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低温核供热堆事故放射性释放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原中
曹建主
-
机构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出处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9-276,共8页
-
文摘
本文根据低温核供热堆的设计原则、堆内结构和系统设置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了该堆可能发生的向环境释放较多放射性的事故是:反应堆主冷却剂小管(取样管或仪表管)在安全壳外破裂;废气贮罐泄漏;核疏水系统贮罐泄漏;卸压箱泄漏;燃料组件操作事故;控制棒引水管破裂并迭加两道隔离阀失效。根据低温核供热堆的安全特点推导出这些事故放射性释放量的计算方法。结合拟建的大庆200MW低温核供热堆具体给出了重要的事故假设和这些事故放射性释放量的计算结果及其对公众成员的辐射剂量,其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控制棒引水管破裂并迭加两道隔离阀失效事故。在离排放口250m处公众成员受到的全身剂量为2.6×10-2mSv、甲状腺剂量为4.5mSv。
-
关键词
低温
核供热堆
事故
计算方法
放射性释放量
-
Keywords
Nuclear District Heating Reactor, Accident, Calculation Method)
-
分类号
TL73
[核科学技术—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TL413.2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
-
题名压水堆核电厂事故后厂房内气载放射性源项计算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周静
邱海峰
汪细河
-
机构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出处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2-687,共6页
-
文摘
事故工况下辐射防护设计是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的重要方面,事故后辐射源项作为事故后辐射分区以及人员剂量率评价的重要输入,其计算模型的确定是事故后辐射防护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根据设计基准事故放射性后果的严重性,选取大破口失水事故(LOCA)开展事故后辐射防护设计,自主建立事故后气载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模型,并验证了源项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
关键词
大破口失水事故
裂变产物
放射性释放量
-
Keywords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s, Fission products,Radioactivity release
-
分类号
TL413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TL7
[核科学技术—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