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改造模式的退化小叶杨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
作者 吕欣晔 岳永杰 +5 位作者 赵鹏武 郝龙飞 徐雅洁 孙哲林 于兴男 孙晓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2,共8页
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敖汉旗典型退化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混交改造、块状混交改造、皆伐混交改造、对照样地(未改造退化小叶杨人工林)4个试验方案,每种改造模式及对照样地均设置3个50 m×5... 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敖汉旗典型退化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混交改造、块状混交改造、皆伐混交改造、对照样地(未改造退化小叶杨人工林)4个试验方案,每种改造模式及对照样地均设置3个50 m×50 m重复样地;2023年8月份,在每个样地内沿对角线设置3个重复土壤剖面,采用环刀法分别采集土层深度(h)0<h≤10 cm、10 cm<h≤20 cm、20 cm<h≤40 cm、40 cm<h≤60 cm土壤样品,按照试验设计测定土壤密度、孔隙度、有机质质量分数、总氮质量分数、总磷质量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斯皮尔曼(Spearman)分析法,分析不同改造模式对退化小叶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混交改造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比其他改造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显著(P<0.05)。与行间混交改造相比,块状混交改造、皆伐混交改造及对照样地人工林的土壤总氮质量分数,分别减少3.21%、12.45%、19.68%。与行间混交改造相比,块状混交改造的土壤总磷质量分数增加6.76%。研究区林木生长主要受氮素的营养限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质量分数与磷质量分数比(w(C)∶w(P))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影响较大,土壤氮质量分数与磷质量分数比(w(N)∶w(P))受土壤总氮质量分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模式 退化小叶杨 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市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模式及其水土保持和碳汇能力提升策略
2
作者 张萍 顾再柯 +6 位作者 商崇菊 陈真勤 宁琪 王峰 邓中昌 黄金权 李力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50-52,73,I0005,共5页
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是一项关乎赤水市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为优化竹林改造效能、提升竹林水土保持和碳汇能力,采取室外调研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赤水市不同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由于低产低效竹林改... 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是一项关乎赤水市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为优化竹林改造效能、提升竹林水土保持和碳汇能力,采取室外调研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赤水市不同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由于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时间与赤水市雨季时间高度重合,加之全垦整地和竹材采伐导致地表裸露、破坏竹林立体防护结构,因此低产低效竹林改造过程中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并导致碳源流失。建议低产低效竹林改造避开雨季,并采取带状或穴状整地、保护灌草、优化采伐道布设等方式减少竹林地水土流失;通过优选竹种、营造混交竹林、松土培肥、合理利用竹枝竹梢竹叶等方式提升竹林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低效竹林 改造模式 水土保持 碳汇 赤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兴市农田生态化改造模式及案例分析
3
作者 吴姻如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1期64-65,共2页
宜兴市作为太湖流域的典型农业区,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大力推进农田生态化改造,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提升农田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该文深入剖析宜兴市农田生态化改造模式及案例,展示其... 宜兴市作为太湖流域的典型农业区,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大力推进农田生态化改造,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提升农田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该文深入剖析宜兴市农田生态化改造模式及案例,展示其在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果与经验,旨在为全国农业绿色转型提供借鉴与指导,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市 农田生态化改造 改造模式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效果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娇娇 卢金平 +3 位作者 李娟 刘志鹏 贾彦龙 许中旗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8期172-175,共4页
为给低效林改造提供实践参考,对木兰林场孟滦分场的蒙古栎低效林改造过程中运用的更新改造、补播改造、封育改造3种不同的改造模式进行介绍,并通过实际效果证明,更新改造可通过选取油松、云杉等针叶耐阴树种进行林下栽植,使幼苗成活率... 为给低效林改造提供实践参考,对木兰林场孟滦分场的蒙古栎低效林改造过程中运用的更新改造、补播改造、封育改造3种不同的改造模式进行介绍,并通过实际效果证明,更新改造可通过选取油松、云杉等针叶耐阴树种进行林下栽植,使幼苗成活率提高为95%以上,上层蒙古栎林分的胸径生长量最多可达到0.175 cm;补播改造宜选取东北地区优质种源进行播种,种子出芽率较高,达到55%,且幼苗生长健壮;封育改造需要适当降低林分郁闭度,并采取一定的疏伐措施,给予林下更新苗一定的生长空间,促进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低效林 改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改造模式优化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杜玉翠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6期94-96,共3页
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少,且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尤为严重,而南方虽然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也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传统的漫灌等灌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节水灌溉建... 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少,且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尤为严重,而南方虽然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也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传统的漫灌等灌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节水灌溉建设改造模式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还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节水灌溉技术被研发出来,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改造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综上所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改造模式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水资源短缺、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国家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等。这一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灌溉效率,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农田水利 改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模式植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平 李凤汀 +3 位作者 范川 李贤伟 张健 黄明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67-2675,共9页
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10a后的4种模式:纯杂交竹模式(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CZ)、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杂交竹模式(BZQ)、柏木+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 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改造10a后的4种模式:纯杂交竹模式(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CZ)、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杂交竹模式(BZQ)、柏木+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模式(BL)、柏木+杂交竹模式(BZ)为研究对象,纯柏(CB)为对照,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和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及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及其组分均下降,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易氧化碳含量下降幅度最小;0—1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取样剖面的45.7%—64.4%,具有明显的表聚性。(2)不同模式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和土壤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为BZQ>BZ>CB>BL>CZ,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几种模式中,BZQ与CB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土壤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幅分别为37.8%、33.5%、36.6%、52.5%和23.2%,表明BZQ模式在提高土壤有机碳方面作用最明显。(3)植物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大致表现为BZQ>BZ>CB>BL>CZ;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碳密度、易氧化碳、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低效林 改造模式 土壤有机碳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抗冲性能 被引量:20
7
作者 范川 李贤伟 +2 位作者 张健 李凤汀 龙家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1,共6页
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低效柏木林改造8年后的5种模式(麻栎+杂交竹模式(LZ)、纯杂交竹模式(CZ)、柏木+桤木+杂交竹模式(BZQ)、柏木+麻栎模式(BL)、柏木+杂交竹模式(BZ))作为研究对象,柏木纯林(CB)作为对照,对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土... 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低效柏木林改造8年后的5种模式(麻栎+杂交竹模式(LZ)、纯杂交竹模式(CZ)、柏木+桤木+杂交竹模式(BZQ)、柏木+麻栎模式(BL)、柏木+杂交竹模式(BZ))作为研究对象,柏木纯林(CB)作为对照,对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土壤抗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LZ外,林分改造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抗冲性能,其大小顺序为BZQ>BZ>CZ>BL>CB>LZ。方差分析显示,BL和CZ以及CZ与BZ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模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纯柏木林分中间植其他树种能有效提高林分土壤抗冲性,改造效果以BZQ最优。(2)林分改造显著增加了林分物种多样性,且表现出灌木层>草本层的趋势。灌、草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以BZQ相对较高,CZ和LZ相对较低,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抗冲性指标之间均未达到显著相关(p>0.05),草本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抗冲性指标之间均呈显著(p<0.05)甚至极显著(p<0.01)相关。(3)林分改造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酶活性。不同模式同一土层表现出BZQ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最大,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CB各微生物数量最少,酶活性最低。不同模式同一土层以及同一模式不同土层间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抗冲性能与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放线菌数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菌数量和总微生物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4)柏木低效林改造模式中0-10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依次为CZ>BZQ>BZ>CB>BL>LZ,与土壤抗冲性顺序不同,可能是由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低效林 改造模式 土壤抗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退化刺槐林地不同改造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特征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群 夏江宝 +2 位作者 张金池 张静 刘京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为探索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刺槐林不同改造模式的改良土壤效果,以改造后的棉田、纯林(白蜡林)、农林间作(白蜡+棉花)、混交林(白蜡+刺槐)为研究对象,未改造的重度退化刺槐林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不同改造模式下的土壤酶活性、养分特征及其... 为探索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刺槐林不同改造模式的改良土壤效果,以改造后的棉田、纯林(白蜡林)、农林间作(白蜡+棉花)、混交林(白蜡+刺槐)为研究对象,未改造的重度退化刺槐林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不同改造模式下的土壤酶活性、养分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种改造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土壤剖面表层普遍高于20-40cm土层,农林间作与混交林在退化刺槐林土壤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棉田属于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虽能暂时提高表层土壤的养分,但不利于土壤的持续利用。磷酸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和土壤养分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用来指示该区域不同改造模式下土壤质量的变化特征。4种改造模式土壤酶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混交林、农林间作、纯林、棉田。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等改良土壤效应来看,混交林和农林间作改造模式较好,其次为纯林,棉田不宜作为长期营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模式 黄河三角洲 刺槐林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丁一 王红梅 +4 位作者 沈明 王海云 刘光盛 程迎轩 卢阳禄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1,34,共8页
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外延式扩展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使得人们必须思考从旧城更新改造方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新改造模式的合理选择意义重大。为满足广州市发展转型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选取指标,针对更新改造图斑——评价单元,利... 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外延式扩展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使得人们必须思考从旧城更新改造方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新改造模式的合理选择意义重大。为满足广州市发展转型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选取指标,针对更新改造图斑——评价单元,利用评价模型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单因素量化和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在评价结果基础上从文化保护、基础改善、以旧换新以及"退二进三"4种模式中,选择广州市全部评价单元更新改造模式的合理方案,并分析全市4种模式分布以及各区模式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4种模式中,基础改善模式比重最大,为40.91%,文化保护模式最小,为6.85%,"退二进三"模式与以旧换新模式相差不多,分别为27.34%和24.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更新改造 综合效益评价 改造模式优选 GIS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改造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雄飞 陈璇 +3 位作者 黎华寿 冼丽铧 董奇妤 陈红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34,共5页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4种宫胁法改造林地、传统法改造林地和不进行林分改造的对照样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样地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林分改造类型的土壤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不同林分改造类型的林地土壤酶...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4种宫胁法改造林地、传统法改造林地和不进行林分改造的对照样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样地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林分改造类型的土壤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不同林分改造类型的林地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宫胁法2和传统法林地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改造类型,宫胁法2改造林地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居最高水平,宫胁法3和宫胁法4最低;不同的林分改造措施土壤微生物各生理类群的数量差异显著,但均表现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各改造类型中,宫胁法2在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中均表现最高,宫胁法1在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量均表现最低,说明宫胁法2在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上表现最为显著。因此,宫胁法2最有利于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从而能创造植被恢复过程中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数量 林分改造模式 宫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小兴安岭低质林不同皆伐改造模式评价 被引量:24
11
作者 吕海龙 董希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2-178,共7页
由于多次过伐及自然灾害,使小兴安岭林区形成大面积郁闭度较低、林相衰败的低质林(杨学春等,2009;张泱等,2009)。为了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林分质量,对低质林分的改造势在必行。目前已提出很多低质低效林的改造模式,如抚... 由于多次过伐及自然灾害,使小兴安岭林区形成大面积郁闭度较低、林相衰败的低质林(杨学春等,2009;张泱等,2009)。为了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林分质量,对低质林分的改造势在必行。目前已提出很多低质低效林的改造模式,如抚育改造、带宽改造、择伐改造、复壮改造等(周立江,2004;孙洪志等,2004;庞学勇等,2005;马阿滨等,1995),但关于如何评价改造模式的优劣还鲜有研究。评价不同改造模式的效果,选择何种指标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林 改造模式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改造模式对马占相思森林群落木本植物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伟 雷江丽 +3 位作者 史正军 袁峰均 裴男才 孙冰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164-171,共8页
随着全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全面实施,急需开展林分改造模式效果评估。采用4种改造模式的马占相思纯林(12年林龄)经过16年森林群落演替后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拟从林分密度、物种多样性、径级分布等方面对这4种林分改造模式效果进... 随着全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全面实施,急需开展林分改造模式效果评估。采用4种改造模式的马占相思纯林(12年林龄)经过16年森林群落演替后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拟从林分密度、物种多样性、径级分布等方面对这4种林分改造模式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4个模式改造的林分中,皆伐后天然更新模式Ⅰ林分(简称皆伐Ⅰ林分)的木本植物密度最高;其次是不存在显著差异的间伐后补种更新模式Ⅲ林分(简称间伐补种Ⅲ林分)和封山育林更新模式CK林分(简称封育CK林分);皆伐后补种更新模式Ⅱ林分(简称皆伐补种Ⅱ林分)最低,仅为皆伐Ⅰ林分的35%(P<0.01)。(2)间伐补种Ⅲ林分和皆伐补种Ⅱ林分的Margalef指数没有显著差异,且均高于没有显著差异的封育CK林分和皆伐Ⅰ林分。Shannon-Wiener指数以间伐补种Ⅲ林分最高,而封育CK林分、皆伐Ⅰ林分、皆伐补种Ⅱ林分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Simpson指数也以间伐补种Ⅲ林分最高,而封育CK林分、皆伐Ⅰ林分、皆伐补种Ⅱ林分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间伐补种Ⅲ林分和封育CK林分两者的Pielou均匀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均高于没有显著差异的皆伐Ⅰ林分和皆伐补种Ⅱ林分(P<0.05)。(3)在Ⅰ、Ⅱ、Ⅲ、CK这4个改造模式林分中,胸径小于10cm的木本植物株数所占比重均在60%以上,它们的胸高断面积占林分总胸高断面的比重依次减少。综合分析改造林分中木本植物密度、物种多样性、林分径阶分布等特性,4种马占相思林改造模式中以间伐补种模式Ⅲ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模式 物种多样性 林分结构 马占相思 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低质阔叶混交林不同改造模式综合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宋启亮 董希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5,共8页
在大兴安岭低质阔叶混交林中建立不同宽度的带状改造试验区和不同面积的块状改造试验区,选取生物多样性、枯落物持水特性、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碳通量和更新苗木生长状况等33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改造模式... 在大兴安岭低质阔叶混交林中建立不同宽度的带状改造试验区和不同面积的块状改造试验区,选取生物多样性、枯落物持水特性、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碳通量和更新苗木生长状况等33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改造模式的改造效果。结果表明:顺山带状皆伐改造模式优于块状改造模式,对于带状改造样地,不同带宽的改造效果依次为10 m带宽>6 m带宽>18 m带宽>14 m带宽,对于块状改造样地,不同面积的改造效果依次为100 m2>25 m2>225 m2>400 m2>900 m2>625 m2,其中10 m带宽顺山带状改造模式和100 m2块状改造模式最适宜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其改造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改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低质阔叶混交林 改造模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城市化中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清军 鲁俊娜 侯林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9646-9647,共2页
"城中村"是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为基础,分析了"城中村"的概念、成因、类型,总结了"城中村"改造模式,并提出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城中村” 都市化 改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分配方案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一 王红梅 陈学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69,共6页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实现旧城更新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为导向,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分配方案系统模型。以广州市旧城区为研究对象,情景模拟不同改造模式分配方案对城市经济、社...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实现旧城更新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为导向,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分配方案系统模型。以广州市旧城区为研究对象,情景模拟不同改造模式分配方案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影响,从而确定旧城区域改造模式的合理分配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合理分配方案以"退二进三"模式比例最高,为40%;基础改善模式和以旧换新模式比例相同,均为30%。各模式之间差距较小,该分配方案较为均衡合理,既可以保证通过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环境质量,有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更新 改造模式分配方案 系统动力学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中华 袁士云 +2 位作者 惠刚盈 王润喜 周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67,共6页
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的林分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带状割灌营造的华山松林模式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等各... 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的林分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带状割灌营造的华山松林模式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等各方面优于其它模式,林分更易形成异龄混交林,是一种较好的改造模式;带状割灌改造较全面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增加林木个体分布的随机性和混交程度;其它改造模式的林分状态并不完全表现为人工纯林的特征,在今后的经营中,可以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促使现有林趋向进展演替,实现人工林自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林改造模式 状态评价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灌木林不同改造模式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士云 赵中华 +1 位作者 惠刚盈 刘文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8-832,共5页
用样方法,研究了小陇山林区5种典型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幼苗的密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情况总体良好,小于50 cm高度级幼苗数量相对较少,大于50 cm高度级幼苗的存活率较高;5种改造... 用样方法,研究了小陇山林区5种典型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幼苗的密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情况总体良好,小于50 cm高度级幼苗数量相对较少,大于50 cm高度级幼苗的存活率较高;5种改造模式天然更新树种以锐齿栎为主,其中,全面割灌改造日本落叶松(模式3)更新幼苗物种丰富度最高,全面割灌改造油松模式(模式2)天然更新树种丰富度最小;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模式4和模式5)和全面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模式1)的更新树种多样性较高,各树种分配均匀,优势树种的集中性较低;改造树种华山松的天然更新能力较油松日本落叶松强,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更有利于华山松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 灌木林改造模式 天然更新 树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改造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利民 姚宛艳 +2 位作者 张会敏 孔东 黄福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2-103,116,共3页
黄河宁蒙灌区存在灌溉工程不配套、渠道防渗工程少、畦块过大、土地不平整,以及"大引大排"等问题。分析了灌区节水改造的潜力,经计算宁夏、内蒙古引黄灌区的可能节水潜力占可能节水潜力总量的34.65%、29.33%;输水系统衬砌节水约占宁... 黄河宁蒙灌区存在灌溉工程不配套、渠道防渗工程少、畦块过大、土地不平整,以及"大引大排"等问题。分析了灌区节水改造的潜力,经计算宁夏、内蒙古引黄灌区的可能节水潜力占可能节水潜力总量的34.65%、29.33%;输水系统衬砌节水约占宁蒙灌区节水潜力的72%、田间系统节水占30%~40%。提出宁蒙灌区节水改造模式为稳定灌溉面积+灌排工程更新改造+发展井渠双灌+田间工程改造+中低产田改造+灌区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节水改造模式 节水潜力 黄河 宁蒙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系统模式构建主要技术与改造模式 被引量:26
19
作者 徐皓 刘兴国 吴凡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共3页
我国有悠久的淡水池塘养殖历史,特别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工繁育技术、机械增氧技术和配合饲料的广泛应用,池塘养殖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在我国水产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据《中国渔业年鉴2008》统计资料,
关键词 人工繁育技术 淡水池塘 改造模式 养殖系统 养殖历史 配合饲料 增氧技术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非正规聚落的改造模式与借鉴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静 薛德升 闫小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正规住房部门的高门槛促进了非正规住房部门的发展,非正规住房作为低收入阶层可支付的住房类型,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正规住房市场的重要补充。但作为规划缺失状态下自发形成的居住形态,非正规聚落给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 正规住房部门的高门槛促进了非正规住房部门的发展,非正规住房作为低收入阶层可支付的住房类型,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正规住房市场的重要补充。但作为规划缺失状态下自发形成的居住形态,非正规聚落给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系统分析国外非正规聚落改造的主要模式及措施,总结改造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式,以期为国内城中村等非正规聚落的改造与城市管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住房 非正规聚落 改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