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超 董彦非 +1 位作者 徐冠华 屈高敏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2-65,共4页
针对传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在确定权重系数时的主观随意性较大等问题,提出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来评估无人机作战效能。首先建立了攻击型无人机空地作战效能指标的层次结构,然后建立了基于离差最大化的攻击型无人机空地作战效能评估的数学... 针对传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在确定权重系数时的主观随意性较大等问题,提出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来评估无人机作战效能。首先建立了攻击型无人机空地作战效能指标的层次结构,然后建立了基于离差最大化的攻击型无人机空地作战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各分项能力的计算模型,最后以6种无人机空地作战效能评估为例,计算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攻击型无人机 效能评估 离差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击型无人机协同作战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延航 周洲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77-1280,共4页
探讨了攻击型无人机目标搜索、识别、攻击作战的协同控制问题。通过分析典型作战情况,在搜索理论基础上,运用概率方法,根据搜索域上的动态"回报率"状态图,建立了多机协同搜索规划模型。通过目标的协同识别,提高目标的识别概... 探讨了攻击型无人机目标搜索、识别、攻击作战的协同控制问题。通过分析典型作战情况,在搜索理论基础上,运用概率方法,根据搜索域上的动态"回报率"状态图,建立了多机协同搜索规划模型。通过目标的协同识别,提高目标的识别概率。建立了目标识别矩阵以考虑错误目标识别的情况。最后针对协同和非协同情况,分别就不同取值的识别概率和目标杀伤概率,进行仿真,评估其效能。结果表明,协同控制策略显著降低虚假目标攻击次数,达到90%,但对目标击毁数,协同和非协同情况没有太大差别。协同控制策略为组成战斗组的多机联合作战提供了近优控制方法,对实际作战中充分利用无人机资源,提高无人机机群的作战效能,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方法论 攻击型无人机 协同控制 搜索 识别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击型无人机巡弋搜索航路优化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6
3
作者 沈延航 周洲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15,共4页
为改进攻击型无人机待机段的飞行搜索性能,应用以最大值原理为基础的最优搜索理论对无人机待机搜索路线进行研究,得出光栅式、螺旋式和扫雪式3种搜索路线,并通过计算机仿真与传统的8字式搜索方式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结果... 为改进攻击型无人机待机段的飞行搜索性能,应用以最大值原理为基础的最优搜索理论对无人机待机搜索路线进行研究,得出光栅式、螺旋式和扫雪式3种搜索路线,并通过计算机仿真与传统的8字式搜索方式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结果是合理的,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型无人机 待机搜索 优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制导攻击型无人机导引头搜索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俊鹏 祝小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7-830,共4页
综合考虑电视制导攻击型无人机在搜索地面目标过程中导引头的地面视场、搜索盲区和目标图像移动等关键因素对目标截获的影响,建立了无人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与导引头目标搜索之间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一种电视导引头搜索规律,可以从3个... 综合考虑电视制导攻击型无人机在搜索地面目标过程中导引头的地面视场、搜索盲区和目标图像移动等关键因素对目标截获的影响,建立了无人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与导引头目标搜索之间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一种电视导引头搜索规律,可以从3个方面提高目标截获概率:1可以补偿因无人机向前飞行而引起的目标图像纵向移动,使显示在地面站监视器中的目标画面在导引头搜索过程中只作水平方向的移动,利于"人在回路"使用方式下地面站射手对图像的分析、判断;2通过导引头光轴俯仰搜索角度和无人机飞行高度匹配设计,可以保证地面视场最大;3通过导引头搜索周期和无人机飞行速度协调设计,可以实现对目标区无漏扫。该搜索规律通过在某电视制导攻击型无人机中应用进行了可行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型无人机 电视导引头 搜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的现代攻击型无人机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明 武文军 辛欣 《兵工自动化》 2007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攻击型无人机包括:反雷达型攻击型、拦截型攻击型、反坦克型攻击型和反潜型攻击型,具有巡航作战和实时攻击、纵深攻击和拦截及饱和攻击等作战能力。攻击性无人飞行器,可用激光武器、精确制导导弹和智能炸弹摧毁目标,也可使地面机器人作... 攻击型无人机包括:反雷达型攻击型、拦截型攻击型、反坦克型攻击型和反潜型攻击型,具有巡航作战和实时攻击、纵深攻击和拦截及饱和攻击等作战能力。攻击性无人飞行器,可用激光武器、精确制导导弹和智能炸弹摧毁目标,也可使地面机器人作战有可能由幻想变为现实。攻击型无人机可作为制式装备配属陆军,也可作为舰载攻击型无人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型无人机 作战能力 精确制导导弹 无人飞行器 地面机器人 饱和攻击 纵深攻击 激光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攻击型无人机鲁棒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学平 杨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1,共6页
针对攻击型无人机这一类参数大范围时变并且带有参数有界不确定性的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定量反馈理论(Quantitative Feedback Theory,QFT)与预定增益控制理论相结合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新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攻击型无人机俯仰通道鲁... 针对攻击型无人机这一类参数大范围时变并且带有参数有界不确定性的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定量反馈理论(Quantitative Feedback Theory,QFT)与预定增益控制理论相结合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新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攻击型无人机俯仰通道鲁棒飞行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对于无人机全飞行包线内参数变化及参数有界摄动具有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型无人机 飞行控制系统 定量反馈理论 预定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攻击型无人机非线性鲁棒制导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耿峰 祝小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2-927,共6页
高速攻击型无人机是一种自杀式的精确制导武器,具有许多巡航导弹不具备的优点,是当前世界各军事强国研究的热点。为了使高速攻击型无人机能精确攻击各类具有较高机动性的目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混合H2/H∞鲁棒制导律。由于混合H2/H∞控... 高速攻击型无人机是一种自杀式的精确制导武器,具有许多巡航导弹不具备的优点,是当前世界各军事强国研究的热点。为了使高速攻击型无人机能精确攻击各类具有较高机动性的目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混合H2/H∞鲁棒制导律。由于混合H2/H∞控制具有H2控制的优良品质和H∞控制的鲁棒性,这种制导律对目标机动及其它不确定性干扰不敏感。耦合非线性汉密尔顿-雅可比偏微分不等式组是否有解直接关系到非线性混合H2/H∞鲁棒制导律的实现。现对耦合非线性汉密尔顿-雅可比偏微分不等式组进行了适当的等价转化并求解,得到了一组解析解。通过仿真研究,该制导律被证明具有较好的制导精度并对目标机动等不确定性干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攻击型无人机 非线性鲁棒制导律 混合H2/H∞控制 汉密尔顿-雅可比偏微分不等式(HJP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击型市场扩张策略与品牌竞争——国际知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启示 被引量:9
8
作者 彭雷清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国际知名企业 攻击型 市场策略 品牌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击型无人机巡弋搜索航路优化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延航 周洲 王雪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45,共3页
为改进攻击型无人机待机段的飞行搜索性能,应用以最大值原理为基础的最优搜索理论对无人机待机搜索路线进行研究,得出光栅式、螺旋式和扫雪式三种搜索路线,并通过计算机仿真与传统的8字式搜索方式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结... 为改进攻击型无人机待机段的飞行搜索性能,应用以最大值原理为基础的最优搜索理论对无人机待机搜索路线进行研究,得出光栅式、螺旋式和扫雪式三种搜索路线,并通过计算机仿真与传统的8字式搜索方式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结果是合理的,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型无人机 待机搜索 优化设计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击型无人机协同侦察/压制路径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延航 周洲 祝小平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67,共4页
探讨了攻击型无人机多机系统协同侦察/压制航路规划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实质,建立了4个子问题的数学模型。首先给出了求解一路巡弋飞行时最短航路,并易于计算机实现的解法,该解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子问题的求解,然后按照原问题的不同要求... 探讨了攻击型无人机多机系统协同侦察/压制航路规划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实质,建立了4个子问题的数学模型。首先给出了求解一路巡弋飞行时最短航路,并易于计算机实现的解法,该解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子问题的求解,然后按照原问题的不同要求,分别给出了其他问题的解答。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求解多无人机组、多航路点协同巡弋飞行问题,对实际作战中充分利用无人机资源,提高无人机机群的作战效能,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型无人机 协同侦察/压制 任务/路径规划 哈密尔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作战实际规划攻击型潜艇战斗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纪金耀 蔡云祥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3-65,69,共4页
首先简述潜艇兵力的使命任务和作战特点 ,然后从作战的角度分析了攻击型潜艇战斗系统与海军战役系统的关系 ,提出了潜艇战斗系统的组成 ,探讨了潜艇战斗系统的功能及其动态特性。
关键词 战役系统 作战实际 规划 攻击型潜艇 战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击型无人机射频半实物仿真中的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俊鹏 祝小平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7期422-424,共3页
介绍了某攻击型无人机射频半实物仿真系统,指出了实验室目标阵面视角范围的限制和转台模拟无人机姿态运动存在的问题对仿真的影响,通过引入动参考坐标系以及转台坐标系来描述无人机-目标相对运动,在现有的仿真实验条件下可以复现真实的... 介绍了某攻击型无人机射频半实物仿真系统,指出了实验室目标阵面视角范围的限制和转台模拟无人机姿态运动存在的问题对仿真的影响,通过引入动参考坐标系以及转台坐标系来描述无人机-目标相对运动,在现有的仿真实验条件下可以复现真实的无人机与目标运动状态。仿真试验结果与飞行试验对比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型无人机 坐标系 半实物仿真 仿真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爱情悲剧和攻击型传奇作品的《霍小玉传》 被引量:6
13
作者 方坚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97-801,共5页
当代文史专家认为:《霍小玉传》是一部早期"牛李"党争产物。作者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创作时间为长庆四年二月前,同时进一步确定了蒋防此传的创作意图,即间接打击牛党,美化李党。论述了本传中两大层次的对比:一是以霍小玉的挚情... 当代文史专家认为:《霍小玉传》是一部早期"牛李"党争产物。作者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创作时间为长庆四年二月前,同时进一步确定了蒋防此传的创作意图,即间接打击牛党,美化李党。论述了本传中两大层次的对比:一是以霍小玉的挚情与李益的薄情作对比,二是以李益作为进士的浮浪、薄幸与山东士族的礼法、恩义、豪侠作对比,这两种对比奠定了本传之为爱情悲剧经典和"攻击型"传奇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小玉传》 爱情悲剧经典 攻击型”传奇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击型潜艇警戒扇面伴随护航问题研究
14
作者 蔡云祥 初磊 黄文淇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1,共4页
对警戒扇面伴随护航问题作了简要描述,分析了其组织实施的时机和要素,构建了警戒扇面伴随护航数学模型,形成了该护航组织方法的可行性判断条件,仿真研究了护航潜艇警戒阵位配置和敌我速度相对关系对警戒扇面伴随护航组织实施可行性的影... 对警戒扇面伴随护航问题作了简要描述,分析了其组织实施的时机和要素,构建了警戒扇面伴随护航数学模型,形成了该护航组织方法的可行性判断条件,仿真研究了护航潜艇警戒阵位配置和敌我速度相对关系对警戒扇面伴随护航组织实施可行性的影响,可为指挥员计划组织该护航方法和海上具体操作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护航 反潜警戒 攻击型潜艇 警戒扇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艇编队中攻击型潜艇阵位配置模型
15
作者 朴成日 沈治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8-133,共6页
攻击型潜艇是有效的反潜兵力,利用其反潜优势实施远程防潜,以提高编队防潜作战能力。基于攻击型潜艇的任务,提出其阵位配置的基本要求。针对编队防潜需求、空中掩护、作战区反潜清扫、安全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解析法建立攻击型潜艇... 攻击型潜艇是有效的反潜兵力,利用其反潜优势实施远程防潜,以提高编队防潜作战能力。基于攻击型潜艇的任务,提出其阵位配置的基本要求。针对编队防潜需求、空中掩护、作战区反潜清扫、安全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解析法建立攻击型潜艇阵位配置模型以及行动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定,进行仿真分析验证结论。该方法实用、可行,为攻击型潜艇阵位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置 攻击型潜艇 编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Hopfield神经网络的对地攻击型无人机自主能力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丰雨轩 刘树光 +1 位作者 解武杰 茹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5-843,共9页
对地攻击型无人机是当前最先进的无人装备之一,无人机必须具备很高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成为无人机的典型作战能力。针对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自主能力量化评价问题,从感知能力、决策能力、行为能力和安全能力4个方面,并侧重机载装备参数分... 对地攻击型无人机是当前最先进的无人装备之一,无人机必须具备很高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成为无人机的典型作战能力。针对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自主能力量化评价问题,从感知能力、决策能力、行为能力和安全能力4个方面,并侧重机载装备参数分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自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型因素库,运用奇异值分解设计Hopfield神经网络权值矩阵,利用基于稀疏度的权值删减算法改进网络结构。构建自主能力评价标准,对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系统自主能力进行量化分级。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Hopfield神经网络,改进算法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删除非关键的连接权值,降低网络复杂度,工程上更容易实现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系统自主能力的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攻击型无人机 自主能力 指标体系 改进Hopfield神经网络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 被引量:27
17
作者 屈高敏 董彦非 岳源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5-149,共5页
由于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与有人机在性能参数和作战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为了评估其作战效能,首先建立了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综合指标模型,同时对效能模型中各分项能力的评... 由于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与有人机在性能参数和作战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为了评估其作战效能,首先建立了对地攻击型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综合指标模型,同时对效能模型中各分项能力的评估模型进行了完善。最后以6种无人机综合作战效能评估为例计算并检验了模型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攻击型无人机 效能评估 综合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对地攻击型无人机自主能力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丰雨轩 刘树光 解武杰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9,共4页
对地攻击型无人机已成为当今军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自主程度决定无人机的作战上限。在前期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针对部分评价指标数据量相对较少的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灰色关联度,并结合层... 对地攻击型无人机已成为当今军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自主程度决定无人机的作战上限。在前期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针对部分评价指标数据量相对较少的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灰色关联度,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判断矩阵求加权关联度,评价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自主能力。通过美国MQ-1“捕食者”、MQ-1C“灰鹰”、MQ-9B“守卫者”3种具有对地攻击能力的无人机,对自主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地区分不同类型对地攻击型无人机的自主能力等级,对自主能力量化评价模型运用到大中型无人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攻击型无人机 自主能力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插入攻击型Bootkit的分析及检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瑜 刘胜利 +1 位作者 陈嘉勇 高洪博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62-1467,共6页
通过分析Bootkit采用的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已有Bootkit样本的工作原理,给出插入攻击型Bootkit形式化描述,建立一个通用的插入攻击型Bootkit模型.针对该模型建立了Bootkit检测模型,并在检测模型基础上提出新的检测算法.新算法不仅能检测... 通过分析Bootkit采用的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已有Bootkit样本的工作原理,给出插入攻击型Bootkit形式化描述,建立一个通用的插入攻击型Bootkit模型.针对该模型建立了Bootkit检测模型,并在检测模型基础上提出新的检测算法.新算法不仅能检测目前已有的样本,而且适用于所有符合插入攻击型Bootkit模型的未知Bootkit.最后对该检测算法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对Windows平台上的多款基于NT内核的Bootkit实现有效检测,同时能够确定Bootkit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恶意代码 ROOTKIT 插入攻击型Bootkit Bootkit检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测性能对攻击型UUV进行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的影响
20
作者 余锋 肖滨 郝拥军 《舰船科学技术》 2010年第7期32-36,共5页
针对攻击型UUV独自反舰作战情况下,探测性能对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的影响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目标运动要素解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探测性能中的方位误差和探测距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方位误差应控制在1.2°以内,被动探测距离应... 针对攻击型UUV独自反舰作战情况下,探测性能对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的影响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目标运动要素解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探测性能中的方位误差和探测距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方位误差应控制在1.2°以内,被动探测距离应大于50链,对开展有关攻击型UUV的性能论证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性能 攻击型UUV 目标运动要素解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