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不同季节土壤理化性质对放牧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67
1
作者 何贵永 孙浩智 +2 位作者 史小明 齐威 杜国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0,共9页
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寒湿地在全年放牧、冬季放牧和全年禁牧3种放牧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化及季节性动态。结果如下:1)沿着全年禁牧—冬季放牧—全年放牧3种放牧模式,土壤表层(0~15 cm)及下层... 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寒湿地在全年放牧、冬季放牧和全年禁牧3种放牧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化及季节性动态。结果如下:1)沿着全年禁牧—冬季放牧—全年放牧3种放牧模式,土壤表层(0~15 cm)及下层(15~30 cm)的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小。2)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速效磷表现为无规律。3)3种放牧模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为:9月>5月>7月;全氮和全磷含量一般都在9月份较高,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9月份最低,每种放牧模式下它们之间的具体差异也不完全相同。4)除5月份,两个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全年放牧模式加快了土壤中 C、N、P 的周转,使土壤养分输出量增加,进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地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湿地 放牧模式 季节变化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3种牧草叶片性状对不同放牧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文琰 许明圆 +3 位作者 朱若琳 王娅琳 徐世晓 孙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8,95,I0006,I0007,共13页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为例,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模式的试验,研究了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青海薹草(Carex qinghaiensis)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叶片结构性状和功能性状对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重度放牧导致青海薹草叶...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为例,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模式的试验,研究了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青海薹草(Carex qinghaiensis)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叶片结构性状和功能性状对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重度放牧导致青海薹草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对冷地早熟禾和鹅绒委陵菜没有影响;放牧导致青海薹草和鹅绒委陵菜的比叶面积显著升高;放牧导致3种牧草叶片碳含量显著降低,氮含量和磷含量显著升高,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也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片性状对放牧响应的可塑性不同,叶片磷含量可塑性较强,是敏感性状,而叶片碳含量可塑性系数最低,为惰性性状,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的变异性最大。总之,3种牧草叶片性状对放牧的响应模式不同,且与放牧模式有关。叶片表型性状的非对称变化是性状之间权衡的结果,可能是对放牧活动的一种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状 功能性状 高寒草甸 放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模式对祁连山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于泽航 董全民 +9 位作者 曹铨 俞旸 张春平 刘文亭 杨晓霞 刘玉祯 张振祥 冯斌 吕卫东 杨增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21-2627,共7页
为探究不同放牧模式对祁连山高寒草甸冬季牧场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在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设置了3种放牧模式(放牧,M1;放牧+补饲,M2;围封,M3),通过对植物群落的特征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模式下植... 为探究不同放牧模式对祁连山高寒草甸冬季牧场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在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设置了3种放牧模式(放牧,M1;放牧+补饲,M2;围封,M3),通过对植物群落的特征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模式下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M2模式下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相较于M1提高了22%,相较于M3增加了10%;不同放牧模式下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网络分析结果表明,M1,M2,M3模式下关键种依次为:鸡冠茶(Sibbaldianthe bifurca)、洽草(Koeleria macrantha)、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caulis);植物群落功能群特征表明,不同放牧模式对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祁连山冬季牧场放牧中适当增加补饲能够有效维持冬季牧场草地群落稳定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模式 高寒草甸 植物群落结构 关键种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个体性状对不同放牧模式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位晓婷 刘月华 +3 位作者 钟梦莹 武瑞鑫 潘多 邵新庆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9-953,共5页
为了解放牧系统中优势植物个体性状的响应机制和方式,可为草地持续利用及健康管理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在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站以连续5年放牧的典型草原中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模式下羊草的株高... 为了解放牧系统中优势植物个体性状的响应机制和方式,可为草地持续利用及健康管理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在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站以连续5年放牧的典型草原中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模式下羊草的株高、地上、地下生物量、根冠比等个体性状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长期过度放牧导致羊草植株变矮,冠丛幅降低;放牧改变了羊草生物量分配,增加了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羊草地上部对放牧干扰响应强烈,地下部对放牧响应较地上滞后,根系含水量有随放牧强度加大而增加的趋势。羊草个体性状对不同放牧模式有着不同的适应策略,对秋季重度放牧方式响应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典型草原 放牧模式 个体性状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草原畜牧业放牧模式分析与借鉴 被引量:7
5
作者 石永亮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2期21-25,共5页
调查分析蒙古国放牧模式的若干案例后,发现其利弊得失。蒙古国放牧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均衡利用不同季节牧场,有利于草原的恢复,能保持"五畜"并存与草原生态多样性并存的耦合关系。依靠畜种和牧草的多样并存,既有利于饲草的均... 调查分析蒙古国放牧模式的若干案例后,发现其利弊得失。蒙古国放牧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均衡利用不同季节牧场,有利于草原的恢复,能保持"五畜"并存与草原生态多样性并存的耦合关系。依靠畜种和牧草的多样并存,既有利于饲草的均衡高效利用;又有助于草原生态的自我恢复。其不足之处在于,草原的所有权制度有待改进,畜群布局不合理,游牧距离较短。对中国草原畜牧业而言,其启示作用在于:有助于推动产权制度和放牧制度的多样化并存;有助于推动合作经营草牧场制度的创新;对抑制眼前畜种过分单一的不利格局,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草原畜牧业 放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寒草地放牧模式优化研究——以班戈县多尔格村牧业合作社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宁宁 李文成 +1 位作者 谢聿源 王向涛 《高原农业》 2023年第6期621-627,共7页
本文以班戈县多尔格村牧业合作社为例,采用实地入户调查法,研究如何通过放牧模式的优化,实现高寒草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结果表明:“改善转场时间以及冷季舍饲,增加出栏率”的放牧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使高... 本文以班戈县多尔格村牧业合作社为例,采用实地入户调查法,研究如何通过放牧模式的优化,实现高寒草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结果表明:“改善转场时间以及冷季舍饲,增加出栏率”的放牧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使高寒草地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而畜牧结构改善及出栏率的提高,将增加牧民经济收入。并进一步了解到放牧模式优化对高寒草地恢复的价值和意义,也为改善牧民生活,巩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 高寒草地 合作社 放牧模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牧民放牧模式优化与草地长势评价——以羊八井社区为例
7
作者 陈林 任爱胜 王永春 《农业展望》 2018年第11期57-62,共6页
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实施以来,牧民生产生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改造传统放牧模式与草地管理办法。2012—2014年,羊八井社区由全年大尺度放牧向冷暖两季划区轮牧、休牧转变;草地管理方面,羊八井社区大力发展窝圈种草、青贮草加工等,有效解... 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实施以来,牧民生产生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改造传统放牧模式与草地管理办法。2012—2014年,羊八井社区由全年大尺度放牧向冷暖两季划区轮牧、休牧转变;草地管理方面,羊八井社区大力发展窝圈种草、青贮草加工等,有效解决了草畜矛盾突出,尤其是冬季补饲饲草供给能力薄弱等问题。牧民放牧模式的改变对天然草地植被长势有直接影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测算表明, 2012—2014年羊八井社区草地长势变化明显,社区东部和南部地区草地植被生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长势最好,草地生物量和盖度较高,但北部草地长势略有下降。为促进青藏高原牧民草地管理与放牧模式进一步优化提出增加牧民在草场管理中的参与度、合理安排草场承包制度、提高牧民的受教育程度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社区畜牧业 放牧模式 草地管理 草地长势评价 归一化植被指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模式对高原鼠兔行为之间的影响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云 安柏衡 米玛旺堆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高海拔草地之一。家畜放牧直接摄食植物资源改变草地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与其生态位重叠的高原鼠兔的行为模式。高原鼠兔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物种相互作...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高海拔草地之一。家畜放牧直接摄食植物资源改变草地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与其生态位重叠的高原鼠兔的行为模式。高原鼠兔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物种相互作用方面,不同的牧模式通过干扰植物群落结构和食物资源分布,改变了高原鼠兔的觅食、贮食、警戒、攻击和掘洞行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评估家畜放牧与高原鼠兔行为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表明,放牧行为影响了高原鼠兔的觅食、贮草、警戒、掘洞和攻击行为。这些行为变化可能进一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模式放牧 高原鼠兔行为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养模式肉牛疾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9
作者 刘征宇 《河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14期29-30,共2页
该文聚焦不同饲养模式下的肉牛疾病特点与防控措施。舍饲模式下,肉牛易因空气质量差而患呼吸道病、因饲料单一和运动少而出现消化道病及蹄病;放牧模式中,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常见,还面临外伤与传染病风险。针对这些,舍饲时要精细饲养... 该文聚焦不同饲养模式下的肉牛疾病特点与防控措施。舍饲模式下,肉牛易因空气质量差而患呼吸道病、因饲料单一和运动少而出现消化道病及蹄病;放牧模式中,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常见,还面临外伤与传染病风险。针对这些,舍饲时要精细饲养管理、优化舍内环境、严格疫苗接种与疾病监测;放牧时需谨慎规划区域、严密防控寄生虫、全力预防中毒和外伤。掌握不同饲养模式下肉牛疾病特点并实施对应的防控措施,对保障肉牛健康、提升养殖效益、推动肉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模式 放牧模式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鼢鼠鼠丘土壤理化特性对放牧管理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倩 姚宝辉 +3 位作者 杨晶 蔡志远 孙小妹 苏军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234,共13页
研究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划区轮牧(RG)、生长季休牧(GSG)、连续放牧(CG)和禁牧(PG)4种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不同年限的鼠丘[1年(ZM1)、2年(ZM2)、3年(ZM3)和4年以上(ZMM)]与对照(CM)草甸土壤理化特性,旨在评价放牧对... 研究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划区轮牧(RG)、生长季休牧(GSG)、连续放牧(CG)和禁牧(PG)4种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不同年限的鼠丘[1年(ZM1)、2年(ZM2)、3年(ZM3)和4年以上(ZMM)]与对照(CM)草甸土壤理化特性,旨在评价放牧对鼠丘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的放牧管理提供参考。结果发现:与PG比较,GSG可以显著增加ZM2和ZM3在0−10 cm层土壤的含水量(P<0.05),并且可增加ZM3在0−10、10−20和20−30 cm层的全氮含量;与CG比较,GSG能显著增加ZM1和ZM2在0−10 cm层土壤全磷含量(P<0.05),同时,RG也可以显著增加ZM2在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碳氮比(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不同管理模式对ZM3的土壤含水量、全氮和有机碳具有正影响,对ZMM的土壤有机碳和碳氮比具有正影响。综合分析发现生长季休牧能够较好地恢复鼠丘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高寒草甸 放牧模式 高原鼢鼠 鼠丘演替 土壤物理特性 土壤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文 曹文侠 +5 位作者 刘皓栋 李小龙 徐长林 师尚礼 冯今 周传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32,共11页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4年5-10月用土壤呼吸测量仪(LI-8100A,LI-COR,Lincoln,USA)对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夏季休牧(TG)和全年连续放牧(CG)4种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4年5-10月用土壤呼吸测量仪(LI-8100A,LI-COR,Lincoln,USA)对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夏季休牧(TG)和全年连续放牧(CG)4种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态势,峰值出现在8月,除CG外,8月显著高于其余月份;2)在整个生长季,NG,RG和TG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CG,其中,NG和RG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G;3)除CG外,NG,RG和TG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Q10值排序为:NG>RG>TG>CG;4)土壤质量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30%左右为临界值,在此之前二者呈正相关,此后呈负相关;5)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保障牧民收入稳定的前提下,为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牧草的更新,相对于全年禁牧,全生长季休牧既可充分利用牧草资源,也能有效保护草地系统稳定与生态恢复,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放牧管理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草原 放牧管理模式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和施肥模式对轻度退化天然羊草草原羊草叶钙、铁、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春霞 赵曼 +3 位作者 李浩 张林 张晓严 祁智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4期83-95,共13页
【目的】探索轻度退化天然羊草草原更加合理的放牧和施肥模式,为提高牧草饲用品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CK)、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不同放牧模式[不放牧(CK)、单独牧牛、单... 【目的】探索轻度退化天然羊草草原更加合理的放牧和施肥模式,为提高牧草饲用品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CK)、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不同放牧模式[不放牧(CK)、单独牧牛、单独牧羊、牛羊混牧]及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CK)、施加氮磷钾复合肥、施加腐殖酸肥、施加硝酸铵]的轻度退化天然羊草草原羊草的株高、鲜重及羊草叶Ca、Fe、Zn含量。【结果】重度放牧能够促进羊草叶Fe含量的增加,与CK相比增加了76%(P<0.05);单独牧牛、单独牧羊、牛羊混牧能够促进羊草叶Fe含量增加,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36%、174%和164%(P<0.05);轻度放牧、中度放牧,施加氮磷钾复合肥、腐殖酸或硝酸铵对羊草叶Ca、Fe、Zn含量积累无影响;与CK相比,施加75、150、225 kg/hm^(2)氮磷钾复合肥和1500 kg/hm^(2)腐殖酸时,羊草的株高分别提高了10.0%、22.1%、28.5%和13.0%。施加150、225 kg/hm^(2)氮磷钾复合肥时,羊草的鲜重分别增加了35.0%和63.0%(P<0.05)。与CK相比,施加75 kg/hm^(2)氮磷钾复合肥和1500 kg/hm^(2)腐殖酸均对羊草鲜重无显著影响(P>0.05)。施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铵对羊草的株高、鲜重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对于轻度退化的天然羊草草原,重度放牧、单独牧牛、单独牧羊及牛羊混牧的模式均会促进羊草叶Fe含量的积累,使羊草的饲用品质有所提高;施加氮磷钾复合肥和腐殖酸能够促进羊草株高、鲜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羊草草原 羊草 放牧强度 放牧模式 施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娅妮 呼和 +2 位作者 程云湘 侯扶江 常生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微生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构成)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为温室气... 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微生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构成)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本文在阐述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和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从放牧管理模式、放牧强度、放牧动物等放牧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综述,就今后放牧对草地生态温室气体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总结了适合不同放牧条件下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模式 放牧强度 放牧动物 动物种类 动物排泄物 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通量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县肉羊生产的基本模式
14
作者 唐永昌 《中国草食动物》 2003年第5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临夏县 肉羊 生产模式 秸秆舍饲型生产模式 放牧补饲型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特征研究——以刚察县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杰 曹广超 +1 位作者 鄂崇毅 袁有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通过对青海湖环湖区1987—2010年五期遥感解译,以湖区北部近30年耕作模式与放牧模式下草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类土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差异来探求两种模式下土壤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和耕地粒级都属于砂-粉砂级,在0~60cm... 通过对青海湖环湖区1987—2010年五期遥感解译,以湖区北部近30年耕作模式与放牧模式下草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类土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差异来探求两种模式下土壤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和耕地粒级都属于砂-粉砂级,在0~60cm内草地粉砂、粘粒含量大于耕地,而砂含量小于耕地;总碳和全氮以30cm为界,界上草地总氮、全氮含量明显大于耕地且差异明显,界下两者差异较小;草地低频磁化率在整个剖面上小于耕地且变幅较小,频率磁化率两者以30cm为界,界上耕地小于草地,界下则呈现相反态势;0~60cm内草地色度值皆小于耕地,其中红度和黄度值在剖面上变化趋势一致,而亮度值两者变化差异大;两者pH值在10~40cm段差异性明显,在该范围内草地的pH值明显大于耕地,40cm开始两者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耕地 理化性质 放牧模式 耕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驱虫技术与注意事项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国强 《湖南农业》 2023年第10期26-26,共1页
湖南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山羊养殖户采用放牧模式,羊只体表及体内多种寄生虫的活跃期均较长,山羊感染寄生虫的概率较高。因此,羊场每年春、秋两季至少应进行两次体内、体外驱虫。一般可安排在每年秋末进入舍饲后(12月至翌年1月... 湖南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山羊养殖户采用放牧模式,羊只体表及体内多种寄生虫的活跃期均较长,山羊感染寄生虫的概率较高。因此,羊场每年春、秋两季至少应进行两次体内、体外驱虫。一般可安排在每年秋末进入舍饲后(12月至翌年1月)和春季放牧前(3-4月)各1次。但因地区不同,选择驱虫时间和次数可依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寄生虫种类不同和驱虫药物效果不同,需要选择多种驱虫药物进行多次驱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虫药物 山地丘陵 寄生虫 山羊 舍饲 活跃期 驱虫时间 放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阿什旦牦牛空肠差异蛋白的影响
17
作者 张莹莹 张怀霞 +4 位作者 谢雯 任昊 张春梅 陈倩 贾建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81-2687,共7页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模式对牦牛空肠差异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年龄、体况相似的阿什旦公牦牛12只,分别在高精料舍饲模式和自然放牧饲养模式下饲养180 d后采集牦牛空肠样本,采用蛋白质组学结合质谱技术...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模式对牦牛空肠差异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年龄、体况相似的阿什旦公牦牛12只,分别在高精料舍饲模式和自然放牧饲养模式下饲养180 d后采集牦牛空肠样本,采用蛋白质组学结合质谱技术进行牦牛空肠蛋白质表达差异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质96种,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中细胞质蛋白23.54%、核蛋白20.40%、线粒体蛋白19.56%、细胞外蛋白11.30%、质膜蛋白7.53%。GO分析显示:基于细胞组分,差异蛋白质主要在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中富集;基于分子功能,差异蛋白质主要在氧化还原酶活性、细胞间粘着连接、腺苷酸激酶活性、结合蛋白和结构分子活性中富集;基于生物学过程,差异蛋白主要在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细胞对脂肪酸的反应、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和腺苷酸环化酶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中富集。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在紧密连接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和调控干细胞的多能性的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富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表明,差异蛋白质主要依据结构蛋白和炎症反应蛋白构成一个复杂而强大的互作网络。【结论】长期高精料的全舍饲饲养模式会对牦牛的空肠造成损害。9种与牦牛空肠屏障和功能相关蛋白质(Occludin, Claudin, Zo-1,ATP1B3,HKDC1,GPR41,IL-6,TNF-α和CCL5)表现相对活跃,可以作为候选目的蛋白进行下一步研究。因此,高精料的全舍饲饲养只适合短期内的牦牛育肥,不适合长期的牦牛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什旦牦牛 空肠 饲养模式(高精料舍饲和放牧) Label-free质谱技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