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志杰 阎文静 +1 位作者 陈修平 李铁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T)对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方法:22例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rESWT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rESWT组给予有效刺激1次,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00kPa,频率8Hz,冲击次数3000次。对照组仅给...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T)对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方法:22例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rESWT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rESWT组给予有效刺激1次,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00kPa,频率8Hz,冲击次数3000次。对照组仅给予安慰刺激1次。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治疗后1周、4周两组患者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改良Ashworth分级(MAS)及胫神经H反射的H波最大波幅和M波最大波幅比值(Hmax/Mmax值)。结果:rESWT组治疗结束后即刻及治疗后1周、4周评估PROM及MAS,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rESWT组PROM及M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max/Mmax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冬蕾 张带 +2 位作者 海虹 赵迎娱 马跃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ESWT)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采用rESWT治疗的ONFHⅢ~Ⅳ期(Ficat分期)患者19例(25髋)。治疗时分别选用R15、D20及DI15探头,每次给予6000脉冲,... 目的回顾性分析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ESWT)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采用rESWT治疗的ONFHⅢ~Ⅳ期(Ficat分期)患者19例(25髋)。治疗时分别选用R15、D20及DI15探头,每次给予6000脉冲,频率10 Hz,2次/周,强度由2.0 bar渐增至5.0 bar,共治疗2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评估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活动(Harris评分)、髋周肌肉功能[徒手肌力检查(MMT)]。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01)、髋关节Harris评分及MMT评分显著增加(均P<0.001)。与治疗1个月相比,治疗3个月时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和MMT评分继续显著改善(P<0.01)。对比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患髋DR影像学变化,未见病变进一步发展。结论rESWT能明显缓解中晚期ONFH患者髋关节疼痛,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对不适合手术的中晚期ONFH患者是一种无不良反应、快速止痛的治疗方式,且效果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三维步态参数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鲍赛荣 廖迪 +2 位作者 张其明 张明兴 刘春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3-1430,共8页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步态时空、对称性参数以及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患侧下肢放散式体外冲...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步态时空、对称性参数以及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患侧下肢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连续3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安慰性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第三周全部治疗结束后使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检测并获得两组患者的步态参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腘绳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改良Ashworth分级(MAS)评分,以及患侧下肢的Fugl-Meyer(FMA)评分。结果:在第三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患侧摆动相和健侧摆动相、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健侧支撑相、步长偏差、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组间对比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步幅、步频、步速、步态周期、步长偏差、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腘绳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患侧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运动学、对称性参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步态的对称性。同时可以降低患侧下肢的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三维步态参数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放散式冲击波治疗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潘昭勋 闵小军 +1 位作者 孙超 杜德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评估体外放散式冲击波治疗(r ESWT)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关节外二科治疗的40例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 目的评估体外放散式冲击波治疗(r ESWT)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关节外二科治疗的40例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r ESWT(r ESWT组)和使用封闭药物进行局部痛点注射(封闭组)治疗1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1年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r ESWT组和封闭组患者的平均CMS评分分别为(66.7±0.9)和(65.7±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510);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平均CMS评分分别为(86.9±1.0)和(86.4±1.1)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30);治疗后1年,r ESWT组的平均CMS评分为(89.7±0.7)分,明显高于封闭组的(85.3±0.8)分(t=3.56,P=0.002)。r ESWT组的末次随访改善率为95%,封闭组则为75%。治疗前,r ESWT组和封闭组患者的中位VAS评分分别为5.00(5.00,6.00)和5.00(4.00,5.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3,P=0.29);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中位VAS评分分别为2.00(1.00,2.75)和2.00(1.00,2.00)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u=0.04,P=0.85);治疗后1年,r ESWT组的中位VAS评分为1.00(0.00,1.00)分,明显低于封闭组的2.00(1.00,2.00)分(u=5.09,P=0.02)。结论与针刺封闭治疗相比,r ESWT治疗臂外侧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疼痛改善率较高,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冲击波 封闭注射 侧上皮神经 视觉模拟评分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对兔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及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春燕 陈禹彤 +3 位作者 欧吉兵 肖熠斐 刘锋 姚黎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评估单侧小腿后方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rESWT)处理后兔的双侧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和肌组织形态学。方法:体重2±0.2kg雄性新西兰兔63只,其中3只兔进行预实验确定rESWT强度,对剩余6... 目的:评估单侧小腿后方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rESWT)处理后兔的双侧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和肌组织形态学。方法:体重2±0.2kg雄性新西兰兔63只,其中3只兔进行预实验确定rESWT强度,对剩余60只兔左小腿三头肌肌腹最粗大的位置稍偏外侧行强度1.5bar,频率10Hz的2000次冲击。分为6组,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处理当天和处理后第1、2、4、6、8周在麻醉情况下用日本光电MEB-9100K肌电图仪记录双侧腓肠肌外侧头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比较两侧波幅、潜伏期,每组抽取一个样本对其双侧腓肠肌外侧头行重复电刺激,记录不同频率刺激后波幅衰减情况。肌电图检查完成立即取下双侧腓肠肌外侧头肌组织,冰冻切片后进行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前三组实验兔(处理当天和处理后第1、2周)实验侧动作电位波幅降低,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显著(P<0.05),后三组实验兔实验侧动作电位波幅与对照侧无明显差异。所有实验兔双侧动作电位潜伏期差异不明显,HE染色未见肌组织形态学明显异常。结论:运用rESWT对兔小腿三头肌肌腹最肥大处行强度1.5bar,频率10Hz的2000次冲击可降低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且对肌组织形态学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