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2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预测方法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广 张鑫尧 +2 位作者 梁木桂 邓春 蒋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对于准确评价断层侧向封闭性至关重要,以往主要是通过断层埋深、倾角、停止活动至今时期、相同深度深围岩压实成岩时期和围岩压实系数,预测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所得结果偏小难以准确地反映地下的实际情况。为此在断... 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对于准确评价断层侧向封闭性至关重要,以往主要是通过断层埋深、倾角、停止活动至今时期、相同深度深围岩压实成岩时期和围岩压实系数,预测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所得结果偏小难以准确地反映地下的实际情况。为此在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与相同深度围岩压实成岩埋深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以往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通过断层岩压实成岩程度和围岩压实成岩程度与压实成岩埋深之间关系,确定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的预测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F3断层为例对改进前后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方法预测出的F3断层在东三段、东二段和东一段内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分别约为2450、2350和2300 m,明显大于利用改进前方法预测出的F3断层在东三段、东二段和东一段内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分别约为1974.4、1267.7和1329.5 m),与改进前方法相比,改进后方法预测出的F3断层在东三段、东二段和东一段内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更合理地解释了F3断层附近东三段、东二段和东一段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分布,更符合地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压实成岩埋深 改进前预测方法 改进后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yesian期望改进控制和Kriging模型的并行代理优化方法
2
作者 杜晨 林成龙 +1 位作者 马义中 石雨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0-1204,共15页
针对经典期望改进策略因过于贪婪而易于陷入局部最优,以及Kriging模型十分适用于并行优化的特点,提出了基于Kriging模型和Bayesian期望改进控制的并行代理优化方法。实现过程中,Kriging模型在小样本条件下,建立输入与输出见的近似函数... 针对经典期望改进策略因过于贪婪而易于陷入局部最优,以及Kriging模型十分适用于并行优化的特点,提出了基于Kriging模型和Bayesian期望改进控制的并行代理优化方法。实现过程中,Kriging模型在小样本条件下,建立输入与输出见的近似函数关系。所提出的Bayesian期望改进控制策略充分利用Kriging模型对未试验点预测不确定性的度量能力,首先利用经典期望改进策略选取第一个试验点,并将其作为控制参考点;然后,借助所构造的控制函数更新贝叶斯期望改进控制策略,并将新增加试验点作为下个试验点选取的控制参考点。所提策略可以在提升全局探索能力的同时,使新试验点具有良好的空间分布特性。此外,借助控制函数调整方法,构建了两种拓展的Bayesian期望改进控制策略。数值算例及仿真案例结果表明:相比单点填充,Bayesian期望改进控制策略更高效;所提并行代理优化方法在同等精度条件下具有更好的稳健性及更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改进策略 Bayesian期望改进控制 控制函数 KRIGING模型 并行代理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HP模型的掺火山灰RCC加速养护方法
3
作者 解悦 龚英 +2 位作者 丁建彤 雷英强 许文英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巴基斯坦巴沙大坝工程采用掺天然火山灰的碾压混凝土(RCC),为了快速推定RCC的1 a抗压强度,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天然火山灰与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表观活化能,并尝试采用Freiesleben-Hansen-Pedersen(FHP)模型计算不同加速养护制度下的等效标... 巴基斯坦巴沙大坝工程采用掺天然火山灰的碾压混凝土(RCC),为了快速推定RCC的1 a抗压强度,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天然火山灰与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表观活化能,并尝试采用Freiesleben-Hansen-Pedersen(FHP)模型计算不同加速养护制度下的等效标准养护龄期(等效龄期).结果表明:复合胶凝材料在70~90℃下的表观活化能通过试验难以测得,但基于表观活化能的温度依存性,可通过对其5~60℃下表观活化能的一元线性回归计算得出,并获得改进FHP模型;基于工程现场测试结果,与FHP模型相比,采用改进FHP模型计算出的90℃等效龄期与实测等效龄期的偏差率均在6.7%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FHP模型 加速养护方法 等效龄期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BP神经网络的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4
作者 李学威 王兆浩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2,共7页
在Ni-TiC复合镀层的制备过程中,由于受到参数非线性波动以及多参数间复杂作用关系的影响,其镀层制备效果不佳。为达到理想的镀层效果,本次借助脉冲负荷电沉积法制备Ni-TiC复合镀层环境,开展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 在Ni-TiC复合镀层的制备过程中,由于受到参数非线性波动以及多参数间复杂作用关系的影响,其镀层制备效果不佳。为达到理想的镀层效果,本次借助脉冲负荷电沉积法制备Ni-TiC复合镀层环境,开展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ck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的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方法研究。先对Ni-TiC复合镀层工艺进行分析,探讨TiC粒子浓度、电流密度以及pH值三种工艺参数的影响,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正交试验,开展对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的初步优化,最后以得到的正交试验结果为输入,采用BP神经网络完成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模型的构建与训练设计,应用改进PSO算法完成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寻优,实现Ni-TiC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实现Ni-TiC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参数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制备的复合镀层的耐腐蚀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PSO算法 BP神经网络 Ni-TiC复合镀层 工艺参数优化 正交实验 脉冲负荷电沉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阶段DEA的农业能源效率计算方法改进
5
作者 陈旖旎 胡盛红 +3 位作者 卢卫星 朱伟铭 潘禹锟 申玉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5,共13页
精准测算是提高农业能源效率的基础,有助于识别能源使用的瓶颈和潜力,优化农业能源结构,突破能源与环境双重约束,进而有力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概念辨析发现,传统的农业能源效率测算结果实质是包含能源的农业生产效率。为科学合理... 精准测算是提高农业能源效率的基础,有助于识别能源使用的瓶颈和潜力,优化农业能源结构,突破能源与环境双重约束,进而有力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概念辨析发现,传统的农业能源效率测算结果实质是包含能源的农业生产效率。为科学合理地测算农业能源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改进计算方法,并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测算,对比原有方法的分析结果以验证改进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随机前沿(SFA)分析可知,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对能源效率影响显著,说明该方法能够剔除生产因素对农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从而规避部分测算结果高于实际值的问题;2)与传统方法对比,改进方法的估算结果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趋势更相符,波动节点与相应政策出台时间更契合;3)传统方法的估算结果会受物价和成本影响,与真实农业能源效率产生较大偏离,其中北京、上海和青海最为明显。综上所述,改进的三阶段DEA农业能源效率测算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可为企业及政府在农业节能减排方面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能源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 环境因素 方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饲羊饮水不足的原因、影响及改进方法
6
作者 乔静波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19-20,23,共3页
舍饲羊饮水量减少通常由不适宜的饲养环境、不足的饲料水分含量、不当的饲喂管理以及饮水设施的缺陷引起,这直接导致羊只生长放缓、生产性能下降和健康状况不良,表现为体重增长减慢、繁殖效率降低和易发消化系统疾病。为改善这一状况,... 舍饲羊饮水量减少通常由不适宜的饲养环境、不足的饲料水分含量、不当的饲喂管理以及饮水设施的缺陷引起,这直接导致羊只生长放缓、生产性能下降和健康状况不良,表现为体重增长减慢、繁殖效率降低和易发消化系统疾病。为改善这一状况,本文通过分析舍饲羊饮水不足原因、影响以及改进方法,旨在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促进羊只的健康成长和养殖效益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羊 饮水不足 原因 影响 改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规划调查中数据采集方法的改进策略探究
7
作者 王旭飞 《广东蚕业》 2025年第5期74-76,共3页
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是掌握森林资源现状、编制森林资源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数据采集是森林资源规划调查的关键环节,其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调查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已难以适应森林资源规划调查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技术手段创新... 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是掌握森林资源现状、编制森林资源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数据采集是森林资源规划调查的关键环节,其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调查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已难以适应森林资源规划调查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技术手段创新,提升数据采集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文章从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数据采集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地面调查法、遥感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地基激光雷达技术等数据采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综合运用多种数据采集方法、研发智能化调查技术与装备、优化数据采集业务流程等改进策略,以期提升森林资源规划调查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规划调查 数据采集 采集方法 改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研究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云鑫 于英华 袁红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8-1056,共9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基于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机理及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断层岩和区域性泥岩盖层压实成岩程度代替其排替压力,改进了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的研究方法,并将改进前后方法分别应用于研...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基于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机理及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断层岩和区域性泥岩盖层压实成岩程度代替其排替压力,改进了断裂破坏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的研究方法,并将改进前后方法分别应用于研究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构造F1断裂破坏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结果表明:改进前后方法研究均得到测点9处F1断裂破坏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最大,测点13处最小,其余测点介于二者之间,在测点1~8和12~15处有利于南一段源岩生成油气在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之下南二段聚集与保存,但测点1~6无油气发现,是由于其构造位置低,油气供给不足,未充满所致,与目前F1断裂处南二段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改进前方法研究成果虽与改进后方法研究成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其值相对较大,低估了F1断裂破坏大一下段区域性泥岩盖层程度,表明改进后方法研究结果可能更符合地下实际,而且方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区域性泥岩盖层 破坏程度 改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k-means的多域光纤通信非线性失真补偿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淑君 刘伟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86,共5页
为了解决光纤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非线性影响而产生的失真问题,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改进k-means的多域光纤通信非线性失真补偿方法。构建多域光纤通信传输模型,在传输端利用波长转换器将输入信号传输到光纤,结合干扰... 为了解决光纤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非线性影响而产生的失真问题,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改进k-means的多域光纤通信非线性失真补偿方法。构建多域光纤通信传输模型,在传输端利用波长转换器将输入信号传输到光纤,结合干扰原理线性化脉冲恢复光信号。以信噪比描述光纤通信的色散特性,明确信号交互出现非线性失真变化。通过Dijkstra方法改进k-means方法,解调失真星座,避免聚类陷入局部最优,使全部簇信号尽可能接近原始调制中心,实现失真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对光纤通信非线性失真进行补偿后,聚类效果较佳,信息误码率可降至10^(-7),有效减少了网络传输消耗,提高光纤通信信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k-means方法 多域光纤通信 非线性失真补偿 Dijkstra方法 马可科夫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秋实 吴林源 +3 位作者 张诗委 袁哲 张可佳 赵海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对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1987)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进行了方法改进。以毒性相对较小的二氯甲烷取代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试管取代分液漏斗,利用振荡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5 min,单个样品的分析... 对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1987)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进行了方法改进。以毒性相对较小的二氯甲烷取代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试管取代分液漏斗,利用振荡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5 min,单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在10 min以内;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2.0 mg·L^(-1)以内,检出限(3s/k)为0.0297 mg·L^(-1);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重复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9.0%;对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0%~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方法改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运动目标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灵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6-90,共5页
传统的残差网络在复原运动目标模糊图像时,在模糊程度较严重的情况下,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噪声干扰等问题,导致恢复出的图像无法完全达到原始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对此,提出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运动目标模糊图像复原方法。对采集到的运... 传统的残差网络在复原运动目标模糊图像时,在模糊程度较严重的情况下,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噪声干扰等问题,导致恢复出的图像无法完全达到原始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对此,提出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运动目标模糊图像复原方法。对采集到的运动目标模糊图像,采用多损失函数融合方法改进传统残差块结构,构建编码器-解码器网络训练结构,训练损失函数,提升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通过完成训练的网络,输出运动目标模糊图像复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复原运动目标模糊图像的峰值信噪比高于30 dB,结构相似性高于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残差网络 运动目标 多损失函数融合 模糊图像 编辑器-解码器网络 复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
12
作者 徐方 吴其长 +4 位作者 门小雄 杨俊芳 彭扬发 解裕荣 杨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6-428,共13页
为深入研究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并建立相应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利用自研的改进三轴试验装置,开展堆载预压下径向排水的三轴压缩试验及多工况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加载速率及初始有效应力对土体侧... 为深入研究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并建立相应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利用自研的改进三轴试验装置,开展堆载预压下径向排水的三轴压缩试验及多工况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加载速率及初始有效应力对土体侧向变形及应力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侧向变形随竖向应力的增加、水平应力的减小、加载速率的增大及初始有效应力的减小而非线性增长;土体代表性应力比K_(e)^(*)则随加载速率的增大及初始有效应力的减小而非线性减小,随水平应力的增加近似线性增长,随竖向应力的增加先线性减小再非线性减小;堆载预压下地基浅层存在较大的水平向附加应力,其对地基侧向变形的影响不可忽视;水平向附加应力及竖向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促使堆载预压下的排水板地基侧向变形随深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弓”形分布规律。基于分析结果,建立土体应力比K_(e)^(*)与最终水平应变εh之间的归一化关系;并提出可考虑堆载预压加载因素及土体固结特性的综合影响因子β,由β与K_(e)^(*)之间的线性拟合关系可对不同工况下的K_(e)^(*)进行估算;综合ε_(h)-Ke及K_(e)^(*)-β关系,提出了堆载预压下排水板地基侧向变形轮廓的预测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分析2个实际工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载预压 塑料排水板 改进三轴试验 侧向变形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Sobol法在自由曲面测量仪几何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13
作者 席建普 张通通 +3 位作者 邓丽娟 岳永高 聂子凯 刘释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7,共6页
在自由曲面的测量过程中,几何误差的引入几乎无法避免,而这些误差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针对此问题,以自由曲面测量仪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建立误差模型,然后运用Sobol方法和准Monte Carlo算法对几何误差元素及其耦合效应... 在自由曲面的测量过程中,几何误差的引入几乎无法避免,而这些误差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针对此问题,以自由曲面测量仪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建立误差模型,然后运用Sobol方法和准Monte Carlo算法对几何误差元素及其耦合效应进行灵敏度分析,识别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关键误差元素。通过分析自由曲面测量仪在不同位置下的几何误差元素灵敏度系数,从21项几何误差中识别出9项对自由曲面测量仪测量精度影响较大的关键项,并对灵敏度分析结果进行了误差补偿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补偿关键误差后,沿X、Y和Z方向的测量精度分别提升了77.1%、65%和83.3%,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辨识出自由曲面测量仪的关键几何误差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测量仪 几何误差 多体系统理论 改进Sobol方法 Monte Carlo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层次斜率熵(IHSloE)的信号低频和高频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立学 刘鑫 +2 位作者 关文锦 陈然 邝素琴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9-1197,1230,共10页
采用传统的基于粗粒化处理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方法,无法提取故障信号中的高频部分的故障信息,导致其提取到的故障特征难以准确地表征滚动轴承的故障状态和动态特性,无法保证故障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针对该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层次... 采用传统的基于粗粒化处理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方法,无法提取故障信号中的高频部分的故障信息,导致其提取到的故障特征难以准确地表征滚动轴承的故障状态和动态特性,无法保证故障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针对该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层次斜率熵(IHSloE)和随机森林(RF)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改进层次化处理代替粗粒化处理,实现了信号的多尺度分析目的,基于斜率熵,提出了改进层次斜率熵的非线性动力学指标;随后,利用IHSloE方法提取了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建立了表征滚动轴承故障特性的故障特征;最后,基于RF模型建立了多故障分类器,并将故障特征输入至RF分类器进行了训练和测试,以实现滚动轴承的故障识别目的;利用滚动轴承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并将其与其他的故障特征提取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IHSloE方法采用改进的层次化处理,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出振动信号中的高频故障特征,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9%,而特征提取时间仅为149.35 s;相较于采用粗粒化处理和层次处理的特征提取方法,其准确率至少提高了2%和1%,证明该方法适用于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信号高频部分特征 改进层次斜率熵 随机森林(RF)分类器 多尺度特征提取方法 改进层次化处理 故障诊断的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的冬季休眠期矮化苹果树修剪枝条分割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振帅 宋龙 +4 位作者 周艳 何磊 朱贺 王治民 韩大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94-200,206,共8页
针对冬季休眠期矮化苹果树果园修剪中人工修剪及半自动化修剪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在U-Net网络模型基础上,通过VGG16与U-Net结合构建改进的U-Net网络模型,采用VGG16作为上采样特征提取网络,运用注意力机制SEnet增强图像特征提取能力,提升... 针对冬季休眠期矮化苹果树果园修剪中人工修剪及半自动化修剪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在U-Net网络模型基础上,通过VGG16与U-Net结合构建改进的U-Net网络模型,采用VGG16作为上采样特征提取网络,运用注意力机制SEnet增强图像特征提取能力,提升分割精度,进而与下采样提取的图像特征进行融合,实现端到端图像分割效果。结果表明,测试集上SE2网络模型(改进U-Net网络模型)的MIo U、MPA均大于原始U-Net网络模型;在SE2网络模型中,当r=8时测试集的MIo U、测试集的MPA、训练集的F_(score)、测试集的F_(score)均最大,分别为89.59%、94.17%、0.942806、0.944506;在试验台上对SE2网络模型(r=8)进行性能验证,表明SE2网络模型(r=8)分割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U-Net 网络模型 冬季休眠期 矮化苹果树 修剪枝条 分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风险评估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
16
作者 石岩 刘瀚钰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提出基于“改进熵权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风险多属性评估方法,运用5M1E理论框架,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筛选风险指标,采用改进熵权法计算评估指标权重,其中包括科学健身培训(权重为0.115)、隐私保护度(权重... 提出基于“改进熵权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风险多属性评估方法,运用5M1E理论框架,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筛选风险指标,采用改进熵权法计算评估指标权重,其中包括科学健身培训(权重为0.115)、隐私保护度(权重为0.144)、5G基础设施覆盖率(权重为0.072)等24项指标。采用TOPSIS法对风险事件进行排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验证结果。筛选山西省太原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风险事件,将智慧化风险指数分为轻度(风险指数范围为[0,0.34))、中度(风险指数范围为[0.34,0.39))、重度(风险指数范围为[0.39,0.45))和特度(风险指数范围为[0.45,1])4个等级,并详细描述每个等级的特征及其影响。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方法能够精准揭示智慧化服务中的潜在风险,并能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智慧化公共服务领域的风险评估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化风险评估方法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5M1E 改进熵权法 TOPSIS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总氮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振超 李志雄 +3 位作者 陆迁树 王晓娜 张松 胡耀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水质总氮是指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标志物,因此,开发测定水体中总氮的准确方法,对研究水体中的污染物来源、污染程度及总氮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测定水质样品中的总氮,通常采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但该法对空白吸... 水质总氮是指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标志物,因此,开发测定水体中总氮的准确方法,对研究水体中的污染物来源、污染程度及总氮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测定水质样品中的总氮,通常采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但该法对空白吸光度有严苛的要求,空白吸光度一旦超过0.030,就有可能导致测定结果严重偏低,其中,过硫酸钾的纯度和存放时间可能对测定结果影响最大;同时,采用比色管捆绑方式高温高压消解水质样品,导热较慢,消解时间偏长,捆绑时一旦比色管上的标签或记号脱落,容易导致样品混乱;样品保存条件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测定结果偏低。为提高水质样品中总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过硫酸钾进行总氮空白吸光度和存放时间对比实验,然后对两种消解方法进行消解时间对比实验,最后,对比了两种不同水质样品保存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国产优级纯碱性过硫酸钾存放时间在30天内,其水质总氮空白吸光度均小于0.030;在124℃条件下,使用插置法消解样品,只用20min就能使样品消解完全;对酸化后的水质样品,其保质期从1天延长至7天。研究认为,选用国产优级纯过硫酸钾和改良过的插置法消解水质样品,与捆绑法相比,其水质总氮检出限更低,消解效率更高,且不容易出现互相污染和样品错位等情况,提高了水质总氮测定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 紫外分光光度法 水质总氮 方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双偏振雷达物理量时间—高度剖面的重构方法改进及应用研究
18
作者 贾烁 杨洁帆 +3 位作者 雷恒池 韩辉邦 周万福 闫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8-954,共17页
如何利用现有雷达体扫数据重构反射率或其它物理量的时间—高度剖面,提高雷达体扫垂直分辨率并使其适用于云微物理结构的分析,是近几年来雷达气象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分辨率更高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体扫数据,对目前最新的柱垂... 如何利用现有雷达体扫数据重构反射率或其它物理量的时间—高度剖面,提高雷达体扫垂直分辨率并使其适用于云微物理结构的分析,是近几年来雷达气象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分辨率更高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体扫数据,对目前最新的柱垂直廓线(Columnar Vertical Profile,简称CVP)重构算法从目标区范围的选取方面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应用于水平尺度较小的局地降水云以及发展演变迅速的对流云。结果显示:对于高原地区局地降水云个例,目标区选取5 km(径向范围)×10°(方位角范围)组成的较小扇形区域,与云雷达的对比显示,改进的CVP方法重构的基本反射率(ZH)垂直廓线体现了回波的垂直结构,尤其是中高层对流泡的结构特点,相应的时间—高度序列能够较好地反映回波顶高的变化以及中高层强度逐渐减弱、低层强度逐渐增加的特点;对于华北地区发展旺盛且局地水平不均匀的对流云个例,本文改进了原始的CVP重构目标区选取方法,对高、低仰角层采用变化的径向范围并调整插值参数,改进后重构的ZH垂直廓线有效避免了低层回波水平分布相对不均匀导致的重构分层结构,显示出高、低层回波特征以及不同阶段目标区云结构的转变。进一步对比改进前后CVP方法重构建立的各偏振量时间—高度序列,改进后准确显示了个例云系微物理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揭示了高原地区局地降水云中对流泡的形成及其播撒作用机制,华北地区对流云成熟阶段的各偏振量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扫数据 CVP 方法改进 目标区 插值参数 时间—高度序列 结构特征 微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信息熵后方仓库保障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建坤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155,161,共8页
针对仓库保障能力评估中指标权重难确定、逻辑关系与实际不符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型信息熵保障能力评估方法。依据职能任务建立仓库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传统的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进行改进,科学融合不同专家的评判建议,降低了评价的... 针对仓库保障能力评估中指标权重难确定、逻辑关系与实际不符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型信息熵保障能力评估方法。依据职能任务建立仓库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传统的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进行改进,科学融合不同专家的评判建议,降低了评价的主观性,提出了相对差异度判别修正法来增强评估指标的一致性,采用信息熵评估方法实现了仓库保障能力的有效评估,解决了评估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并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 信息熵 保障能力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大鼠脑室给药的操作方法及其改进
20
作者 孙和勇 张刚利 +3 位作者 吴济良 曹培立 李硕 孙浩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4,共6页
目的介绍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脑室给药的实验技术并予以改进。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准备所需器材及试剂。首先将缓释泵组装并孵育至工作状态,然后进行植入手术操作。实验动物麻醉后备皮,手术暴露颅骨上表面,使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 目的介绍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脑室给药的实验技术并予以改进。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准备所需器材及试剂。首先将缓释泵组装并孵育至工作状态,然后进行植入手术操作。实验动物麻醉后备皮,手术暴露颅骨上表面,使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脑室正上方一点,在该点用高速颅钻钻1个小孔。先将泵体埋置于颈部皮下,然后将针头插入小孔中,并用牙科水泥固定,凝固后剪去针头基座,逐层缝合皮下软组织和头皮,将动物放回笼内单独饲养。结果缓释泵泵体成功植入大鼠颈部皮下,针头牢固固定于颅骨,导管接口未断开。取出完整脑组织检查,可见穿刺点及针道周围无明显血肿,脑室内及周围组织可见蓝色染料,表明本方法能够成功将药物送达脑室。结论通过引入脑立体定位仪辅助定位,并对此技术的操作流程进行改进,使植入操作更加精准、安全,具有较高的脑室给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缓释泵 脑室给药 脑立体定位仪 实验方法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