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瑞德西韦的合成
1
作者 余志扬 杨征敏 +4 位作者 李梦雪 宋明钰 周兵 秦雨馨 李书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I0004,共11页
为制备瑞德西韦药代动力学研究所必需的放射性示踪剂,以N,N-二甲基[^(14)C]甲酰胺为同位素原料,经亲电取代、分子间环化、碘代、亲核加成、羟基保护等十步放射性反应,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和手性HPLC拆分获得目标物(217.7 MBq,光... 为制备瑞德西韦药代动力学研究所必需的放射性示踪剂,以N,N-二甲基[^(14)C]甲酰胺为同位素原料,经亲电取代、分子间环化、碘代、亲核加成、羟基保护等十步放射性反应,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和手性HPLC拆分获得目标物(217.7 MBq,光学纯度(ee)>99%),总放化收率为4.3%。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质谱(MS)和在线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FSA)分析确认,目标物为[吡咯并三嗪环-4-^(14)C]瑞德西韦。放射性薄层成像分析(TLC-IIA)、离线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LSC)、在线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HPLC-FSA/PDA/MS)、液体闪烁测量(LSC)和HPLC-MS/MS分析表明,所得标记物的放化纯度和化学纯度均大于98%,比活度为2069.8 MBq/mmol,放射性/非放射性单一杂质含量均小于1%,该标记物可作为示踪剂,用于瑞德西韦的放射性药代动力学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标记合成 瑞德西韦 ^^(14)c 放射性示踪剂 抗病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岩溶地下水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卢安康 赵冠华 +3 位作者 王辉 周立坚 唐胜群 彭志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498,共12页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系统论述。研究表明,目前放射性同位素^(14)C主要用于测定岩溶地下水年龄,通过地下水年龄分布和不同来源的同位素占比,科学识别地下水补给源、估算地下水补给速率、合理评估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等,再现岩溶地下水运动过程,进而计算运移过程中同位素交换率,判断发生的岩溶作用程度,可示踪地下污染来源,揭示地下水污染质的迁移规律,可为水资源利用和环境评价提供关键性的依据。然而,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的过程中,仍存在样品采集、处理流程不规范,仪器精度有限、测试价格昂贵、检测结果波动性大等问题。^(14)C测年范围有限,作为示踪剂指示作用单一,无法测定出过于“年轻”或者“古老”的岩溶地下水年龄。此外,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自然成因的“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也会造成测年结果的偏差,现有的校正模型暂时无法解决该问题,相关理论也缺乏研究,这给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该文指出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未来仍需加强理论的研究,规范样品采集、处理流程,注重测试技术的开发,以解决“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造成的测年结果的偏差,多种示踪剂联合使用,提高测年精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14)c 测年原理 应用进展 存在问题 研究展望 岩溶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微生物-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白雪娟 翟国庆 刘敬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190,共16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循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利用效率和土壤C矿化为CO_(2)通量变化等特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介绍^(13)C稳定同位素的发展和标记方法,主要有^(13)C脉冲(单次与多次)标记、^(13)C连续标记、借助C_(4)土壤种植C_(3)植物确定^(13)C丰度以及不改变植被条件鉴定自然^(13)C丰度等。其次总结该技术在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C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3)C同位素标记在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13)C自然丰度技术在树木生长轮和植物群落水平C循环、土壤有机C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在土壤微生物方面,概述^(13)C稳定同位素在磷脂脂肪酸、氨基糖、芯片-稳定同位素探针、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同位素成像、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等微生物标志物上的应用。接着总结^(13)C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缺点,即^(13)C样品检测价格昂贵、由于^(13)C分馏作用影响^(13)C丰度检测不准确及^(13)C标记与微生物标志物技术结合对^(13)C标记丰度要求较高等。最后,对未来^(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提出展望:在理论上,需探究^(13)C标记底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C分配、转化和固持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制,构建统计与验证模型;在应用上,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学技术与^(13)C稳定同位素相结合,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推进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 循环 土壤有机 微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体在大气环境中对碳酸盐岩溶蚀过程及溶解无机碳δ^(13)C演变规律
4
作者 赵光帅 朱义年 +4 位作者 谢银财 沈利娜 吴华英 李腾芳 黄奇波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5,146,共13页
碳酸盐岩溶解是一种发生在地球浅表层环境下的特殊地质过程,因其地球化学过程具有低温性、开放性、敏感性和生物参与性等特点,导致岩溶水体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_(DIC))值的多变性。本研究开展大气开放环境中... 碳酸盐岩溶解是一种发生在地球浅表层环境下的特殊地质过程,因其地球化学过程具有低温性、开放性、敏感性和生物参与性等特点,导致岩溶水体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_(DIC))值的多变性。本研究开展大气开放环境中不同水体浸泡碳酸盐岩试片实验,探究大气降水、降水流经岩溶土壤及进入碳酸盐岩含水层再出露地表后对碳酸盐岩溶蚀的影响及δ^(13)C_(DIC)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降水及降水在土壤中渗流再出露地表后,即使无水生光合植物和土壤CO_(2)的持续输入,其对碳酸盐岩仍具有较强的溶蚀作用,而相同条件下岩溶管道/裂隙水出露地表后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微弱或不溶蚀。在无水生光合植物和土壤CO_(2)持续输入的大气开放系统水体中,当SO_(4)^(2-)>29mg·L^(-1)或NO_(3)^(-)>50 mg·L^(-1)时,NO_(3)^(-)产生的盐效应和与阳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作用可显著提高方解石溶解度,促进方解石溶解。土壤渗流水和岩溶管道/裂隙水出露地表后水中CO_(2)在数小时内即可完成脱气作用,并使水体δ^(13)C_(DIC)值显著增重,增幅可达+1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丫吉试验场 酸盐岩溶解 大气开放环境 ^溶解无机δ^(13)c同位素 cO_(2)脱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碳-14标记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征敏 宋明钰 +5 位作者 陈沪飞 余志扬 周迪 夏燕婷 郑东敏 薛晓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6,共8页
以[14C]碳酸钡为放射性同位素原料,通过格氏反应、亲核取代、胺化和缩合等8步放化反应制备了2种放射性同位素碳-14标记的氯虫苯甲酰胺粗品,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纯化获得标记物纯品14C-氯虫苯甲酰胺[3-溴-N-[4-氯-2-甲基-6-(甲氨... 以[14C]碳酸钡为放射性同位素原料,通过格氏反应、亲核取代、胺化和缩合等8步放化反应制备了2种放射性同位素碳-14标记的氯虫苯甲酰胺粗品,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纯化获得标记物纯品14C-氯虫苯甲酰胺[3-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羰基-14C]甲酰基)苯基]-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胺(2,55.6 mCi)和3-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基]-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羰基-14C]甲酰胺(3,58.6 mCi)]。以[14C]碳酸钡计,两种标记物的总放化收率分别为32%和52%。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在线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FSA)分析确认。放射性薄层成像分析(TLC-IIA)、离线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LSC)、在线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HPLCFSA/PDA/MS)和LSC分析表明,两种14C-氯虫苯甲酰胺的放化纯度分别为99.8%和99.6%,化学纯度分别为99.1%和98.4%,比活度分别为52.45 mCi/mmol和52.30 mCi/mmol。这2种标记物可作为放射性示踪剂,可满足氯虫苯甲酰胺在中国的登记代谢试验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同位素标记合成 -14 氯虫苯甲酰胺 放射性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在海洋科学及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美训 于蒙 +1 位作者 张海龙 陶舒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共10页
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CSRA)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分析手段,将所需的单体分子(生物标志物)从复杂的环境样品基质中分离并富集,再进行加速质谱仪(AMS)的放射性碳(14C)测定。这种分子水平的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能够... 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CSRA)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分析手段,将所需的单体分子(生物标志物)从复杂的环境样品基质中分离并富集,再进行加速质谱仪(AMS)的放射性碳(14C)测定。这种分子水平的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能够揭示出总有机质同位素组成的异质性,为解释有机碳的来源、迁移和转化等提供了新型的手段。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已应用于计算碳在全球各储库的逗留时间并揭示和定量估算化石源有机碳的输入、指示沉积物的搬运过程、示踪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改进沉积物年代学等;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单体分子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可用于有毒物质(如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示踪有机污染环境中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等。伴随着单体分子分离技术的改进及AMS灵敏度的提高,CSRA技术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分子放射性同位素分析 ^^14c 生物标志物 海洋科学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δ^(13)C_1在煤层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洪林 王红岩 +1 位作者 赵国良 李贵中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2-446,共5页
煤层气分布状态主要受控于两种地质效应:一种是热动力学机制控制下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存在于煤层气生成期;另一种是甲烷δ13C1解吸-扩散-运移效应,存在于煤层气生成后,源于埋深变浅而造成的泄压条件下。文中以沁水煤层气田为例,探讨了沁... 煤层气分布状态主要受控于两种地质效应:一种是热动力学机制控制下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存在于煤层气生成期;另一种是甲烷δ13C1解吸-扩散-运移效应,存在于煤层气生成后,源于埋深变浅而造成的泄压条件下。文中以沁水煤层气田为例,探讨了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δ13C1解吸-扩散-运移效应。认为可以利用煤层气δ13C1特征来评价煤层气保存条件和开采稳定性,指导煤层气田的勘探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同位素 气田勘探 ^δ^13c1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仙喀斯特湿地三种典型植物叶片碳同位素(δ^(13)C)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沈育伊 张德楠 +5 位作者 徐广平 滕秋梅 周龙武 黄科朝 牟芝熠 孙英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9-779,共11页
为探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生长环境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稳定碳同位素(δ^(13) C)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该文以挺水植物芦苇、浮水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种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 C特... 为探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生长环境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稳定碳同位素(δ^(13) C)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该文以挺水植物芦苇、浮水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种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 C特征及种间和微生境的差异,并基于植物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显著正相关的二端元模型,估算了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碳量。结果表明:(1)三种植物叶片δ^(13) C的变化范围为-28.47‰~-21.69‰,平均值为-24.83‰,不同生活型植物间δ^(13) C存在差异,金鱼藻>水葫芦>芦苇。(2)植物δ^(13) C值与叶片C、N和P元素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与C/N、C/P和N/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底泥的有机质、速效氮、总氮、速效磷和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会仙喀斯特湿地三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P平均值为10.34,表现出植物受N、P共同影响的特征。(4)δ^(13) C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三种水生植物可能通过增加磷利用效率来促进低水分利用率环境下的碳的合成,通过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策略来代偿较低的氮素利用效率。(5)芦苇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为159.60 t·a^(-1)·km^(-2),水葫芦为10.80 t·a^(-1)·km^(-2),金鱼藻为9.24 t·a^(-1)·km^(-2),平均值为59.88 t·a^(-1)·km^(-2)。会仙喀斯特湿地植物的不同生活型、光合作用途径和生长微环境,是影响叶片δ^(13) C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湿地 水生植物 营养元素 ^稳定同位素(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湿法氧化法测量放射性废树脂中^(3)H和^(14)C的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帆 郭贵银 +5 位作者 蒋婧 黄彦君 上官志洪 高超 刘新华 郭喜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422,共6页
基于湿法氧化法对核电厂产生的放射性废树脂进行前处理,建立了树脂中^(3)H和^(14)C的测量方法,分析了影响方法回收率的因素,并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中的^(3)H和^(14)C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H 2O 2浓度对方法回收率影响最大,在最优的氧... 基于湿法氧化法对核电厂产生的放射性废树脂进行前处理,建立了树脂中^(3)H和^(14)C的测量方法,分析了影响方法回收率的因素,并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中的^(3)H和^(14)C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H 2O 2浓度对方法回收率影响最大,在最优的氧化条件下,方法回收率达96.8%;^(3)H和^(14)C最小可探测比活度分别为41 Bq/g和1.3 Bq/g;^(14)C测量结果与《生物样品中^(14)C的分析方法氧弹燃烧法》(GB/T 37865—2019)的测量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4)C测量精密度为10.2%。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进行测量,^(3)H和^(14)C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6134±640)Bq/g和(2724±147)Bq/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氧化法 放射性废树脂 ^^(3)H ^^(1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辐照生产同位素^(14)C的靶件传热安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龙文 丁丽 +3 位作者 骆贝贝 窦勤明 王玉林 柯国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243-246,共4页
放射性同位素^(14)C主要通过堆内辐照高纯AlN粉末靶材生产,靶件在辐照过程中的发热是影响靶件安全的主要因素。本文使用MCNP、RELAP5对核发热和靶件表面温度等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靶件在堆内辐照过程是安... 放射性同位素^(14)C主要通过堆内辐照高纯AlN粉末靶材生产,靶件在辐照过程中的发热是影响靶件安全的主要因素。本文使用MCNP、RELAP5对核发热和靶件表面温度等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靶件在堆内辐照过程是安全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 ^^14c 靶件 辐照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CT-707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的吸收和排泄
11
作者 韩贵娟 江骥 +3 位作者 欧阳伟炜 罗鸿 张晓军 王明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研究CT-707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的吸收和排泄。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T-707,单次给予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300 mg(120μci)[^(14)C]CT-707混悬制剂空腹口服,使用液体闪烁计数仪(LSC)测定血浆、粪便和尿液的总放射性,用Win... 目的:研究CT-707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的吸收和排泄。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T-707,单次给予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300 mg(120μci)[^(14)C]CT-707混悬制剂空腹口服,使用液体闪烁计数仪(LSC)测定血浆、粪便和尿液的总放射性,用WinNonlin(8.1版Pharsight)软件按非房室模型计算血浆中总放射性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各时间间隔收集尿液和粪便的重量及放射性物质浓度,计算尿液和粪便中总放射性的回收率。结果: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300 mg[^(14)C]CT-707552 h(23 d)后,血浆中总放射性的平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AUC_(0-t)为(1049.15±589.38)ng·Equ.g^(-1)·h,AUC_(0-∞)为(2288.64±511.05)ng·Equ.g^(-1)·h,C_(max)为(229.00±63.66)ng/Equ.g,T_(max)和t_(1/2)分别为(2.83±1.47)h和(6.17±2.43)h。排泄试验结果显示:CT-707主要从粪便中排泄,粪便平均累计回收率约为(76.24±3.43)%,部分从尿液中排泄,平均累计回收率约为(3.41±1.00)%,总的平均累计回收率约为(79.65±3.26)%。CT-707耐受性良好,未报告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CT-707混悬制剂后,吸收迅速,消除较快,大部分通过粪便回收,安全性及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cT-707 放射性同位素 液体闪烁计数法 吸收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盐分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韦莉莉 严重玲 +1 位作者 叶彬彬 郭晓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0-1278,共9页
植物在盐生环境中δ13C值的改变可能包含两个成分:一个是盐分对CO2的扩散、传递或光合速率的影响而引起的δ13C值的改变;另一个是光合途径的转换引起的δ13C值的变化,δ13C值的大小与诱导发生CAM或C4代谢的程度有关。植物组织的δ13C值... 植物在盐生环境中δ13C值的改变可能包含两个成分:一个是盐分对CO2的扩散、传递或光合速率的影响而引起的δ13C值的改变;另一个是光合途径的转换引起的δ13C值的变化,δ13C值的大小与诱导发生CAM或C4代谢的程度有关。植物组织的δ13C值随盐度的变化趋势除了与植物本身固有的耐盐性有关以外,盐度和胁迫时间是影响植物δ13C的重要因素。根据盐生条件下同位素分馏特点可知,盐生植物与非盐生植物的δ13C随盐度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对非盐生植物而言,在低盐度和短期的盐处理下,随盐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植物的δ13C值增大,这个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导度;但是如果盐度过低,δ13C变化很小,则难以表现出应有的相关性;随着胁迫的加强,当限制光合作用的非气孔因素成为主导因素时,由于光合作用受到强烈抑制(光合结构遭到破坏),δ13C将随之降低。对盐生植物而言,其δ13C与最适盐度有关。最适盐度下,植物的δ13C低于其它盐度条件下的δ13C值。盐生条件下,有些C3植物可能发生光合途径的转换,无论诱导发生的是C4代谢还是CAM代谢,δ13C值均趋于增大。但是,一般情况下,盐处理诱导的光合途径的改变对植物组织整体的δ13C的影响很小。在密闭环境中或郁闭林地,植物和土壤呼吸释放的CO2再次参与光合作用,也会改变植物的δ13C值。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植物δ13C与盐度的关系,需要设置较大的盐度范围和进行长期的胁迫处理,才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数据,才有利于全面分析植物δ13C值与耐盐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同位素组成(δ^13c) 同位素歧视 盐生植物 非盐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无机碳(DIC)的碳同位素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涛 蒋少涌 +6 位作者 赖鸣远 杨競红 凌洪飞 吴能友 黄永样 刘坚 陈道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51-52,共2页
海水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溶解CO2(以HCO3^-存在),其δ^13C值组成十分恒定,一般在0‰值附近。赋存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孔隙水往往含有比海水更高的溶解CO2含量,且其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极大。对这些溶解CO2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能够为... 海水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溶解CO2(以HCO3^-存在),其δ^13C值组成十分恒定,一般在0‰值附近。赋存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孔隙水往往含有比海水更高的溶解CO2含量,且其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极大。对这些溶解CO2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能够为我们了解海底沉积物沉积一成岩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十分丰富的信息。为此,开展了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CD2(DIC)的碳同位素分析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溶解无机 海洋沉积物 孔隙水 同位素分析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cO2含量 海底沉积物 ^HcO3^- ^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14)C]尿素呼气试验的辐射剂量估算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14
作者 马永健 张培信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估算碳[14C]尿素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对人体各器官造成的辐射剂量,结合有关国家和国际标准,评价用药剂量为2 78×10-2MBq(0 75μCi)的一次碳[14C]尿素呼气试验检验所造成的辐射风险.结果表明,一次检验导致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小(为1 59... 估算碳[14C]尿素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对人体各器官造成的辐射剂量,结合有关国家和国际标准,评价用药剂量为2 78×10-2MBq(0 75μCi)的一次碳[14C]尿素呼气试验检验所造成的辐射风险.结果表明,一次检验导致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小(为1 59×10-3mSv),检验操作符合豁免管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尿素 呼气试验 辐射剂量估算 风险评价 豁免 幽门螺旋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Pc-C过渡期深水相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家永 马东升 +3 位作者 曹双林 夏菲 陈少华 吴凯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82-185,共4页
本文对湘西三岔、杆子坪与贵州织金3个震旦纪—早寒武世深水相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这3个剖面下寒武统底部都出现明显的δ^13C负漂移。其δ^13C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与全球浅海相碳酸盐剖面相似。这可能是下寒武统... 本文对湘西三岔、杆子坪与贵州织金3个震旦纪—早寒武世深水相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这3个剖面下寒武统底部都出现明显的δ^13C负漂移。其δ^13C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与全球浅海相碳酸盐剖面相似。这可能是下寒武统海洋生物产率的降低而导致沉积碳酸盐的δ^13C负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深水相 黑色岩系 华南 海相酸盐 同位素记录 剖面 ^Δ^13c 过渡 下寒武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食性大型土壤动物转化土壤有机碳的^14C示踪法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单军 季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3-871,共9页
土壤有机C是维持全球C平衡过程中的重要C库,其降解和转化在地球化学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有机C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4C示踪技术由于在测定目标化合物的转化速率和定位代谢产物和残留物分布上的优势,近年来... 土壤有机C是维持全球C平衡过程中的重要C库,其降解和转化在地球化学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有机C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4C示踪技术由于在测定目标化合物的转化速率和定位代谢产物和残留物分布上的优势,近年来在土壤有机C稳定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3种典型土食性大型土壤动物,白蚁(Isoptera:Termitidae)、甲虫幼虫(Coleoptera:Scarabaeidae)和蚯蚓(Oligochaeta:Lumbricidae),对土壤稳态有机C降解转化的14C示踪研究结果及相关的微生物作用。食土白蚁和甲虫幼虫的极端碱性(pH10~12.5)肠道段和肠道内的特殊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促使这两种动物可以选择性地降解和矿化腐殖酸中的稳态多肽等组分,进一步提高腐殖酸的腐殖化程度。食土蚯蚓体内含有高活性的纤维素酶,能促进纤维素的降解。虽然木质素在蚓粪中能发生降解,蚯蚓也能降解植物树叶,但是食土蚯蚓能否降解或选择性降解稳态土壤有机C的研究还极少。大型土壤动物肠道内含有大量微生物及酶,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动物降解和腐殖化有机C的过程中所起的具体作用如何以及这些酶的来源还不是很清楚。文中总结了目前对大型土壤动物转化土壤有机C认识上的不足,并对一些优先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 大型土壤动物 ^^14c标记 降解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年代测定的碳化锂制样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明富 沈承德 《地球化学》 CAS 1983年第4期411-416,共6页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are the principle of Li2C2 chemical reac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nd chemical procedure. Conditional experiments on reaction temperature, Li: CO2 proportion and C2H2 yield ...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are the principle of Li2C2 chemical reac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nd chemical procedure. Conditional experiments on reaction temperature, Li: CO2 proportion and C2H2 yield have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optimum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Li2C2 metho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Li2C2 method and the SrC2 method previously developed in our lab. shows that the former has the advantage over the l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代测定 化锂 反应原理 有机 制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生态运移与辐射剂量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森林 吴仁杰 +1 位作者 张欣钰 李金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9-2007,共19页
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机制和模型及参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剂量评价方法,以及在核设施发生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非平衡... 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输运和转移(简称运移)长期以来受到辐射环境保护领域的特别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机制和模型及参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剂量评价方法,以及在核设施发生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非平衡态运移模型及参数等相关研究现状,并从计算模型、评价方法和参数等多维度探讨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环境中的运移行为,重点针对放射性核素海洋运移、非人类物种剂量评价、短期事故排放的动态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建议,为核与辐射应急响应、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运移 剂量评价 非平衡态运移模型 ^^(1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度地下水^(14)C测年样品采集技术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焦鹏程 刘成林 +2 位作者 齐继祥 王弭力 陈永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09-312,共4页
高盐度地下水 (卤水 ) 14 C样品采集是同位素水文地质界的一个难题。罗布泊钾矿区卤水的化学组成特征是 :平均矿化度为 35 3.5 g/L ,SO2 -4的质量浓度 4 4 .0 3g/L ,HCO-3 的质量浓度为0 .2 71g/L。为此 ,文中借鉴一般地下水 (淡水或微... 高盐度地下水 (卤水 ) 14 C样品采集是同位素水文地质界的一个难题。罗布泊钾矿区卤水的化学组成特征是 :平均矿化度为 35 3.5 g/L ,SO2 -4的质量浓度 4 4 .0 3g/L ,HCO-3 的质量浓度为0 .2 71g/L。为此 ,文中借鉴一般地下水 (淡水或微咸水 ) 14 C样品的采集原理 ,设计出一套真空取样装置。其操作步骤是 ,首先通过调节卤水的 pH值 ,使得水中的无机碳以CO2 气体的形式溢出 ,然后 ,导入装有NaOH与BaCl2 混合溶液的样品瓶中 ,在野外获得高盐度卤水14 C测年样品。罗布泊卤水测试结果表明 ,这一流程有效地解决了硫酸盐干扰问题 ,卤水14 C样品质量可靠。该技术可为高盐度地下水测年提供有效手段 ,对低盐度地下水14 C取样也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同位素 同位素水文地质 卤水 化学组成 ^^14c测年样品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20
作者 陈英华 胡俊 +2 位作者 李裕红 薛博 严重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7-1033,共7页
植物体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由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 ,但环境胁迫对其影响也十分明显。综述了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生物量高低及判断历史气候依据等研究领域的进展 ,阐明了植物体的 δ1 3C值对干旱、盐分及... 植物体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由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 ,但环境胁迫对其影响也十分明显。综述了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生物量高低及判断历史气候依据等研究领域的进展 ,阐明了植物体的 δ1 3C值对干旱、盐分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水分胁迫的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水分胁迫 ^同位素比值(δ^13c) 同位素判别(△) 水分利用效率(W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