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1与MS1-HS两种选择方法在玉米群体ZZ4中的改良效果比较 Ⅰ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彭泽斌 田志国 刘新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02-1107,共6页
对中综 4号 (ZZ4 )完成了 4轮改良S1 半同胞联合家系选择 (简称MS1 HS)和 4轮改良S1后代选择 (简称MS1 )。结果表明 ,以籽粒产量为主要目标的MS1 HS选择 ,每轮群体自身产量获得 3 .6 %的遗传增益 ,群体S1后代籽粒产量可获得 6 .6 %... 对中综 4号 (ZZ4 )完成了 4轮改良S1 半同胞联合家系选择 (简称MS1 HS)和 4轮改良S1后代选择 (简称MS1 )。结果表明 ,以籽粒产量为主要目标的MS1 HS选择 ,每轮群体自身产量获得 3 .6 %的遗传增益 ,群体S1后代籽粒产量可获得 6 .6 %的增益 ;MS1选择每轮群体则可获得 4 .0 %的遗传增益 ,群体S1后代籽粒产量可获得 7.3 %的增益。单穗籽粒产量的提高 ,从穗部性状看 ,主要来自穗长和每行粒数的提高 ,其次是穗粗和穗行数的改良。两种方法对出籽率虽都有显著改良 ,但每轮遗传增益只有 0 .5 %。两种方法对千粒重均未明显改良。在产量性状得到改良的同时 ,抗倒伏性、抗青枯性、植株保绿度等性状也获得了极显著的相关改良 ,每轮倒伏率下降 1 5 .5 %(MS1 HS)和 1 4 %(MS1 ) ,青枯病株率下降8 3 %(MS1 HS)和 1 0 .4 %(MS1 ) ,保绿度均下降 5 %。在改良产量的同时 ,两种方法均伴随着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改良 改良ms1-hs联合家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1与MS1-HS两种选择方法的比较研究 Ⅱ.遗传方差、配合力及杂种优势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泽斌 田志国 刘新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5,共7页
对ZZ4完成了 4轮MS1 HS和MS1选择。结果表明 ,经 4轮选择的群体 ,两种方法均有效地保留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方差。MS1 HS选择的群体遗传方差下降速率更慢 ,C4群体的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方差仅减少 3 7%。穗长、穗粗、粒行数、行粒数、出... 对ZZ4完成了 4轮MS1 HS和MS1选择。结果表明 ,经 4轮选择的群体 ,两种方法均有效地保留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方差。MS1 HS选择的群体遗传方差下降速率更慢 ,C4群体的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方差仅减少 3 7%。穗长、穗粗、粒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的遗传方差的变化与单株籽粒产量一致 ,MS1C4的遗传方差减少了 8%~ 15 % ,MS1 HSC4的遗传方差仅减少了 4 %~ 15 %。株高、穗位高、抽丝期、植株保绿度、抗倒性等相关选择性状的遗传方差的变化与产量性状基本一致。MS1 HS法对改良玉米群体籽粒产量与测验种间的特殊配合力十分有效 ,呈逐轮上升的趋势 ;改良群体与测验种综系 14 0间的杂交后代产量平均每轮提高 6 % ,杂种优势平均每轮提高 6 9%。两种方法在改良群体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方面 ,均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 ,穗部性状及株高、穗位、抽丝期、散粉期、抗性等田间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获得了同步改良。通过ZZ4改良群体与 6个测验种间杂交组合产量及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得出ZZ4与黄早四类种质为杂种优势模式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改良 改良ms1-hs联合家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