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盘区微血管的量化分析
1
作者 孙佳 刘健 +3 位作者 燕鹏 陆楠 单志明 杨冬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52-156,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密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RPC密度与RNFL厚度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10/2022-01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单侧BRVO患... 目的:观察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密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RPC密度与RNFL厚度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10/2022-01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单侧BRVO患者37例,37只患眼为单侧BRVO组,37只对侧健眼为对侧健眼组,同时期无眼部疾病健康者35名35眼(均选取右眼入组)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双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使用OCTA设备自带软件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RNFL厚度和视盘中心到动静脉交叉点的距离(DAVD)。采用优化的U-net算法剔除视盘周围大血管后再计算RPC密度。比较三组间CMT、RNFL厚度、RPC密度,并分析RPC密度与CMT、RNFL厚度、DA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侧BRVO组患眼CMT、RNFL厚度较对侧健眼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厚(均P<0.05);对侧健眼组CMT、RNFL厚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单侧BRVO组患眼RPC密度较对侧健眼组增加,较健康对照组减少,但均无差异(均P>0.05),而对侧健眼组RPC密度较健康对照组减少(P<0.05)。单侧BRVO组患眼RPC密度与CMT无相关性(P=0.960),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r=0.401,P=0.014),与DAVD呈负相关(r=-0.339,P=0.040)。结论:BRVO患眼视盘区RNFL明显增厚、RPC密度无明显变化。RPC密度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说明RNFL厚度可作为分析研究RPC密度损伤程度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光相干断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放射毛细血管密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 视盘中心到动静脉交叉点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A对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盘区血管密度和神经纤维层厚度的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谭亮章 张红 +4 位作者 李筱荣 田芳 李志清 陈璐 宫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76-779,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在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在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对26眼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应用OCTA进行视盘区自动化扫描,以获得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同时测量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1个月、3个月,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减少(F=9.809,P<0.001);术后1 d、1个月、3个月,视盘上半区和下半区的毛细血管密度较术前也均有所减少(F=7.068,P=0.001;F=6.845,P<0.001)。术后1 d,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并无明显变化(P=0.507),但在术后1个月、3个月,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01、0.019)。术后1 d、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779,P<0.001)。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的密度有所减少,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呈晚期增加的趋势,但对患者术后视力的改善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放射毛细血管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许亚静 高健 刘伦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通过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OCTA),检测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RPC)血流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改变,以期发现更早期DR。方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 目的通过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OCTA),检测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RPC)血流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改变,以期发现更早期DR。方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的受试者,以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22例(36只眼)为糖尿病组(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26例(35只眼)为对照组,完成视盘OCTA检查,采集视乳头周围区域及每个扇区的血流密度以及RNFL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视盘周围区域RPC平均血流密度为54.00±2.31,观察组为52.83±3.2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鼻下区及下颞区RPC血流密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其它扇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对照组视盘周围区域RNFL层厚度为120.20±9.60,观察组为113.69±9.2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鼻上区、鼻下区、颞上区、上颞区内RNFL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下鼻区、下颞区、颞下区、上鼻区内RNFL层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DR临床前期阶段,存在眼底视盘RPC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下降的迹象。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视网膜病变前,早期出现眼底微血管及神经病变征象,是更早期发现DR的靶向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析眼底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放射视盘周围毛细血管 视网膜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灌注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海跃 滕娟 朱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流灌注(RP)、视网膜血管密度(R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厚度(C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DR组患者RP[(13.16±0.98)mm^(2)]、RVD[(61.80±5.29)%]、RNFL[(75.41±11.19)μm]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NPDR组患者RP[(11.70±1.53)mm^(2)]、RVD[(56.92±5.61)%]、RNFL[(68.77±9.61)μm]和CVI(0.16±0.05)均降低(均为P<0.05)。与NDR组相比,NPDR组患者RP、RVD、RNFL和CVI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NPDR期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已发生变化。扫频OCTA可以用于早期评估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视网膜血管密度 神经纤维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指数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的临床筛查 被引量:8
5
作者 唐淼 李淑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30例NPDR患者(NPDR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OCTA检查,对其黄斑中心凹无...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30例NPDR患者(NPDR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OCTA检查,对其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周长、圆度变化以及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和视盘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层(RPC)上侧、下侧、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血流密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NPDR组患者黄斑区SCP和视盘RPC 4个象限的血流密度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43.68±3.03vs.46.98±3.04、42.79±3.17vs.50.45±2.25、43.21±2.67vs.47.44±2.42、44.21±3.22vs.51.72±5.32、46.43±3.54vs.53.02±2.62、45.97±3.67vs.52.53±2.82、44.63±2.73vs.48.19±3.67、41.73±3.15vs.45.1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PDR组患者FAZ面积和周长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大[(0.50±0.06vs.0.43±0.47)mm2、(3.10±0.21vs.2.87±0.22)mm],圆度较对照组明显变小[(0.63±0.05vs.0.67±0.05)%],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OCTA可检测出NPDR的早期视网膜微结构改变,可作为NPDR的辅助筛查,为早期诊治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血管造影成像(OCTA)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视网膜浅毛细血管(SCP) 视盘放射毛细血管网(RPC) 中心凹无血管区(FA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区量化OCTA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良艳 刘超群 +7 位作者 刘建亮 林琳 杨凯莉 牟亚男 张兆光 贾凡 王淑娜 孙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探讨量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资料研究。选取2018-01/2019-12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RVO患者40例40眼,选取年龄、性别与RVO患者相匹配的... 目的:探讨量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资料研究。选取2018-01/2019-12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RVO患者40例40眼,选取年龄、性别与RVO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42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A测量两组受检者视盘区血流密度,并评估各参数的差异。结果:RVO患者患眼整个图像血管(t=-2.953,P<0.001)、视盘周血管(t=-3.533,P=0.001)、整个图像毛细血管(t=-3.192,P=0.003)、视盘周毛细血管(t=-3.930,P<0.001)、下方鼻侧(t=-2.854,P=0.007)、下方颞侧(t=-3.696,P=0.001)、颞下(t=-3.418,P=0.002)、颞上(t=-3.170,P=0.003)、上方颞侧(t=-3.082,P=0.004)、上方鼻侧(t=-2.912,P=0.006)区域内的血流密度均较对侧眼明显下降。RVO患者患眼各个区域内的血流密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RVO患者对侧眼整个图像血管(t=-2.213,P=0.032)、视盘内血管(t=-2.270,P=0.028)、整个图像毛细血管(t=-2.192,P=0.033)、视盘内毛细血管(t=-2.449,P=0.018)、颞上(t=-2.147,P=0.037)区域内的血流密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量化OCTA揭示了RVO患者视盘区血流密度下降,提示视盘区量化OCTA对于RVO病情的评估及对侧眼的预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扫描血管成像 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层 视盘区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