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铋软膏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
1
作者 周晓靓 杨雨薇 +2 位作者 刘金剑 唐海康 徐文清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717,共7页
为了有效防护介入诊疗操作人员的皮肤防护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纳米氧化铋软膏剂实现对介入诊疗中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大鼠模型评估纳米氧化铋软膏对40 Gy X射线照射后急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作用;通过全身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模... 为了有效防护介入诊疗操作人员的皮肤防护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纳米氧化铋软膏剂实现对介入诊疗中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大鼠模型评估纳米氧化铋软膏对40 Gy X射线照射后急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作用;通过全身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模型,观察该软膏剂对4 Gyγ射线造成的血液系统损伤的预防作用。针对^(125)I在植入放疗的辐射防护问题,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Micro-SPECT/CT)成像,比较不同组别小鼠^(125)I的射线透过率。结果表明,氧化铋软膏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以及全身照射造成的血小板减少以及股骨有核细胞降低均有显著预防作用。另外,Micro-SPECT/CT扫描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铋软膏对小鼠体内植入^(125)I产生的γ光子也有很好的辐射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铋 辐射防护 放射性皮肤损伤 软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养正 吴英 +4 位作者 Heikki Kallio Yang Baoru 王军宪 王秉文 崔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5-709,共5页
目的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深部X线治疗机,每次以3000 cGy的剂量,照射两次,造成大白鼠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待动物症状明显后,将Ⅱ度皮肤损伤的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沙棘果油高剂量... 目的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深部X线治疗机,每次以3000 cGy的剂量,照射两次,造成大白鼠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待动物症状明显后,将Ⅱ度皮肤损伤的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沙棘果油高剂量组、沙棘果油低剂量组、沙棘籽油高剂量组、沙棘籽油低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沙棘果油及籽油高剂量组,每天在损伤部位涂药两次,而其低剂量组每天涂药一次,阴性对照组每天涂灭菌的注射用水一次,阳性对照组每天涂Solcoseryl-Jelly软膏一次。结果肉眼观察结果显示,连续用药10d后,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动物的局部红斑、水肿明显减轻,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用药2周后,上述症状明显消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好转;另外,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的皮肤损伤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亦明显减轻,创面修复明显。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的超微结构明显受损,而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油 沙棘籽油 放射性皮肤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标准化护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茜 朱莺 +2 位作者 王湘 孟爱凤 徐德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减轻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方法将434例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7例。两组均接受放疗联合同期化疗,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护;观察组根据患者放疗剂量及患者局部情况设计标准... 目的减轻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方法将434例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7例。两组均接受放疗联合同期化疗,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护;观察组根据患者放疗剂量及患者局部情况设计标准化防护方案、规范评估方法、统一防护操作技术防护流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会阴部卫生清洁合格率及内裤穿着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标准化防护方案的实施可有效减轻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提高患者卫生防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 化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标准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疗妥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64
4
作者 戴勤 刘丽华 +1 位作者 尤国美 李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6期477-477,共1页
关键词 喜疗妥 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手指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诊治和医学随访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优优 刘玉龙 +6 位作者 余道江 卞华慧 陈炜博 戴宏 冯骏超 侯雨含 于军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8-531,共4页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会迁延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采取恰当的治疗对策。本文通过对一例^192Ir源意外照射致过量照射伴局部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进行诊治方案回顾、系统医学随访以及对局部...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会迁延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采取恰当的治疗对策。本文通过对一例^192Ir源意外照射致过量照射伴局部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进行诊治方案回顾、系统医学随访以及对局部受照手指情况的观察和思考,总结核和辐射损伤医学救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 放射性皮肤损伤 诊治 医学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袋联合皮肤防护剂局部应用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 被引量:6
6
作者 倪杰 龚光明 +2 位作者 徐云香 陆雁 吉冬丽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冰袋联合皮肤防护剂局部应用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31例双侧面颈部均需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左侧面分为对照组,右侧面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 目的探讨冰袋联合皮肤防护剂局部应用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31例双侧面颈部均需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左侧面分为对照组,右侧面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局部应用冰袋和皮肤防护剂,比较两组皮肤的变化。结果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及色素沉着、干性皮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冰袋联合皮肤防护剂局部应用对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冰袋 皮肤防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疗妥加冰片食醋外敷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琴 刘桂芝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放疗期间使用喜辽妥乳膏涂搽放疗野皮肤,30min后用冰片食醋敷料局部外敷1h,2~3次/d。对照组放疗野皮肤行常规护理,涂抹红霉素软膏。... 目的探讨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放疗期间使用喜辽妥乳膏涂搽放疗野皮肤,30min后用冰片食醋敷料局部外敷1h,2~3次/d。对照组放疗野皮肤行常规护理,涂抹红霉素软膏。均至放疗结束后1周。结果皮肤损伤发生率两组均为100%,皮肤损伤程度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喜辽妥加冰片食醋外敷可显著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喜辽妥 冰片 食醋 局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干预治愈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蒋琪霞 彭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0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伤口处理 湿性疗法 整体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9
作者 房彤 高志敏 +2 位作者 王永福 孙保锦 白国莉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8年第1期29-30,共2页
建立小型猪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采用6Mev-β线对小型猪行外照射,照射量6000cGy/次,一次完成。照射野4cm×4cm。小型猪皮肤β线损伤的临床表现与人相同,于照射后20d左右在红斑水肿的基础上出现水泡... 建立小型猪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采用6Mev-β线对小型猪行外照射,照射量6000cGy/次,一次完成。照射野4cm×4cm。小型猪皮肤β线损伤的临床表现与人相同,于照射后20d左右在红斑水肿的基础上出现水泡。小型猪对射线耐受力强,死亡率低,临床表现典型,重复性好,便于操作,是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理想的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临床表现 照射野 水肿 红斑 外照射 耐受力 实验动物 死亡率
全文增补中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自体骨髓移植术后并发大面积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
10
作者 李娥 李娜 +1 位作者 杨小燕 于洁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1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自体骨髓移植术 放射性皮肤损伤 非霍奇金淋巴瘤 放射性皮炎 层流室 恶性淋巴瘤 无菌操作原则 皮损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维生素E丙三醇悬浮液防护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锐瑾 孙荣刚 +4 位作者 孙秀珂 杨爱青 王素梅 杨艳平 郭艳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维生素E丙三醇悬浮液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辅助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放射野皮肤涂抹三乙醇胺乳膏(比亚芬),观察组放射野... 目的探讨自制维生素E丙三醇悬浮液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辅助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放射野皮肤涂抹三乙醇胺乳膏(比亚芬),观察组放射野皮肤涂抹自制维生素E丙三醇悬浮液。结果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00%,以Ⅰ级、Ⅱ级为主,均未发生Ⅳ级皮肤损伤。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维生素E丙三醇悬浮液在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护中可以达到与比亚芬相当的效果,且价格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维生素E 丙三醇 三乙醇胺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菲膜预防中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健 钱立庭 +1 位作者 高劲 陶振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4-987,共4页
观察美菲膜预防中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选择120例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美菲膜组、比亚芬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皮肤损伤级别及照射野... 观察美菲膜预防中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选择120例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美菲膜组、比亚芬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皮肤损伤级别及照射野皮肤疼痛程度。美菲膜组在不同照射剂量时皮损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亚芬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美菲膜组与比亚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后,美菲膜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级别低于比亚芬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亚芬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菲膜组照射野皮肤疼痛程度轻于比亚芬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亚芬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菲膜延缓了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出现时间,明显降低了皮肤损伤级别,减轻了患者照射野皮肤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菲膜 中晚期鼻咽癌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在糖尿病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葛雨欣 曾小玲 +4 位作者 黄钰 唐黎 周晓 史春梦 盛小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452,共8页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s)对糖尿病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续采用单次90 Gy放射线照射糖尿病大鼠腹股沟区皮肤,构建糖尿病大鼠放射性皮肤损...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s)对糖尿病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续采用单次90 Gy放射线照射糖尿病大鼠腹股沟区皮肤,构建糖尿病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从雄性SD大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中分离、提取、鉴定、扩增脂肪干细胞,并将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实验组(ADSCs组,n=6)。实验组给予ADSCs移植,对照组仅给予PBS注射。于放射线造模后第3周,分别采用皮肤损伤反应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TUNEL染色等方法评价ADSCs对糖尿病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糖尿病大鼠随机血糖均≥16.70 mmol/L、胰岛数量显著减少。ADSCs组大鼠皮肤损伤反应评分在放射后第2周和第3周分别为(3.41±0.27)和(3.25±0.11),显著低于对照组(4.66±0.10)和(5.25±0.11)(均P<0.01);ADSCs组皮肤厚度为(526.54±67.92)μm,显著低于对照组[(1029.69±196.03)μm,P<0.05];ADSCs组在400倍镜视野下淋巴细胞数量为(126.52±13.77)个,显著低于对照组[(243.56±48.16)个,P<0.05];ADSCs组血清中TNF-α、IL-4的含量分别为(2.38±0.008)ng/L、(7.67±0.63)ng/L,显著低于对照组[(3.68±0.42)ng/L、(11.71±0.51)ng/L,均P<0.01],ADSCs组血清中IL-13的含量为(18.42±2.77)ng/L,与对照组(21.52±2.94)ng/L相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DSCs组TUNEL阳性细胞比例为(17.96±2.29)%,显著低于对照组[(30.87±3.41)%,P<0.05]。结论ADSCs通过降低皮肤损伤反应评分、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释放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减轻糖尿病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放射性皮肤损伤 脂肪干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皮肤损伤评估工具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晓月 宋丽君 +1 位作者 韩宝瑾 刘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1942-1947,共6页
准确、标准的评估工具对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防治均有重要意义。现对国内外开发的放射性皮肤损伤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并分析现有评估工具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建议肿瘤诊治和研究时依据患病人群特点、干预效果、测量负担、是... 准确、标准的评估工具对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防治均有重要意义。现对国内外开发的放射性皮肤损伤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并分析现有评估工具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建议肿瘤诊治和研究时依据患病人群特点、干预效果、测量负担、是否在目标人群中应用或验证等选择适宜的量表。为全面评估放射性皮肤损伤症状表现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合理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炎 评估工具 肿瘤 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 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治疗 基于临床医生报告的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炎症反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阳 李晨晨 +2 位作者 陈宇彤 安美文 郑亚琴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68-168,共1页
放射疗法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使用率日益升高,放疗后皮肤易出现反复溃疡及急性坏死等炎症反应,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如何预防及治疗辐射性皮肤损伤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HMGB1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通过活化启动下游信号通路,释放... 放射疗法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使用率日益升高,放疗后皮肤易出现反复溃疡及急性坏死等炎症反应,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如何预防及治疗辐射性皮肤损伤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HMGB1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通过活化启动下游信号通路,释放IL-1β等炎性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同时,HMGB1的活化可激活TGF-β1与α-sma的表达,参与创伤愈合及纤维化等组织病理学反应,大剂量辐射后造成的皮肤损伤情况及其中HMGB1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选用8~9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编号。采用高能X射线单次38 Gy大剂量照射大鼠右后肢,建立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分别于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n=6),并于辐射后皮肤出现严重溃疡的时间点,进行HMGB1重组细胞因子及甘草酸铵药物腹腔注射。HE染色进行组织学水平病理分析,采用ELISA、免疫荧光染色、qRT-PCR及Westen Bolt方法检测血液及皮肤组织内HMGB1、TGF-β1及α-sma的分布及表达。研究辐射损伤后的皮肤炎症反应,探究HMGB1通路的活化及变化趋势;并分析HMGB1及甘草酸铵药物对HMGB1通路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辐射后时间的延长,照射区域的皮肤出现脱毛现象,在辐射后12 d,逐渐出现红肿,并伴有明显的红斑生成,15 d时皮肤破损溃疡,且皮肤损伤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与时间的正相关性。电离辐射后的不同时间点可以引起大鼠外周血及皮肤组织内HMGBI、TGF-β1及α-sma表达升高,且具有时间依赖性。辐射后15 d,HMGB1重组细胞因子及甘草酸铵药物组通过HMGB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分别促进或抑制炎症反应,说明HMGB1通路的异常激活是辐射性皮肤损伤及后续炎症级联反应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甘草酸铵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不同时间点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化疗方案致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姚泽欣(综述) 程飚(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1-866,共6页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头颈癌、鼻咽癌等患者放射治疗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不仅限制了肿瘤的放疗剂量,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成为提高肿瘤疗效的瓶颈。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与患者自身因素...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头颈癌、鼻咽癌等患者放射治疗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不仅限制了肿瘤的放疗剂量,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成为提高肿瘤疗效的瓶颈。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与患者自身因素、放疗技术、放疗剂量分割方案、放化疗方案等密切相关。不同放化疗方案以及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对急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发展存在影响,且临床上尚缺乏对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效的防治办法。因此,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不同放化疗方案所致放射性皮肤损伤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就同步放化疗、诱导和辅助化疗的联合应用加重放射性皮肤损伤及相关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诱导化疗 同步放化疗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卫超 曹卫红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机体受到意外照射或在接受放射治疗时会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皮肤组织中最先发生水分解而产生活性氧,其次呼吸链及炎症过程也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活性氧作为信号分子在调控生理生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辐射刺激后皮肤内活... 机体受到意外照射或在接受放射治疗时会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皮肤组织中最先发生水分解而产生活性氧,其次呼吸链及炎症过程也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活性氧作为信号分子在调控生理生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辐射刺激后皮肤内活性氧变化、活性氧干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以及活性氧消除调控放射性损伤等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联系活性氧代谢与放射性损伤的生理病理反应,为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活性氧 自噬 凋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对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志燕 饶振 +2 位作者 盛小伍 龙瀛 周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剂量为90 Gy的192Ir放射源,对SD大鼠左侧大腿内侧皮肤进行单次近距离照射,建立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剂量为90 Gy的192Ir放射源,对SD大鼠左侧大腿内侧皮肤进行单次近距离照射,建立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9)。照射后24 h,实验组大鼠照射处注射60μL(5×105个)脂肪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每隔3~4 d观察大鼠照射处皮肤损伤及愈合情况。照射后第28天,处死所有SD大鼠,取照射处皮肤组织,同时取未照射的正常组(n=9)相应部位的皮肤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3组皮肤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SD大鼠在受照射后出现III或IV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实验组的创面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正常组皮肤组织中不表达α-SMA,实验组较对照组皮肤组织中的α-SMA表达增强;实验组表皮厚度低于对照组,而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192Ir放射剂量为90 Gy时可以导致大鼠皮肤损伤,而ADSCs可以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并通过增加微血管新生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放射性皮肤损伤 Α-平滑肌动蛋白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清舒油膏防治食管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华 于大海 +2 位作者 李文婷 鹿红 吴勉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5-568,共4页
目的:观察并客观评价复方清舒油膏防治食管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放疗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放疗开始前在照射部位皮肤上外涂复方清舒油膏,每日1次,直至... 目的:观察并客观评价复方清舒油膏防治食管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放疗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放疗开始前在照射部位皮肤上外涂复方清舒油膏,每日1次,直至放疗结束后2周;对照组放射野内皮肤未做特殊处理。结果:全组有效病例共98例,其中研究组51例,对照组47例。照射40 Gy时两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均为100%,两组均未出现Ⅲ级皮肤损伤;照射50 Gy后,对照组Ⅱ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44.7%,研究组为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照射结束时,重度(Ⅲ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0%和19.1%(P=0.005);颈部有病变的患者,由于颈部受到高剂量照射,其Ⅲ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胸中、下段者。两组均未出现与复方清舒油膏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清舒油膏可显著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该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舒油膏 放射性皮肤损伤 食管癌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联合赛肤润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鲤 杨晨 于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赛肤润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取40只SD大鼠,用放射性核素32 P敷贴固定于大鼠背部皮肤以制备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建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新组、赛肤润组、康复新联合赛肤润组(联合... 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赛肤润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取40只SD大鼠,用放射性核素32 P敷贴固定于大鼠背部皮肤以制备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建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新组、赛肤润组、康复新联合赛肤润组(联合组),各10只。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擦拭皮损处;康复新组用康复新涂抹皮损处;赛肤润组用赛肤润喷涂皮损处;联合组先涂抹康复新液,待干后喷涂赛肤润,2次/d。各组均在8:00及16:00固定时间涂抹药液。观察创面局部变化及愈合时间。治疗第2周、4周、8周时取皮损创面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新组、赛肤润组、联合组的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联合组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康复新组及赛肤润组(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组创面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程度显著低于其他组,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及胶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胶原纤维排列更整齐,表皮结构更加完整。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2周、4周、8周时康复新组、赛肤润组、联合组的胶原纤维含量较高(均P<0.05);与康复新组、赛肤润组相比,联合组的胶原纤维含量较高(均P<0.05)。结论康复新联合赛肤润能够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早期炎症反应,促进创面血管新生与胶原纤维形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快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创面愈合 动物模型 组织病理学 赛肤润 康复新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