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题材电视剧中青年形象的中国式建构
1
作者 恽彩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5,共5页
改革题材电视剧中的青年形象随时代变迁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流变:从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开拓者”形象,到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离乡寻求发展机遇的“脱嵌者”形象,再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重返家乡并带动本土发展的“返... 改革题材电视剧中的青年形象随时代变迁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流变:从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开拓者”形象,到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离乡寻求发展机遇的“脱嵌者”形象,再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重返家乡并带动本土发展的“返乡者”形象。这种流变趋势背后是青年个体意识和国家集体意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品格、文化品格和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题材电视剧 青年形象 中国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建构与认同形塑:基于《大江大河》的改革题材年代剧叙事分析
2
作者 张宇嘉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1期43-46,共4页
本文以电视剧《大江大河》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其作为一部典型的年代剧和改革开放题材作品的叙事方式、符号象征运用和观众情感认同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剧情、人物的分析,探讨该剧在描绘中国近现代历史时的突出特点和社会价值。同时,针... 本文以电视剧《大江大河》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其作为一部典型的年代剧和改革开放题材作品的叙事方式、符号象征运用和观众情感认同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剧情、人物的分析,探讨该剧在描绘中国近现代历史时的突出特点和社会价值。同时,针对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背景,融合个体命运,以及符号象征学在剧中的运用,本文对《大江大河》所呈现的文化内涵和观众情感共鸣进行解读和分析,总结《大江大河》作为年代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当代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剧 符号象征 中国近现代历史 改革题材 当代中国文化 叙事分析 情感认同 情感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题材小说”中的文化认同及审美演变——从《乔厂长上任记》到《那儿》 被引量:2
3
作者 薛月兵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改革题材小说"中的文化认同经历了"乔光朴"式的强烈民族文化认同,中经"印家厚"式的家庭伦理认同,"康伟业"、"林珠"式的跨国文化认同,"吕建国"式的社群伦理认同,最终发展... "改革题材小说"中的文化认同经历了"乔光朴"式的强烈民族文化认同,中经"印家厚"式的家庭伦理认同,"康伟业"、"林珠"式的跨国文化认同,"吕建国"式的社群伦理认同,最终发展到"朱卫国"式的社群伦理认同的危机及宗教式认同。"改革题材小说"中文化认同的蜕变使作品的审美品格经历了从悲壮、情调叙事、悲凉到悲剧的演变。然而这样一种历时的、被动地依据时代和社会变革书写文化认同的方式体现了"改革题材小说"的缺失。《古船》以史诗般的审美风格体现了文化认同的构建必须纳入到对自我与现实的双重超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并不失文学审美特质的综合性思考框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题材小说 文化认同 审美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题材电视剧赢取青年观众文化认同的得与失——以《大江大河》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武泽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6期115-118,共4页
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播出的改革题材电视剧更加注重融合青年文化,召唤青年观众,以求获得更高的收视率与社会影响力。当前,改革题材电视剧与青年观众进行对话时虽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其审... 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播出的改革题材电视剧更加注重融合青年文化,召唤青年观众,以求获得更高的收视率与社会影响力。当前,改革题材电视剧与青年观众进行对话时虽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其审美取向,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题材电视剧 青年观众 粉丝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改革题材影片的误区——评电影《大城市1990》兼及其它
5
作者 杨国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6,共1页
当《大城市1990》中的阎鸿唤市长伴随那建设工地上的阵阵夯声,从我的身前走入我的心灵的那一刻,我那脑的天灵盖仿佛被掀开了,昔日改革家的形象电光般地闪射在我的眼前:乔光朴(《钟声》)、蔡明(《当代人》),李向南(《新星》)……化作阎... 当《大城市1990》中的阎鸿唤市长伴随那建设工地上的阵阵夯声,从我的身前走入我的心灵的那一刻,我那脑的天灵盖仿佛被掀开了,昔日改革家的形象电光般地闪射在我的眼前:乔光朴(《钟声》)、蔡明(《当代人》),李向南(《新星》)……化作阎鸿唤的身影又一次从银幕上向观众走来了。人们为有这样的“父母官’而自豪骄傲! 但是我想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题材 李向南 乔光朴 大城市 蔡明 陪衬人 生存境遇 长日 艺术探索 于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大潮……——从《大城市1990》、《你好,太平洋》谈改革题材影片创作
6
作者 马建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7,共1页
1991年,与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造成的轰动效应形成鲜明对照,改革题材影片领域显得格外冷落。反映世人瞩目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反映改革过程中人们新旧意识的交错嬗变,是电影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主旋律影片中,它应该与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各... 1991年,与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造成的轰动效应形成鲜明对照,改革题材影片领域显得格外冷落。反映世人瞩目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反映改革过程中人们新旧意识的交错嬗变,是电影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主旋律影片中,它应该与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各为一冀。而目前呈现出的却是强弱分明。“改革片”创作并非一无所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题材 影片创作 革命历史题材 主旋律影片 巨片 社会主义改革 电影艺术家 人物塑造方面 献礼片 情节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对改革题材作深层次的思考——关于电视剧《城市部落纪事》的通信
7
作者 张锦江 胡万春 《上海戏剧》 1988年第3期23-25,共3页
张锦江致信胡万春老胡同志: 您好。我早就想写信给您了,还是在去年十月我读到《城市部落纪事》电视剧本手稿时,我就有许多话要说。我正在为《上海戏剧》杂志编一本电视剧专号,记得当时我很是高兴地对杂志主编赵莱静说:“胡万春有一个好... 张锦江致信胡万春老胡同志: 您好。我早就想写信给您了,还是在去年十月我读到《城市部落纪事》电视剧本手稿时,我就有许多话要说。我正在为《上海戏剧》杂志编一本电视剧专号,记得当时我很是高兴地对杂志主编赵莱静说:“胡万春有一个好本子,他给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题材 胡万春 张锦江 一本 上海戏剧 生活感受 编缉 当代文学史 上海电视台 撰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题材网络小说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深化与重构——以《大江东去》为例
8
作者 王子媛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7期18-20,共3页
自1990年痞子蔡发表《第一次亲密接触》起,中国网络文学迄今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国家有关部门的倡导与网络文学影视化现象的勃兴,改革题材网络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一经出版... 自1990年痞子蔡发表《第一次亲密接触》起,中国网络文学迄今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国家有关部门的倡导与网络文学影视化现象的勃兴,改革题材网络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成为首次斩获国家级大奖的网络小说,而后由其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更是引发收视热潮,获得了市场和艺术方面的双重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题材 中国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 《大江东去》 现实主义美学 痞子蔡 文学影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开生面写改革——评锡剧《当家人》
9
作者 褚伯承 《上海戏剧》 1985年第3期19-20,共2页
当前一场声势浩大的经济改革浪潮正在我国城乡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它已经成为全国亿万群众议论关切的中心。戏曲艺术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舞台上及时反映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这是摆在我们戏曲工作者面前一个崭新的重要课题,无锡市... 当前一场声势浩大的经济改革浪潮正在我国城乡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它已经成为全国亿万群众议论关切的中心。戏曲艺术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舞台上及时反映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这是摆在我们戏曲工作者面前一个崭新的重要课题,无锡市锡剧团创作演出的《当家人》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这个戏表现当代农村的改革,取材新,立意深,构思巧妙,人物生动。在去年举行的江苏省锡剧节上荣获优秀剧本奖和优秀表演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历史性变革 雪梅 经济改革 当代农村 台下观众 轻喜剧 农村改革 喜剧风格 改革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改革文学”的思考
10
作者 萧雨生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33-36,共4页
一、“改革文学”内涵的模糊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热潮的到来,反映改革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它被称作“改革文学”.当人们对新时期文学作历史回顾的时候,“改革文学”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名目一道,又作为文学史的概... 一、“改革文学”内涵的模糊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热潮的到来,反映改革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它被称作“改革文学”.当人们对新时期文学作历史回顾的时候,“改革文学”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名目一道,又作为文学史的概念而被表述着;当人们对文学与时代的美学关系作理论性探讨的时候,它又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被提了出来.这样,“改革文学”就在文学创作、文学史、文学理论等几个范畴被同时使用着了.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它的范畴,否则就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如今,“改革文学”的说法正由于缺乏范畴的明确规定性,因此在理论上也就表现为概念上的不周严、不确定、不科学.而且,它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践上,确也带来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新时期文学 改革题材 历史感 中外文学史 题材决定论 经济体制改革 思想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城基金吴文庆:持续关注新兴产业机会
11
作者 朱蕊 《股市动态分析》 2015年第20期55-55,共1页
在产业资本开始逃离创业板,部分基金公司内部发文严控中小板创业板持仓比例的情况下,创业板本周却继续高歌猛进再创新高,改革题材引领创业板的走牛也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共识。由长城双动力基金经理吴文庆兼任的长城改革红利灵活配置... 在产业资本开始逃离创业板,部分基金公司内部发文严控中小板创业板持仓比例的情况下,创业板本周却继续高歌猛进再创新高,改革题材引领创业板的走牛也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共识。由长城双动力基金经理吴文庆兼任的长城改革红利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近期正在发行,吴文庆认为,2015年资本市场的整体行情是衰退下的繁荣,创业板虽然存在泡沫,但投资者仍可以持续关注改革升级带来的新兴产业投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基金 改革题材 基金经理 基金公司 灵活配置 资本市场 持仓 新兴产业 净值增长率 成长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末的流浪与求索──“当代思想史”片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樊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6-104,共9页
世纪末的流浪与求索──“当代思想史”片断樊星上篇:流浪作为一个文化主题流浪,是20世纪的一个文化主题。中国人历来讲“安土重迁”、“小国寡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列强的大炮终于轰毁了古老的理想。于是,中国人... 世纪末的流浪与求索──“当代思想史”片断樊星上篇:流浪作为一个文化主题流浪,是20世纪的一个文化主题。中国人历来讲“安土重迁”、“小国寡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列强的大炮终于轰毁了古老的理想。于是,中国人开始了漫长的流浪旅程:从严复、梁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世纪末情绪 思想史 世纪末文学 张承志 改革题材文学 新生代 自我放逐 日神精神 史铁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审美把握失重之作——观影片《你好,太平洋》
13
作者 赖文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24-24,共1页
“欲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这是影片《你好,太平洋》宏篇初展给我的感受。然而,随着画面的一幕幕掠过,情节的快节奏展示,失望之感油然而生,困惑之意悄然袭来。一个工地,一个码头,一个民工宿舍,以及还有一些场所,伴以每出台一... “欲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这是影片《你好,太平洋》宏篇初展给我的感受。然而,随着画面的一幕幕掠过,情节的快节奏展示,失望之感油然而生,困惑之意悄然袭来。一个工地,一个码头,一个民工宿舍,以及还有一些场所,伴以每出台一个改革项目必有的争论,以及各种各样的应酬,主要领导人神情的焦燥苦恼、众人皆醉我独醒式的惆帐等,构成了影片的全部叙事。表面看影片取其宏观,立意甚高,笔涉历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开窗 社会人 改革项目 改革题材 电影艺术 情感活动 巨片 性格发展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主旋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加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4-5,共2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艺术规律,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个性才智和创作自由。新时期的电影创作,经过这样一个又一个“浪潮”,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多样化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提出“主旋律”的倡导,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楚骚、汉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艺术规律,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个性才智和创作自由。新时期的电影创作,经过这样一个又一个“浪潮”,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多样化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提出“主旋律”的倡导,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 正是指一时代有一时代主导、主流性的文学,电影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楚骚 元杂剧 汉赋 主流性 题材决定论 解放思想 陆文婷 《芙蓉镇》 改革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俏”的女记者
15
作者 肖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17,共1页
尽管《疯狂歌女》还是一部可看性较强的娱乐片,但片中的那个报社女记者却引来观众的啧啧叹嘘。由此联想到一些“改革题材”,“惊险题材”的影视片,似有女记者“走俏”之嫌。且不论银幕上的女记者姿色如何超群,气度如何非凡,穿着如何与... 尽管《疯狂歌女》还是一部可看性较强的娱乐片,但片中的那个报社女记者却引来观众的啧啧叹嘘。由此联想到一些“改革题材”,“惊险题材”的影视片,似有女记者“走俏”之嫌。且不论银幕上的女记者姿色如何超群,气度如何非凡,穿着如何与时装模特媲美,但女记者的精明能干左右逢源,俨然女哲学家的谈吐,及随心所欲出入任何场合或向任何人盛气凌人地发问,无不让人惊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记者 可看性 改革题材 追踪报道 消息灵通 现实生活 大群 她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娱乐功能,走出电影低谷
16
作者 龙炘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4-5,共2页
电影市场大滑坡,已经成为困绕电影界的一个严峻问题。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观众竟减少了15亿人次。往昔电影院门口争相购票和票贩子们倒票的现象如今已很难见到,而一场电影开映,场内观众寥廖无几则是常事。为此,一些电影... 电影市场大滑坡,已经成为困绕电影界的一个严峻问题。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观众竟减少了15亿人次。往昔电影院门口争相购票和票贩子们倒票的现象如今已很难见到,而一场电影开映,场内观众寥廖无几则是常事。为此,一些电影发行公司和电影院不惜花重金搞了所谓豪华放映厅,力图迎合部分观众高消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礼片 《秋菊打官司》 商业片 国产影片 文艺片 菊豆 文化商品 巩俐 改革题材 艺术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系热土——访著名电影剧作家田军利
17
作者 孔建新 袁雪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14-14,共1页
阳春三月,反映农村改革题材的新片《国魂》,带着浓郁的泥土芳馨,在灵岩山麓,太湖之滨的江南古镇——木渎,举行了首映式。首映活动间隙,笔者采访了影片编剧,现为文化部创作中心主任的著名剧作家田军利。话题自然是从他创作的《国魂》淡... 阳春三月,反映农村改革题材的新片《国魂》,带着浓郁的泥土芳馨,在灵岩山麓,太湖之滨的江南古镇——木渎,举行了首映式。首映活动间隙,笔者采访了影片编剧,现为文化部创作中心主任的著名剧作家田军利。话题自然是从他创作的《国魂》淡起。当我们问及他继《血战台儿庄》、《共和国不会忘记》等反映革命战争和工业建设题材的剧本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怎么会搞起农村题材的影片时,他深有感慨地说,改革十年我国最大的变化基础在农村,不反映这一点,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改革这段进程。近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电影创作有愧于现实生活。一些以黄土高坡和西北村落为主背景的影片,在认识生活、把握生活、表现生活方面没有折射出当代中国农村的本质特征,主题缺乏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 血战台儿庄 改革题材 创作中心 江南古镇 田军 太湖之滨 变化基础 工业建设 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评短波
18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1-21,共1页
观看改革影片学习银幕形象为了更好地配合部队学习贯彻十四大会议精神,鼓舞广大官兵积极参与改革,为部队建设建功立业,兰州军区去年11月份以来,在基层部队举办了“从银幕上看改革”电影宣传放映活动,取得了好的效果。这次活动共向部队... 观看改革影片学习银幕形象为了更好地配合部队学习贯彻十四大会议精神,鼓舞广大官兵积极参与改革,为部队建设建功立业,兰州军区去年11月份以来,在基层部队举办了“从银幕上看改革”电影宣传放映活动,取得了好的效果。这次活动共向部队推荐了《情洒浦江》、《走出地平线》、《大城市1990》、《骚动的乡风》等25部改革题材影片,放映854场,观众达256200余人,收到影评稿件360多份。观影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幕形象 改革题材 兰州军区 影视评论 大城市 西安人民搪瓷厂 演员表演 尤里 征文评选 云南文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月银幕
19
作者 拾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17,共1页
二月份,全国将上映国产新片11部,外国故事影片4部。珠影厂摄制的《商界》(上、下集)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表现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在商业大潮冲击下城市的风情,写了当代都市各色人等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影片在京试映颇受好评。评... 二月份,全国将上映国产新片11部,外国故事影片4部。珠影厂摄制的《商界》(上、下集)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表现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在商业大潮冲击下城市的风情,写了当代都市各色人等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影片在京试映颇受好评。评论界认为,这部影片艺术手法朴实,导演胡柄榴擅长刻划人物,几种不同类型的企业负责人的心态的抒写相当细腻,对改革时期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的揭示也相当深刻,是改革题材影片创作上的新开拓。峨影厂摄制的《热恋》通过一位女中学教师、师范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到中国最大的特区海南后对爱情的选择、对新生活的选择,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生存本相,表现了浮躁、失策、寻觅、奔突的社会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名小说 改革题材 影片创作 各色人等 商业大潮 社会心态 中学教师 改革时期 影业公司 当代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片——派拉蒙的摇钱树
20
作者 严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27,共1页
好莱坞电影就象蛇蜕皮似的,每年总要换新花样,推出新的题材与类型影片,以形成一股新的“××片热”。1991年秋、冬季电影就数家庭片最多且最引人注目。好莱坞“八姐妹”之一——派拉蒙公司于11月以强大的声势推出了一部重点影... 好莱坞电影就象蛇蜕皮似的,每年总要换新花样,推出新的题材与类型影片,以形成一股新的“××片热”。1991年秋、冬季电影就数家庭片最多且最引人注目。好莱坞“八姐妹”之一——派拉蒙公司于11月以强大的声势推出了一部重点影片《我要的所有圣诞礼物》(又译“父母双子情》)。《我》是全国广播公司(NBC)前总裁布兰登·塔尔蒂柯夫(见图)出任派拉蒙总裁后大刀阔斧改革题材而亲自监制的第一部影片。它属于G级(老少咸宜)喜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拉蒙 好莱坞电影 改革题材 蛇蜕皮 全国广播公司 圣诞礼物 布兰 《乱世佳人》 塔尔 歌舞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