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榄香烯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程伟 乔哲 +2 位作者 石涛 黄辰 王亚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肾癌细胞GRC 1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GRC 1细胞分为空白组 (加培养液 2mL)、空白乳组 (加空白乳培养液 2mL)和加药组 (加 5 0mg·L -1榄香烯乳培养液 2mL) ,培养 2 4h后 ,3组细胞悬液在剂量率 ...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肾癌细胞GRC 1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GRC 1细胞分为空白组 (加培养液 2mL)、空白乳组 (加空白乳培养液 2mL)和加药组 (加 5 0mg·L -1榄香烯乳培养液 2mL) ,培养 2 4h后 ,3组细胞悬液在剂量率 4 0 0cGy·min-1时 ,分别接受来自 6MeV直线加速器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计数被照细胞克隆群数 ,绘制细胞放射 存活曲线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与凋亡。对 3组爬片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成像系统灰度分析bcl 2与PCNA基因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 ,5 0mg·L -1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增强 ,2 4h时作用达高峰 ;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细胞爬片的成像系统灰度分析显示加药组与空白组相比 ,bcl 2基因表达降低 2 0 % ,而两组PCNA无表达。结论 β 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GRC 1有放射增敏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 2基因表达 ,诱导GRC 1细胞凋亡和对细胞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肾癌 癌细胞 放射增敏作用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不同给药时序对人肺癌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智勇 刘晓斌 +3 位作者 庄洪卿 陶振 赵路军 王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不同加药时间对A549、Calu-6人肺癌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Calu-6体外培养作为研究对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系EGFR表达尼妥珠单抗不同给药分组:尼妥珠单抗放疗前24h组,放...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不同加药时间对A549、Calu-6人肺癌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Calu-6体外培养作为研究对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系EGFR表达尼妥珠单抗不同给药分组:尼妥珠单抗放疗前24h组,放疗同时加药组,放疗后24 h加药组。MTT法及克隆形成法检测尼妥珠单抗对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P21、Bax、Bcl-2、phospho-DNA-PK、Akt和pAk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尼妥珠单抗作用于A549细胞24h后的IC20值、IC50值分别为(1.13±0.37)、(24.78±1.25)μg/mL,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给药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2.02、1.77、1.39。放疗前加药组观察到更高的凋亡率和G_2/M期的阻滞同时,本组P21、Bax、Bcl-2、phospho-DNA-PK和pAkt表达的改变也较其它组明显尼妥珠单抗作用于Calu-6细胞24 h后的IC20值、IC50值分别为(2.42±1.26)、(51.15±2.41)μg/mL。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给药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3、0.99、0.91。放疗前加药组凋亡率和G_2/M期的阻滞比例最高。放疗前给药组P21、Bax、Bcl-2、phospho-DNA-PK和pAkt表达改变较其它组明显。结论:尼妥珠单抗对A549、Calu-6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不同加药时序影响放射增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尼妥珠单抗 靶向治疗 放射增敏作用 给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注射液对脑胶质细胞瘤SHG-44细胞株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华 赵洪瑜 +3 位作者 王燕 仇晓军 问静 季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253-1255,共3页
脑胶质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大多数脑胶质细胞瘤治疗的首选手段,放射治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但疗效仍不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榄香烯对SHG-44细胞株是否有放射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榄香烯对SHG-4... 脑胶质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大多数脑胶质细胞瘤治疗的首选手段,放射治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但疗效仍不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榄香烯对SHG-44细胞株是否有放射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榄香烯对SHG-44细胞株放射增敏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注射液 脑胶质细胞瘤 放射增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德华 刘莉 陈龙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 PTX)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PTX药物毒性实验,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PTX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分析X射线照射对HepG2细胞周期分...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 PTX)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PTX药物毒性实验,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PTX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分析X射线照射对HepG2细胞周期分布和PTX对放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PTX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24 h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最适浓度为2 mmol/L。PTX能显著降低放射后HepG2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其放射增敏比为1.31±0.16。单纯照射组照射可以导致HepG2细胞G2期阻滞,单纯照射组及照射6 Gy加2 mmol/L PTX组的细胞20 h G2-M期比例分别为32.15%和19.52%,PTX能够去除放射引起的HepG2细胞G2期阻滞。结论PTX对HepG2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TX去除放射引起的G2期阻滞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肝癌 HEPG2细胞 放射增敏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昌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吉西他滨 放射增敏作用 研究进展 肿瘤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对人肝癌放疗增敏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耿长新 曾昭冲 王吉耀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多西他赛(Docetaxel)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0.125、0.25、0.5 nmol/L多西他赛作用人SMMC-7721肝癌细胞株24 h和0.125、0.25 nmol/L多西他赛作用 48h后分别给予0.2、4、6、8、10 Gy剂量照...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多西他赛(Docetaxel)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0.125、0.25、0.5 nmol/L多西他赛作用人SMMC-7721肝癌细胞株24 h和0.125、0.25 nmol/L多西他赛作用 48h后分别给予0.2、4、6、8、10 Gy剂量照射,单纯照射组未给予多西他赛处理而接受同等剂量照射,用集落形成实验分析放射增敏效应。另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不同浓度多西他赛分别作用不同时间SMMC-7721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用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变化。结果 用0.125、0.25、0.5nmol/L 多西他赛作用24h和0.125、0.25nmo1/L多西他赛作用48 h均能观察到各自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放射增敏比(SER_(Dq))分别为1.12、1.19、1.43和1.37、1.48。同时观察到上述剂量多西他赛作用不同时间导致SMMC-7721细胞内ROS产生增多和GSH降低。结论 上述剂量多西他赛在体外对SMMC-7721肝癌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制与用药后细胞内ROS产生增多和GSH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放射增敏作用 ROS GSH 剂量 观察 SMMC-7721细胞 活性氧 谷胱甘肽 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对肺癌细胞放射增敏及磁共振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葛小林 孟庆红 +1 位作者 马珺 孙新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简称hR3,是表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对多种实体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放疗增敏作用,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有良好的磁共振信号敏感性,文中探讨hR3包被的超胜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p... 目的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简称hR3,是表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对多种实体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放疗增敏作用,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有良好的磁共振信号敏感性,文中探讨hR3包被的超胜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SPIO)对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和对肺癌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R3-SPIO对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用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hR3-SPIO对肺癌A549细胞放射增敏的影响,用多靶单击方程拟合肺癌A549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求出放射增敏比(sensitization enhancement ratio,SER),评价增敏效果;将hR3-SPIO、hR3、SPIO分别与A549细胞孵育,同时设立对照组,体外MRI观察各组T2弛豫时间。结果不同浓度的hR3-SPIO作用于人肺癌A549细胞株24 h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hR3-SPIO对肺癌A549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25μg/ml hR3-C225培养24 h的放射增敏比(SER)为1.20;体外MRI显示hR3-C225组T2弛豫时间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hR3-SPIO对肺癌A549细胞有毒性作用和有放射增敏性;hR3-SPIO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表达的肺癌细胞具有较好磁共振靶向成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增敏作用 尼妥珠单抗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肺癌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2放射增敏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瑞英 毛慧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3-174,共2页
<正> 放疗因乏氧细胞的存在,常导致肿瘤复发,放射增敏剂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探索的课题,作为乏氧细胞增敏剂的Misa有其独特的增敏效果,但因合成困难及神经毒性限制其临床应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研制的中药912,进行放射增敏临床研究... <正> 放疗因乏氧细胞的存在,常导致肿瘤复发,放射增敏剂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探索的课题,作为乏氧细胞增敏剂的Misa有其独特的增敏效果,但因合成困难及神经毒性限制其临床应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研制的中药912,进行放射增敏临床研究。我科自1988年9月~1990年4月应用912作为放射增敏剂治疗各种肿瘤163例。用药组93例,对照组70例,因观察时间尚短,本文仅对疗后近期疗效进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2 放射增敏作用 蚯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C-erbB2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万福 王佳 +3 位作者 郭凯 徐高峰 李传坤 王茂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C-erbB2的表达程度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找到控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分裂的有效途径。方法以人C-erbB2cDNA基因为靶标设计引物,构建封闭人C-erbB2基因表达的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erbB2,在筛选出... 目的研究C-erbB2的表达程度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找到控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分裂的有效途径。方法以人C-erbB2cDNA基因为靶标设计引物,构建封闭人C-erbB2基因表达的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erbB2,在筛选出高表达C-erbB2的细胞株BT-325细胞中稳定转染构建的干扰载体pGenesilerbB2,检测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并探索联合放疗的治疗效果。结果 pGenesil-erbB2通过对Bcl-2mRNA的干扰作用,有效的降低了Bcl-2的表达,并通过上调p53mRNA和p27mRNA,显著增加了p53、p-p53、p27的表达,加速了肿瘤细胞的凋亡,并减少了其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转染后的BT325细胞经γ射线使致死剂量(D0)降低,存活曲线肩区(Dq)变小,对γ射线敏感性显著增强。结论通过抑制C-erbB2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恶性生物学行为,促进细胞凋亡并增强放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 胶质瘤 RNA干扰 放射增敏作用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N-芳基酰胺基)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白明章 杨树军 +2 位作者 孙丽娟 王士贤 王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7期626-628,共3页
1970年左右,日本学者合成了β-羧基乙基锗倍半氧化物(Ⅰ)[简式为(GeCH_(3)CH,COOH)_(3)O_(3)]。生物及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抗癌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且毒性极低[1,2]。最近,我们又发现化合物(Ⅰ)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能的放射增敏剂... 1970年左右,日本学者合成了β-羧基乙基锗倍半氧化物(Ⅰ)[简式为(GeCH_(3)CH,COOH)_(3)O_(3)]。生物及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抗癌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且毒性极低[1,2]。最近,我们又发现化合物(Ⅰ)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能的放射增敏剂[3],即一方面它对肿瘤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另一方面又对红细胞有辐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验结果 放射增敏作用 辐射保护作用 放射 酰胺基 双重性能 锗倍半氧化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有关“直肠癌”的文献
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8-398,共1页
LEFl和Jaggedl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王文娟,南克俊,王淑红,胡婷华,姜丽丽,马婕群.2013,34(4):508—511.β-榄香烯对体外培养人直肠癌细胞株Col0320的放射增敏作用.陈进才,佘军军,王光辉,韩水平,郑烈瑞.2... LEFl和Jaggedl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王文娟,南克俊,王淑红,胡婷华,姜丽丽,马婕群.2013,34(4):508—511.β-榄香烯对体外培养人直肠癌细胞株Col0320的放射增敏作用.陈进才,佘军军,王光辉,韩水平,郑烈瑞.2013,34(3):346—348.miR-143和miR-145与肿瘤的研究进展.张林,高林波.2013,34(1):16.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李海军,车向明,贺仕才,龙厚隆.2012,33(4):525—526.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与分期手术疗效的Meta分析.李宇杰,车向明,甘建新,CHAUDHARYPrakash,廖新华,张丹杰,毕铁强.2012,33(3):365-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组织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 文献 放射增敏作用 Meta分析 Β-榄香烯 癌细胞株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