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养密度对稻田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蒋金山 李旭春 +2 位作者 邓伟 靳纪明 方刘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38-41,共4页
在稻田设置10.5万、7.5万、4.5万尾/hm^(2) 3个放养密度,养殖时间50 d,以探究稻田养成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的合适密度。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降低,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逐渐降低,但大规格虾占比、回捕率、增重倍数、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 在稻田设置10.5万、7.5万、4.5万尾/hm^(2) 3个放养密度,养殖时间50 d,以探究稻田养成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的合适密度。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降低,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逐渐降低,但大规格虾占比、回捕率、增重倍数、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高、中、低密度组大规格克氏原螯虾占比分别为64.13%、75.92%、87.28%,其中7.5万尾/hm~2密度组养成大规格克氏原螯虾占比和产量较高且养殖成本较低,综合经济效益最好,是稻田养殖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的适宜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稻田 放养密度 大规格 生长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原居林 郭建林 +1 位作者 刘梅 顾志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4-543,共10页
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g的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 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g的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放养密度对乌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投喂组乌鳢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冰鲜鱼投喂组(P<0.05),放养密度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饵料类型与放养密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类型、放养密度对乌鳢肌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试验组乌鳢肌肉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肌肉蛋白质品质优于投喂冰鲜鱼的乌鳢,且以低密度养殖时最佳;脂肪酸分析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投喂冰鲜鱼(P<0.05),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低于投喂冰鲜鱼组(P<0.05);投喂冰鲜鱼相对于投喂配合饲料,可提高养殖乌鳢生长性能,改善生物学性状,降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对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种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配制饲料时可参考冰鲜鱼的营养成分,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以提升养殖乌鳢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饲料类型 放养密度 生长特性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放养密度对杂交鲟仔鱼摄食行为、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华 蓝泽桥 +3 位作者 王一明 孙宏懋 兰大华 李义勇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研究了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欧洲鳇(Huso huso)(♂)杂交仔鱼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放养密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组不同处理,设置放养密度分别为0.3万尾/m3、0.7万尾/m3、1.0万尾/m3/L、1.3万尾/m3,每个密度组设... 研究了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欧洲鳇(Huso huso)(♂)杂交仔鱼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放养密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组不同处理,设置放养密度分别为0.3万尾/m3、0.7万尾/m3、1.0万尾/m3/L、1.3万尾/m3,每个密度组设置3个重复,为期30 d。结果表明:杂交鲟仔鱼生长速度受放养密度影响较大,放养密度在0.3~0.7万尾/m3,杂交鲟仔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都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当养殖放养达到0.7万尾/m3时,进一步增加放养密度,仔鱼的生长反而下降,高密度组(1.0~1.3万尾/m3)杂交鲟仔鱼个体生长速度离散度明显加大,仔鱼的成活率随放养密度增加而下降。综合认为,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0.7万尾/m3放养密度组杂交鲟生长效果较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循环水养殖系统 放养密度 特定生长率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池塘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萍 周鑫 +1 位作者 秦伟 柏爱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131,共5页
研究了在克氏原螯虾和河蟹3个放养密度水平下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可能由于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二者生物量的消长在大多数池塘中都呈负相关。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而浮游动物有所减少;前... 研究了在克氏原螯虾和河蟹3个放养密度水平下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可能由于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二者生物量的消长在大多数池塘中都呈负相关。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而浮游动物有所减少;前者的优势种群由硅藻门和绿藻门变为裸藻门、蓝藻门和甲藻门等有害藻类,后者由枝角类、哲水蚤和剑水蚤等大型浮游动物变为轮虫、原生动物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植物比值与虾蟹放养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适的情况下,以中密度养殖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河蟹 放养密度 浮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养殖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叶金明 董同瑚 +3 位作者 董学洪 黄桂铭 颜慧 丛宁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比较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设计了15.00、18.75、22.50万尾.hm-23个放养密度,在6口面积均为0.733hm2的池塘中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提高,黄颡鱼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养殖成本... 为比较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设计了15.00、18.75、22.50万尾.hm-23个放养密度,在6口面积均为0.733hm2的池塘中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提高,黄颡鱼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养殖成本和利润相应增加,而出塘规格、产出投入比相应下降。在同一养殖密度下,全雄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平均规格和养殖效益均大幅高于普通黄颡鱼,养殖成本和饲料系数较普通黄颡鱼略低;而在养成的商品鱼中,规格小于50g的个体,普通黄颡鱼占7.92%~13.53%,全雄黄颡鱼占0.97%~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雄黄颡鱼 普通黄颡鱼 放养密度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初始放养密度对大薸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猛 马旭洲 王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2-165,共4页
在网箱内栽培大薸,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55 535、13 328、2 220 lx)和初始放养密度(0.5、1.0、1.5、2.0 kg/m2)对大薸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叶面积、分株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55 535 lx的光照有利于大薸的生长,在此光照条件下... 在网箱内栽培大薸,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55 535、13 328、2 220 lx)和初始放养密度(0.5、1.0、1.5、2.0 kg/m2)对大薸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叶面积、分株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55 535 lx的光照有利于大薸的生长,在此光照条件下,大薸的株高、根长、叶面积、分株速率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光照情况;大薸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叶面积、分株速率和生物量的大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大薸在密度为2.3 kg/m2左右时,生长速度最快;密度达到5.6 kg/m2左右后,生物量几乎不再继续增加。试验表明,55 535 lx的光照有利于大薸的生长,大薸的适宜栽培密度为2.3 kg/m2,5.6 kg/m2可能是大薸生长的上限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薸(Pistiastratiotes L.) 光照强度 初始放养密度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瓶螺网箱多级轮养放养密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叶奕佐 杜健鹰 +2 位作者 王苹萍 韩育章 叶嵘 《水产科技情报》 1995年第4期150-153,共4页
大瓶螺(Ampullariagigas)生长繁殖迅速,利用湖荡、水库、河沟进行网箱多级轮养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本试验依据多级轮养工艺流程,以60天为一饲养周期,分螺苗,仔螺,幼螺和成螺四级调养;通过反复比较(净产量、出... 大瓶螺(Ampullariagigas)生长繁殖迅速,利用湖荡、水库、河沟进行网箱多级轮养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本试验依据多级轮养工艺流程,以60天为一饲养周期,分螺苗,仔螺,幼螺和成螺四级调养;通过反复比较(净产量、出箱规格、成活率),得出各级网箱饲养的适宜放养密度:螺苗级30~50克(6000~7000只)/m2;仔螺级2000~2500只/m2;幼螺级500~700只/m2;成螺彖150~250只/m2。为便于推广应用,作者对养螺网箱的规格,网目大小,各级网箱间的面积之比提出了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瓶螺 网箱养螺 多级轮养 放养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蟹的放养密度与产量和育成规格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汪留全 胡王 邓朝阳 《水利渔业》 2000年第6期16-17,共2页
研究了池塘养殖河蟹的放养密度与单位面积产量和育成规格及其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幼蟹的放养密度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在增加放养密度提高单产的同时 ,对提高河蟹育成规格不利 ,从而影响提高池塘... 研究了池塘养殖河蟹的放养密度与单位面积产量和育成规格及其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幼蟹的放养密度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在增加放养密度提高单产的同时 ,对提高河蟹育成规格不利 ,从而影响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池塘养蟹的成活率应稳定在 70 %左右 ,放养密度为 10 0 0 0~ 12 0 0 0只 /hm2 ,幼蟹规格为 10 0~ 140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放养密度 产量 育成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胡子鲇池塘集约化养殖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定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567-9568,共2页
[目的]确定池塘集约化单独饲养胡子鲇的最佳放养密度。[方法]胡子鲇以放养密度20、30和40尾/m2放养于3口池塘中,150 d后分别比较3口塘中胡子鲇的单位面积产量、生产成本、利润和投入产出比。[结果]放养密度为30尾/m2时,成本投入的效益... [目的]确定池塘集约化单独饲养胡子鲇的最佳放养密度。[方法]胡子鲇以放养密度20、30和40尾/m2放养于3口池塘中,150 d后分别比较3口塘中胡子鲇的单位面积产量、生产成本、利润和投入产出比。[结果]放养密度为30尾/m2时,成本投入的效益转化率最高,养殖利润最大,利润达18.52元/m2,集约化养殖胡子鲇的放养密度以30尾/m2为宜。[结论]胡子鲇的最佳放养密度为30尾/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鲇 集约化养殖 放养密度 养殖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红鲌不同夏片放养密度培育冬片效果的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勃 蒋国春 +2 位作者 蒋加平 吉新如 蒋志新 《内陆水产》 2003年第4期8-9,共2页
关键词 翘嘴红鲌 夏片 放养密度 冬片 培育 白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泌乳奶牛氧化应激状态和乳腺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双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2,共4页
研究旨在探讨放养密度对早期泌乳奶牛氧化应激状态和乳腺通透性的影响。试验选择32头泌乳期奶牛,根据奶次和产奶量随机为为2组,每组16头牛,每个重复1头牛。奶牛采用两种放养方式,即75%的放养密度和100%放养密度,试验共开展8周,且试验期... 研究旨在探讨放养密度对早期泌乳奶牛氧化应激状态和乳腺通透性的影响。试验选择32头泌乳期奶牛,根据奶次和产奶量随机为为2组,每组16头牛,每个重复1头牛。奶牛采用两种放养方式,即75%的放养密度和100%放养密度,试验共开展8周,且试验期间两组奶牛饲喂相同的饲料。结果显示:75%较100%放养密度组显著提高了泌乳量、能量校正乳和4%脂肪校正乳产量(P<0.05),同时75%放养密度组显著降低了乳中尿素氮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整个试验期间乳中蛋白质含量(P<0.05),而100%放养密度组较75%放养密度组显著提高了奶牛乳中体细胞数量(P<0.05)。75%放养密度组血清乳糖含量显著低于100%放养密度组(P<0.05),75%放养密度组较100%放养密度组显著提高了血清SOD和T-AOC活力(P<0.05)。75%放养密度组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值最低(P<0.05),但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最高(P<0.05)。结论:泌乳早期奶牛在75%放养密度条件下氧化应激水平较低,而100%放养密度导致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同时乳腺通透性较高。因此建议泌乳早期奶牛的放养密度应该维持在较低水平,以防止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养密度 奶牛 泌乳期 氧化应激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和投饲量对沟篮子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蔡清海 《水产科技情报》 1996年第1期34-35,共2页
探索了不同放养密度和投饲量水平下沟篮子鱼的生长情况和饲料利用率。
关键词 沟篮子鱼 放养密度 投饲量 生长 饲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养鱼最佳放养密度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勇 《天津农林科技》 2005年第4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稻田养鱼 放养密度 稻鱼共生 鱼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养鱼最佳放养密度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勇 《农技服务》 2004年第1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稻田养鱼 放养密度 稻鱼共生 鱼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美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4期241-241,244,共2页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关键词 黄颡鱼 池塘养殖 放养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梁少民 张小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4期94-96,共3页
为了研究放养密度对解泥鳅幼苗育苗效果的影响,设计用池塘网箱模式进行同一池塘不同密度A(5000尾/m^3)、B(4000尾/m^3)和C(3000尾/m^3)处理下的泥鳅育苗效果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密度下泥鳅幼苗的体长生长特点、体重变化和幼苗成活率,并利... 为了研究放养密度对解泥鳅幼苗育苗效果的影响,设计用池塘网箱模式进行同一池塘不同密度A(5000尾/m^3)、B(4000尾/m^3)和C(3000尾/m^3)处理下的泥鳅育苗效果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密度下泥鳅幼苗的体长生长特点、体重变化和幼苗成活率,并利用密度、体重生长、体长生长、成活率、成活绝对数量等5个指标参数综合成一个育苗效果指标,分析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第9天开始,3种密度的幼苗体长有差异,第25天A、B处理体长接近且均低于C,30 d后各处理类型的体长生长速率均减小。泥鳅幼苗体重增长最快的是C处理,第30天后泥鳅幼苗的体重C处理明显高于A和B处理。A处理的幼苗成活率只有21.50%,B和C处理的成活率分别为45.28%和47.07%。根据5项指标综合计算,得出3种密度处理A、B、C的泥鳅幼苗育苗效果综合指标分别为0.038、0.247和0.193,因此B处理育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养密度 泥鳅育苗 生长率 育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任源远 温海深 +5 位作者 李吉方 倪蒙 步艳 张墨 宋志飞 丁厚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0,共6页
在水温为14 ~ 17℃条件下,将大规格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25.69 g±32.28 g)随机放入9个四边形水泥池(池底面积为18.23 m2)中流水饲养,分别设置5.5、8.0、11.0 kg/m3 3个放养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试验共进行70... 在水温为14 ~ 17℃条件下,将大规格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25.69 g±32.28 g)随机放入9个四边形水泥池(池底面积为18.23 m2)中流水饲养,分别设置5.5、8.0、11.0 kg/m3 3个放养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试验共进行70 d,观察并研究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摄食率等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密度为8.0 kg/m3的组生长效率最高;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雨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试验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而氨氮和化学耗氧量浓度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8.0 kg/m3的放养密度更适合大规格施氏鲟幼鱼的养殖,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其肌肉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放养密度 生长 摄食 肌肉组分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养密度对集约化养殖塘角鱼效益影响试验
18
作者 朱定贵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9-30,共2页
为了探讨在相同的管理措施条件下,池塘中集约化养殖塘角鱼不同的放养密度对养殖效益的影响,笔者于2007年在三口池塘中作了养殖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集约化养殖 影响试验 放养密度 养殖效益 塘角鱼 对比试验 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抗风浪网箱养殖金鲳鱼不同放养密度的对比试验
19
作者 林川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2-43,共2页
2010年5月,笔者通过在临高后水湾临高海丰近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进行金鲳鱼不同放养密度养殖的对比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抗风浪网箱养殖 对比试验 放养密度 鲳鱼 近海 养殖基地 海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龙 陈钊 +5 位作者 汪鲁 陈世波 张鹏 曲克明 李秋芬 朱建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3,共8页
通过对养殖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实际苗种中间培育进行实验(21 d),探究了放养密度(1.50~2.25万尾/m^3)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放养密度为1.50~2.25万尾/m^3时,放养密度... 通过对养殖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实际苗种中间培育进行实验(21 d),探究了放养密度(1.50~2.25万尾/m^3)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放养密度为1.50~2.25万尾/m^3时,放养密度的增加会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饵料转化率。实验期间,各养殖池内水体的pH逐渐下降,氨氮(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弧菌(Vibrio)浓度则在一定范围内[(0.3~7.5)×10~4 CFU/ml]波动。放养密度的增加会导致养殖水体pH下降,NH4+-N和COD浓度升高,但对水体中的弧菌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实验末期,放养密度较高的养殖池具有较高的细菌生物多样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6.52%~71.22%)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0.65%~38.23%)为各养殖池内主要细菌门类,而且弧菌属(Vibrio)(2.3%~9.4%)在各养殖池内均为优势菌属。在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逐日增加换水量对水体pH和COD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难以控制NH4+-N和亚硝酸氮(NO_2^--N)浓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放养密度 苗种中间培育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