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以贵州省平塘县19个乡镇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易武英 李威 +3 位作者 苏维词 张建利 周文龙 赵卫权 《农业科学研究》 2017年第3期11-16,共6页
以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贵州省平塘县为研究对象,以乡镇为评价单元,根据自然-社会-经济(NSE)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权层次相结合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改进突变级数法计算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旨在为平塘县生态可持续发展... 以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贵州省平塘县为研究对象,以乡镇为评价单元,根据自然-社会-经济(NSE)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权层次相结合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改进突变级数法计算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旨在为平塘县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011—2013年平塘县各乡镇生态安全预警指数为0.6~0.8,均属于中警,其中卡罗乡、新塘乡、西凉乡、四寨镇生态安全预警指数呈增大变化趋势,生态安全得到改善;大塘镇、掌布乡生态安全预警指数呈减小变化趋势,生态安全略显退化;平湖镇、苗二河乡、卡蒲乡等呈先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生态安全呈波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预警 改进突变级数法 喀斯特峰丛地 平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长江下游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宋帆 杨晓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2,58,共10页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克服人为主观排序的影响以及评分结果偏高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改进突变级数法,并将其应用于长江下游。建立了由水资源供...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克服人为主观排序的影响以及评分结果偏高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改进突变级数法,并将其应用于长江下游。建立了由水资源供需、生态、经济、社会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对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五省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改进突变级数法可较为客观地对指标进行排序,且评价结果准确、分级明显。(2)时间上,五省市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在个别年份有较大波动,且与旱灾年份相一致。(3)空间上,2005-2015年五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排序为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4)从子系统要素来看,长江下游水资源供需要素波动较大,生态、经济要素稳定增长,社会要素几乎不变且评分最低,今后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用水效率以及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增强应对灾害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长江下游地区 改进突变级数法 时间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中国森林火灾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柳萍 何东进 +3 位作者 洪伟 曹彦 纪志荣 连素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102,111,共9页
【目的】通过改进的突变级数法对中国森林火灾进行评价,了解森林火灾受灾程度和损失情况,为中国森林火灾防灾减灾工作、灾后经济补偿和保险赔偿等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根据我国森林火灾2000-2014年的统计数据,在当前国内外森林火灾... 【目的】通过改进的突变级数法对中国森林火灾进行评价,了解森林火灾受灾程度和损失情况,为中国森林火灾防灾减灾工作、灾后经济补偿和保险赔偿等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根据我国森林火灾2000-2014年的统计数据,在当前国内外森林火灾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包括受灾森林面积、森林资源损失价值、人均损失价值等17个森林火灾损失评价指标的我国森林火灾评价体系,并分析常规突变级数法在指标重要性排序中存在的主观性和综合值偏高的不足,利用改进的突变级数法对中国森林火灾损失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1)我国2000-2014年总共发生森林火灾119 169次,累计伤亡人数1 747人,累计经济损失8 092 960万元。(2)森林火灾评价体系的A层指标有3个,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综合损失、经济损失和实物量损失;B层指标有6个,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综合损失、费用损失、资源损失、灾次伤亡、人工设备和林地损失;C层指标有17个,其重要性位居前3的是立木资源损失价值、出动扑火车辆和伤亡人数。(3)各年份综合值调整前后相差较大,初始综合值集中在[0.8,1],而调整后的综合值分布在[0,0.8],调整后综合值的等级和大小更具有可比性。(4)受灾最严重的2006年综合得分为0.745,受灾最轻的2001年综合得分为0.100,二者相差0.645分,不同年份森林火灾评价值差异明显。(5)我国2000-2014年森林火灾总体损失较为严重,且各年损失波动剧烈。【结论】改进的突变级数法解决了常规突变级数法在多层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突变级数 森林火灾 火灾评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农村人力资源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立新 张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70-76,共7页
依据相关理论及政策的要求,构建了四维RHRA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突变级数法,对山东省2006~2011年以及沿海省域2011年的RHRA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山东省RHRA呈逐年提升趋势,但精神素质指标不太稳定;沿海各省中,RHRA较高... 依据相关理论及政策的要求,构建了四维RHRA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突变级数法,对山东省2006~2011年以及沿海省域2011年的RHRA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山东省RHRA呈逐年提升趋势,但精神素质指标不太稳定;沿海各省中,RHRA较高的省份是浙江、上海、山东、江苏,较低的是海南、广西、辽宁,但各省均存在不足;RHRA高(低)的省域其经济发展水平也一定高(低),但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高的省域其RHRA不一定高。通过系统地设计和实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政策措施,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能力 改进突变级数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空间匹配及承载力现状分析
5
作者 魏建涛 李治军 +1 位作者 王海庆 周赋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84,共7页
为客观分析河南省水资源空间匹配及承载力状况,根据水资源总量、人口数量等数据,通过构建洛伦兹曲线、改进突变级数模型以及物元可拓模型,对河南省2012—2021年水资源空间匹配及承载力情况进行评价,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承载力的主要... 为客观分析河南省水资源空间匹配及承载力状况,根据水资源总量、人口数量等数据,通过构建洛伦兹曲线、改进突变级数模型以及物元可拓模型,对河南省2012—2021年水资源空间匹配及承载力情况进行评价,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以河南省水资源情况和规划年供需水量为基础,进行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结果表明:水资源-灌溉面积、水资源-人口数量空间分布属于相对匹配,而水资源-第二产业产值、水资源-绿化覆盖面积空间分布属于高度不匹配;2012—2021年河南省整体水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综合评价值稳步上升;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口密度、地表水资源量、产水模数、年平均降水量影响;侧重不同用水部门的5种水资源配置方案中,侧重工业用水的配置方案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尼系数 水资源承载力 改进CRITIC-G1 改进突变级数法 障碍度 优化配置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仲基 王宏起 武建龙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60,共8页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本文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及其互动关系,确定了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的4个关键维度,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突变级数法,对...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本文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及其互动关系,确定了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的4个关键维度,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突变级数法,对中国30个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部分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强,但东部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普遍高于其它地区;区域成果供给能力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影响最大,科技服务支撑能力次之。本研究旨在为科学评价地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导地方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改进突变级数法 区域成果供给能力 科技服务支撑能力 科技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分异与空间极化格局 被引量:4
7
作者 解佳龙 熊晓雪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1,共8页
创新资源的集聚差异势必造成空间过程的趋同或趋异,两种力量的博弈对高新区创新极化格局进行着重塑。设计了涵盖资源投入、环境支撑和成果产出三大模块的创新资源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程度的分异特征... 创新资源的集聚差异势必造成空间过程的趋同或趋异,两种力量的博弈对高新区创新极化格局进行着重塑。设计了涵盖资源投入、环境支撑和成果产出三大模块的创新资源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程度的分异特征与空间极化进程。结果表明:创新资源集聚程度总体波动式上升且不同排序段位与类型的主体趋异明显,各细分维度持续向好但资源转化不及资源聚合,日益显现的马太效应致使资源配置格局和跃迁路径渐趋稳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集聚水平非均衡向前推进,多中心扁平式极化态势加速着园区密集区良性空间外溢下的跨界协作。最后,提出了资源调配与空间优化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创新资源差别化配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创新资源 集聚程度 空间极化 突变级数-改进熵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