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山区雷电先导发展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仿真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姚尧 李健 +3 位作者 李涵 阮羚 周文俊 唐泽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0-1557,共8页
山地对地面电场的畸变作用使雷电先导偏向山体发展,导致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的山区线路绕击跳闸率比运行经验偏小。因而提出一种适用于山区地形的输电线路雷击概率计算模型,通过一种类山体形态的保角变换函数将2维山区地形抽象化... 山地对地面电场的畸变作用使雷电先导偏向山体发展,导致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的山区线路绕击跳闸率比运行经验偏小。因而提出一种适用于山区地形的输电线路雷击概率计算模型,通过一种类山体形态的保角变换函数将2维山区地形抽象化、映射到水平面,以使用传统镜像电荷法计算山区雷电下行先导的发展轨迹,并在先导"末跃"阶段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中的"击距"参数简化判断雷击点。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计算三峡地区几种典型山体地形的落雷分布,与雷电定位统计值具有良好的对应性。以三峡地区某220 kV线路雷击跳闸为例,与EGM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考虑山顶地形对雷电先导的吸引作用后,线路边相导线的绕击概率明显增大,可更好解释山区线路雷击跳闸率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保角变换 镜像法 地形 先导发展模型 雷击跳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朱时阳 邓雨荣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58,共3页
为了提高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笔者研究了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分析方法,对考虑击距系数K和地面倾角θ后的电气几何模型,以杆塔中心线与大地交点作参考点,推导了最大击距的计算方法,同时探讨了最大击距不存在情形下击距系数K、避雷... 为了提高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笔者研究了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分析方法,对考虑击距系数K和地面倾角θ后的电气几何模型,以杆塔中心线与大地交点作参考点,推导了最大击距的计算方法,同时探讨了最大击距不存在情形下击距系数K、避雷线保护角α、地面倾角θ的关系问题,论证了可以通过平衡K、α、θ的取值而有效提高线路绕击耐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最大击距 绕击耐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邻近线路架设方向和屏蔽影响的密集输电通道防雷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谷山强 李健 +4 位作者 吴敏 张昊琛 邓冶强 王羽 马志青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75-3083,I0119,共10页
在调研了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的研究现状后,针对考虑密集输电通道中线路间屏蔽作用的绕击跳闸率计算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主要包括了计算思路的优化和地面倾角处理方式的修正。基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针对3条输电... 在调研了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的研究现状后,针对考虑密集输电通道中线路间屏蔽作用的绕击跳闸率计算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法并验证其可行性,主要包括了计算思路的优化和地面倾角处理方式的修正。基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针对3条输电线路并行工况进行了计算和规律分析,发现对线路间屏蔽效果占主导作用的为相邻线路,且屏蔽作用的强弱并非随线路间距线性变化,而是存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区间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实际中线路走向和弧垂的线路间距和对地高度计算方法,基于所提出的方法对实际工程进行了计算,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输电线路 绕击跳闸率 屏蔽系数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雷电参数统计分析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绕击性能 被引量:20
4
作者 谢耀恒 谢伟 +3 位作者 谷山强 赵淳 童雪芳 李有铖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57-2662,共6页
为全面反映城市主干电网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防雷性能差异性,研究多雷地区输电线路的防雷特征,提出了应用雷电定位系统(LLS)长期监测数据统计的雷电参数,对输电线路进行雷电性能分析和研究的方法。以雷电活动强烈的珠海市220kV同塔双... 为全面反映城市主干电网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防雷性能差异性,研究多雷地区输电线路的防雷特征,提出了应用雷电定位系统(LLS)长期监测数据统计的雷电参数,对输电线路进行雷电性能分析和研究的方法。以雷电活动强烈的珠海市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为例,统计分析1999~2008年共10a的LLS监测数据,利用改进电气几何模型(EGM),结合风险等级评估的方法研究了输电线路绕击雷电性能,并与运行经验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高雷暴区线路的地闪密度远大于规程推荐值,所计算得到的绕击跳闸率比采用规程推荐参数计算的要高,与运行经验能很好地符合,采用的计算方法适合雷电活动强烈地区输电线路绕击防雷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参数统计 地闪密度 时空差异 220 kV同塔双回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交流同塔四回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 被引量:16
5
作者 苏红梅 刘晓冬 +3 位作者 魏国平 柴雅静 李雪 周文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5-208,222,共5页
为解决架设50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高杆塔时的雷害问题,运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法及电磁暂态仿真程序计算了杆塔的绕击耐雷性能,得出了不同杆塔呼称高度、地面倾角、杆塔保护角和击距系数等参数时的绕击跳闸率并且详细分析了地面倾角、... 为解决架设50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高杆塔时的雷害问题,运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法及电磁暂态仿真程序计算了杆塔的绕击耐雷性能,得出了不同杆塔呼称高度、地面倾角、杆塔保护角和击距系数等参数时的绕击跳闸率并且详细分析了地面倾角、杆塔高度等参数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改善500kV同塔四回绕击耐雷性能的措施,即在实际工程中,从减小杆塔高度、避雷线采用负保护角、增加绝缘子片数以及尽量避免在地面倾角较大的地点架设输电线路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kV同塔四回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 输电线路 耐雷性能 电磁暂态仿真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同塔混架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程艳 孙树敏 +3 位作者 慕世友 师伟 孙秋芹 李庆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4-148,共5页
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线路走廊的缺失,使得某些特殊条件下的交直流线路同塔架设成为可能,而绕击是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的交流同塔双回、直流双极以及交直流同塔混架的杆塔结构模型与参数,针对1000kV... 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线路走廊的缺失,使得某些特殊条件下的交直流线路同塔架设成为可能,而绕击是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的交流同塔双回、直流双极以及交直流同塔混架的杆塔结构模型与参数,针对1000kV交流特高压双回和500kV直流超高压双极同塔混架输电,提出了一种新的混架杆塔模型。针对交流双回和直流双极的同塔混架线路,采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考虑长间隙放电特性和导线工作电压的影响,同时纳入极线和相线之间的相互屏蔽关系,对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进行了分析。基于构建的ATP-EMTP仿真模型,获取了直流极线和交流相线的绕击耐雷水平。通过编程计算,分析了不同杆塔呼称高度、地线保护角和地面倾角等参数对交流、直流线路各自绕击跳闸率的影响,为改善交直流同塔混架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同塔混架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 耐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续雷击对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江安烽 李锐海 +3 位作者 牛萍 王国利 黄柏 傅正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1-417,共7页
为分析负极性后续雷击对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采用电磁暂态程序计算绕击耐雷水平、改进电气几何模型计算线路绕击跳闸率的方法,研究了首次雷击、与首次雷击相同以及不同回击通道的后续雷击下雷电流波形和幅值分布、杆塔高度和地... 为分析负极性后续雷击对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采用电磁暂态程序计算绕击耐雷水平、改进电气几何模型计算线路绕击跳闸率的方法,研究了首次雷击、与首次雷击相同以及不同回击通道的后续雷击下雷电流波形和幅值分布、杆塔高度和地线保护角对典型结构的110、220、500和1 000kV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续雷击的电流分布对线路绕击跳闸率影响极大,而后续雷电流波形影响很小;异回击通道后续雷击对500kV以下线路的绕击跳闸率影响很大,而对特高压线路影响较小;500kV线路有必要考虑后续雷击的影响;在线路首次雷击和异回击通道后续雷击绕击跳闸率为0的情况下,同回击通道后续雷击仍可能造成绕击跳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雷击 后续雷击 输电线路 电磁暂态程序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耐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带固定间隙避雷器动作次数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邓红雷 唐崇旺 +2 位作者 刘刚 张莉彬 王海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27,共8页
避雷器计数器的动作次数是判断避雷器运行状况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人工和无人机航拍读取避雷器动作次数不仅实施难度大,且部分数据无法获取。文中提出一种根据雷电定位系统、输电线路设备台账数据与防雷机理相结合的带固定间隙避雷器动作... 避雷器计数器的动作次数是判断避雷器运行状况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人工和无人机航拍读取避雷器动作次数不仅实施难度大,且部分数据无法获取。文中提出一种根据雷电定位系统、输电线路设备台账数据与防雷机理相结合的带固定间隙避雷器动作次数计算的新方法,并通过实际算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首先,由输电线路与雷电流参数确定线路的引雷区,并根据避雷器安装时间和雷电定位系统历年数据统计引雷区的所有雷电流;然后,利用规程法计算该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根据改进电气几何模型计算该线路的最大、最小绕击雷电流值和雷电绕击率;最后,通过分析反击雷与绕击雷致闪络个数来计算出带固定间隙避雷器的动作次数。实例验证表明,该新方法计算的动作次数与实际动作次数基本相吻合,能有效地计算反击雷致避雷器动作的次数与绕击雷致避雷器动作次数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带固定间隙避雷器 雷电流参数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引雷区 动作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守松 柏晓路 +2 位作者 马凌 王洪刚 夏峰 《陕西电力》 2013年第3期52-55,共4页
为计算、评估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电绕击性能,基于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进行了相关计算。应用自编程序对锦屏一级电站—西昌换流站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保护角、地面倾角、杆塔高度的增... 为计算、评估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电绕击性能,基于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进行了相关计算。应用自编程序对锦屏一级电站—西昌换流站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保护角、地面倾角、杆塔高度的增加,雷电绕击跳闸率明显增加,超高压同塔双回线路推荐采用负保护角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雷电绕击跳闸率 超高压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紧凑型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政 郑皓元 +3 位作者 杨庆 司马文霞 袁涛 董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紧凑型输电线路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在复杂地形下的防雷性能研究却很少。笔者提出了一种计算分析500 kV紧凑型输电线路绕击防雷性能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输电线路的雷击风险评估中。该方法基于经典电气几何模型,考虑三维空间... 紧凑型输电线路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在复杂地形下的防雷性能研究却很少。笔者提出了一种计算分析500 kV紧凑型输电线路绕击防雷性能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输电线路的雷击风险评估中。该方法基于经典电气几何模型,考虑三维空间内导、地线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变化以及输电线路走廊地形的变化,以一个档距为研究对象来计算分析输电线路的绕击防雷性能。以某500 kV紧凑型输电线路的一段线路为例,计算其在复杂地形下的绕击防雷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反映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并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紧凑型输电线路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跳闸率 差异化防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线电压对其雷电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洪建 和伟 +1 位作者 徐八林 梁小冲 《南方电网技术》 2011年第2期72-75,共4页
雷电绕击是高压线路的雷击事故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考虑雷击大地、避雷线和导线的差别,分析了导线工作电压对击距的影响,推导出最大击距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到最大击距与雷电的正负极性、导线电压的大小及正负极... 雷电绕击是高压线路的雷击事故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考虑雷击大地、避雷线和导线的差别,分析了导线工作电压对击距的影响,推导出最大击距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到最大击距与雷电的正负极性、导线电压的大小及正负极性、击距系数的关系,并以实例论证了可以通过平衡塔高、地面倾角、击距系数和保护角的取值有效地提高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最大击距 绕击 雷电耐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