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FePO_4/C正极材料改进固相法优化合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令之 韩恩山 +1 位作者 曹吉林 杨津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8-381,共4页
根据影响LiFeP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四个因素:锂铁比、葡萄糖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设计出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使用改进的固相法,找出了LiFePO4的优化合成条件并合成出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LiFePO4/C正极材料,此方法不使用球磨机... 根据影响LiFeP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四个因素:锂铁比、葡萄糖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设计出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使用改进的固相法,找出了LiFePO4的优化合成条件并合成出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LiFePO4/C正极材料,此方法不使用球磨机,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使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分析。室温下0.1 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为139.6 mAh/g,2.0 C倍率最低为99.8 mAh/g;30次循环活化后,0.1 C倍率比容量上升并稳定保持在147.4 mAh/g左右,2.0 C倍率比容量则下降至90.5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包覆磷酸亚铁锂 改进固相法 正交实验 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固相法对LiFePO_4/C正极材料的优化合成
2
作者 韩恩山 王晨旭 +2 位作者 朱令之 宋芸聘 陈佳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1,118,共4页
使用改进固相法,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锂铁比、葡萄糖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四因素对LiFeP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优化LiFePO4合成条件下合成出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LiFePO4/C正极材料,此方法避免使用球磨机,有利于工业化... 使用改进固相法,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锂铁比、葡萄糖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四因素对LiFeP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优化LiFePO4合成条件下合成出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LiFePO4/C正极材料,此方法避免使用球磨机,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使用XRD、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对合成产物进行一系列性能分析,室温下0.1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139.6mAh/g,循环活化后容量上升并稳定至148mAh/g左右,3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147.4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 改进固相法 正交实验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低温固相法制备钙钛矿型KTaO_3 被引量:2
3
作者 段少勇 苏婷婷 +1 位作者 姜恒 宫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64-2168,共5页
采用改进的固相法,以K2CO3和氢氧化钽为原料,通过添加KF,在相对低温下制备了单一钙钛矿结构的KTaO3.KF的加入抑制了烧绿石相的生成,通过水洗可脱除KF.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UV-Vis)漫散射光谱仪对不同... 采用改进的固相法,以K2CO3和氢氧化钽为原料,通过添加KF,在相对低温下制备了单一钙钛矿结构的KTaO3.KF的加入抑制了烧绿石相的生成,通过水洗可脱除KF.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UV-Vis)漫散射光谱仪对不同温度下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各个温度下制备的产物均是由粒径在10~30 nm范围内的粒子聚集成的大颗粒;500,600和800℃制备的产物带隙分别为3.68,3.63和3.54 eV.进一步考察其它碱金属卤化物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发现,LiF,NaF和KF的作用相同;当添加碱金属氯化物时,主要产物分别是钽酸锂、钽酸钠和烧绿石结构的钽酸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固相法 钽酸钾 钙钛矿 烧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 4″,-取代稀土双酞菁的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夏金虹 梁福沛 +1 位作者 潘恩霆 肖佳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61-64,共4页
以偏苯三酸酐为主要原料,用改进固相法合成了6种含有取代基的稀土双酞菁新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Vis,荧光光谱分析.
关键词 酞菁 稀土 合成 稀土双酞菁 改进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单晶高电压LiNi_(0.5)Mn_(1.5)O_(4)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罗英 丁赵波 +4 位作者 刘雯 晏莉琴 闵凡奇 解晶莹 路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1-619,共9页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形貌可控的高电压LiNi_(0.5)Mn_(1.5)O_(4)料。利用锂盐中结晶水易脱水的特点设计了低温高压反应环境。在高温煅烧之前增加反应釜预反应过程,有效提高锂盐与氧化物前驱体的混合均匀性以及反应性,抑制...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形貌可控的高电压LiNi_(0.5)Mn_(1.5)O_(4)料。利用锂盐中结晶水易脱水的特点设计了低温高压反应环境。在高温煅烧之前增加反应釜预反应过程,有效提高锂盐与氧化物前驱体的混合均匀性以及反应性,抑制了杂相生成,降低了材料金属离子混排度。调控预反应温度实现了LiNi_(0.5)Mn_(1.5)O_(4)材料形貌和颗粒尺寸的可控制备。研究表明,经过180℃预反应过程合成的样品具有规则的八面体单晶形貌,尺寸分布相对均匀,有效抑制了电极/电解液界面反应,使得合成的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常温1C下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5.3%,且在20C下仍能放出120.9 mAh·g^(-1)的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电压LiNi_(0.5)Mn_(1.5)O_(4) 改进的共沉淀-高温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