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CT影像组学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庆东 赵春艳 +2 位作者 谢周华 宋树林 宋畅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8-1076,共9页
近年来,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融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技术,可有效区分肺结核与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尤其可为诊断困难、样本获取受限的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 近年来,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融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技术,可有效区分肺结核与肺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表现优异,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尤其可为诊断困难、样本获取受限的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结核)提供强有力的无创诊断工具。其构建的多模态融合模型不仅在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等方面展现出较高的精度,还在耐药结核病的预测及治疗反应的动态监测中显示出重要的潜力,在结核病诊疗中展现出广阔前景。但受限于数据集质量参差不齐、模型泛化能力有限、临床验证不足等问题,影像组学模型在结核病诊疗中仍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文献发现,系统综述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驱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组学技术在结核病(含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及治疗反应监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价值,聚焦于多模态融合技术与临床落地场景的创新分析,为指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其在结核病诊疗中的应用与发展、助力结核病精准医疗和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结核 诊断 计算机辅助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放射治疗学新进展与发展设想 被引量:13
2
作者 石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综述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学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未来我军放射治疗专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方法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放射治疗领域的相关论文、综述和会议资料,分析该学科领域的新进展。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射治疗全面进... 目的综述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学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未来我军放射治疗专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方法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放射治疗领域的相关论文、综述和会议资料,分析该学科领域的新进展。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射治疗全面进入三维立体"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新时代,充分显示了最大限度杀伤肿瘤、提高肿瘤控制率,最大限度保护肿瘤周围正常器官、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技术优势。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作为精确放疗的技术保证,其研究与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结论未来肿瘤放射治疗将在全面推进精确放疗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新技术相伴随的放射物理学及放射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同时,精确放疗与化疗、热疗、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以及重离子治疗癌症等新技术的开展,将使癌症患者显著受益于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肿瘤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适形照射技术对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剂量学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勤 伍钢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通过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采用不同照射技术设计 ,以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IMRT)的最佳剂量分布。方法 :选取一前列腺癌病例 ,对其分别进行常规、适形和调强适形三种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 ,利用剂量体积曲线图 (DVH)等方... 目的 :通过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采用不同照射技术设计 ,以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IMRT)的最佳剂量分布。方法 :选取一前列腺癌病例 ,对其分别进行常规、适形和调强适形三种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 ,利用剂量体积曲线图 (DVH)等方法评价不同技术对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结果 ,治疗剂量为 3 0Gy。结果 :在得到相同处方剂量的前提下 ,直肠和膀胱受照剂量 >2 0Gy的体积百分比 ,常规计划照射分别为 82 %和 85 % ;适形计划照射分别为 68%和3 5 % ;而调强适形计划照射则均为 3 2 %。结论 :虽然三种放射治疗技术均能满足肿瘤靶区的剂量学要求 ,但对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则有很大的差异 ,IMRT剂量分布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剂量 放射疗法 适形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前列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分次间与分次中眼晶状体的位移研究
4
作者 杨书明 赵水喜 +2 位作者 穆晓峰 赵卫东 宁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眼晶状体在放射治疗分次间与分次中的运动范围。方法对1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进行配准,勾画晶状体轮廓,分别确定中心坐标位置,进一步模拟分析分次间与分次中的晶状体位移。结果左右晶状体在分次中与分次间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眼晶状体在放射治疗分次间与分次中的运动范围。方法对1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进行配准,勾画晶状体轮廓,分别确定中心坐标位置,进一步模拟分析分次间与分次中的晶状体位移。结果左右晶状体在分次中与分次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位移。与分次中运动幅度相比,在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分次间晶状体运动的幅度均较大。结论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放射治疗时,不考虑摆位误差影响,仅以分次间与分次中运动幅度而论,晶状体的计划危及器官应在晶状体外延1.5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快速模式在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辉 皮国良 +3 位作者 程丽萍 徐运清 邓威 赖建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829-831,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析在前列腺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中应用锥形束CT(CBCT)快速模式和标准模式的临床差异,探讨将快速模式(机架转速360°/分)作前列腺癌放疗临床常用模式的可行性。方法:25例前列腺癌患者在首次进行容积调强(VMAT)放疗... 目的 :比较分析在前列腺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中应用锥形束CT(CBCT)快速模式和标准模式的临床差异,探讨将快速模式(机架转速360°/分)作前列腺癌放疗临床常用模式的可行性。方法:25例前列腺癌患者在首次进行容积调强(VMAT)放疗前进行标准模式CBCT扫描,之后立即快速模式CBCT扫描,两种模式图像分别进行配准分析。选取放疗科主任医生、主治医生、物理师和技师各一名采用主观质量评分法(MOS)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标准模式下六维摆位误差分别为(2.2±1.0) mm、(-3.1±3.7) mm、(1.9±2.2) mm、1.0°±0.7°、0.3°±0.5°、-0.4°±0.8°,快速模式下六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2.0±0.7) mm、(-2.5±4.0) mm、(2.3±1.9) mm、0.9°±0.5°、0.4°±0.8°、-0.4°±0.6°。两种扫描模式下六维的Kappa一致性检验Cohenκ系数分别为0.9、0.84、0.89、0.90、0.95、0.91。主任医生、主治医生、物理师和技师各一名对图像质量评分的平均值标准模式下分别3.8、3.9、4.0、4.0,快速模式下分别为3.6、3.7、3.9、4.0。结论:在前列腺癌放疗中CBCT快速模式和标准模式具有较满意一致性,图像质量不会明显变差,可以将CBCT快速模式作为前列腺癌放疗图像引导临床常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放射治疗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获取肺癌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外放边界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隆彬 骆小青 +3 位作者 苏立发 王伟 黄小平 刘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5-898,共4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获取对肺癌进行放射治疗时,针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及治疗等中心点患者的个体化计划靶区外放边界(MPTV)。方法回顾性413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析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肺癌疗次间的摆位误差,并...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获取对肺癌进行放射治疗时,针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及治疗等中心点患者的个体化计划靶区外放边界(MPTV)。方法回顾性413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析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肺癌疗次间的摆位误差,并进行数据挖掘,计算群体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获取不同BMI及不同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的个体化MPTV。结果不同BMI患者IGRT不同疗次间x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等中心点患者IGRT不同疗次间x、z轴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数据挖掘成功获取不同BMI及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个体化MPTV和具体参考值。结论基于数据挖掘可成功获取放射治疗中对于不同BMI及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的个体化MP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外放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颈部椎间盘钙化病的CT及X线平片表现 被引量:3
7
作者 蒋红兵 曹满瑞 +3 位作者 何健龙 刘炳光 谢肇峰 易蕙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40-174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椎间盘钙化病(CD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11例CDC,其中7例经X线平片、4例经CT诊断,对比观察椎间盘钙化形态和分布、椎体和椎间隙变化、椎管有无狭窄、有无椎旁软组织受累等。结果椎间盘钙化形态多样,多数分布于椎间盘...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椎间盘钙化病(CD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11例CDC,其中7例经X线平片、4例经CT诊断,对比观察椎间盘钙化形态和分布、椎体和椎间隙变化、椎管有无狭窄、有无椎旁软组织受累等。结果椎间盘钙化形态多样,多数分布于椎间盘中央偏前,钙化髓核可向周围脱出。椎骨呈现生长障碍性改变和骨质增生。CT显示病变细节优于平片,X线平片可更好地显示纵向上的变化。结论X线平片具有辐射小、性价比高等优点,更适合用于儿童颈部CDC的诊断和随访;CT可作为复杂情况下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钙化 儿童 体层摄影术 放射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抑制骨肉瘤血管生成及与放疗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仲召阳 王东 +4 位作者 卿毅 李梦侠 李增鹏 曹晓静 戴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及其联合放疗对骨肉瘤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人骨肉瘤细胞系9901接种的裸鼠16只,随机均分为4组。贝伐单抗组(每周注射贝伐单抗2mg/kg,1次/周,共2次),放疗组(5Gy/周,共2次),联合组(联用贝伐单抗和放疗)和...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及其联合放疗对骨肉瘤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人骨肉瘤细胞系9901接种的裸鼠16只,随机均分为4组。贝伐单抗组(每周注射贝伐单抗2mg/kg,1次/周,共2次),放疗组(5Gy/周,共2次),联合组(联用贝伐单抗和放疗)和对照组(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治疗过程中测量肿瘤长径、短径,并计算肿瘤体积,治疗第13天计算抑瘤率(TIR)。通过病理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肿瘤的坏死、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贝伐单抗组、放疗组和联合组的TIR分别为32.87%、26.39%和87.50%(P<0.01),3组的肿瘤坏死率分别为11.49%±0.20%,10.30%±0.12%和27.15%±1.08%(P<0.01)。对照组的MVD及增殖指数高于、凋亡指数低于其余各组(P<0.01),联合组的MVD及增殖指数低于、凋亡指数高于放疗组和贝伐单抗组(P<0.01)。结论贝伐单抗能显著抑制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贝伐单抗与放疗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骨肉瘤 血管生成抑制剂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朱传龙 王坤 高人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的共同转归。目前,肝活组织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局限性,因此无创评估肝纤维化技术得到了推行和发展。主要从临床表现、血清学及影像学等方面介绍了无创性诊...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的共同转归。目前,肝活组织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局限性,因此无创评估肝纤维化技术得到了推行和发展。主要从临床表现、血清学及影像学等方面介绍了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技术及其应用,指出了这些无创性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并针对目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在临床研究的进展及其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诊断 血清学试验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数字化X线摄影与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辉 王嵇 +1 位作者 殷焱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27-928,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行常规鼻骨侧位摄片,对直接获得的图像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行常规鼻骨侧位摄片,对直接获得的图像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帧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及其邻近软组织。结论: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能将密度和厚度不同的鼻骨及其邻近组织在同一帧图像上清晰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外伤 鼻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干脑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晓秋 曲方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干脑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总结分析3例高血压脑干脑病的临床诊治经过和影像学资料,以提高诊治水平。结果 3例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轻微,就诊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误诊,经过快速有效降压治疗,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头颅CT和MR...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干脑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总结分析3例高血压脑干脑病的临床诊治经过和影像学资料,以提高诊治水平。结果 3例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轻微,就诊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误诊,经过快速有效降压治疗,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头颅CT和MRI检查显示脑干广泛异常信号,伴或不伴幕上改变和脑干出血,治疗后复查影像学,病灶显著消退。结论临床-影像学分离是高血压脑干脑病的典型特点,积极有效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均可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病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模体对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的质量保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基永 吴丽丽 +1 位作者 林珠 彭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7-560,共4页
目的通过MIMI模体对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进行常规的质量保证,验证Truebeam加速器影像验证系统几何中心及治疗床移床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将MIMI模体通过CT扫描得到其参考图像,并将参考图像传至治疗计划系统,制作简单的影像验证计划,... 目的通过MIMI模体对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进行常规的质量保证,验证Truebeam加速器影像验证系统几何中心及治疗床移床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将MIMI模体通过CT扫描得到其参考图像,并将参考图像传至治疗计划系统,制作简单的影像验证计划,然后将MIMI模体摆位到加速器上分别执行MV曝光、KV曝光和锥形束CT扫描,将曝光和扫描后得到的影像分别与其参考图像进行配准,得出影像系统的几何位置误差。结果通过持续6个月的测量验证,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几何中心各方向上误差和治疗床移床误差均值未超过1 mm,测量验证的稳定性也比较满意。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第142号报告的建议,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加速器影像系统几何中心误差和治疗床移床误差应小于1 mm。结论 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的几何中心及治疗床的移床精度安全可靠,建议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几何中心及治疗床移床误差的质量保证可以每月进行一次测量验证,不需要每周都进行测量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MIMI模体 Truebeam加速器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R与CT诊断肺结核瘤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惠民 苑青龙 +2 位作者 李哲 龚雪鹏 徐朝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1995-1997,共3页
目的:评价胸部CR与CT在肺结核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均作了胸部CR和CT扫描,其中胸部CR含平片和CR断层;19例作了增强CT扫描。结果:(1)胸部CR显示病灶内钙化3例,空洞5例,胸膜增厚4例,卫星病灶7例。(2)CT平扫病灶内钙化11例,空洞8例,... 目的:评价胸部CR与CT在肺结核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均作了胸部CR和CT扫描,其中胸部CR含平片和CR断层;19例作了增强CT扫描。结果:(1)胸部CR显示病灶内钙化3例,空洞5例,胸膜增厚4例,卫星病灶7例。(2)CT平扫病灶内钙化11例,空洞8例,胸膜增厚21例,卫星病灶27例,支气管扩张4例,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者2例。19例CT增强扫描,8例无强化,11例不同程度不同形态强化。(3)病灶内部钙化CT显示11例,CR3例(χ2=12.32,P<0.01);卫星病灶CT所见27例,CR见7例(χ2=28.62,P<0.01);胸膜增厚CT所见21例,CR见4例(χ2=28.14,P<0.01);病灶周围支气管扩张CT所见4例,CR均未能发现(χ2=4.42,P<0.05)。2种影像学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特别是增强CT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计算机放射摄影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袋联合体架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焱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140-2141,共2页
目的:探讨真空袋联合体架固定技术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实施放疗的体部肿瘤患者70例,50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20例采用真空袋联合U型体架固定体位。采用魔十字技术CT定位,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 目的:探讨真空袋联合体架固定技术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实施放疗的体部肿瘤患者70例,50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20例采用真空袋联合U型体架固定体位。采用魔十字技术CT定位,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肿瘤中心相对于魔十字的三维坐标及零位源皮距进行治疗摆位。于放射治疗疗程中段观测零位源皮距,并与首次放疗时的零位源皮距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放疗位置精确度的影响。结果:50例采用单纯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有21例,20例采用真空袋联合U型体架固定体位的患者零位源皮距误差≥3mm的有3例。两种固定方法对零位源皮距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部肿瘤患者采用真空袋联合U型体架固定体位技术优于单纯采用真空袋负压成型固定体位,精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体位固定技术 真空袋 体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碘125粒子治疗盆腔平滑肌肉瘤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居田 苏洪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28-529,共2页
病例女,51岁。因"右下肢肿胀3月,右下腹痛2月"入我院妇产科。行全腹CT提示:盆腔右侧髂外静脉局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分叶状,大小约3.8 cm×4.5 cm,边界清楚,与右侧髂外静脉关系密切。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图1)。MR提... 病例女,51岁。因"右下肢肿胀3月,右下腹痛2月"入我院妇产科。行全腹CT提示:盆腔右侧髂外静脉局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分叶状,大小约3.8 cm×4.5 cm,边界清楚,与右侧髂外静脉关系密切。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图1)。MR提示:右侧附件区可见不规则团块影,T1等信号T2稍低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周围组织略受压,病灶内可见分割及无强化区(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平滑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表定位的PET/CT/MRI“二机三维”图像融合的数字化对照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鰜侨 卢永辉 +4 位作者 李颖 李新春 朱巧洪 刘襄平 成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逐一实现PET、MRI和CT异机图像之间的精确三维融合。方法:输入PET/CT/MRI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9点3面"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Mimics按照信息交互自动...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逐一实现PET、MRI和CT异机图像之间的精确三维融合。方法:输入PET/CT/MRI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9点3面"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Mimics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通过讯号叠加技术完成图像融合。结果:以肺癌患者的头、胸、膝为实例交叉试验CT+MRI、PET+MRI和PET+CT立体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分辨软、硬组织病变性质和位置的清晰互补影像。结论:这种先进的数字化融合算法对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虽然异机融合工序目前尚未像PET+CT的同机融合那样完全成熟,但这一实验将为医学成像厂家进一步研制CT+MRI或PET+MRI同机融合设备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放射成像/磁共振/计算机断层造影术 三维重建 定位配准 异机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附睾结核CT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翔 马仲序 +3 位作者 付旭文 杞敏 许艳玲 沈凌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100-1103,共4页
为了解附睾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笔者收集了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细菌学或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的56例附睾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56例附睾结核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岁,有阴囊肿... 为了解附睾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笔者收集了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细菌学或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的56例附睾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56例附睾结核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岁,有阴囊肿痛症状者37例(66.1%),其中合并阴囊皮肤窦道形成者9例(16.1%);合并肺结核、肾结核、鞘膜积液、睾丸受累者分别为29例(51.8%)、26例(46.4%)、24例(42.9%)、15例(26.8%)。CT表现为附睾增粗56例(100.0%)、病灶多发34例(60.7%)、单侧附睾受累32例(57.1%)、附睾钙化8例(14.3%);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附睾病变仅结节状强化、仅环状强化及同时有二者表现分别为23例(41.1%)、19例(33.9%)、14例(25.0%)。认为附睾结核患者多有阴囊肿痛,可合并肺结核及肾结核,CT扫描多为单侧附睾受累、病灶多发,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具有一定CT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男性生殖器 放射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胸部CT不典型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艳妮 薛明 +3 位作者 关春爽 邢玉雪 陈步东 谢汝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不典型影像表现,以提高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经病理、实验室检查证实或临床确诊为AIDS合并肺结核且无其...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不典型影像表现,以提高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经病理、实验室检查证实或临床确诊为AIDS合并肺结核且无其他合并感染的171例患者胸部CT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类型、分布、形态及变化情况。结果:171例患者中,多种肺结核类型共存117例(68.4%),以继发性肺结核合并胸内淋巴结结核发生率最高[74例(43.3%)]。117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37例(31.6%)病灶只分布于好发部位,25例(21.4%)病灶只分布于非好发不典型部位,55例(47.0%)病灶好发部位与非好发部位均有分布;影像征象以支气管播散[85例(72.6%)]、实变[79例(67.5%)]及多发结节[78例(66.7%)]病变为主,其中31例(39.2%)实变病灶表现为类似肺炎的渗出性实变,周围不伴卫星病灶。53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45例(84.9%)表现为非“三均匀”粟粒结节。107例胸内淋巴结结核患者中,31例(29.0%)病灶破溃侵及临近肺实质、23例(21.5%)病灶融合、5例(4.7%)病变淋巴结有含气征象。结核性胸膜炎和伴发心包积液的发生率均较高[均为36.3%(62/171)]。139例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复查CT平均时间为17 d,肺结核病变吸收患者为52例(37.4%),进展患者为58例(41.7%)。结论:AIDS合并肺结核常表现为多种肺结核类型并存;病变广泛,无优势分布;类似肺炎型实变病变比例高;胸内淋巴结结核可有少见含气征象;非“三均匀”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见;抗结核治疗后病灶短期内变化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重叠感染 放射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志鹏 林刚 鞠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股骨近端骨病变患儿临...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股骨近端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男童55例,女童27例;年龄(7.8±3.5)岁(1个月17天至13岁9个月)。病变部位:左侧39例,右侧43例。首发症状为髋部疼痛31例,下肢跛行24例,下肢拒动3例,髋部疼痛伴发热2例,双下肢粗细不等1例,无痛性包块1例,20例为外伤后摄片发现。影像学表现均为股骨近端不同形态骨病变。病理诊断:单纯性骨囊肿30例,纤维结构不良20例,慢性骨髓炎11例,骨样骨瘤7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软骨瘤2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结论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种较多,良性骨病变占比较大,其中以囊性病变居多。儿童出现不明原因髋部疼痛或下肢跛行,应及时拍摄骨盆DR,必要时行CT及MRI检查,以帮助诊断;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病理学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纵隔未分化梭形细胞肉瘤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虹 犹露 +2 位作者 娄琴 彭娟 李邦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750-751,共2页
病例男,58岁,因“劳累、气促2月余”入院。2月前患者自感劳累、气促,伴咳嗽、咳痰,偶感胸闷、呼吸困难,无胸痛、发热。入院后行胸部CT平扫加增强:左前纵隔见165 mm×116 mm×200 mm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内见低密度区增强不... 病例男,58岁,因“劳累、气促2月余”入院。2月前患者自感劳累、气促,伴咳嗽、咳痰,偶感胸闷、呼吸困难,无胸痛、发热。入院后行胸部CT平扫加增强:左前纵隔见165 mm×116 mm×200 mm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内见低密度区增强不均匀强化,肿块内可见迂曲血管影(短箭头),心脏及左肺受压移位(图1~3)。诊断:前纵隔占位性病变,倾向恶性肿瘤。胸部MRI平扫加增强:左前纵隔(中下部为主)巨大肿块,大小约128 mm×124 mm×209 mm,呈等T_(1)稍长T_(2)为主混杂信号,内见片状短T_(1)长T_(2)信号,边界清晰,增强不均匀强化,内见迂曲血管影(短箭头),DWI及ADC图像示肿块部分扩散受限(图4~9)。诊断:前纵隔肿瘤,倾向恶性。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