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攻击性行为装扮游戏矫正的多基线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清 王晓辰 +1 位作者 程利国 郑日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幼儿装扮游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设计(A、B、C、D四阶段共20天)对三名幼儿园大班具有明显攻击行为的研究对象进行装扮游戏矫正。设计8个融合移情训练和榜样学习的装扮游戏,分别于多基线设计的B、C、... 目的:探讨幼儿装扮游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设计(A、B、C、D四阶段共20天)对三名幼儿园大班具有明显攻击行为的研究对象进行装扮游戏矫正。设计8个融合移情训练和榜样学习的装扮游戏,分别于多基线设计的B、C、D阶段干预研究对象一、二、三。结果:研究对象一在B、C、D阶段的攻击性行为次数较基线A均显著减少(5.4±1.1、3.4±1.3、1.8±0.8/9.8±2.5,F=23.97,P<0.001),研究对象二在C、D阶段的攻击性行为次数较基线A、B均显著减少(6.0±2.2、3.0±1.6/13.2±1.8、10.2±1.9,F=28.17,P<0.001),研究对象三在D阶段的攻击性行为次数较基线A、B、C均显著减少(2.8±0.8/12.4±1.5、10.0±1.2、11.0±1.6,F=52.37,P<0.001)。三个研究对象在矫正期D的攻击性行为次数没有显著差异(F=1.59,P=0.23)。结论:采用集体装扮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攻击性行为 游戏矫正 多基线设计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疾病患者攻击性行为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叶魏 秦佳 +6 位作者 潘佳鸿 王惟信 孟成艳 潘俊 蔡蕾 陈磊 韩晓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97-700,共4页
精神疾病患者攻击性行为通常是指该患者对自身、他人或财物造成威胁或伤害的各类行为.对其个人和社会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对精神疾病患者攻击性行为发生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不仅有利于有关工作人员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时干预.还能在一定... 精神疾病患者攻击性行为通常是指该患者对自身、他人或财物造成威胁或伤害的各类行为.对其个人和社会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对精神疾病患者攻击性行为发生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不仅有利于有关工作人员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时干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也由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精神卫生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在此领域多以经验性评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攻击性行为 评价工具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依恋、自我分化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学华 李颜苗 +1 位作者 麻丽丽 李晓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父母同伴依恋、自我分化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314名中学生,采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R)测量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同伴依恋,自我分化量表(DSI-R)测量自我分化,攻击性问卷(AQ)测量攻击性行为。结果:IPPA-R的各... 目的:探讨中学生父母同伴依恋、自我分化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314名中学生,采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R)测量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同伴依恋,自我分化量表(DSI-R)测量自我分化,攻击性问卷(AQ)测量攻击性行为。结果:IPPA-R的各因子得分与DSI-R得分均呈正相关(r=0.19~0.23,均P<0.01);IPPA-R的母子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与AQ得分均呈负相关(r=-0.31、-0.19;均P<0.01);DSI-R得分与AQ得分呈负相关(r=-0.57,P<0.001);DSI-R的4个因子得分对AQ得分均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6~-0.12,均P<0.05);自我分化在母子依恋与攻击性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29.3%,在同伴依恋与攻击性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中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可预测其攻击性行为;自我分化可能是母子依恋、同伴依恋影响其攻击性行为的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父母同伴依恋 自我分化 攻击性行为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身处方锻炼对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吕晓昌 魏平 季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7,共5页
利用修订的Olweus攻击性行为问卷对9205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了测试,考察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基本状况。针对中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采用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锻炼来进行矫正。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中存在着较严重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总体上... 利用修订的Olweus攻击性行为问卷对9205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了测试,考察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基本状况。针对中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采用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锻炼来进行矫正。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中存在着较严重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总体上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但攻击性行为在初中阶段具有稳定性;直接言语攻击是最为普遍的攻击方式;攻击性行为的比率及攻击类型上均存在性别差异;健身运动处方锻炼能矫正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状态,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 健身处方锻炼 矫正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谈话”对职业足球运动员愤怒和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静 刘贺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5-78,共4页
探讨自我谈话对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愤怒和攻击行为的影响后发现:不同倾向的自我谈话对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愤怒和攻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自我谈话可以有效地调节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建议教练员将自我谈话纳入运动员的心... 探讨自我谈话对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愤怒和攻击行为的影响后发现:不同倾向的自我谈话对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愤怒和攻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自我谈话可以有效地调节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建议教练员将自我谈话纳入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计划中,运动员尽可能采用高积极性自我谈话以减少或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自我谈话 职业足球运动员 愤怒 攻击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区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相关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瑶 储康康 +9 位作者 徐斌 张久平 王晨阳 方慧 邹冰 焦公凯 刘青香 张敏 谷力 柯晓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研究南京城区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江苏省南京市抽取4678名小学生,使用一般情况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对学龄儿童的一般情况及攻击性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攻击性行... 目的:研究南京城区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江苏省南京市抽取4678名小学生,使用一般情况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对学龄儿童的一般情况及攻击性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攻击性行为的检出率为3.6%(167/4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主型养育方式[(其他型OR=1.94,95%CI=1.10~3.42),混合型(OR=1.96,95%CI=1.35-2.85)]和进行过遗传学筛查(OR=0.71,95%CI=0.52~0.99)是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保护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攻击性行为因子分与其他问题行为的因子分存在正相关(r=0.52~0.80,均P<0.01)。结论:南京地区学龄儿童中约有3.6%存在攻击性行为,非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未进行新生儿遗传学筛查的学龄儿童更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 相关因素 学龄儿童 儿童行为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特征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林 吴晓燕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1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通过注意偏向实验、BPAQ攻击问卷与Barratt冲动量表的施测,探讨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冲动控制性别差异不显著;低攻击性与高攻击性中学生表现出对攻击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征,在冲... 通过注意偏向实验、BPAQ攻击问卷与Barratt冲动量表的施测,探讨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冲动控制性别差异不显著;低攻击性与高攻击性中学生表现出对攻击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征,在冲动控制上差异也极其显著;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注意偏向、冲动控制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攻击词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对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 注意偏向 冲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立民 张霞 夏荣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231-235,240,共6页
以670名小学生和初、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亲子关系(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母依恋与父依恋均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的负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除了... 以670名小学生和初、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亲子关系(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母依恋与父依恋均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的负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除了F4(父亲偏爱被试)、M5(母亲偏爱被试)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没有相关外,其他各个维度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3)亲子关系对于攻击性行为的预测上,M3(母亲拒绝、否认)、F1(父情感温暖理解)、M2(母过分干涉保护)、M4(母亲惩罚、严厉)这4个维度能预测攻击性行为23%的变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 亲子关系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中攻击性行为浅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廷妍 樊新生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体育运动 攻击性行为 体育暴力 产生原因 社会心理环境 家庭教育 避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晓茹 王彪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3-105,共3页
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攻击性行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运动比赛中,这种攻击性行为对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和良好体育道德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中的攻击性和攻击性行为,攻击性理论及其相关诱发因素,攻击性行为的危... 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攻击性行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运动比赛中,这种攻击性行为对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和良好体育道德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中的攻击性和攻击性行为,攻击性理论及其相关诱发因素,攻击性行为的危害、预防措施,运动中的攻击行为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运动员 攻击性 攻击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与控制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仲坤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41,44,共3页
运动攻击行为是体育运动中时常发生的一种伤害或危及他人的行为。它发生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观众之间 ,严重时可导致暴力冲突事件、社会动乱。通过对运动攻击性行为的理论、产生原因等的分析 ,对攻击性行为的控制提出一些防范措... 运动攻击行为是体育运动中时常发生的一种伤害或危及他人的行为。它发生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观众之间 ,严重时可导致暴力冲突事件、社会动乱。通过对运动攻击性行为的理论、产生原因等的分析 ,对攻击性行为的控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这将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攻击性行为 本能 社会学习 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手段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希平 唐卫海 张莹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5-28,共4页
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手段的比较研究刘希平,唐卫海,张莹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就笔者见到的材料而言,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研究更多地局限于理论探讨且众说不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先生强... 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手段的比较研究刘希平,唐卫海,张莹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就笔者见到的材料而言,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研究更多地局限于理论探讨且众说不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先生强调惩罚在社会性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 小班幼儿 积极关注 亲社会行为 消极行为 年龄差异 人格心理学 社会性发展 教育效果 不良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任朝霞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77,共5页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不良社会性行为 ,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与纠正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移情作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动因素 ,同时对攻击性行为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探讨利用移情减少攻击...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不良社会性行为 ,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与纠正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移情作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动因素 ,同时对攻击性行为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探讨利用移情减少攻击性以及培养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对儿童的良性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 攻击性行为 认知抑制 观点采择 移情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研究——以辽宁省篮球运动员为个案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立武 侯志远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117,共6页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发生的攻击性行为一直是我国体育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运动员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是运动场上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对研究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访谈、...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发生的攻击性行为一直是我国体育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运动员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是运动场上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对研究篮球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诱发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访谈、个别访谈和质性研究,确定诱发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性行为的几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级别、场上位置、训练年限的篮球运动员其诱发攻击行为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主要因素包括他人因素、外界环境、思想动机、个体因素和心理素质5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攻击性行为 诱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自尊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其关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卢长娥 Roxanne Fillmore 王勇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3,共8页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系统,尤其是自尊受到了研究者的强...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系统,尤其是自尊受到了研究者的强烈关注。为了解当前幼儿自尊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淮南市5所幼儿园15个班的57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3~9岁儿童自尊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估问卷》为研究工具,请这15个班的30名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自尊与攻击性行为进行问卷评定。结果发现5岁是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为发展的转折期,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5岁幼儿的自尊水平最高,其次是6岁幼儿,最低的是4岁幼儿,女童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童;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水平最高,其次是4岁幼儿,最低的是5岁幼儿,男童的攻击性水平显著高于女童;幼儿总体自尊及各个维度与攻击性行为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中的自我胜任感和重要感对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幼儿的自尊水平来预防或矫正其攻击性行为,为此家长和教师应尊重幼儿,保护幼儿自尊,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为幼儿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并提升自我胜任感;通过积极评价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其重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攻击性行为 自我胜任感 重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闻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5,147,共6页
本研究借助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 ,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对工读学生和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与普通学生相比 ,工读生在攻击性行为外显社会认知特征上 ,缺乏对弱者的普遍同情心 ,未牢固地建立对... 本研究借助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 ,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对工读学生和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与普通学生相比 ,工读生在攻击性行为外显社会认知特征上 ,缺乏对弱者的普遍同情心 ,未牢固地建立对攻击性行为作否定评价的社会道德规范意识 ;(2 )在攻击性行为内隐社会认知特征上 ,两类学生都表现出偏好攻击者 ,而工读生的偏好的程度更强烈 ;(3 )普通学生对中立人物的偏好率明显高于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的总和 ,但工读生仍然更偏好于攻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读学生 攻击性行为 社会认知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矫正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科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年第20期26-26,共1页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语言或暴力的方式对他人身体、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用拳头、棍棒打人;用语言直接伤害他人、侮辱他人人格或间接损伤他人心理等.笔者近年对五年制高职新生开学第一个月的行为进行观察,发生攻击行为的约占6%(...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语言或暴力的方式对他人身体、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用拳头、棍棒打人;用语言直接伤害他人、侮辱他人人格或间接损伤他人心理等.笔者近年对五年制高职新生开学第一个月的行为进行观察,发生攻击行为的约占6%(基本为男生),起因常常是为了一句话、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然后大打出手,甚至打群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攻击性行为 原因分析 矫正方法 职业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场对抗性项群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竞赛中攻击性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70,共6页
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同场对抗性项群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竞赛中发生的种种攻击性行为的动机、原因、影响因素三方面的认知调查,并对同场对抗性项群青少年运动员... 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同场对抗性项群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竞赛中发生的种种攻击性行为的动机、原因、影响因素三方面的认知调查,并对同场对抗性项群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竞赛中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机制提出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 同场对抗性项群 青少年运动员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温艳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91-192,共2页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是造成大学生伤害事件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产生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对大学生攻击性行为应当进行综合防治。
关键词 大学生 伤害 攻击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攻击性行为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兴华 梅清海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4年第1期27-29,共3页
患者攻击性行为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沈兴华白求恩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梅清海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他人或其它事物的有意侵犯、争夺和破坏行为。从口头上的诟骂到行为上的暴力破坏[1]。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有时会遇到... 患者攻击性行为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沈兴华白求恩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梅清海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他人或其它事物的有意侵犯、争夺和破坏行为。从口头上的诟骂到行为上的暴力破坏[1]。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有时会遇到来自患者的辱骂、暴力破坏和人身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攻击性行为 护理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