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肠移植的放射学评价
1
作者
宋兆祺
黎介寿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3-26,共4页
采用硫酸钡及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我国首例同种原位小肠移植进行了跟踪观察。应用数字点片成像作间歇点片监视,发现移植肠早期(10日)粘膜皱襞增粗,肠动力减低,1个月后复查肠粘膜皱襞及动力基本恢复正常,小肠钡剂通过时间从145...
采用硫酸钡及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我国首例同种原位小肠移植进行了跟踪观察。应用数字点片成像作间歇点片监视,发现移植肠早期(10日)粘膜皱襞增粗,肠动力减低,1个月后复查肠粘膜皱襞及动力基本恢复正常,小肠钡剂通过时间从145min缩短到10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放射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被引量:
20
2
作者
徐黎
屈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平片、CT和MR等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征象。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n=35)、CT(n=23)和MR(n=13)。结果X...
目的探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平片、CT和MR等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征象。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n=35)、CT(n=23)和MR(n=13)。结果X线平片显示30例(86%)病变骨皮质膨胀形成骨包壳,其中17例(57%)骨皮质完整,但其中有5例在CT上显示骨包壳不完整;2例(6%)病灶内出现钙化;7例(20%)出现病理骨折,其中57%为脊柱病变。CT显示21例(91%)病变由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囊腔构成,其中19例(90%)CT扫描出现液-液平面;4例(17%)病变内出现局部实性区域,其中1例为完全实性病变;3例病变侵犯了邻近关节和骨。MR检查发现12例(92%)出现液-液平面;囊间隔与囊壁厚薄不等、强化明显,T1WI显示不明显,T2WI为中高信号。结论X线平片呈膨胀性溶骨改变,CT和MRI出现囊腔、液-液平面、强化明显的囊壁及囊间隔征象是诊断的重要依据。CT和MR在显示ABC特异征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
动脉瘤样骨囊肿
放射线摄影术
计算机体层
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肠移植的放射学评价
1
作者
宋兆祺
黎介寿
李宁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3-26,共4页
文摘
采用硫酸钡及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我国首例同种原位小肠移植进行了跟踪观察。应用数字点片成像作间歇点片监视,发现移植肠早期(10日)粘膜皱襞增粗,肠动力减低,1个月后复查肠粘膜皱襞及动力基本恢复正常,小肠钡剂通过时间从145min缩短到100min。
关键词
小肠移植
放射线摄影术
分类号
R656.7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被引量:
20
2
作者
徐黎
屈辉
机构
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24-1228,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平片、CT和MR等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征象。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n=35)、CT(n=23)和MR(n=13)。结果X线平片显示30例(86%)病变骨皮质膨胀形成骨包壳,其中17例(57%)骨皮质完整,但其中有5例在CT上显示骨包壳不完整;2例(6%)病灶内出现钙化;7例(20%)出现病理骨折,其中57%为脊柱病变。CT显示21例(91%)病变由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囊腔构成,其中19例(90%)CT扫描出现液-液平面;4例(17%)病变内出现局部实性区域,其中1例为完全实性病变;3例病变侵犯了邻近关节和骨。MR检查发现12例(92%)出现液-液平面;囊间隔与囊壁厚薄不等、强化明显,T1WI显示不明显,T2WI为中高信号。结论X线平片呈膨胀性溶骨改变,CT和MRI出现囊腔、液-液平面、强化明显的囊壁及囊间隔征象是诊断的重要依据。CT和MR在显示ABC特异征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
原发
动脉瘤样骨囊肿
放射线摄影术
计算机体层
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
Radiology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814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肠移植的放射学评价
宋兆祺
黎介寿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徐黎
屈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