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和磁共振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敏菁 林智明 +3 位作者 张萍萍 王晓红 魏秋静 古洁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次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119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nr-ax Sp A)患者59例和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次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119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nr-ax Sp A)患者59例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骶髂关节X线及MRI检查等进行分析,比较nr-ax Sp A患者和AS患者在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和影像学改变的差异。【结果】59例nr-ax Sp A患者和60例AS患者经确诊后纳入研究,nr-ax Sp A组男性患者比率(66.1%)显著低于于AS组(86.7%)(P=0.008)。与AS组相比,nr-ax Sp A组的病程较短(P=0.001)。Nr-ax Sp A组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I)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均高于AS组(分别为P<0.001,P=0.002),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优于AS组(P<0.001)。MRI检查结果显示nr-ax Sp A的骶髂关节骨髓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AS组(P=0.004),而侵蚀、脂肪沉积、强直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S组(分别为P=0.002,P=0.049,P<0.001)。【结论】Nr-ax Sp 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骶髂关节炎症表现显著高于AS患者,骨髓水肿合并骨侵蚀可作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 A)早期诊断的MRI特异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 脊柱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西普治疗中轴脊柱关节炎停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兰玲 高颖 +6 位作者 刘兴振 施冶青 孔瑞娜 徐霞 高洁 赵东宝 韩星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0-1335,共6页
目的分析依那西普(ETN)短期联合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治疗中轴脊柱关节炎(ax-SpA)停药后的复发率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5例NSAIDs治疗效果不佳的ax-SpA患者,给予ETN(50mg/周)12周的持续治疗,同时维持应用原有剂量NSAIDs。记录患者... 目的分析依那西普(ETN)短期联合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治疗中轴脊柱关节炎(ax-SpA)停药后的复发率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5例NSAIDs治疗效果不佳的ax-SpA患者,给予ETN(50mg/周)12周的持续治疗,同时维持应用原有剂量NSAIDs。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脊柱骨赘形成等基线资料;分析患者第0~48周的病情缓解和复发情况以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变化情况,记录不良事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Cox生存函数模型分析ax-SpA患者ETN停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ETN治疗前28例(22.4%)患者已有骨赘形成,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3级者最为多见(58例,46.4%)。经12周ETN治疗后120例(96.0%)患者达到临床缓解,BASDAI、BASFI、CRP及ESR均下降(P<0.05)。48周内29例(23.2%)患者复发,临床缓解维持时间平均为(36.8±12.3)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示骨赘形成是ax-SpA患者停用ETN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70,P<0.001)。Cox生存分析结果示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越高,维持缓解期越短,且骨赘形成可能是影响维持缓解的重要因素(OR=8.77,P=0.006)。结论对NSAIDs治疗效果不佳的ax-SpA患者,短期足量ETN联合NSAIDs治疗有效。骶髂关节破坏的严重程度及脊柱椎体骨赘形成是引起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脊柱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 放射学改变脊柱关节炎 依那西普 非甾类抗炎药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盛翠云 韩铭钧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2期1344-1346,共3页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影像诊断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 骶髂关节炎 家族性发病 外周关节炎 多系统损害 慢性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肌腱端病超声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燕 李凤华 +4 位作者 赵莲 吴蓉卿 陈哲 夏建国 郭祎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和类风湿关节炎(RA)下肢肌腱端病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3例SPA患者(SPA组)双下肢5处肌腱端声像图特征,并与40例RA患者(RA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HC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具有... 目的探讨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和类风湿关节炎(RA)下肢肌腱端病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3例SPA患者(SPA组)双下肢5处肌腱端声像图特征,并与40例RA患者(RA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HC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具有肌腱端增厚、肌腱端深部滑囊积液、肌腱端内钙化灶、肌腱端骨赘形成或骨侵蚀、肌腱端彩色血流信号阳性,即可判定为肌腱端异常。结果SPA组、RA组和HC组分别有93%、85%和23%的患者检测到至少一处肌腱端异常,SPA组与RA组肌腱端异常的超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HC组的检出率(P<0.05)。SPA组滑囊积液累及的肌腱端所占比例少于RA组(8.6%vs14.0%,P<0.05),且SPA组滑囊积液的程度轻于RA组[(3.92±1.79)mmvs(5.97±2.63)mm,P<0.05];而其他声像图异常所累及的肌腱端所占比例,SPA组与R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常见的异常是跟腱附着点远段腱内钙化灶以及骨赘形成,肌腱端均未发现血流信号和滑囊积液。结论超声检测下肢肌腱端病的敏感性较高,但声像图表现缺乏特异性;肌腱端深部滑囊积液的严重程度可为病因学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 肌腱端病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