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间隙的储能特征与放电电压预测 被引量:8
1
作者 邱志斌 阮江军 +2 位作者 唐烈峥 徐闻婕 黄从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通过数学计算而非试验研究获取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是高电压工程领域长期以来希望达到的目标。为此,基于绝缘击穿缘于储能越限的物理思想,提出了一种空气间隙放电电压预测的新思路:将复杂的空气放电过程研究前移至间隙结构储能状态及其... 通过数学计算而非试验研究获取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是高电压工程领域长期以来希望达到的目标。为此,基于绝缘击穿缘于储能越限的物理思想,提出了一种空气间隙放电电压预测的新思路:将复杂的空气放电过程研究前移至间隙结构储能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从电场分布、冲击电压波形两个方面定义了表征空气间隙储能状态的特征集,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成功实现了不同间隙长度的棒-板、棒-棒长空气间隙在不同波前时间的正、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的50%放电电压预测,4组测试样本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3.6%、3.25%、3.5%和3.8%。该方法有助于推进电气外绝缘的数字化设计,可为构建"计算高电压工程"学科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间隙 放电电压预测 储能特征 电场分布 冲击电压波形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冲击下特高压酒杯塔边相空气间隙放电电压预测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学宗 邱志斌 +2 位作者 阮江军 金颀 黄道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13-1419,共7页
准确获取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是高电压工程领域长期追求的目标,开展放电电压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数据驱动的思想,以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和1 000 k 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杆塔空气间隙为训练样本,通过电场计算获取了间隙的... 准确获取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是高电压工程领域长期追求的目标,开展放电电压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数据驱动的思想,以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和1 000 k 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杆塔空气间隙为训练样本,通过电场计算获取了间隙的空间电场分布;然后从高压端金具到塔身的最短路径上提取电场特征量作为输入量用以表征间隙结构,并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杆塔空气间隙标准操作冲击放电电压预测模型;最后对1 000kV酒杯塔边相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进行了预测。与放电特性试验结果对比表明:4~8 m长间隙放电电压预测值的最大误差在10%以内,平均绝对误差为3.66%,并验证了预测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以多种杆塔结构空气间隙放电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机器学习手段预测得到了另外一种杆塔间隙的放电电压,为获取输变电工程间隙的放电电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杆塔空气间隙 操作冲击 放电电压预测 支持向量机 电场特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气环境下棒-板长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智能预测
3
作者 邱志斌 宋雨 +1 位作者 吴子建 陈文豪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3,共8页
空气放电源于电场与大气环境的相互作用,空气间隙放电电压受到极间电场分布与大气参数的共同影响。为实现高海拔环境下棒-板长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本文以气压、温度、绝对湿度、海拔以及电场特征量作为特征集,构建了一种基... 空气放电源于电场与大气环境的相互作用,空气间隙放电电压受到极间电场分布与大气参数的共同影响。为实现高海拔环境下棒-板长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本文以气压、温度、绝对湿度、海拔以及电场特征量作为特征集,构建了一种基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的绝缘预测模型。采用55~4 300 m海拔范围内的试验数据对KNN算法进行训练,建立气隙特征与其绝缘强度的映射关系,实现了5 000 m高海拔环境不同间隙距离的棒-板空气间隙放电电压预测,最大相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8.58%和3.78%,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将模型外推至平原不同大气参数下的棒-板空气间隙时,放电电压预测值与试验值同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大气环境下的空气间隙绝缘强度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空气间隙 大气参数 电场分布 放电电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