到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 一体化技术 脱硫脱硝 流光 工业应用前景 自主知识产权 交直流叠加 脱硝技术 烟气脱硫 实验平台 优缺点 脱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处理阳离子染料结晶紫废水 被引量:18
16
作者 高锦章 马东平 +2 位作者 郭晓 李岩 杨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4-539,共6页
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结晶紫进行了降解脱色处理,考察了多种因素对结晶紫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电解质浓度和增加电压均可提高结晶紫的脱色效果,考虑到电极损耗,辉光放电最佳条件为:电解质浓度为2 g/L Na2SO4,电压为600 V... 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结晶紫进行了降解脱色处理,考察了多种因素对结晶紫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电解质浓度和增加电压均可提高结晶紫的脱色效果,考虑到电极损耗,辉光放电最佳条件为:电解质浓度为2 g/L Na2SO4,电压为600 V。当改变溶液的初始pH值时,结晶紫的脱色率随溶液的初始pH值升高而增加,加入一定量H2O2能明显地提高结晶紫的脱色效率;若加入0.4 mmol/L Fe2+,5 min时结晶紫的脱色率由原来的13.64%增加到91.36%。结果表明,辉光放电产生的.OH对结晶紫的降解起重要作用。最佳条件下,40 min内的脱色率达到93%,降解率为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结晶紫 H2O2 染料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中的放电问题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劲 王泽文 +1 位作者 高秋华 李胜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8,12,共3页
提出一种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水的新方法,其关键技术在于如何使等离子体与水充分接触。指出了实现这一条件的几种主要的放电方式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 水处理 工业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H_2O_2的生成规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若兵 徐莹 +3 位作者 张驰 马文长 关志成 王黎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97-2302,共6页
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过程中,反应器中生成的活性物种对降解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重点研究了在气液固三相混合体双极性脉冲放电条件下,典型活性物种H2O2的产生规律,测试了不同电压、气源、填料特性等实验条件下... 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过程中,反应器中生成的活性物种对降解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重点研究了在气液固三相混合体双极性脉冲放电条件下,典型活性物种H2O2的产生规律,测试了不同电压、气源、填料特性等实验条件下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生成的H2O2;对比了不同脉冲电源形式下H2O2质量浓度ρH2O2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ρH2O2随放电时间、放电电压、气体体积流量、单脉冲注入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填料表面峰密度增加有利于液相H2O2的产生;填料粒径对ρH2O2有一定的影响,直径9mm的填料呈现出较好的特性;另外,注入能量相同时,双极性脉冲电源放电产生活性物种的性能远远优于单极性脉冲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 H2O2 水处理 双极性脉冲 气液固混合体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 被引量:21
19
作者 程虎 叶齐政 +1 位作者 覃世勋 李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3,185,共5页
为了研究影响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中有物降解速率的因素,介绍了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中关于有机物降解速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实验中各因素影响有机物降解过程的机理,并提出放电等离子体化学动力学理论研究中有待解决的... 为了研究影响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中有物降解速率的因素,介绍了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中关于有机物降解速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实验中各因素影响有机物降解过程的机理,并提出放电等离子体化学动力学理论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同时,针对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有机物降解过程研究中存在的困难,认为目前广泛应用于辐射化学研究中的采用脉冲辐射原理的动力学实验研究方法和考虑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实验方法是今后值得借鉴的较有前景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 有机物降解速率 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动力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有害气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万林 李胜利 +1 位作者 胡辉 李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1-43,共3页
介绍了放电等离子体的发生和反应 ,着重论述了等离子体催化系统的研制。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体 处理 有害气体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