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杰 王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HFpEF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pEF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HFpEF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pEF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为HFpEF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主要对近年放射性核素显像在HFpEF中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该技术在HFpEF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放射性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 交感神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对闭塞性肺血管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蕴忠 刘秀杰 +8 位作者 何作祥 张卫和 张正 吴清文 莫丽君 刘华平 郭风 陈白屏 程显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206-208,共3页
根据肺动脉造影和肺灌注显像检查。65例闭塞性肺血管病中,33例诊断为肺栓塞症(大块),肺灌注显像呈肺段以上分布的血流灌注缺损;32例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中,20例诊断为慢性哑型肺血栓栓塞症,肺灌注显像呈不均匀的斑片状稀疏缺损;12例诊... 根据肺动脉造影和肺灌注显像检查。65例闭塞性肺血管病中,33例诊断为肺栓塞症(大块),肺灌注显像呈肺段以上分布的血流灌注缺损;32例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中,20例诊断为慢性哑型肺血栓栓塞症,肺灌注显像呈不均匀的斑片状稀疏缺损;12例诊断为真正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肺灌注显像为正常或普遍稀疏。65例中63例肺动脉平均压增高,升高程度与肺血流受损范围和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 闭塞性血管病 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馨赟 季晓微 严惟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9-752,共4页
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可以反映肺部血流与通气功能,间接评价肺栓塞的分布,特别是对判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肺栓塞患者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无创,亚肺段栓塞敏感的优势。同时介入治疗的原理及其应用特点对... 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可以反映肺部血流与通气功能,间接评价肺栓塞的分布,特别是对判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疑似肺栓塞患者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无创,亚肺段栓塞敏感的优势。同时介入治疗的原理及其应用特点对治疗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肺栓塞的核素显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灌注 放射性通气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分析肺栓塞病因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蒨 王金城 +5 位作者 柏江 米宏志 杨浩 朱明 丁健 陆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肺内栓子来源以及下肢静脉病变及其他诱因与 PE发病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93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应用^(9m)TcMAA和^(99m)Tc-GP,进行肺灌注.通气显像...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肺内栓子来源以及下肢静脉病变及其他诱因与 PE发病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93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应用^(9m)TcMAA和^(99m)Tc-GP,进行肺灌注.通气显像及^(99m)Tc-MAA下肢静脉显像。结果:肺灌注.通气显像显示86例患者为多发性肺栓塞,7例患者肺灌注-通气显像正常; PE组中,61例有下肢深静脉病变,占 70.9%,其中由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引起的 PE者 46例,占 PE合并下肢静脉病变者的 75.4%。结论: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及下肢静脉显像的联合应用可明确PE及其病因诱因的诊断,从而减少临床PE的误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检测仪在同日法肺通气/肺灌注(V/Q)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巴建涛 景红丽 +1 位作者 吴桂华 王志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76-477,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放射性检测仪准确控制患者通气过程中吸入Technegas(锝气体)剂量,提高同日法肺V/Q显像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124例临床可疑肺栓塞(PE)患者行同日法肺V/Q显像,其中46例患者在通气过程中采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吸入Technega... 目的:探讨采用放射性检测仪准确控制患者通气过程中吸入Technegas(锝气体)剂量,提高同日法肺V/Q显像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124例临床可疑肺栓塞(PE)患者行同日法肺V/Q显像,其中46例患者在通气过程中采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吸入Technegas的剂量。78例未使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使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吸入Technegas剂量的同日法肺V/Q显像成功率97.8%。78例对照组的成功率73.1%。结论:采用手提式放射性监测仪监测患者吸入的Technegas剂量,能准确控制肺V显像的计数率,有效提高同日法肺V/Q显像的成功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日法 通气/灌注(V/Q)显像 Technegas(锝气体) 放射性检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病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被引量:1
6
作者 庞雁 常克力 +4 位作者 庹培昱 蒋霞芬 王兆祥 朱殿清 邹永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本文利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研究56例肺癌的骨转移情况。其阳性率为62%,肺癌病人骨显像阳性发现早,常在术前及术后8个月以内,且常为多发灶。骨显像被认为是一高灵敏而非特异的检查骨转移的方法,故需仔细判断骨显像中所示阳性区域病灶。... 本文利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研究56例肺癌的骨转移情况。其阳性率为62%,肺癌病人骨显像阳性发现早,常在术前及术后8个月以内,且常为多发灶。骨显像被认为是一高灵敏而非特异的检查骨转移的方法,故需仔细判断骨显像中所示阳性区域病灶。可使其假阳性降低为零。骨显像所示骨转移尤其是“隐匿性骨转移”似应与传统骨转移灶相区分,并对其性质、预后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肺癌病人的骨转移得到早期、合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显像 骨转移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侯鹏 陈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8-640,共3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因尚未明确。IPF好发于老年人,病变局限于肺部,组织病理学和(或)影像学表现具有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特征。
关键词 纤维化 放射性显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老年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傅海香 王占明 +4 位作者 赵光宇 张彩霞 刘大军 丁谦玉 高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34-535,共2页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老年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傅海香王占明1赵光宇2张彩霞2刘大军丁谦玉3高峰4(第二临床学院内科,沈阳110003)关键词肺癌;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肺癌的早期确诊较难,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1.3%~3...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老年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傅海香王占明1赵光宇2张彩霞2刘大军丁谦玉3高峰4(第二临床学院内科,沈阳110003)关键词肺癌;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肺癌的早期确诊较难,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1.3%~32.5%[1]。近十年来采用放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转移 放射性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伪影识别与分割
9
作者 王静 李素晓 +2 位作者 董洁 姜恩宇 赵书俊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0年第4期249-252,共4页
SPECT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定量分析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有效手段。对通气/灌注图像中肺部区域能否准确定位及有效分割是整个定量分析的前期工作与基础。提出一种均值检测法实现核素肺部成像的伪影识别及感兴趣区ROI提取,并基于二... SPECT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定量分析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有效手段。对通气/灌注图像中肺部区域能否准确定位及有效分割是整个定量分析的前期工作与基础。提出一种均值检测法实现核素肺部成像的伪影识别及感兴趣区ROI提取,并基于二维最大熵理论确定阈值分割出双肺影像。通过对16例正常人和10例肺栓塞病患的SPECT通气/灌注图像进行处理,该方法提取效率高、运算速度快,较好地实现了肺部感兴趣区定位与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通气/灌注显像 伪影识别 二维最大熵 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随访中的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薛霖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2-1144,共3页
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CTPA)可直观地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形态、部位及血管堵塞程度,目前已成为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可反映肺血流灌注异常,特别适合于外周型肺栓塞的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 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CTPA)可直观地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形态、部位及血管堵塞程度,目前已成为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可反映肺血流灌注异常,特别适合于外周型肺栓塞的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PTE的一种远期并发症,肺V/Q显像可准确反映肺动脉血流灌注状况,目前是指南推荐的CTEPH首选的筛查手段。研究表明,急性PTE抗凝后采用肺V/Q显像评估残余肺血管阻塞,对VTE复发和(或)CTEPH形成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CT动脉造影 通气/灌注显像 诊断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唾液显像和牛奶示踪扫描探查肺误吸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小文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4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误吸 放射性 对照研究 牛奶 唾液 ^99mTc硫胶体 探查 示踪 反复发作性 胃食管返流 部疾病 小儿误吸 显像技术 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 扫描法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福锴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6-1322,1341,共8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推动了核心脏病学中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处理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大量复杂数据、减少图像采集时间和辐射剂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推动了核心脏病学中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处理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大量复杂数据、减少图像采集时间和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优化诊断准确性、自动化处理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心肌灌注显像的数据采集处理、衰减校正、图像后处理、诊断报告及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为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核心脏病学的工作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学 放射性 心肌灌注显像 人工智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与核素肺灌注显像 被引量:5
13
作者 柴学 张龙江 +5 位作者 胡裕效 赵艳娥 薛杨波 胡小波 朱虹 卢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24只家兔,20只采用股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另外4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栓塞后2h行DEPI及核素肺灌注平面显像。以病理...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24只家兔,20只采用股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另外4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栓塞后2h行DEPI及核素肺灌注平面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肺叶基础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比较增强DEPI图像上栓塞区与正常肺实质的CT值和强化值(Overlay值)。结果对照组DEPI图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黄红色伪彩,栓塞后栓塞区肺灌注图像表现为灌注缺损,核素肺灌注显示栓塞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DEPI和肺灌注平面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50%、95.24%、100%;67.50%、81.25%、64.29%、83.33%。增强后栓塞区和非栓塞区CT值及强化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核素肺灌注显像相比,DEPI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 灌注成像 栓塞 放射性显像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症溶栓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勇 张汝森 +1 位作者 胡颖坚 何红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20-2422,共3页
目的:运用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肺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和直观的客观依据。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应用... 目的:运用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肺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和直观的客观依据。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应用半定量法计算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PPDs)和灌注改善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improve score,PPIs)。治疗前、治疗后7~10d及25~30d的PPDs分别记为PPDsD0、PPDsD10和PPDsD30。各组PPDsD0与PPDsD30之差、PPDsD0与PPDsD10之差、PPDsD10与PPDsD30之差分别记为PPIs、PPIsI1、PPIsI2。结果:溶栓组、抗凝组PPDs在治疗后均随时间显著降低(P<0.001);溶栓组PPIsI1明显大于抗凝组;两组PPIsI2无明显差异。在整个观察期间(治疗后1个月),溶栓组PPIs明显大于抗凝组。结论:溶栓治疗较单抗凝治疗能够更加迅速而持续地改善肺栓塞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应用肺灌注显像可以准确地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肺血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放射性显像 灌注显像 右室功能不全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核素显像
15
作者 林祥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83-184,共2页
一、甲状腺动态显像放射性核素甲状腺血管造影是以<sup>99m</sup>TcO<sub>4</sub><sup>-</sup>弹丸由肘静脉注入,观察甲状腺血流灌注情况及病变区血流灌注,临床上与甲状腺静态显像相结合,用以鉴别... 一、甲状腺动态显像放射性核素甲状腺血管造影是以<sup>99m</sup>TcO<sub>4</sub><sup>-</sup>弹丸由肘静脉注入,观察甲状腺血流灌注情况及病变区血流灌注,临床上与甲状腺静态显像相结合,用以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与甲状腺功能状态。1.方法:受试者取仰卧位,头部轻度后仲,置γ照相机探头视野内,视野包括甲状隙及两侧颈总动脉。γ照相机准直器为低能,高分辨率平行孔准直器,探头平面尽量贴近甲状腺。肘静脉弹丸注入<sup>99m</sup>TcO<sub>4</sub><sup>-</sup>370~555MBq(10~15mci)后,以2s一帧作连续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甲状腺动态显像 甲状腺疾病 平行孔准直器 甲状腺静态显像 血流灌注情况 γ照相机 功能性转移灶 甲状腺显像 颈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胰腺肿瘤诊断的前景
16
作者 唐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0年第1期11-13,共3页
近年来,我国胰腺肿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上为例其发病率已上升为肿瘤的第5位。应用ERClP、B超、MR等先进方法诊断胰腺癌已得较大的进展,但早期诊断仍然是一个未实破的难(?) 核医学诊断的特点除显示形态外,重要的是反映人嚣宫和病变... 近年来,我国胰腺肿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上为例其发病率已上升为肿瘤的第5位。应用ERClP、B超、MR等先进方法诊断胰腺癌已得较大的进展,但早期诊断仍然是一个未实破的难(?) 核医学诊断的特点除显示形态外,重要的是反映人嚣宫和病变的生化和病理生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放射性显像 病理生理 早期诊断 断层显像 平均生存期 医学诊断 放射免疫测定 诊断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肺灌注显像定量预测肺癌术后肺功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化标 谷力加 +1 位作者 冯卫能 程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603-604,共2页
目的 :探讨核素肺灌注显像定量预测肺癌术后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2 1例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全肺切除组和肺叶切除组 ,肺灌注显像结合常规肺功能检查 ,比较第 1秒用力呼气量 (FEV1)术前预测值与术后实测值的相关关系。结果 :... 目的 :探讨核素肺灌注显像定量预测肺癌术后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2 1例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全肺切除组和肺叶切除组 ,肺灌注显像结合常规肺功能检查 ,比较第 1秒用力呼气量 (FEV1)术前预测值与术后实测值的相关关系。结果 :使用该方法定量预测术后肺功能 ,FEV1术前预测值与术后实测值呈显著正相关。2 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随访无一例有肺功能不全。结论 :核素肺灌注显像定量预测肺癌术后肺功能 ,可作为评估肺癌手术安全性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显像 定量预测 术后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肺区域阻抗图与核素显像通气测定的自身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伯年 贾海泉 邹学超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00-201,共2页
对比肺区域阻抗图与核素显像两种通气测定结果,探讨两种方法相关性和优越性。方法就15例拟行核素99mTc-DTPA气溶胶吸入法测定肺通气的病例进行肺区域阻抗通气图测定,两种结果进行同侧自身对比。结果两法同侧肺(患侧或健... 对比肺区域阻抗图与核素显像两种通气测定结果,探讨两种方法相关性和优越性。方法就15例拟行核素99mTc-DTPA气溶胶吸入法测定肺通气的病例进行肺区域阻抗通气图测定,两种结果进行同侧自身对比。结果两法同侧肺(患侧或健侧)通气结果对比,通气百分率分别为(32.51±13.61)%、(33.12±14.27)%(患侧)、(67.49±13.61)%及(66.88±14.27)%(健侧),统计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研究肺通气分布情况方面,由于肺区域阻抗通气图测定具有安全、经济、操作简便的优点,可连续或多次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阻抗图 通气显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珂 孔祥辉 +4 位作者 吴志兴 吕宽 申超 刘春雨 刘家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0-572,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图像特点及规律。方法:使用SPECT双探头仪对310例肺癌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必要时加做局部静态显像。结果:①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阳性率最高(64.83%);②肋骨为最多见转移部位(263例);③多发转移病灶250例,...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图像特点及规律。方法:使用SPECT双探头仪对310例肺癌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必要时加做局部静态显像。结果:①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阳性率最高(64.83%);②肋骨为最多见转移部位(263例);③多发转移病灶250例,占80.6%,单发转移病灶60例,占19.3%。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能较X线、CT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转移的首选检测方法;周围型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高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对于不典型的异常病灶应通过补充X线摄片、CT检查最终明确诊断;骨显像异常病灶的数目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性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用于肺栓塞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茜 黄俐俐 +2 位作者 秦淑玲 岳明纲 李河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59-562,共4页
目的:比较通气蛐灌注(V-P)显像和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对肺栓塞(PE)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和方法:65例疑有PE的患者同时进行了V-P显像和SCTA检查,包括29例PE和36例非PE患者。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价两种显像对PE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比较通气蛐灌注(V-P)显像和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对肺栓塞(PE)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和方法:65例疑有PE的患者同时进行了V-P显像和SCTA检查,包括29例PE和36例非PE患者。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价两种显像对PE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V-P显像对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2%,72.2%和78.5%,SCTA分别为79.3%,91.7%和86.2%。非确定性诊断在V-P显像中占受检病例的16.9%,SCTA占4.6%。V-P显像的非确定性诊断多出现于既往有其它心肺疾患的患者,如将非确定性诊断病例去除,则V-P显像的各项诊断参数均较SCTA呈增高趋势。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法,则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可提高到93.1%,94.4%和93.8%。结论:总体上SCTA对PE诊断的准确性优于V-P显像,应作为首选检查法;如果对受检病例作适当的选择,V-P显像的诊断价值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联合应用两种显像是目前最为理想的PE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放射性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