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评价左室心肌梗死对右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迪 黄希正 马淑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我们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左室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对右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对照组15例(Go),前壁心肌梗死组29例(G1),下壁心肌梗死组39例(G2),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三组的... 目的:我们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左室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对右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对照组15例(Go),前壁心肌梗死组29例(G1),下壁心肌梗死组39例(G2),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三组的右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参数。结果:①右室整体收缩功能,在RVEF、PER和1/3EF三个参数中,G2较Go和G1均有明显下降(P<0.05);②右室整体舒张功能,在PFR,1/3FF和1/3ER三个参数中,与Go比较,G1和G2均有明显下降(P<0.05);③右室局部收缩功能,以RVREF为参数,G2在三个节段上比Go有明显下降(P<0.05);④右室局部舒张功能,以RVR1/3FF为参数,G2在四个节段上比Go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左室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对右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素心造影 心肌梗死 整体和局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评价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功能
2
作者 吴迪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对不同NYHA分级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左室总体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对比分析。方法:对照组15例(G0),前壁心肌梗死NYHA0级25例(G1),前壁心肌梗死NYHAⅡ-Ⅲ级12例(G2)。利用平衡法门控...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对不同NYHA分级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左室总体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对比分析。方法:对照组15例(G0),前壁心肌梗死NYHA0级25例(G1),前壁心肌梗死NYHAⅡ-Ⅲ级12例(G2)。利用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技术评价三组的左室总体和局部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结果: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在LVEF、PER、1/3EF、1/3ER4个参数中,G2分别比G1和G0显著性差异(P〈0.01)。②左室总体舒张功能,在PFR、1/3FF、1/3FR中,G2分别比G1和G0有显著差异(P〈0.01)。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在以LVREF为参数时,G2在所有6个节段比G1和G0分别有显著下降(P〈0.01)。④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在以LVR1/3FF-为参数时,G2在所有6个节段比G0和G1分别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前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已对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产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素心造影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收缩和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血池显像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右心室的急性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雨 张喜文 +2 位作者 徐海燕 谷阳 马树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7-910,共4页
目的应用核素心血池显像(ERNA)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右心室功能及同步性的急性反应。资料与方法选取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治疗(CRT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内分别采集ERNA图像,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 目的应用核素心血池显像(ERNA)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右心室功能及同步性的急性反应。资料与方法选取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治疗(CRT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内分别采集ERNA图像,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右心室不同步性参数。右心室的不同步性参数定义为与R-R间期标准化的右心室相角程(RVPS)、右心室峰相位标准差(RVPSD)。选择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术后CRT组的RVEF为(35.29±3.19)%,不同步参数RVPS为(23.54±4.24)%、RVPSD为(10.33±1.74)%,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CRT组治疗后15例(62.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缩小≥15%,将其定义为急性反应组。急性反应组术前RVEF高于无反应组(P<0.05),而RVPS和RVPSD低于无反应组(P<0.05)。CRT急性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患者术后RVPS、RVPSD均减小(P<0.05),RVEF均增加(P<0.05),两组患者右心室功能和不同步性均得到改善。结论 CRT术后即可显著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ERNA可以评价CRT手术前后的RVEF及右心室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脏起搏 人工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确定核素心室显像角度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仲慧 王新强 +3 位作者 汤建中 董小波 古汉民 阚冀荣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目测方法与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差异及对左室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的患者35例,分别以常规目测和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并进行两次显像,对... 目的:探讨常规目测方法与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差异及对左室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的患者35例,分别以常规目测和断层采集方法确定左右心室分开的角度,并进行两次显像,对两种方法的角度以及处理所得左室主要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断层采集确定的角度为标准,与常规角度对比平均的角度差为8°,最大的偏差值达17°,由此所得的左室功能参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右心室角度分隔是否准确对左室功能参数测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断层方法确定角度简便、实用、客观、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法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诊断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和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岩 于振香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17-318,共2页
目的 :通过心脏血池显像判定扩张型心肌病与冠心病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显像的差异以利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 (DCM)组左心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参数均明显降低 ,而冠心病 (CHD)组左室舒张功能... 目的 :通过心脏血池显像判定扩张型心肌病与冠心病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显像的差异以利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 (DCM)组左心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参数均明显降低 ,而冠心病 (CHD)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收缩功能指标改变早而敏感。结论 :应用平衡法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结合功能显像的特殊变化有助于鉴别 CHD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法放射性素心造影 扩张型心肌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及心电图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诗东 华伟 +5 位作者 张澍 王方正 支力大 史蓉芳 何作祥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12 61)岁 ,均采用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 (VVI)模式先后顺序进行右心室心尖部 (RVA)和RVS。记录术前心电图、术中RVA和RVS起搏心电图 ;术后进行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 ,对比自身心律与RVA和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的差异。  结果 :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证实RVA起搏造成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和双心室失同步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RVA起搏时QRS波群较术前自身增宽 [(173 0 0± 14 94)msvs (74 5 0± 7 62 )ms ,P <0 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RVS起搏的QRS波群宽度较RVA起搏缩窄 [(13 6 0 0± 13 5 0 )msvs (173 0 0± 14 94)ms ,P <0 0 0 1)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 ;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时心电轴、QRS波群与正常心电图相似或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间隔部起搏 素心显像 位相分析 心电图 慢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放射性核素显像 被引量:2
7
作者 谭天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175-177,共3页
肝细胞具有多种代谢功能,许多内原性化合物(如体内代谢产物)和外原性化合物(包括肝胆显象剂在内的各种药物),均经肝细胞摄取和代谢,并随胆汁排出体外。因此,静脉注入肝胆显象剂后。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总胆管 胆囊壁 原性 肝管 体内代谢产物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 黄疽 肝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室显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室功能的评价
8
作者 冯勇 张汝森 +2 位作者 熊兆孚 胡颖坚 陈上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821-822,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 心脏病 功能 素心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合冠状动脉CT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赵英 王蒨 +3 位作者 米宏志 焦建 孟晶晶 丁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结合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并与单一MPI或CTCA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纳入120例怀疑或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其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58)和非糖... 目的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结合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并与单一MPI或CTCA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纳入120例怀疑或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其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58)和非糖尿病组(n=62),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腺苷负荷/静息MPI和CTCA,并均于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以CAG、CAG联合MPI作为标准评价单一MPI、CTCA、MPI结合CTCA对"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糖尿病组MPI结合CTCA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血供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8%、86.15%、90.80%、91.89%、88.89%。非糖尿病组MPI结合CTCA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血供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91.43%、92.47%、94.74%、88.89%,均高于单一MPI或CTCA的诊断效能。结论 MPI结合CTCA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其诊断"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明显高于单一影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体层摄影 X 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标记多功能纳米探针及其在PET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五敏 易贺庆 李林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30-633,共4页
分子影像学是精准医学的三大支撑技术之一,其借助分子探针,运用影像设备实时监测活体细胞、组织乃至整个机体在细胞或分子水平发生的生理、生化事件[1]。目前常用的分子影像探针包括常规的非特异性造影剂、带有特异分子配体的分子探针... 分子影像学是精准医学的三大支撑技术之一,其借助分子探针,运用影像设备实时监测活体细胞、组织乃至整个机体在细胞或分子水平发生的生理、生化事件[1]。目前常用的分子影像探针包括常规的非特异性造影剂、带有特异分子配体的分子探针及纳米探针。纳米探针主要包括磁性纳米探针、光学纳米探针、放射性核素标记纳米探针、声学纳米探针、多模态纳米探针和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探针 纳米粒子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报告书写规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敏福 范岩 +6 位作者 李文婵 牛娜 孙晓昕 张卫方 张晓丽 王茜 杨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是对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危险分层和制订治疗决策的重要影像技术[1-2]。诊断报告是影像检查的最终体现形式,是指导临床的重要医疗文件。在我国,MPI已比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是对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危险分层和制订治疗决策的重要影像技术[1-2]。诊断报告是影像检查的最终体现形式,是指导临床的重要医疗文件。在我国,MPI已比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如对影像特征的描述欠准确、信息不完整、诊断结论没有回答临床问题等,降低了MPI应有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操作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肌显像与电子束CT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梁棕 罗初凡 +5 位作者 杜志民 梁宏 李向民 胡承恒 李怡 马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947-948,共2页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显像 (SPECT)与电子束CT(EB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 (CAC)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同期行EBCT和SPECT检查的患者 72例 ,记算每例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S) ,结合CS和SPECT评价对冠...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显像 (SPECT)与电子束CT(EB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 (CAC)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同期行EBCT和SPECT检查的患者 72例 ,记算每例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S) ,结合CS和SPECT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1)按年龄和性别给定的CS阈值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7%、81%、75 %和 83 % ;(2 )按SPECT阳性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1%、76%、71%和 84% ;(3 )结合CS阈值和SPECT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 97%和 96% ,系列试验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 95 %和 91% ,均显著高于单项试验的相应指标 (P <0 0 5 )。结论 :合理应用BECT冠状动脉钙化与核素心肌显像联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的准确性 ,减少漏诊或误诊 ,是临床诊断冠心病较为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心显像 电子束CT 冠心病 诊断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磁共振显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邬冬梅 汤嘉宁 +3 位作者 王慧峰 彭琨 冯艳林 张全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评价心肌磁共振显像(MRI)、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和超声心动图(Echo)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AMI患者23例,分别于一周内行MRI、SPECT及Echo三项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 目的评价心肌磁共振显像(MRI)、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PECT)和超声心动图(Echo)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AMI患者23例,分别于一周内行MRI、SPECT及Echo三项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将MRI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并与SPECT及Echo结果比较,行相关分析及一致性检验。结果MRI采用多层Simpson法,图像空间分辨率高,可以准确划分血池和心肌的界限。SPECT较MRI低估左室容积EDV15.9ml,ESV8.3ml,EF值两者大致相等。Echo较MRI低估左室容积EDV53.2ml,ESV33.0ml,高估EF5.3%。经相关分析,SPECT与MRI所测EDV、ESV、EF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4、0.84(P均<0.001),Echo与MRI所测EDV、ESV、EF相关系数分别为0.54(P<0.01)、0.43(P<0.05)、0.63(P<0.01)。经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SPECT与MRI所测左室容积及射血分数有等价性。结论MRI检测心功能准确、可靠。SPECT与MRI具有等价性。Echo左心功能测值较MRI有明显偏倚,需进一步改进检测方法以提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显像 超声心动描记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测定青海地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景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与核素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测定青海地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240例.分别进行UCG和SP...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与核素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测定青海地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240例.分别进行UCG和SPECT检测。根据SPECT显示的结果分为A组120例:心肌缺血;B组92例:小面积心肌梗死;C组28例:大面积心肌梗死。比较2种方法测定LVEF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2种检测方法测得的LVEF在A组(r=0.71,P<0.05)、B组(r=0.69,P<0.05)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在C组无相关性(r=0.71,P>0.05)。A组与B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明显差异。C组SPECT敏感性高于UCG,UCG特异性高于SPECT。结论青海地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和小面积心肌梗死者,临床上可以参考UCG测得的LVEF;而有多个节段的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宜采用SPECT测,以获得更准确的LVEF值和心肌灌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超声心动描记 心肌缺血 功能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标记纳米探针在肿瘤多模态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邢岩 赵晋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2013年美国新发癌症1660290例,死亡580 350例[1]。在中国,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也日益严重,国家癌症中心对2010年全国肿瘤登记数据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2013年美国新发癌症1660290例,死亡580 350例[1]。在中国,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也日益严重,国家癌症中心对2010年全国肿瘤登记数据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5.23/10万,新发恶性肿瘤3093039例,死亡1956622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量子点 纳米球 分子探针 体层摄影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放射性显像 分子影像学 多模态显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显像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右心室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颖娴 方理刚 +7 位作者 陈未 王怡宁 曹剑 高鹏 杨德彦 王佳丽 常龙 方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超声心动图右室功能指标是否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评估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心脏磁共振显像(MRI)为金标准,对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右心结构及功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阈值进行了探讨。方法 2014年9—12月前瞻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 目的超声心动图右室功能指标是否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评估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心脏磁共振显像(MRI)为金标准,对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右心结构及功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阈值进行了探讨。方法 2014年9—12月前瞻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16例心房颤动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参数,同期行MRI检查。储存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维动态图像,Echo Pac软件生成右室各层心肌的应变曲线。结果左室舒张末内径与MRI左室舒张末容积,左房前后径、右房横径与MRI相应内径,右室舒张末及收缩末面积与MRI右室容积均明显相关。右室心肌中层收缩期纵向峰应变(PLSS-MID)、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组织多普勒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速度(S')与MRI右室射血分数(MRI-RVEF)呈线性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右心收缩功能参数中PLSS-MI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36),其绝对值<17%诊断右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敏感度(0.909)、特异度(0.800)较高。Bland-Altman分析中,2.5×PLSS-MID与MRI-RVEF一致性较好。以RVEF是否<48%进行分组,则RVEF下降组心房颤动患者心内膜PLSS、PLSS-MID及心外膜PLSS均低于RVEF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心内膜PLSS受损最为明显(-18.4%比-23.9%,P=0.011)。结论现有右室收缩功能参数中S'、TAPSE同样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斑点追踪技术所得PLSS对RVEF下降的敏感性、特异性更好;2.5×PLSS-MID有助于预测MRI-RVEF。推荐联合TAPSE、S'以及PLSS等多种指标来进行心房颤动患者右室功能不全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 放射性显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骨显像诊断颞下颌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敏 姚军 +2 位作者 田嘉禾 尹大一 许亦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6 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接受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通过骨扫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选择2 3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利用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6 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接受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通过骨扫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选择2 3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果:选择保守治疗者4 3例,血池相和延迟相影像及SPECT两侧关节区影像对称。接受颞下颌关节重建术者2 3例,血池相和延迟相影像及SPECT影像两侧关节区影像不对称,患侧关节区放射性强度和髁状突放射性计数比值稍高于对侧;术中发现,髁状突表面软骨有破坏,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骨扫描可以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早期器质性病变的检测手段,选择为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病变 临床价值 显像诊断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SPECT检查 颞下颌关节重建 放射性计数比值 放射性 外科手治疗 半定量分析 器质性病变 CT影像 中发现 症状缓解 后患者 检测手段 治疗方法 骨扫描 延迟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核素显像方法观察大鼠缺血后残肝有效血流量变化及丹参的影响
18
作者 赵明 吴华 +2 位作者 张志伟 周健 胡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57-59,共3页
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肝有效血流量,并观察应用丹参后对其残肝血流量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纯切肝组(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应用丹参治疗组(丹参组)。术前、术后1h、1、3、7d分别测定残肝血流量变化。结果表明... 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肝有效血流量,并观察应用丹参后对其残肝血流量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纯切肝组(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应用丹参治疗组(丹参组)。术前、术后1h、1、3、7d分别测定残肝血流量变化。结果表明,缺血组较对照组残肝血流量减少更显著(P<0.01);应用丹参后残肝血流量得到明显改善,并于1周恢复术前水平。核素显像测定肝血流量具有方法简单、准确、无创等特点。提示丹参可能具有改善残肝微循环、增加其有效血流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肝部分切除 丹参 肝缺血 肝有效血流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联合超声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学忠 关晏星 +3 位作者 张青 陈强 万盛华 彭晓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联合超声早期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CBA)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持续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与常规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对CBA检出率的差异,进一步评估改良法核素肝... 目的探讨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联合超声早期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CBA)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持续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与常规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对CBA检出率的差异,进一步评估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超声及两者联合对CBA的诊断效能。结果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与常规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对CBA的检出率分别为70.8%、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7.4%、71.4%及87.4%;超声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5%、61.2%及78.0%;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9.7%、84.7%及94.1%。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超声及两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0.768、0.872。结论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联合常规超声诊断CBA提高了早期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对新生儿CBA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先天畸形 放射性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 鉴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显像评价存活心肌对维吾尔族心肌梗死患者PCI术指导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居热提.阿扎提 艾娜 +1 位作者 阿不都热合满.买买提 徐小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联合^(99m)锝-甲氧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存活评估的价值,通过此项显像来判定维吾尔族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区的坏死心肌及存活心肌,从而判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联合^(99m)锝-甲氧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存活评估的价值,通过此项显像来判定维吾尔族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区的坏死心肌及存活心肌,从而判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存活心肌对维吾尔族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的维吾尔族患者,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45~72岁,平均(51±14)岁,所有患者由冠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闭塞,患者均在PCI术前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并根据显像结果 ,将患者分为心肌存活组与无心肌存活组。分别比较术前及术后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心功能指标。结果:78例维吾尔族心梗患者均在PCI术前及术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41例心肌存活组患者术前LVEF值42.21±6.79,在术后,其LVEF值提升至48.21±5.68,P<0.01;LVFS值由15.97±4.46升至26.68±7.34,P<0.01;手术前后心功能改善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无心肌存活组患者37例,术前LVEF值41.31±3.84,术后LVEF值42.13±3.65,P<0.01;术前LVFS值16.64±5.79,术后LVFS值18.51±3.75,P<0.01;心功能改善不佳,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联合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能够有效检测维吾尔族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心肌,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在PCI术后其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故双核素心肌显像对维吾尔族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术有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 经腹 经皮冠状动脉 放射性素血管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