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谐波电网下并网逆变器多次采样的改进功率控制 被引量:6
1
作者 董宁 何山 +3 位作者 王维庆 袁至 邱瑞东 白云长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7-802,共6页
为提高并网逆变器在谐波电网电压下的适应能力,改善系统输出电能质量,文章提出了多次采样的改进功率控制策略。该策略在传统直接功率控制基础上,引入谐振控制器,通过选择电流或功率反馈信号,实现了三相并网电流正弦性和输出有功功率、... 为提高并网逆变器在谐波电网电压下的适应能力,改善系统输出电能质量,文章提出了多次采样的改进功率控制策略。该策略在传统直接功率控制基础上,引入谐振控制器,通过选择电流或功率反馈信号,实现了三相并网电流正弦性和输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平稳无波动。同时,在改进功率控制基础上引入多次采样策略,解决了由脉宽调制(PWM)并网逆变器DSP数字控制过程中的延时,而导致谐振控制器实际谐振频率与设定频率偏离的问题,改善两种控制目标下的谐波抑制效果。在Simulink中搭建并网逆变器系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电网电压 改进功率控制 并网逆变器 谐振控制 控制延时 多次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SC的改进型相间功率控制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娟 宋彬彬 +3 位作者 赵延青 薄明明 赵迎春 张新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68-75,共8页
在研究了相间功率控制器(IPC)和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基本原理、工作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SSSC代替常规IPC中的移相器(PST)实现电感、电容支路的移相功能的改进型IPC。采用较典型的PI控制,通过改变参考电压值对SSSC中的电压... 在研究了相间功率控制器(IPC)和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基本原理、工作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SSSC代替常规IPC中的移相器(PST)实现电感、电容支路的移相功能的改进型IPC。采用较典型的PI控制,通过改变参考电压值对SSSC中的电压源型变换器(VSC)进行控制,来改变线路的注入电压,达到快速连续改变IPC各支路的移相角的目的,从而灵活地控制联络线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与常规IPC相比能够在IPC两侧电压相位差较大时,较好地改善IPC的过电压问题。采用Matlab/Smulink仿真,验证了改进型IPC可以实现联络线潮流控制和改善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移相器 潮流控制 改进型相间功率控制 相位滑移 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改进附加功率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3
作者 熊永新 沈郁 +7 位作者 姚伟 艾小猛 文劲宇 张健 屠竞哲 曾兵 郭贤珊 付颖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48-3456,共9页
±1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受端将采用分层接入方式,高、低端换流器分别接入500 kV和1000 kV层级电网。为解决常规控制策略无法独立控制逆变侧换流器输送功率的问题,提出了改进附加功率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在直流系统两侧加入附加... ±1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受端将采用分层接入方式,高、低端换流器分别接入500 kV和1000 kV层级电网。为解决常规控制策略无法独立控制逆变侧换流器输送功率的问题,提出了改进附加功率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在直流系统两侧加入附加控制器,实现对两侧传输功率更加灵活的控制。同时,为保证对功率进行紧急提升时,将功率提升指令合理分配给同级串联高、低端换流器,定义了功率分配系数,提出功率分配策略,实现对逆变侧各换流器提升功率的协调控制。通过仿真验证了改进附加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在系统正常运行、受端功率指令下降、交流母线电压上升等工况下,能够实现对逆变侧换流器输送功率的灵活控制。功率分配策略在功率紧急提升时,能够将同极提升的直流功率在串联换流器中进行合理分配,有利于充分利用各换流器的功率输送能力,保证各换流器熄弧角留有较大的裕度,减少换流器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 分层接入 改进附加功率协调控制 分配系数 功率分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网并网逆变器下垂控制策略的改进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宏 史玉立 +1 位作者 孙玉坤 黄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1-196,共6页
微网中采用的传统功率下垂控制算法存在缺陷,会因为控制线路阻抗的差异出现控制误差。该文分析了微网中并联逆变器的环流现象产生原因以及传统下垂算法理论,在考虑逆变器输出阻抗和线路阻抗中阻性分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功率下垂解耦控制... 微网中采用的传统功率下垂控制算法存在缺陷,会因为控制线路阻抗的差异出现控制误差。该文分析了微网中并联逆变器的环流现象产生原因以及传统下垂算法理论,在考虑逆变器输出阻抗和线路阻抗中阻性分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功率下垂解耦控制方法。并针对其解耦后未能改善功率分配不均的现象,该文提出了一个改进下垂控制算法。该改进算法通过对下垂参数的调整使功率分配不均的问题得到了改善。该文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了改进控制算法的先进性。采用改进算法后,可以减少微网逆变器控制误差,同时得到较好的动态响应。该研究可提高微网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电压控制 功率控制 微网 改进下垂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多端MMC交直流混合系统协调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萍 袁至 +1 位作者 王维庆 何山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5-684,共10页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零转动惯量特性,使其无法对交流电网的频率波动提供支撑,导致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整体惯性下降,影响并网系统的动态性能与稳定性。文章将改进功率-电压下垂控制与虚拟同步机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功率协调控制策略...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零转动惯量特性,使其无法对交流电网的频率波动提供支撑,导致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整体惯性下降,影响并网系统的动态性能与稳定性。文章将改进功率-电压下垂控制与虚拟同步机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在系统直流电压稳定的情况下,对交流电网进行频率调节,同时对各变换器间的功率进行合理分配,无需通讯系统即可建立有效的能量管理体系。与传统双闭环控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有效解决了系统由低惯量、欠阻尼引起的动态性能与稳定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改进功率-电压下垂控制 虚拟同步机技术 频率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控制新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易桂平 刘悦 胡仁杰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在分析微网多逆变器并联功率分配机理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额定容量逆变器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环流的变化规律,并具体分析了等效线路阻抗对功率分配的影响机理及传统下垂控制法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Q-En下垂控制方法和En电... 在分析微网多逆变器并联功率分配机理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额定容量逆变器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环流的变化规律,并具体分析了等效线路阻抗对功率分配的影响机理及传统下垂控制法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Q-En下垂控制方法和En电压恢复机制来改善无功功率的分配并分析了它们的控制原理。仿真和实验表明设计的改进下垂控制器可使得并联运行的逆变器能按额定容量精确分配负荷有功和无功,设计的控制器具备较强的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 恢复机制 改进功率下垂控制 功率分配 比例负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制策略下定子双绕组感应发电机稳压效果与运行特性分析
7
作者 韩力 卢彬 罗张尧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针对基于两状态优化开关表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三状态优化开关表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IDPCS)。在此基础上,在定子双绕组感应发电机(DWIG)轻载建压、转速变化及负载突变工况下,针对IDPCS与滞环电流控制策略(HCCS)的动态... 针对基于两状态优化开关表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三状态优化开关表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IDPCS)。在此基础上,在定子双绕组感应发电机(DWIG)轻载建压、转速变化及负载突变工况下,针对IDPCS与滞环电流控制策略(HCCS)的动态和静态稳压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对DWIG在上述2种控制策略下的空载调节特性、负载调节特性及效率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控制策略,DWIG均能实现建压,在转速变化、负载突变等工况下均能实现恒压输出,且DWIG运行特性的变化规律一致;HCCS的动态与静态稳压控制效果均优于IDPCS,且随转速升高两者的稳压控制效果均逐渐改善;与HCCS相比,采用IDPCS可使DWIG效率更高,尤其在高速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双绕组感应发电机 滞环电流控制 改进的直接功率控制 稳压效果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