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法的常州市农田面源氮流失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玉洁 赵健 +2 位作者 侯聪宇 武倩倩 任加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5-1676,共12页
定量解析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对面源污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平原河网区城市常州市的农田总氮流失为例,在典型的输出系数模型基础上,引入降雨侵蚀因子、地形影响因子、地表径流因子、土壤淋溶因子、植被截留因子计算总氮入河系数,... 定量解析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对面源污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平原河网区城市常州市的农田总氮流失为例,在典型的输出系数模型基础上,引入降雨侵蚀因子、地形影响因子、地表径流因子、土壤淋溶因子、植被截留因子计算总氮入河系数,并对常州市的农田种植模式进行分类,得到常州市农田种植产生的总氮流失量及入河量,识别常州市农田种植的主要污染类型。结果表明:常州市总氮入河系数的年际变化不大,但时空变化明显,2010年、2015年常州市总氮入河系数西部大于东部,2020年西部与东部大致相等;常州市农田种植模式可划分成27种,总氮流失量排名前3的为平原水田的稻油轮作、平原水田的稻麦轮作及平原水田的其他类3种种植模式。平原水田的这3种种植模式合计在2010年、2015年、2020年分别贡献了常州市80.54%、81.67%、77.62%的总氮流失量。从总氮流失量的年际变化来看,平原水田的稻麦轮作模式在2015年总氮流失量最高,为1 220.98 t;溧阳市及金坛区的总氮流失量及入河量明显大于常州市其他区(市),这2个地区在2010—2020年平均贡献了64.61%的总氮流失量和68.85%的总氮入河量,溧阳市及金坛区是常州市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输出系数法 种植模式 面源污染 氮流失 入河系数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改进输出系数法-SWAT模型的丹江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翟文亮 唐见 +2 位作者 汪成刚 李晓萌 赵科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58,共9页
为更精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丹江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改善SWAT模型非点源模拟精度,耦合“产生-流失-入河”三阶段改进输出系数法-SWAT模型,对流域多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入河过程进行综合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应用改进输出... 为更精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丹江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改善SWAT模型非点源模拟精度,耦合“产生-流失-入河”三阶段改进输出系数法-SWAT模型,对流域多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入河过程进行综合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应用改进输出系数法从产生、流失到入河,分3个阶段分别估算了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和水产养殖污染的TP、TN等污染物指标的负荷量。②耦合SWAT水文模型,全面模拟分析丹江口水库流域2019年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将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水产养殖污染以县区为单元进行概化,以点源的形式加入SWAT模型;以汉江上游、丹江、老鹳河流域为参证流域,对模型水文参数率定验证,模拟结果可以满足模型精度要求。丹江口水库流域2019年TN、TP流失量分别为27.56万、1.86万t,TN、TP入河量分别为3.31万、0.24万t,其中种植业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72.45%、64.97%;从空间上看,汉滨区、旬阳县、郧阳区、洋县、西乡县等5县区的TN、TP入河量较大,商州区、凤县、张湾区、太白县、略阳县、留坝县等6县区的TN入河量较小;从时间上看,5月份贡献率最大,10月份贡献率最小。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综合管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改进输出系数法 SWAT 产生-流失-入河 丹江口水库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出系数法的农业面源氮磷排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苟婷 裴德富 +6 位作者 梁荣昌 佘磊 杨珺 马千里 赵学敏 赵瑞 姚玲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39-6550,共12页
为研究东江源头区农业面源氮磷负荷情况,利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ECM)对2020年东江源头区农业面源氮磷排放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东江源头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量分别是4884.23t/a和591.85t/a, TN污染负荷是TP... 为研究东江源头区农业面源氮磷负荷情况,利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ECM)对2020年东江源头区农业面源氮磷排放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东江源头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量分别是4884.23t/a和591.85t/a, TN污染负荷是TP污染负荷的8.25倍,其中高于源头区TN平均负荷量的乡镇依次为留车镇、文峰乡、晨光镇、南桥镇、吉潭镇、丹溪乡和澄江镇,高于源头区TP平均负荷量的乡镇依次为晨光镇、留车镇、南桥镇、文峰乡、丹溪乡、菖蒲乡和吉潭镇.(2)氮磷污染负荷强度与负荷量不同,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污染负荷量较高分别为留车镇和晨光镇,但负荷强度最高分别为南桥镇和菖蒲乡.TN负荷强度较高的依次为南桥镇、菖蒲乡、晨光镇、留车镇和项山乡,均高于源头区TN平均负荷强度2.88t/(km^(2)?a);TP负荷强度较高的依次为菖蒲乡、南桥镇、晨光镇、丹溪乡、留车镇和罗珊乡,均高于源头区TP平均负荷强度0.36t/(km^(2)·a).(3)不同污染源类型对氮磷排放的贡献率不一致,TN污染表现为土地利用>农村生活>畜禽养殖,TP污染表现为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农村生活.其中氮源中土地利用污染占比为37.67%~80.29%,主要分布在长宁镇、桂竹帽镇、三标乡、水源乡、文峰乡等;磷源中畜禽养殖污染占比44.75%~70.71%,主要分布在菖蒲乡、晨光镇、罗珊乡、南桥镇、丹溪乡、龙廷乡和留车镇.东江源头区各乡镇氮磷面源污染特征不同,其治理手段和目标也不尽相同,对于菖蒲乡、晨光镇、南桥镇等需切实解决畜禽养殖规划性不强,部分养殖户选址不合理,粪污治理设施普及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对于留车镇、澄江镇、吉潭镇等应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对于文峰乡、三标乡、水源乡等乡镇需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避免化肥过量施用及利用率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输出系数法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畜禽养殖源 农村生活源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精细化估算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阳化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夏玉超 袁一斌 +2 位作者 詹琳 何楚 夏建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1,69,共8页
精准估算沱江支流阳化河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是制定水质达标方案的基础。运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阳化河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总量,并基于当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对面源污染负荷年输出总量进行月份分配,获得精细化估算数据。结果表明:2... 精准估算沱江支流阳化河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是制定水质达标方案的基础。运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阳化河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总量,并基于当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对面源污染负荷年输出总量进行月份分配,获得精细化估算数据。结果表明:2020年流域内COD污染最严重,污染负荷总量为6 042.61 t,污染负荷主要分布在转龙镇、竹篙镇、禾丰镇、云龙镇和施家镇;污染物COD、氨氮和总磷主要来源于农村分散生活面源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估算得到的面源污染负荷年内月份的分配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平均误差都<10%。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估算 负荷分配 改进输出系数法 阳化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思如 杨大文 +3 位作者 孙金华 唐莉华 王朋杰 卢少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0-147,172,共9页
采用改进输出系数法估算了2016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P)排放量,利用单位面积负荷系数与等标污染负荷指数分别评价了ANP环境影响程度与污染严重程度,运用聚类分析法识别了污染排放特征,分析了... 采用改进输出系数法估算了2016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P)排放量,利用单位面积负荷系数与等标污染负荷指数分别评价了ANP环境影响程度与污染严重程度,运用聚类分析法识别了污染排放特征,分析了ANP排放变化及其主导来源。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ANP氮磷排放量分别为294.3万t、33.1万t,农田种植和畜禽养殖分别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与2007年相比,2016年我国ANP中氮磷排放量分别增长8.8%和16.4%,增长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氮磷污染 改进输出系数法 污染排放特征 农田种植 畜禽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合带污染物入河特征及控制策略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子贤 顾文权 +1 位作者 邵东国 刘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城乡结合带是流域复杂多样污染物的主要源汇区。科学识别该类区域的污染物入河湖特征,并根据河湖水功能区划等环境保护目标要求,优化区域城乡发展规模与种养结构,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四湖流域中下区这一典型城乡结合... 城乡结合带是流域复杂多样污染物的主要源汇区。科学识别该类区域的污染物入河湖特征,并根据河湖水功能区划等环境保护目标要求,优化区域城乡发展规模与种养结构,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四湖流域中下区这一典型城乡结合带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输出系数法与浓度法,分别计算2008-2018年各市县的非点源与点源污染物入河量,得到污染物入河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探明洪湖市农业种养是主要贡献源区之一。通过建立区间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对低、高两种节水控污水平下2030年种养结构及城乡规模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2008-2018年研究区TP、COD入河量呈增高趋势,分别增加3.86%、11.11%,而NH3-N减少14.91%,TN减少0.4%,各类污染物入河总量最大值来源由监利市转移至洪湖市,研究区污染主控来源由城市污染逐渐转为农村污染,应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2)2030年研究区优化后节水减排效果显著,在高节水控污水平下荆州区域和潜江区域的万元GDP用水量比2018年最多下降42.2%和61.7%,TN、TP、COD、NH3-N比2018年最多分别削减47.9%、50.5%、56.2%、57.3%;(3)2030年研究区内水田种植应转变为旱作或虾稻种养模式,畜禽养殖量缩减20.9%,水产养殖量增加8.9%,农村人口缩减48.5%~49.4%,城镇人口增加76.2%~77.7%,工业增加值提高183.4%~183.9%。研究结果为洪湖水环境治理和四湖流域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带 改进输出系数法 污染物入河量 多目标规划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