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制多脉冲喷油模式放热特征和能量分布及其对热效率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斌 苏万华 +1 位作者 王辉 黄豪中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5-393,共9页
从发动机实验结果详细分析了调制多脉冲喷油模式的循环油量能量分布及燃烧放热特征,发现喷油模式的调制能够有效降低未燃油滴损失和CO排放,热效率能增加4%-12%。同时,从燃烧放热特征分析可看出,由调制多脉冲喷油模式组织的柴油HCCI燃... 从发动机实验结果详细分析了调制多脉冲喷油模式的循环油量能量分布及燃烧放热特征,发现喷油模式的调制能够有效降低未燃油滴损失和CO排放,热效率能增加4%-12%。同时,从燃烧放热特征分析可看出,由调制多脉冲喷油模式组织的柴油HCCI燃烧过程对喷油模式和喷油定时极为敏感,是一个有限反应速率的过程。在-90℃A ATDC喷油定时下,仔细调制的喷油模式能获得好的NOx排放和热效率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HCCI燃烧 能量分布 放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特征放热强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晓坤 易欣 邓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3-626,共4页
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测定出煤体的耗氧速度、CO和CO2的产生率,采用键能平衡法推算煤体的最大和最小放热强度,并通过与相关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结果的关联分析,建立了煤体实际放热强度与最大和最小放热强度的函数关系,提出了表征煤体... 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测定出煤体的耗氧速度、CO和CO2的产生率,采用键能平衡法推算煤体的最大和最小放热强度,并通过与相关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结果的关联分析,建立了煤体实际放热强度与最大和最小放热强度的函数关系,提出了表征煤体低温氧化放热性且仅与煤体破碎程度和氧气浓度有关的综合指标———特征放热强度.然后根据不同粒度和入口氧气浓度不同条件下程序升温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表征煤体自燃性的强弱———煤体特征放热强度与粒度和入口氧气浓度的实验关系式,从而为定量判定不同条件下煤体自燃性的大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放热强度 粒度 氧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墙日光温室结构传热特征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纪涛 李翠 《农学学报》 2019年第5期62-68,共7页
为明确砖墙日光温室结构蓄放热特点,为日光温室标准化设计提供指导,本研究监测分析砖墙日光温室热环境及结构的蓄放热特征。通过不同时段的监测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砖墙日光温室0~20 cm深度的土壤为蓄热层,0~25 cm的墙体为蓄热层。(2... 为明确砖墙日光温室结构蓄放热特点,为日光温室标准化设计提供指导,本研究监测分析砖墙日光温室热环境及结构的蓄放热特征。通过不同时段的监测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砖墙日光温室0~20 cm深度的土壤为蓄热层,0~25 cm的墙体为蓄热层。(2)监测期间,单位面积的墙体和栽培面放热量为蓄热量的58.5%、42.8%。(3)白天日光温室的墙体和栽培面蓄热,夜间室内气温降低后逐渐向室内散热。监测期夜间,墙体和栽培面向室内放热量分别为3.5、6.9 MJ/m,通过前屋面、后屋面平均散失热量分别为10.7、2.3 MJ/m;蓄放热高于散热量为0.64 MJ/m。(4)日光温室外表面一直处于散热状态。在不考虑其他散热损失的条件下,前屋面、后屋面、后墙、侧墙在夜间(18:00—次日8:00)的散热分别占总散热量的76.1%、10.7%、11.5%、1.7%。通过以上结果分析,改善日光温室热环境应采用综合的工程方法,以控制整体建设成本,实现合理的蓄热保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结构传热 放热特征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自然发火期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邓军 张燕妮 +1 位作者 徐通模 徐精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8-571,共4页
通过对煤自燃过程及总参数的理论分析,得出煤体自然发火期与表征外界散热条件的毕渥数Bi、表征煤体散热性的煤体导温系数α和表征煤体放热性的参数A 有关.根据大型煤样自然发火实验台(1 5t)的测定结果,求出与发火期相对应的煤体等效放... 通过对煤自燃过程及总参数的理论分析,得出煤体自然发火期与表征外界散热条件的毕渥数Bi、表征煤体散热性的煤体导温系数α和表征煤体放热性的参数A 有关.根据大型煤样自然发火实验台(1 5t)的测定结果,求出与发火期相对应的煤体等效放热强度,并拟合出等效放热强度与表征煤体自燃性强弱的特征放热强度的函数关系,从而建立了实验条件下煤体自然发火期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中未知参数少,易确定,预测误差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期 预测模型 特征放热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