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攻击性儿童与亲社会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比较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27
1
作者 寇彧 谭晨 马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5,共7页
攻击性儿童和亲社会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SIP)存在不同:攻击性儿童具有敌意的归因倾向、破坏关系的目标定向和对攻击性反应做积极评价的特点;而亲社会儿童则表现出友善的归因倾向、加强关系的目标定向和对亲社会行为做积极评价的特... 攻击性儿童和亲社会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SIP)存在不同:攻击性儿童具有敌意的归因倾向、破坏关系的目标定向和对攻击性反应做积极评价的特点;而亲社会儿童则表现出友善的归因倾向、加强关系的目标定向和对亲社会行为做积极评价的特点。进一步的研究应该注意分离情绪、人格、年龄、性别等因素的效应;扩展SIP模型的研究领域以探讨儿童社会适应与其社会信息加工过程的关系;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儿童 攻击性儿童 社会信息加工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岁攻击性儿童的攻击性意图认知和行为预期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冯夏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本研究选择了 3 -7岁的攻击性儿童和非攻击性儿童各 3 3人 ,通过实验研究了攻击性儿童和非攻击性儿童的意图认知和行为预期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攻击性儿童容易把别人的行为判断为具有攻击性意图 ,攻击性儿童的行为预期能力不如... 本研究选择了 3 -7岁的攻击性儿童和非攻击性儿童各 3 3人 ,通过实验研究了攻击性儿童和非攻击性儿童的意图认知和行为预期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攻击性儿童容易把别人的行为判断为具有攻击性意图 ,攻击性儿童的行为预期能力不如非攻击性儿童 ,他们容易作出攻击性的行为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7岁儿童 攻击性儿童 社会认知 意图认知 行为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投射技术在攻击性儿童心理分析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琨 边霞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20,共6页
绘画投射技术可以激发儿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联想,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作品可以展现儿童的主体经验、情感与经历。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诸多问题行为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不良适应行为,本研究将绘画投射技术运用于个案研究对象,不仅发现个案研究... 绘画投射技术可以激发儿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联想,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作品可以展现儿童的主体经验、情感与经历。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诸多问题行为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不良适应行为,本研究将绘画投射技术运用于个案研究对象,不仅发现个案研究对象当前的认知、思想与情感状况均不佳,自尊感低,悲伤抑郁纠结,而且发现他的主要焦虑与冲突来自与同伴的交往不良。个案在研究者设计的系列绘画活动中显示出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存在着归因偏见,倾向于将情景中不明晰的信息当成具有挑衅意义的信息,反映了其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而在经过以研究者设计的系列绘画活动为中介的渲泄过程后,个案研究对象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变化,其后期的绘画作品与最初的绘画作品相比,表现出了更强壮的个体、更健全的自我概念和更愉悦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运用绘画投射技术有助于成人深入了解攻击性儿童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动因,为更好地预防与干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投射技术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年代以来儿童攻击行为认知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57-61,共5页
80年代以来儿童攻击行为认知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张文新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一个重要方面的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在本世纪3O年代以后的几十年中,始终是发展心理学中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然而,由于研究课题本身的复杂性... 80年代以来儿童攻击行为认知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张文新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一个重要方面的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在本世纪3O年代以后的几十年中,始终是发展心理学中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然而,由于研究课题本身的复杂性、实验设计中的伦理学问题,以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攻击性儿童 认知研究 伤害者 问题解决能力 80年代以来 工具性攻击 行为反应 信息加工模型 认知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