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96
1
作者 柳泽 杨宏宇 +1 位作者 熊维康 陈光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737,共10页
针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问题,应用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德清县医疗卫生服务的空间可达性进行评价。具体改进包括:引入核密度型距离衰减函数对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扩展、考虑医疗设施资源的未充分利用、对不同规模等级医疗机... 针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问题,应用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德清县医疗卫生服务的空间可达性进行评价。具体改进包括:引入核密度型距离衰减函数对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扩展、考虑医疗设施资源的未充分利用、对不同规模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同服务阈值。计算结果表明:(1)浙江省德清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可达性呈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高可达性区域主要集中于县城及邻接区域,边缘地区缺医明显;(2)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和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可达性计算结果具有不同的整体特征,但前者可达性计算结果及空间分布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施 空间可达性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O-2SFCA) 德清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袁红霞 徐菱 +1 位作者 严余松 江文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19,共7页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对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居民出发地角度,运用基于距离衰减的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并对比分析从居民出发地分别采取步行、共享单车和公交这3种接驳方式到达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可达性...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对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居民出发地角度,运用基于距离衰减的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并对比分析从居民出发地分别采取步行、共享单车和公交这3种接驳方式到达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可达性。以成都三环外地铁2号线和6号线沿线区域为例,运用ArcGIS工具分析区域居民出发地的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和不同接驳方式的可达性差异,并结合人口分布梳理轨道交通出行重点区域,挖掘出行盲区。计算结果表明:越靠近轨道交通站和越靠近城市中心的区域,3种接驳方式的平均可达性越高;总体上,步行接驳可达性最小,空间分布差异最明显;步行、共享单车和公交接驳可达性高的区域分别集中在轨道站0.8,1.5,3.0 km服务半径范围内;公交沿线接驳可达性高于非沿线接驳可达性;通过对比可达性和人口空间分布,有效识别区域轨道交通出行的重点盲区、次要盲区、一般盲区和隐性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接驳可达性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距离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西南山地乡村居民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3
作者 徐苗 廖箐 谢卓铭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
近年来,乡村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但不同地区乡村居民在获得医疗机会、就医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医疗设施布局不合理问题仍存在。医疗设施可达性作为衡量医疗设施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 近年来,乡村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但不同地区乡村居民在获得医疗机会、就医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医疗设施布局不合理问题仍存在。医疗设施可达性作为衡量医疗设施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和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传统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aussian-Based 2SFCA)对于山地乡村地区医疗资源可达性在供给与需求思考不足的问题,将其进行改进,从而更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可达性。研究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平台分析乡村医疗设施供需情况,引介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设施可达性,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进行K聚类分析,揭示乡村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各类医疗设施的可达性数值综合层面上的高可达性区域主要是由于临近医疗资源高供给能力的县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所贡献的,而村级医疗设施对综合可达性空间差异影响较小;第二,山地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配置存在医疗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匹配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村级医疗设施;第三,区域可达性水平与交通通达性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受人口需求(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医疗设施供给服务能力及分布的影响更大。最后针对不同可达性区域提出优化策略。本研究为西南山地乡村地区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提供了一套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乡村地区 医疗设施 空间可达性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重庆市九龙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伍眉函 井晓鹏 +1 位作者 王博 赵鑫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医疗设施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公平开放的医疗设施布局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可达性是评价医疗设施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医疗设施为例,引入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代入不同的搜索阈... 医疗设施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公平开放的医疗设施布局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可达性是评价医疗设施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医疗设施为例,引入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代入不同的搜索阈值,客观测度各居民点就医可达性,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然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法探讨区域可达性聚集差异。结果表明,长安区医疗设施可达性区际及街道内部差异显著,可达性差的地区较多,农村地区与较偏远地区可达性普遍较低;可达性峰值区域与医疗设施聚集区局部错位;道路交通距离、人口规模等要素对可达性的影响较大。同时验证了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在可达性评价中的可行性,并通过不同搜索半径阈值对比分析确定了合理搜索半径阈值。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展望,以期为医疗设施公平性规划布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施 改进移动搜索 可达性 西安市长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广州市南沙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及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珊珊 柳翠明 +2 位作者 桂大伟 陈可蕴 丁叶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6期207-214,219,共9页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成环境和综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和分配均等化水平对公园布局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利用融合了多种出行模式、多级时间阈值及高斯函数的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成环境和综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和分配均等化水平对公园布局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利用融合了多种出行模式、多级时间阈值及高斯函数的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南沙区各类型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并在全区综合可达性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公园绿地资源分配公平性探究。结果表明,南沙区不同规模公园的可达性具有差异化的空间格局,其中生态公园和城市公园的整体可达性值高且高值区域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而社区公园和游园因服务范围较小使得整体可达性值较低且空间差异较大;南沙区所有类型公园的综合可达性存在“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在基于基尼系数的公园绿地公平性测度中,有4个街镇达到高度平均分配水平,3个街镇达到分配相对平均水平,东涌镇基尼系数值最高,但其分配也属于相对合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改进移动搜索 基尼系数 可达性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生活圈公园绿地的公平性评价
6
作者 刘颂 李奕霖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3期152-159,共8页
【目的】从“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的双重视角出发,构建社区生活圈公园绿地公平性综合评价体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公平的双重内涵,以上海市杨浦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绝对公平... 【目的】从“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的双重视角出发,构建社区生活圈公园绿地公平性综合评价体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公平的双重内涵,以上海市杨浦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绝对公平评价模型;创新性地引入社会弱势群体指数(SDI),运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耦合SDI与公园服务水平,识别相对不公平的区域。【结果】杨浦区24%的社区单元存在绝对公平的缺失;识别出19个“高SDI-低服务水平”单元,其相对不公平情况显著。【结论】1)基于“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的双重视角能更全面地反映公园配置的公平性,精准识别公园绿地服务不公平的具体单元;2)社区公园和游园是影响公平性的关键因素,需重点关注;3)应提高绝对公平性并改善相对不公平的资源错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绿地公平 改进移动搜索 社区生活圈 社会弱势群体指数(S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2SFCA可达性建模的海绵型公园绿地空间社会效益评价--以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迪先 徐建刚 +1 位作者 高尚 徐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1-227,共7页
海绵型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价值不仅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显著提升了社会服务效益。以国家第一批试点城市——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融合镇江1∶10000地理数据库和微... 海绵型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价值不仅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显著提升了社会服务效益。以国家第一批试点城市——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融合镇江1∶10000地理数据库和微信宜出行热力数据,构建了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居民时空可达性模型,对海绵型公园绿地可达性及其空间集聚特征和配置合理性进行精细化评价。研究发现:试点区内的海绵型公园绿地可达性由西至东呈现高低起伏的格局,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在公园绿地最小服务半径情景下,海绵型公园的存在对周边居住区的绿地可达性有明显贡献,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公园绿地空间配置,可以有效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与社会双重效益。因此,在未来海绵城市规划中,应重点考虑在高人口密度低绿地可达性居民地布局居住区级以上的海绵型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型公园绿地 可达性分析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多情景内涝灾害的医疗服务韧性测度——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8
作者 舒建峰 彭翀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8,共13页
随着极端降雨事件导致的洪涝灾害频发,城市空间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医疗设施是保障居民日常就医服务、提供应急医疗响应的核心要素之一,提升医疗设施应对多灾害风险的动态响应能力至关重要。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多情... 随着极端降雨事件导致的洪涝灾害频发,城市空间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医疗设施是保障居民日常就医服务、提供应急医疗响应的核心要素之一,提升医疗设施应对多灾害风险的动态响应能力至关重要。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多情景内涝灾害模拟,并利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开展多情景、多搜索半径下的医疗服务韧性测度。结果表明:①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资源整体丰富;10年、50年、100年一遇3种内涝灾害情景下,路段、医疗设施和人口活动单元出现不同比例的淹没风险;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单元呈现“圈层+飞地”特征。②搜索半径为9 min的紧急状态日常医疗需求下,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韧性水平整体较高,3种内涝灾害情景下均有超过50%的单元表现出医疗服务功能上升的特征;同时,灾害级联效应造成约4%~5%的单元的医疗服务功能显著下降。③随着搜索半径从9、18 min增加至36 min,3种内涝灾害情景下医疗服务韧性水平均出现了显著下降;相比紧急状态下日常医疗服务韧性受影响的范围小、局部受影响程度大的特点,平时状态下日常医疗服务韧性呈现出受影响的范围更广、受影响程度更小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医疗服务资源多情景需求优化以及应对灾害风险的国土空间设施体系完善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灾害 情景模拟 医疗服务韧性 改进移动搜索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曾国华 陈冠奎 吴雯雯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34,545,共7页
目的:评估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为江西省养老机构优化配置提供建议。方法: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基尼系数评价其适老化及公平性,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养老机构可达性进... 目的:评估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为江西省养老机构优化配置提供建议。方法: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基尼系数评价其适老化及公平性,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养老机构可达性进行机制分析。结果:江西省养老机构可达性整体上呈现中部向边缘降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南昌市中部区域、赣州市章贡区中部呈现低供给、高需求的特征;在公平性上,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分布整体上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老年人口、人均GDP、空气质量指数、路网密度与平均海拔对养老机构可达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江西省养老机构可达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适老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南部与北部区域的养老机构空间分配差距较大,应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地区间养老资源配置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可达性 空间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青连 徐斌 +4 位作者 韦雪 苏玉璐 林越东 李峤 唐咸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44,共7页
目的比较供需比例法、重力模型、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及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四种模型在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中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价值,为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模型的科学选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南宁市妇幼卫生服务为例,收集南宁市行政区... 目的比较供需比例法、重力模型、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及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四种模型在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中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价值,为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模型的科学选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南宁市妇幼卫生服务为例,收集南宁市行政区划矢量地图、道路交通网络矢量图、妇幼卫生资源及需求人口等资料,采用供需比例法、重力模型、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及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分别从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多尺度上综合评估南宁市妇幼卫生服务的空间可及性。结果四种模型均发现南宁市妇幼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呈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可及性从市中心向周边地区递减。但不同模型和不同空间尺度下探测到的可及性高值/低值区域,可及性递减趋势,可及性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等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供需比例法、重力模型、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及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在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不同,测算出的空间可及性强度亦不同。应用时需参考四种模型结果从多维空间尺度上仿真现实情景,综合评估卫生服务的空间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 供需比例 重力模型 传统移动搜索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与社会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嘉欣 陈兵 +3 位作者 章银柯 洪传春 王宇 邵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29,共10页
【目的】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社会公平性,为提升公园绿地质量、保障弱势群体环境正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杭州市上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手机信令、大众点评、兴趣点(POI)等多源大数据,组建数据库,引入公园质量... 【目的】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社会公平性,为提升公园绿地质量、保障弱势群体环境正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杭州市上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手机信令、大众点评、兴趣点(POI)等多源大数据,组建数据库,引入公园质量评价结果、吸引力算法和高斯衰减函数,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步行和公共交通模式下居住小区老龄人口获取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值,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公园绿地的社会公平性差异及其成因。【结果】(1)上城区各类公园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得分高于平均值的公园绿地占21.37%。(2)不同交通模式下的可达性程度差异较大,步行模式下65.98%的居住小区可达性值极低,而公共交通模式下可达性值极低的小区占33.81%;随着时间阈值的增大,可达性均出现高值扩散、低值消退的趋势;2种交通模式可达性均呈现集聚分布,公共交通模式下集聚程度更高。(3)上城区公园绿地存在社会不公平现象,步行模式下不公平程度最高,公平性低值达74.8%;叠加分析显示:不公平区域集中在上城区中部,呈片状分布。【结论】公园绿地供给与老龄人口需求之间存在不公平现象。将来,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时应提升现有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完善交通网络,适度增加绿地数量和改善小区居住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可达性 社会公平性 老龄人口 改进移动搜索 杭州市上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诊疗政策背景下的乡村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研究——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明杰 余斌 +2 位作者 卓蓉蓉 胡书玲 王权坤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141,共6页
立足于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以山东省新泰市为研究区,采用以行政边界设置多级搜索半径完善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分三阶段分析新泰市村级居民点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乡村地域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是由乡村居民对不同等级... 立足于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以山东省新泰市为研究区,采用以行政边界设置多级搜索半径完善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分三阶段分析新泰市村级居民点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乡村地域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是由乡村居民对不同等级医院医疗服务选择的空间可达性叠加而成,医院服务能力、交通时间距离主要影响空间可达性叠加的权重分配。②新泰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总体较差,二级医院空间效能未能充分发挥是拉低市域总体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的主要原因。③新泰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呈圈层式空间分布,可达性圈层沿交通线延伸特征显著。城区及城郊可达性高,市域东北、西北、南部形成三大集中连片“短缺区”。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空间可达性较高,通达能力对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影响较大。据此,提出完善分级诊疗政策、增加新的医疗机构、加快市域交通网络建设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制度 空间可达性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新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急救资源可达性分析及站点优化选址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昕怡 安睿 刘艳芳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4,共6页
院前急救是直接连接医院和事故发生现场的紧急措施,及时高效的急救资源直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现有研究多基于站点讨论急救资源的空间可达性,较少关注站点分布的公平性和选址问题.本文以社区为单元,使用考虑供需特征的改进两步移动搜索... 院前急救是直接连接医院和事故发生现场的紧急措施,及时高效的急救资源直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现有研究多基于站点讨论急救资源的空间可达性,较少关注站点分布的公平性和选址问题.本文以社区为单元,使用考虑供需特征的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当前武汉市社区急救资源的可达性和站点服务效率,并考虑站点分布的公平性实施优化选址.实验结果表明站点密集地区受高急救需求的影响,实际服务效率较低,急救资源可达性也较低;站点稀疏地区急救需求相对低,此时空间距离直接决定急救资源可达性高低.进一步识别可达性较低的冷点区域,提取其中具备潜在急救能力的9个二级以上医院作为待选点,逐一对比新增站点后急救资源的服务效率和公平性,得出实验中的8号待选点(洪山区东湖东路的东湖医院)最优,可视化对比证明增加该站点后急救资源可达性和急救系统服务能力均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将为武汉市急救站点建设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站点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可达性 服务效率 公平性 优化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养老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殷为华 刘爽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3,共7页
通过采集上海市养老机构、养老床位及上海市街镇、道路的基础空间数据,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均值比及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实证分析上海市养老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水平。结果表明:(1)上海市养老机构... 通过采集上海市养老机构、养老床位及上海市街镇、道路的基础空间数据,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均值比及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实证分析上海市养老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水平。结果表明:(1)上海市养老机构与老年人口的分布基本实现空间耦合。(2)养老机构呈现市中心高度集聚的分布模式,养老床位数则由市中心到郊区呈现集聚—分散的格局。(3)94%的街镇养老机构提供基础服务的经济可达性水平大于1。(4)私家车出行方式的空间可达性最好,且61.29%的街镇能够在1h交通距离内提供养老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空间分布 可达性 改进移动搜索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医疗公共服务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中浩 孙诗萌 +2 位作者 汪雪 肖锐 高峻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2-630,共9页
大城市通常是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普遍存在配置不均的问题。精准地衡量城市医疗公共服务的空间异质性、合理规划医疗公共空间,是实现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上海市为例,运用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乡镇(街道)尺度测算医疗... 大城市通常是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普遍存在配置不均的问题。精准地衡量城市医疗公共服务的空间异质性、合理规划医疗公共空间,是实现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上海市为例,运用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乡镇(街道)尺度测算医疗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并结合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上海市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分异特征,探讨了影响上海市医疗服务资源可达性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上海市医疗公共服务可达性自中心城区向郊区逐渐递减;可达性高值区集中在外环线以内及其沿线地区,可达性低值区集中在远郊区。医疗资源呈现向心化集聚,满足了中心城区高密度的人口和体量庞大的老年人口就医需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相对均衡,可达性差异较小,而郊区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差异较大;上海市医疗服务可达性空间格局受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显著影响,上海市政府医疗财政支付对街道尺度的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作用较小。在未来,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中注重人口集聚导向,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双向流动的常态化机制是提升上海市医疗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城市医疗公共设施可达性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公共服务 可达性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可达性时空演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战强 吴月婵 秦日成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5-958,共1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公园供给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但公园布局均衡性在城市人口和居住空间动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尚未得到足够地关注。本研究通过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热点分析法,分析2010和2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公园供给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但公园布局均衡性在城市人口和居住空间动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尚未得到足够地关注。本研究通过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热点分析法,分析2010和2020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可达性的时空演变格局。研究发现:1)2010—2020年,广州公园可达性平均值提高,可达性改善的社区集中在环城高速内老城区及城市重点开发建设区域;随着出行范围扩大,公园供给盲区减少,在公交出行方式下,社区基本实现了15 min公园可达。2)在步行、骑行和公交3种出行方式下,公园可达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沿岸;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环城高速外的外围城区。经十年城市化建设后,热点区域减少;冷点区域扩大,低值集聚趋势显著。3)在城市规划政策、政府引导下,公园有序建设与人口流动综合形成公园空间分布公平区和不公平区,不公平区内有待适度布局公园、优化公园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 可达性 改进高斯移动搜索 热点分析 广州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阈值对公交不平等评价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志刚 殷子娟 +1 位作者 傅宇豪 汪勇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30,共8页
时间阈值对公交可达性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否进一步影响到公交不平等评价结果,尚不明确。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用一种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E2SFCA)计算公交可达性,得到10~90 min共9个时间阈值下研究区域的总体、市区和农村公交服务的基尼... 时间阈值对公交可达性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否进一步影响到公交不平等评价结果,尚不明确。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用一种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E2SFCA)计算公交可达性,得到10~90 min共9个时间阈值下研究区域的总体、市区和农村公交服务的基尼系数,比较了不同时间阈值下的基尼系数差异;按市区和农村两个群组对总体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分析在时间阈值下群组内和群组间不平等对总体公交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随时间阈值增大而基尼系数逐渐减小,公交不平等评价由“差距悬殊”变为“相对合理”;总体公交不平等的主要来源为群组内不平等且贡献率在10~40 min时逐渐下降,在50~90 min时逐渐上升。研究表明,不同时间阈值会使公交不平等评价结果出现偏差甚至得到相反的结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消除时间阈值影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不平等 改进移动搜索 时间阈值 基尼系数 可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槛-供需”耦合视角的县域农村生活可达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兆晨 刘耀林 +2 位作者 罗璇 安睿 姜永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9-288,共10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设施布局优化对乡村发展、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村可达性研究中评价对象与视角单一等问题,考虑四类生活设施,采用“面向服务需求的等时线分析方法”与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从“门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设施布局优化对乡村发展、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村可达性研究中评价对象与视角单一等问题,考虑四类生活设施,采用“面向服务需求的等时线分析方法”与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从“门槛”与“供需”角度分析高安市农村生活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提出一种基于耦合视角的可达性分区模式,并探讨农村生活可达性的驱动机制与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从最低时间成本来看,农村学前教育、大病就医、物流快递、文体活动均存在较大障碍,城乡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显著。2)从供需关系来看,教育资源与人口形成相对平衡的区域供需关系。部分乡镇中心医疗设施供给高于城区,商业与文体的供给普遍具有明显的城镇偏向性。3)基于“门槛-供需”耦合视角的农村可达性分区将高安市按四类设施分为高门槛-低供给、高门槛-高供给、低门槛-低供给、低门槛-高供给四种可达区和不可达区。农村生活可达性受空间阻抗与供需关系的影响,可从空间关系调整、生活设施与道路建设、生活服务服务要素流动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可为县域农村生活设施、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设施 可达性 分区 等时圈 改进移动搜索(2SFCA) 蜂窝格网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艳霞 蔡祖亮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期110-118,共9页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时空变化 城市公园绿地 老龄化 可达性 改进高斯移动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